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验证斑石鲷陆海接力养殖模式的可行性,将工厂化循环水培育的大规格斑石鲷(350.6±24.3) g,转运投放至莱州湾开放海域大型工程化围栏,开展陆海接力养殖试验,并与同期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斑石鲷进行了为期120 d的对比试验,统计分析斑石鲷的生长特性、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养殖经济效益。结果显示:经120 d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后,斑石鲷的平均体质量增长至(547.6±25.2) g,存活率为95.8%;陆海接力养殖的斑石鲷平均体质量增长至(735.7±27.9) g,存活率为98.3%,平均体质量和存活率比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分别高34.3%和2.6%。经过陆海接力养殖的斑石鲷其血清溶菌酶(LZ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都显著高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P<0.05),分别提高了40.5%、43.2%、42.3%和39.8%。此外,陆海接力养殖的净利润比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高38.37%。综上,大规格斑石鲷经过大型工程化围栏陆海接力养殖生长性状、免疫力、抗氧化状态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提高,本研究结果可为斑石鲷陆海接...  相似文献   

2.
彩虹鲷是罗非鱼属内种间杂交选育的一个优良品种,种质纯正的彩虹鲷与其他品种的罗非鱼相比,具有体色艳丽,肉质细嫩,生长速度较快,起捕率高,养殖效益好等优点。笔者在从事彩虹鲷的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发现彩虹鲷与其他全雄罗非鱼相比具有抗病力较弱,种间分化较大,对饲料成份要求高等特点,并针对生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做了一定的探讨,现总结如下: 彩虹鲷是杂食性鱼类,在露天土池中养殖时由于水中有天然饵  相似文献   

3.
彩虹鲷的生态习性及饲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彩虹鲷是国外水产专家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经过近20年的辛勤工作,培育出的一种体色为红色的罗非鱼。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刺,腹膜和肠系膜无色,腥味较少,食用非常方便。因其生长速度快,当年可养成商品鱼,而且对饲料的蛋白含量要求不太高,生产成本较低,食用和观赏价值兼备,所以较一般罗非鱼更受欢迎,是一种优质的养殖品种。更因其美丽鲜艳的颜色和酷似海中鲷鱼的形体,而获得彩虹鲷的美称。1.生物学特征(1)外形:彩虹鲷体色鲜艳,为红色,有些个体头部为鲜红色,鱼体鳞片里格状,非常漂亮。体侧扁、背高,各鳍…  相似文献   

4.
张延河 《水产养殖》2005,26(1):21-21
彩虹鲷又称红罗非鱼、吴郭鱼,是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的突变型品种。彩虹鲷具有食性广、生长快、抗病力强、耐低氧、易饲养、肉质好、产量高、效益好等优点,是目前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为了探索北方池塘养殖彩虹鲷高产、高效的经验,我们于2003年在博兴县乔庄镇进行了池塘养殖彩虹鲷试验,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彩虹鲷又称红罗非鱼、红吴郭鱼,为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突变型的杂交良种。彩虹鲷体色鲜红,无黑色腹膜,看起来似红鲷,且肉厚刺少,摄食水中的绿藻而使其肉富含叶绿素,肉味既鲜嫩爽口,又可养颜润肤,是一种观赏食补兼具的热带鱼类。在养殖中,因其体色鲜艳,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极适合于农户小规模池塘养殖。要想实现彩虹鲷池塘养殖高产高效,必须把握以下技  相似文献   

6.
<正>本试验从彩虹鲷鱼苗刚孵化出来,就购进10万尾自行培育、越冬至成鱼出售,全程采用生态健康养殖措施,严格控制放养密度,科学防病治病,确保质量达到食用安全。现将2008年经检验已加工出口并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一口小山塘彩虹鲷健康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与广大养殖业者共同交流。  相似文献   

7.
彩虹鲷属鲈形目,罗非鱼属,属内种间杂交育出的新品种,其体色诱人,生长速度快,食性广泛,适应性强,肉味鲜美,抗病强,经济效益好,为一般养殖鱼类价格的2~4倍,具有广泛的养殖推广前景,尤其适宜于网箱养殖。近几年,彩虹鲷网箱养殖在平度各大水库发展很快,已达到40多箱。2006年我们在尹府水库投放彩虹鲷网箱5只,  相似文献   

8.
马广栓 《内陆水产》2005,30(11):24-24
彩虹鲷为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的突变型良种。具有食性广、生长快、抗病力强、耐低氧等优势。利用中小型水库网箱养殖彩虹鲷.可提高水库水体生产率。是水库渔民致富的一条捷径。现将水库网箱养殖彩虹鲷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延河 《齐鲁渔业》2007,24(1):32-33
彩虹鲷又称红罗非鱼、红吴郭鱼,为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突变型的杂交良种,具有食性广、生长快、抗病力强、耐低氧等诸多优点。利用水库网箱养殖彩虹鲷,可以调整养殖品种,优化养殖结构,提高水库水体生产效率。通过我们近几年水库养殖试验表明,要实现彩虹鲷水库网箱养殖高产高效,必须把握以下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10.
钱国宏 《内陆水产》2005,30(7):12-12
彩虹鲷又称红罗非鱼、红吴郭鱼,为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突变型的杂交良种,具有食性广、生长快、抗病力强、耐低氧等诸多优点。利用水库网箱养殖彩虹鲷。可以调整各地养殖品种,优化养殖结构,提高水库水体生产效率。养殖试验证明,要实现彩虹鲷水库网箱养殖高产高效,必须把握以下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11.
王文彬 《内陆水产》2004,29(4):24-24
彩虹鲷又称红罗非鱼、红吴郭鱼,为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的杂交突变型良种.具有食性广、生长快、抗病力强、耐低氧等诸多优点。利用水库网箱养殖彩虹鲷,可以调整各地养殖品种,优化水产养殖结构,提高水库水体生产效率。养殖试验表明.要实现彩虹鲷水库网箱养殖高产高效.必须把握以下技术.  相似文献   

12.
彩虹鲷,亦称红罗非鱼。它原产于台湾地区,属热水性和广盐性鱼类,具有生长快、食性广、病害少、易捕捞、养殖效益高等优点,是百姓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食品。随着国际国内消费市场的日益规范,人们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面对市场竞争,必须更新观念,强化质量管理。为防止因环境污染、乱用药物等造成有毒、有害物质及药物残留,我们购进10万尾刚孵化出来的彩虹鲷鱼苗自行培育、养至成鱼出售,全程采用生态健康养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彩虹鲷是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的一个突变品种,体色鲜艳、红黄兼有,也常被人们称为红罗非鱼,具有养殖生长速度快,食性杂,繁殖力强,适应性好,养殖效益高等优点。彩虹鲷最适生长水温为25℃~32℃,进入10月中下旬后,随着池塘水温逐渐下降至16℃以下时,彩虹鲷就不能适应生  相似文献   

14.
赵巍  齐子鑫 《河南水产》2005,(4):13-13,20
彩虹鲷又称红罗非鱼、红吴郭鱼,为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突变型的杂交良种,具有食性广、生长快、抗病力强、耐低氧等诸多优点。利用水库网箱养殖彩虹鲷,可以调整北方养殖品种,优化水产养殖结构,提高水库水体生产效率。通过我们近几年的养殖实验表明,要实现彩虹鲷水库网箱养殖高产高效,必须把握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彩虹鲷又称红罗非鱼、红吴郭鱼,系鲈形目,鲡鱼科,为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突变型的杂交良种,具有食性广、生长快、抗病力强、耐低氧等诸多优点.利用水库网箱养殖彩虹鲷,可以优化养殖结构,提高水体生产效率.通过近几年的养殖试验表明,要实现彩虹鲷水库网箱养殖高产高效,必须把握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彩虹鲷又叫红罗非鱼、红吴郭鱼,属鲈形目、罗非鱼属,是属内种间杂交培育出的优良养殖新品种,具有食性广、生长快、抗病力强、耐低溶解氧等特点,是市场上的畅销产品。为调整当地养殖品种,优化水产养殖结构,探索彩虹鲷养殖技术,2002年5月~10月,山东省平邑县水产局在大涝泉水库进行网箱养殖彩虹鲷高产试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水库条件大涝泉水库位于平邑县南部山区,面积450亩,水深7m~10m。选择在水库北部库湾处设置网箱,该处背风向阳,水面开阔,水位稳定,水质清新,水体溶解氧丰富,pH值7.2~8.0,水深4m~5m,且不易受洪水冲击。二…  相似文献   

17.
张文革 《齐鲁渔业》2006,23(7):10-12
彩虹鲷又名红罗非鱼,是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的一种突变种,因鱼体红色,故称彩虹鲷。彩虹鲷属热水性鱼类,它具有生长快、食性杂、繁殖力强、适应盐度广、生命力强、耐低氧、海淡水都可以养殖等优点。由于该鱼肉厚而无细刺,喜食藻类而使鱼肉内富含叶绿素,味道既鲜美又能养颜润肤,是一种食补兼具的佳肴,深受市场欢迎。鱼种养殖当年可达商品规格,每  相似文献   

18.
彩虹鲷通过引进实验是一种生长速度较快、食用价值较高的优良品种,不易生病,是在农村池塘养殖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9.
<正>彩虹鲷,又叫红罗非鱼,因其体色鲜红艳丽,肉质细腻鲜美而倍受群众喜爱。其性情较尼罗罗非鱼娇贵,抢食能力弱,一般为温流水养殖或池塘混养,池塘单养时常因产量较低而不被采用。笔者对池塘单养、水库小网箱单养、水库小网箱混养彩虹鲷进行了比较,发现水库小网箱混养模式下彩虹鲷的生长较好。现将养殖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池塘循环水条件下不同养殖密度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的影响,按占池塘面积6%的比例建设养殖单元,剩余94%水体作为尾水净化单元,构建了翘嘴鳜和水生植物(藕、菱)的复合养殖系统。2018年6月,试验设置了20、30、40尾/m2三个养殖密度梯度,每个放养密度组重复3次,对不同养殖密度翘嘴鳜的生长速度、饵料系数、肌肉中营养物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翘嘴鳜平均日增重由4.86 g降至4.19 g,成活率由92.88%降至86.49%,饵料系数由3.77增至4.34。肌肉干物质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TAA)含量是76.06~80.89 g/100 g、必需氨基酸(EAA)含量是30.39~31.28 g/100 g。肌肉中营养物质包括TAA、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含量等均没有随着养殖密度的变化而发生规律性变化。结果表明,池塘循环水条件下适宜养殖密度为30尾/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