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用流动细胞计数法分离牛的X,Y精子,需要对精子进行活体荧光染色及激光照射处理。本研究进行2个实验,以探索荧光染料(Hoechst33342)和激光对牛精子以及牛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和胚胎的体外培养的影响。实验1包括4个精子处理组:(1)0处理组(对照组);(2)染色组,用9mg/L的Hoechst33342对精子进行染色;(3)激光照射组,用强度为150mW的激光对精子进行照射;(4)染色及激光照射组,综合(2)和(3)的处理。实验2用不同浓度的Hoechst33342处理精子,以研究染料浓度与体外受精效果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Hoechst33342作用于精子之后,能显著降低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的分裂率、囊胚率、一级囊胚率、囊胚孵化率及胚胎发育速度,而且降低的幅度随着染料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卵裂率除外)。精子经激光照射后对体外受精的效果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辐照外源DNA导入小麦诱变效果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辐照外源DNA导入小麦,结果表明,射线照射引起DNA链的断裂和部分碱基的破坏;导入受照射DNA提高D0代结实率,导入受照射DNA引起D0代籽粒变小,饱满度差,且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趋于严重;比对照DNA,导入受照射DNA可明显提高花粉管通道技术的诱变效果。  相似文献   

3.
γ辐照对吸胀大麦种胚DNA非预定合成与复制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了γ辐照对高活力离体大麦(Hordeum vulgareL.)种胚吸胀过程中DNA合成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NA复制合成有一明显的起动阶段,约始于吸胀11h,286Gyγ辐照使其推迟4h。当剂量由小变大时,γ辐照对DNA非预定合成率的影响,由促进转化成抑制,对DNA复制合成率的影响,则在不同程度上皆属抑制。  相似文献   

4.
耿艳艳  谢振飞  周羽  曾宪垠 《核农学报》2012,26(3):523-526,534
研究了姜辣素对60Coγ射线损伤小鼠造血和抗氧化功能的治疗作用。18只雌性健康昆明小鼠被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照射组、照射给药组。对照组不照射,连续灌胃5d蒸馏水;照射组和照射给药组分别用3Gy60Coγ射线进行照射,并分别在照射后30min内灌胃蒸馏水和姜辣素,连续5d。末次灌胃后48h内测定所有小鼠血液中白细胞(WBC)和红细胞(RBC)数量、脏器指数、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含量及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MN)数目。与对照组相比,照射组脾脏指数、WBC极显著降低(P<0.01),肝脏MDA含量、骨髓MN数目极显著升高(P<0.01);与照射组相比,照射给药组脾脏指数、T-AOC、SOD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肝脏指数、WBC、RBC含量也有所升高,MDA含量、MN数目极显著降低(P<0.01)。结果表明,姜辣素对60Coγ射线照射造成的小鼠造血、抗氧化功能损伤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草菇菌丝体mRNA在低温下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RNA分离,纯化及反转录技术,对低温处理草菇菌丝体的cDNA进行分析,发现草菇菌丝在低温协迫的最初2h,内存在基因表达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以桃ACC氧化酶基因和DNA为探针,与伤处理诱导后桃叶片总RNA进行点杂交,结果表明,未经伤处理的样品示能检测杂杂交信号,伤处理后2-4h左右信号达到最强,将其样品mRNA反转录成cDNA,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得到一条0.95kb的特异性扩增产物,该扩增产物能与桃ACC氧化酶基因组探针杂交。  相似文献   

7.
用~(60)Coγ射线不同照射量辐照旺盛生长的小麦愈伤组织,并于辐照后3、6、12天取材固定进行电镜观察。结果发现,未经辐照的愈伤组织细胞超微结构正常。经500Rγ射线辐照后,细胞结构有轻度损伤,随之出现旺盛的修复活动,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加,内嵴结构完善,内质网发达;辐照后12天细胞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经5000R辐照后细胞严重受损,结构逐趋模糊,细胞器逐步消解,最后细胞死亡。结合辐照后愈伤组织的生长状况以及再生株染色体变异频率等,认为对小麦愈伤组织进行辐射处理时照射量以500~1000R为宜。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结果表明,用20-400mg/L的溴氰菊酯喷施黄瓜幼苗后,叶片内的乙醇酸氧化酶活性上升,最高达78.63%。低浓度的溴氰菊酯使蛋白质、DNA和RNA含量升高。而高浓度的溴氰菊酯使蛋白质、DNA和RNA含量降低。放线菌酮可抑制溴氰菊酯对体内乙醇酸氧化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本文讨论了溴氰菊酯影响乙醇酸氧化酶活性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9.
用多极板赝火花放电室产生的55KeV纳秒强脉冲电子束与Ar^+离子束及HIR-FL装置上加速的7MeV^16O^6+离子束辐照枸杞种子,测定种子萌发早期种胚细胞中的非按期DNA合成过程,比较3种不同处理方法的辐照效果,结果发现,3种处理种子中,虽然都有非按期DNA合成过程,但是,脉冲电子束及Ar^+离子束辐照所造成的DNA损伤程度大于^16O^6+离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辐照过程中所选用的束  相似文献   

10.
用鱼肌核酸指示水体污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了4种家鱼作指示生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白肌中RNA和DNA的含量。结果表明:同种鱼,污染区的RN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区,白鲢和鳊鱼白肌中RNA/DNA低于对照区;不同种的鱼,污染区鱼肌核酸比对照区下降的程度有鳊鱼〉白链〉鲫鱼和鲤鱼的趋势。鱼肌核酸下降同水体重金属污染有一定联系,RNA是比RNA/DNA更适合的指标,鳊鱼和白链是比鲫鱼和鲤鱼更敏感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11.
提高玉米叶片DNA提取液浓度的改良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2种提高玉米叶片DNA提取液浓度的方法。选用生长点处的嫩叶,以及在加入异丙醇之前把样液置于-20℃低温约12h,可以极显著地提高DNA的浓度。  相似文献   

12.
叠氮化钠和苯甲酰胺复合处理对大麦损伤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本甲酰胺对叠氮化钠引起的DNA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叠氮化钠和苯甲酰胺复合处理对大麦M1发芽率,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幼苗高度等都比叠氮化钠或苯甲酰胺单独处理有较明显的影响,表明苯甲酰胺具有较强的修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放射性同位素 ̄3H-胸腺嘧啶核苷渗入法,研究Fe ̄(1+)注入与 ̄(60)Coγ射线辐照条件下,小麦种子萌发早期种胚内DNA的合成动态,以非按期DNA合成为标志,比较重离子束与γ射线作用下DNA损伤、修复程度的差异。同时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法(SCE-EDAX)对造成这种差异的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γ射线辐照后,种胚内存在典型的非按期DNA合成,但在重离子注入条件下,这一现象并未表现出来。因此重离子的作用过程和诱变机理与γ射线的作用有所不同。重离子对种子的诱变是一种间接的作用,因为SCE-EDAX的结果证明离子注入种子的深度为14μm,并未真正到达小麦种胚内部。  相似文献   

14.
选取西宁地区某三个奶牛场荷斯坦奶牛236头进行3项试验。1.检测奶牛产后血酮血糖含量变化;2.产后奶牛降酮升糖试验;3.正常泌乳牛降酮升糖试验。结果表明:奶牛产后48~52h血酮含量较产后4h内极显著升高(P<0.001),而血糖含量在产后52h内,每隔24h呈极显著降低(P<0.001);采取降酮升糖措施后,产后奶牛及正常泌乳牛血酮含量极显著降低而血糖含量极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5.
生命体的遗传物质基础是DNA分子,多种因素可以作用于细胞内的DNA分子,导致多种类型的DNA损伤。若受损的DNA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修复,细胞将走向凋亡或发生变异。染色质改构复合物(chromatin remodeling complex)在基因表达调控和DNA复制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依赖ATP的染色质改构复合物SWI/SNF的核心亚基Brahma Related Gene1(BRG1)在染色质结构调整和基因转录调控等多个细胞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仅有有限的文献报道BRG1参与到DNA的损伤修复过程。因此,进一步研究与验证BRG1在调控DNA的损伤修复进而挽救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利用不同强度的UV照射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初步建立了DNA损伤修复的实验体系。将BRG1表达质粒瞬时转染到SW13(BRG1-/-)细胞系中,并利用30J/m2的UV照射,分别在0h、6h和24h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程度。结果表明,SW13(BRG1-/-)细胞中瞬时表达BRG1可以明显降低由UV照射引起的细胞凋亡,其中UV照射后24h的细胞表现最明显。我们进一步在HeLa细胞中通过瞬时表达BRG1验证了上述结果。由于BRG1通过染色质改构在基因的转录调控、复制和重组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推测BRG1可能通过染色质改构参与了DNA的损伤修复过程,进而影响了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脑钠肽与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融合蛋白的表达与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CR技术扩增获得脑钠肽-95cDNA,再由它获得脑钠肽-38cDNA(BNP-38cDNA)选用融合蛋白表达质粒pGEX-3X作载体,构建成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和BNP-38的融合基因,该基因在大肠杆菌JM109中表达的最佳体系是:以1:10扩大培养4h加入终浓度为0.5mmol/L的诱导剂IPTG诱导培养4h,诱导表达的融合蛋白量可达56μg/mL,培养液,是国外文献的3.73倍,用  相似文献   

17.
植物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新的领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述了我国植物诱变育种技术在提高诱变效率和诱变与组培相结合的两方面的研究情况。诱变效率的研究,包括诱变时期和诱变材料的选择,新诱变源的开拓,复合处理,DNA损伤与修复;在诱变与组培相结合方面,包括外植体和细胞辐射敏感性研究,增加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和体外选择,对一些新的研究领域作了探讨,包括γ融合,遗传转移,农艺性状有利基因分离。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苯甲酰胺和4NQO对蚕豆的细胞学效应。结果表明,4NQO处理后再经苯甲酰胺后处理,所诱发的蚕豆根尖染色畸变率明显高于4NQO单独处理及4NQO和苯甲酰胺混合处理,表明苯甲酰胺对4NQO造成的DNA损伤有明显的抑制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姜辣素对^60Coγ射线损伤小鼠白系细胞和骨髓细胞DNA的防护作用。24只健康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给药组、照射组和给药照射组。给药组和给药照射组灌胃姜辣素,连续5d,第6天照射组和给药照射组进行5Gy^60Coγ射线辐照(剂量率1.2Gy/min),照射后48h所有小鼠采血,取脾脏、肝脏、股骨,进行相关指标测定。给药照射组小鼠脾脏指数极显著高于照射组(P〈0.01),GRA和骨髓细胞DNA含量显著高于照射组(P〈0.05),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数目(P〈0.01)和肝脏指数(P〈0.05)明显低于照射组;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的脾脏指数极显著升高(P〈0.01),骨髓细胞DNA含量有所升高,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数目也有所降低。结果表明,姜辣素对^60Coγ射线照射造成的小鼠白系细胞和骨髓细胞DNA损伤具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γ射线慢照射麦类作物的损伤修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陈佑良  魏敏 《核农学报》1996,10(3):143-149
利用^60Coγ圃慢照射麦类作物植株,在辐照当代籽粒灌浆期间,分期收取不同成熟度种子,测定其发芽率及变化。结果表明:因辐射损伤已失去生活力不能发芽的种子,在发育过程中,有许多又恢复发芽能力,说明麦类作物存在损伤修复。在乳熟中期前后10天左右,损伤修复作用最强,但3种麦类作物损伤修复能力存在差异,其顺序是:大麦〉小麦〉小黑麦。中提供了损伤修复的细胞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