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辐照装置剂量场最佳分布对源棒排布要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辐照装置剂量场不均匀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与照射成本 ,而空场不均匀度主要是由辐照装置源棒排布决定的。本文结合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1 989年、1 993年、1 995年和 1 998年 4次增源情况 ,对环状辐射源、栅板状辐射源源棒排布方案的确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小型钴源扩容屏蔽防护技术与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宁夏农林科学院6 0 Co辐照室 1 997年成功进行了扩容倒装源的经过 ,论述了扩容方案、防护屏蔽、安全操作程序、剂量监检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60Co辐照室增源后剂量场的剂量测定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在^60Co辐照室增源1.85PBq后,启用前用Ag2Cr2O7剂量计准确测量了源到辐照位置的重复性和辐照场的剂量率分布,以及辐照产品中吸收剂量的不均匀度,测量了UV-754分光光度计的摩尔消系数,结果表明,辐射场的剂量分布比较均匀,可以满足科研和辐照加工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单板源动态辐照运行中剂量场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以及产品箱内吸收剂量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单板源剂量场任一水平面上 ,离开源面的距离与剂量间的关系符合y =AeBx变化规律 ;任一立面上离开源棒中心的距离与剂量间的关系符合y=a +bx变化规律。采用动态步进式辐照脱水香菜 ,其产品箱内吸收剂量不均匀度仅 1 47,射线利用率可达 2 1 6%。  相似文献   

5.
中小型钴室的钴源倒装与剂量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钴室4次倒装源的成功经验,论述了倒装源安全操作的程序、剂量监测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单板源静态堆码辐照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兆麟  陈振兴 《核农学报》1992,6(4):243-247
本文从提高单板源静态辐照的剂量均匀性和源利用率的观点出发,通过对辐射场剂量率分布数据和常用堆码方式的分析,提出了象限对角位移法和复合象限位移法等堆码工艺,从而改善了辐照剂量不均匀度,并提高了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不同排源方式对辐照产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自行设计的程序,计算了16根源棒8种不同物源方式对辐照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静态均匀场内辐照产品时,分散排源方式的辐照产率的高于集中排源。  相似文献   

8.
《核农学报》2009,23(1):106-109
根据对一座设计装源能力为2.96×1016Bq (80万Ci)的双板源钴源辐照装置的改造实例,阐述了改造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并通过改造前后的性能对比,对改造进行了利益代价分析。通过此次改造,辐照装置的产量提高了50%以上,给用户带来了可观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长远的间接经济效益,表明本次改造是成功的,也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一座设计装源能力为2.96×1016Bq(80万Ci)的双板源钴源辐照装置进行了改造.本文阐述了改造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并通过改造前后的性能对比,对改造进行了利益代价分析.通过此次改造,辐照装置的产量提高了50%以上,给用户带来了可观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长远的间接经济效益,表明本次改造是成功的,也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IAEA专家提供的辐射场剂量分布计算程序加以修改,将程序中1次只能计算单层排列的源板改为可计算多层排列的板源,源棒的长度、活度可以任意调整,源棒之间的距离可以任意设定。新编程序计算速度快、简单方便,调整吸收系数后,使实际测量值与计算值更加符合。  相似文献   

11.
施卫明  王远  闵炬 《土壤学报》2023,60(5):1309-1323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发生分散、随机,排放不确定性,污染物浓度波动大、类型复杂,污染面广量大的特点,其综合防治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当前,我国面源污染防控首要的问题为污染“家底”不清,不同部门或研究学者对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差别大。基于几十年定位、全程的科学观测数据,本研究认为,虽然国家污染普查数据和很多学者的估算数据,均高估了种植业源排放量占面源污染总量的比例,但种植业源排放总量仍然很高,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防控。结合中国30多年的面源污染防控经验,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学者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3R(“减源—拦截—修复”)和4R策略(“源头减量—生态拦截—循环利用—生态修复”),并伴随着防控技术升级和组合优化、技术产品化和装备化,逐渐完善扩展为4R+,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应用指导,在一些典型地区进行工程化实施后,形成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成功经验和案例。然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深入了解土壤与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将尤为关键。此外,为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使用,还必须进一步提高氮、磷等关键污染物的净化与回收效率,确保在增加农业产值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辐照装置源棒排列与参考面不均匀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鹏  祝清俊  邓鹏  孙永堂 《核农学报》2007,21(4):387-389
本文研究了依据参考面不均匀度最小的约束条件排列源棒的方法。根据照射率与空间距离变化规律和单板源架的具体物理尺寸,将源棒依活度大小非递增排序,采用贪心算法设计技术,依据使参考面上最小照射率取最大值和最大照射率值取最小的原则,依次将源棒排列完毕。计算表明,此方法降低了参考面的不均匀度,提高了照射场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3.
栅板源源棒间对γ射线的辐射和吸收,是影响辐射扬分布的重要因素。本工作在栅板源辐射场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对散射和吸收的影响进行了理论描述,利用自行设计的计算机软件,给出考虑源棒间散射和吸收后的等照射量率曲线。研究表明:理论描述与Fricke剂量计的测点数据相吻合,在靠近Y轴的场空间散射和吸收的影响尤为明显;Y轴上的遮挡效率可达30% ̄50%,且随着距源架中心距离的增加,这一影响愈加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洱海流域上游面源污染“源-汇”风险格局进行研究,为保护洱海生态和快速识别面源污染“源-汇”风险的关键区域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2005,2010,2015和2020年数据为例,构建阻力基面评价体系,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建立阻力面,划分面源污染风险等级并探讨洱海流域上游16 a来面源污染的风险等级变化。 [结果] ①阻力因子的空间异质性使阻力基面的分布存在区域性差异,而“源”的分布则影响阻力面的分布,2020年比2005年阻力面值提高了7 485.40。 ②研究区极高风险区面积所占比例达30%,而中风险区以上所占比例超过60%,面源污染风险等级偏高;16 a间,极高风险区面积减少最多,为35.74 km2,而中风险区面积增加最多,为38.69 km2。 ③面源污染风险等级距离“源”越近,风险等级越高,表现为中部高于边界,南部高于北部,而极高风险区是面源污染的关键区域。 ④16 a间中风险区转出面积最多,为80.93 km2。茈碧湖镇、凤羽镇和右所镇三镇交界处以及牛街乡的北部是面源污染风险等级转移的主要区域。 [结论] 关键区域的景观优化、种植业调整等措施对减少氮磷的流失及风险等级格局的改变具有更积极的作用,可进一步改善洱海未来水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以小麦雄性不育系和可育系为材料,通过人工授粉、去叶等处理,改变源和库的大小,对库、源变化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库/源、穗粒数及叶片光合强度均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正相关。增大库容(穗粒教,粒重)及源的供应能力(灌浆期光合强度)均有利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水环境面源污染的严重性已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面源污染业已成为国际上水环境问题研究的活跃领域。从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机理和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出发,通过分析农业面源污染与水体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对于面源污染的控制,最佳管理措施(BMPs)现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人工湿地、前置库、缓冲带、水陆交错带、水土保持和农业生态工程等是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7.
小麦的库源关系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小麦雄性不育系和可育系为材料,通过人工授粉、去叶等处理,改变源和库的大小,对库、源变化与水分利用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库/源、穗粒数及叶片光合强度均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正相关。增大库容(穗粒数、粒重)及源的供应能力(灌浆期光合强度)均有利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单板源堆码辐照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货物静态堆码辐照过程中,采用单板源进行4 工位辐照能有效降低立面剂量场的不均匀度,提高辐照质量,射线利用率达2227 % 。  相似文献   

19.
干沟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境内,是一条典型的冰碛补给型泥石流沟,其物源补给具有复合过程的特点.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以2005年干沟泥石流为例,对该次泥石流过程的物源补给特征及过程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干沟泥石流的物源补给过程可分为“启动型物源”和“维持型物源”2种类型,对这2种类型的物源补给方式和过程进行了阐述,可为认识冰碛补给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物源补给过程及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丹江口市丹江口库区面源污染监测站2007年5月投入监测运行,已经为整个丹江口库区防治面源污染提供了大量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