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规格相近[体重(8.41±0.82)g,体长(10.12±0.44)cm]的西伯利亚鲟鱼225尾,分为3组,每组3个平行,分别用8%(对照组)、12%(中脂组)、16%(高脂组)油脂含量的饲料投喂。养殖42 d后,测定体长、体重,尾静脉取血,解剖。通过生长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切片观察等评价建模是否成功。结果表明,高脂组生长最快,终末体长、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中脂组(P0.05),肝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中脂组(P0.05),存活率与另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高脂组血清AST、ALT及TC、T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TG显著高于中脂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肝脏呈暗红色,中脂组肝脏呈浅红色,高脂组呈暗白色,病理切片观察表明,高脂组部分肝细胞坏死,细胞破裂,脂肪颗粒融成一个大的脂肪滴,细胞呈现透明空泡化,细胞核破裂或溶解。通过肝指数、血清生化指标、肝脏TG、肝脏外观颜色及病理组织切片分析,高脂饲料组成功地建立了鲟鱼脂肪肝模型。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蛋氨酸铬对鲤血清生化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配制蛋氨酸铬添加水平分别为0、0.1、0.2、0.4、0.8、1.6、3.2 mg/kg的7种饲料,选取初始体质量为(40.95±4.80)g的鲤1 260尾,进行了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1)添加0.4 mg/kg蛋氨酸铬的试验组,其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含量最低,与其它组差异显著(P0.05);添加1.6 mg/kg的组,其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最高;添加0.8mg/kg的组,其低密度脂蛋白(LD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0.4~3.2 mg/kg蛋氨酸铬的试验组,鲤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GOT)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2)添加蛋氨酸铬的试验组,鲤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均高于对照组;0.8 mg/kg添加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4 mg/kg添加组的丙二酮(MDA)含量低于其它各组。添加0.2~3.2 mg/kg蛋氨酸铬的试验组,其AKP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鲤肝胰脏中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随着蛋氨酸铬添加量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3.2 mg/kg添加组外,其它各组的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均显著下降。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0.4~0.8 mg/kg的蛋氨酸铬能够增强鲤肝胰脏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3.
低氧和复氧对日本沼虾抗氧化酶活力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低氧胁迫及恢复后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抗氧化酶活力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将体重(2.0±0.2) g的日本沼虾暴露于(2.0±0.2) mg/L低氧环境中24 h,设定溶解氧(6.0±0.2) mg/L为对照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于低氧胁迫0 h、6 h、12 h、24 h及复氧1 h、6 h、12 h、24 h分别采集实验组及对照组鳃、肝胰腺及肌肉组织,测定这些组织的抗氧化酶活力,并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实验结果表明,低氧胁迫期间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先升高后下降, 3种酶活力在低氧胁迫12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氧阶段肌肉组织中SOD、CAT酶活力呈波动性变化,GPX酶活力在复氧24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鳃组织中SOD、CAT和GPX酶活力在低氧胁迫12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GPX酶活力在复氧24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低氧胁迫期间肝胰腺SOD、CAT和GPX酶活力在低氧6 h均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氧阶段3种酶活力均呈现波动性变化,肝胰腺中丙二醛(MDA)含量在低氧及复氧阶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氧胁迫及恢复并未对肌肉组织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鳃组织在低氧胁迫期间鳃小片上皮细胞与支柱细胞排列发生紊乱,次级层片发生肥大的现象且有红细胞流入,泌氯细胞形态发生变化且细胞数目有所增加,但复氧后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肝胰腺组织在低氧胁迫期间B细胞数量逐渐降低,胞内运转泡体积减小,复氧阶段B细胞数量及体积恢复明显。结果表明急性低氧胁迫能够导致日本沼虾肝胰腺和鳃组织结构损伤并引起抗氧化酶活力发生显著变化,且24 h恢复期不足以让日本沼虾在低氧胁迫中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柱形病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理机能的影响,随机选取患病和健康黄颡鱼各10尾,采集其血液,静置后离心分离血清以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如皮质醇、乳酸(LD)含量,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葡萄糖、白蛋白(ALB)、总蛋白(TP)、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结果显示:患病黄颡鱼血清皮质醇浓度和LDH、AST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健康鱼,LD含量和ALT活性显著高于健康鱼。与健康鱼相比,患病黄颡鱼血清葡萄糖含量极显著降低,而HDLC、LDLC、TCHO、ALB、TP、BUN浓度和ALP活性无显著差异。健康鱼肝细胞呈近圆形,形状较规则,细胞界线清晰,细胞核多位于细胞中央,呈圆形或椭圆形,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形成放射状排列。患病鱼肝细胞出现局部坏死、空泡化,形成坏死灶,伴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结果表明:柱状黄杆菌感染可引起黄颡鱼鱼体显著的应激反应,并引起鱼体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5.
采用镊烫法切除体长10.20~15.20cm雌性口虾蛄单侧眼柄,测量性腺指数和肝胰腺指数,测定卵巢、肝胰脏和肌肉中的生化组分含量的变化,以探讨眼柄切除对口虾蛄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切除单侧眼柄后,口虾蛄性腺指数上升,切除后第5、10、15d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口虾蛄的肝胰腺指数在试验后期均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卵巢中的糖原含量高于对照组,在第5、15d分别与对照组间具有显著(P0.05)和极显著差异(P0.01);肝胰脏中的糖原含量也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而肌肉中的糖原含量自第5d开始下降,早于对照组。切除单侧眼柄第10d后,肝胰脏中蛋白含量开始显著上升(P0.05),之后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卵巢中蛋白含量也高于对照组,第15d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试验组与对照组肌肉中的蛋白含量均表现出先升后降趋势,二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眼柄切除可以促进口虾蛄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和转移,有助于卵巢发育。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的方法,对鳜鱼和鲈鱼主要消化器官,包括胃、肠和肝三种组织进行显微结构研究并比较。结果表明,鳜鱼和鲈鱼胃腺都很发达,肌层较厚,鲈鱼粘膜下层中胶原纤维较多;鳜鱼肠四层结构分界明显,没有肠腺分布,肠上皮细胞中含杯状细胞,鲈鱼肠粘膜下层不明显,上皮细胞中杯状细胞较多;鳜鱼肝细胞索状排列,细胞较大,细胞界限不清,在肝细胞间有大量脂肪存在,而鲈鱼肝细胞单个疏松排列,核仁清晰,细胞界限明显,两种鱼肝组织中均未观察到枯否氏细胞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采用处理离体培养的细胞和对鱼灌服方法分别研究了黄芩素对鲤(Cyprinus carpio)肝细胞以及肝胰脏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显示:黄芩素处理2h后,鲤肝细胞GS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8h时细胞CAT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灌服黄芩素后,32h时,鲤肝胰脏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黄芩素可以有效地提高鲤抗氧化酶GST和CAT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以2%棉粕酶解蛋白肽(以下简称蛋白肽)分别等质量替代基础日粮中2%鱼粉和2%植物蛋白原料(1.0%豆粕+0.5%菜粕+0.5%棉粕),考察蛋白肽对(48.56±1.39)g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生长性能、血清及肠道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肽替代鱼粉或植物蛋白后试验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蛋白肽可降低脏体比和肝体比,并显著性提高鱼体粗蛋白含量(P<0.05);同时可提高试验组建鲤血清溶菌酶、碱性磷酸酶和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以体重为(70.0±5.5)g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氨氮胁迫对其鳃、肝组织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首先进行96 h急性氨氮胁迫,得出96h LC_(50),在此基础上,设置对照和低(35 mg/L)、中(50 mg/L)、高(65 mg/L)3个氨氮浓度处理组,进行6、12、24、48和96 h的氨氮胁迫。结果显示,氨氮胁迫下,鳃小片基部泌氯细胞、呼吸上皮细胞水肿变性、坏死和脱落,鳃腔充血,柱状细胞排列不整齐;毛细血管破裂,红细胞溢出;鳃小片变粗、变短并卷曲。肝细胞核出现偏移、肿大和溶解现象,细胞轮廓模糊,血窦扩张、充血形成点状病灶,细胞水样变性、空泡化。Na~+/K~+-ATP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氨氮胁迫组96 h丙二醛(MDA)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与氨氮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氨氮胁迫对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溶菌酶(LSZ)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肝脏ALT、AST、LSZ活性96 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氨氮胁迫对圆斑星鲽产生损害,氨氮胁迫使鱼体抗氧化系统、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下降,正常生理代谢受到阻碍,鳃组织损伤,呼吸功能受损。肝组织充血形成点状病灶,机体新陈代谢和解毒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以体重为(70.0±5.5)g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氨氮胁迫对其鳃、肝组织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首先进行96h急性氨氮胁迫,得出96h LC50,在此基础上,设置对照和低(35 mg/L)、中(50 mg/L)、高(65 mg/L)3个氨氮浓度处理组,进行6、12、24、48和96 h的氨氮胁迫.结果显示,氨氮胁迫下,鳃小片基部泌氯细胞、呼吸上皮细胞水肿变性、坏死和脱落,鳃腔充血,柱状细胞排列不整齐;毛细血管破裂,红细胞溢出;鳃小片变粗、变短并卷曲.肝细胞核出现偏移、肿大和溶解现象,细胞轮廓模糊,血窦扩张、充血形成点状病灶,细胞水样变性、空泡化.Na+/K+-ATP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氨氮胁迫组96 h丙二醛(MDA)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与氨氮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氨氮胁迫对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溶菌酶(LSZ)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肝脏ALT、AST、LSZ活性96 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氨氮胁迫对圆斑星鲽产生损害,氨氮胁迫使鱼体抗氧化系统、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下降,正常生理代谢受到阻碍,鳃组织损伤,呼吸功能受损.肝组织充血形成点状病灶,机体新陈代谢和解毒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1.
在水温23.5~28.5℃下,将体质量(6.76±0.1)g的中华绒螯蟹随机分为6组,置于24个100cm×50cm×50cm的玻璃缸中,每组4个平行,每个平行30只中华绒螯蟹,投喂含有0(对照组)、0.1%、0.5%、1.0%、1.5%、2.0%复方中草药的饲料60d。试验结果表明,除0.1%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各试验组中华绒螯蟹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组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最高(P0.05);血清和肝胰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血清中酸性磷酸酶活性,除0.1%和2.0%组(P0.05)外,其他各处理组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0.5%、1.0%和1.5%组中华绒螯蟹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和肝胰脏组织中溶菌酶活性均随饲料复方中草药添加量的增加先升后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胰脏中丙二醛的含量随着复方中草药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除0.1%组外,其他组的中华绒螯蟹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免疫保护率显著性升高(P0.05)。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0%的复方中草药,中华绒螯蟹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抗病力较强。  相似文献   

12.
以黄鳝(Monopterus albus)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0%和2.0%的复方中草药,设置4组,即对照组D1(不添加中草药,正常投喂)、试验组D2(连续投喂1.0%中草药饲料)、试验组D3(投喂1.0%中草药饲料7d,饥饿7d)、试验组D4(投喂2.0%中草药饲料7d,饥饿7d),共计4个处理.养殖试验进行90d.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均能提高黄鳝成活率和增重率,且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中的血糖(GLU)、甘油三酯(TG)和尿素氮(BUN)(P<0.05),且D4组的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均能显著提高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力(T-AOC)、溶菌酶(LSZ)活力(P<0.05),D2和D4组补体C3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发现各试验组均能显著提高黄鳝脂肪酶活力(P<0.05),除D2组淀粉酶和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5),其他组淀粉酶和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各试验组均能显著降低黄鳝粗脂肪和灰分含量(P<0.05),除D2组能显著提高黄鳝粗蛋白含量外(P<0.05),其他组对黄鳝体蛋白含量影响不大(P>0.05).当中草药添加量为1.0%时,连续投喂在各方面均优于间隔投喂,而间隔投喂2.0%的中草药能一定程度地改善黄鳝肝功能,提高其免疫力.  相似文献   

13.
鱼粉水解物中小肽对幼龄草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健 《水产学报》2005,29(2):222-226
用150尾3.74±0.23 g的草鱼作日粮中鱼粉水解物中小肽对幼龄草鱼生长性能影响研究。实验分为2 组,每组75尾鱼,每25尾鱼饲于0.25m3的水族箱中,每组设3个平行水族箱。试验组日粮中添加0.5%鱼粉水解物 0.5%鱼粉,对照组为1%鱼粉,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试验组草鱼其特定生长率、蛋白保留效率、饲料系数和血浆中镁含量与小肽总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草鱼日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鱼粉水解物小肽可提高饲料表观消化率和蛋白消化率,增加血液循环中生物活性肽的含量,增加体内氮沉积,减少肝胰脏和肠系膜脂肪储积,从而提高机体对日粮中蛋白质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黄鳝(Monopterus albus)肝脏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黄鳝肝脏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黄鳝肝脏肝小叶不明显;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不规则放射状分布,肝血窦交织成网状;肝细胞核大,核中位或偏位,偶见双核。肝细胞核大而圆,核仁显著,核孔明显且数目多;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发达,呈区域化的层层排列,线粒体非常丰富且成群分布,紧密排列在核周围或与粗面内质网紧密接触;糖原颗粒丰富;可见溶酶体和脂滴。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一种新型抗菌肽(第益肽)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免疫和消化性能的影响,挑选初始体重为(0.40±0.01)g的虾苗240尾,随机分两组,A为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E为试验组投喂添加0.03%第益肽的饲料。试验为期10周。结果显示:添加第益肽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无显著性影响(P>0.05)。A、E两组全虾和肌肉的水分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E组的粗蛋白质含量高于A组,粗灰分含量A组高于E组(P<0.05);A组的AKP、ACP活性和MDA含量高于E组(P<0.05),E组的T-AOC、TPS和LPS活性显著高于A组(P<0.05);SOD的活性变化并不明显(P>0.05)。可见,添加0.03%的第益肽可显著提高对虾的免疫和消化性能,有效保护对虾的肝胰腺。  相似文献   

16.
选取初始体重为(13.17±0.68)g、初始体长为(11.86±0.53)cm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72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分别投喂添加0、50、100、200、400、800 mg/kg姜黄素的实验饲料,分别标记为T1–T6。实验周期为60 d,实验结束后,测定黄颡鱼生长、消化和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显示,各实验组特定增长率和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4组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3、T4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T1组)(P0.05);T3、T4、T5组前肠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4组前肠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6组肝胰脏、T5组脑与T4组头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升(P0.05);脑实验各组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6组肝胰脏、T5组脾脏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4组肝胰脏、T5组脾脏、T5组中肾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显著提升(P0.05);血清实验各组GSH-PX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胰脏实验各组谷胱甘肽(GSH)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5组肝胰脏、T4组脾脏和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姜黄素可以显著提高黄颡鱼的生长性能、消化能力以及抗氧化能力,以200 mg/kg添加量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采用Percoll法分离、纯化鲫肝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Ⅳ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鲫(Carassius auratus)肝细胞,然后将其分成2组,一组不再经过进一步处理(即对照组);另一组再用Percoll液密度梯度离心纯化肝细胞(即实验组),然后将2组细胞接种于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10 d。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2组肝细胞的形态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比较2组肝细胞的存活率;通过HE染色法在光镜下检测肝细胞的纯度;采用MTT比色法测定2组肝细胞的增殖率;收集肝细胞培养上清液检测白蛋白、尿素以及乳酸脱氢酶的水平以检测2组肝细胞功能。结果表明,对照组鲫肝细胞存活率为80.6%,纯度为83.2%;实验组肝细胞存活率和纯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94.2%和95.1%。实验中发现,从开始接种到大部分肝细胞贴壁生长,实验组比对照组肝细胞的增殖明显加快(P<0.05)。白蛋白分泌功能、尿素合成能力及乳酸脱氢酶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培养上清液中白蛋白分泌量、尿素合成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乳酸脱氢酶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为,用Percoll梯度液分离纯化肝细胞,可提高肝实质细胞纯度和活力,适合体外原代培养。  相似文献   

18.
研究循环性禁食后黄鳝(Monopterus albus)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变化,为生产实践中制定可行的禁食投喂方案提供更好的依据。试验用幼鳝体重(19.5±2.0)g,饲养在实验室的塑料水族箱(70 cm×55 cm×36 cm)中,正式试验前进行1周饱食投喂适应性暂养,暂养和试验期间的饵料为鲜活的水蚯蚓。循环禁食处理分2种:一种为不同比例的禁食时间与投喂时间的循环性禁食处理,即不同水平的循环性禁食处理;另一种为禁食时间与投喂时间的比例一致但禁食与投喂的时间间隔不同的循环性禁食,即不同时间间隔循环性禁食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水平循环禁食试验组黄鳝其血清溶菌酶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替代补体溶血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0.05),试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时间间隔循环禁食试验组黄鳝血清溶菌酶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禁食持续时间延长溶菌酶活力呈逐渐下降趋势;血清替代补体溶血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采取特定投喂模式促使鱼类获得生长补偿效应的同时其非特异性免疫力不受影响是有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以氯化镧(LaCl3?7H2O)为试验毒物,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试验材料,采用21 d慢性毒性试验(La3+含量分别为0.00、0.04、0.08、0.16、0.32、0.80 mg/L),通过检测稀有鮈鲫肝胰脏中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了镧暴露胁迫对水生动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期从抗氧化生理响应的角度探讨稀土元素镧对水生动物的毒理机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04~0.32 mg/L试验组肝胰脏SOD活性出现一定程度降低(P>0.05),但0.80 mg/L组SOD活性出现一定程度上升(P>0.05);0.04~0.32 mg/L试验组肝胰脏CAT活性较对照组出现一定程度降低(P>0.05),但0.80 mg/L组CAT活性出现一定程度上升(P>0.05),且0.80 mg/L组CAT活性显著高于0.04~0.32 mg/L组(P<0.05);0.04~0.16 mg/L试验组肝胰脏MDA含量较对照组出现一定程度降低(P>0.05),0.32mg/L组MDA含量略微升高(P>0.05),0.80 mg/L组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也显著高于其它La3+暴露组(P<0.05)。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La3+暴露胁迫会对环境中水生生物抗氧化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选取8000尾异育银鲫,随机分为2个处理(对照组和试验组),每处理2重复,每重复2000尾,分别饲喂含乳化剂0%和0.05%的基础日粮,试验期为62 d。试验结果表明,饲养31 d后,添加乳化剂使异育银鲫的肝胰脏胰蛋白酶的活性显著提高(P<0.01),肠道胰蛋白酶活性也表现出升高的趋势(P=0.08);血清中总蛋白、球蛋白、葡萄糖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也显著提高(P<0.01)。饲养62 d后,添加乳化剂使异育银鲫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葡萄糖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乳化剂能够提高异育银鲫的肠道和肝胰脏消化酶的活性,促进脂肪代谢和蛋白质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