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白鼠虱病的防治实验动物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科学研究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对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要求越来越高。本所实验小白鼠身上曾经发现患有较严重的外寄生虫病。寄生虫外形长05—15mm,行动快捷,吸血,寄生于体表、被毛及笼架和垫料...  相似文献   

2.
实验动物的质量合格与否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实验动物质量及管理的标准和法规.为了解吉林省实验动物寄生虫感染状况,对已取得饲养实验动物条件设施合格证的8个单位和尚未取得合格证的1个单位作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正寄生虫病是由体内或体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有些寄生虫病的宿主是一种动物,有些寄生虫病的宿主是多种动物,有些寄生虫病还可感染人,即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一、寄生虫病的危害1.损伤宿主的器官和组织。寄生虫在动物体内或体外寄生时,均会对相应器官、组织造成机械性损伤,并使其功能降低。一般体外寄生虫损害动物皮毛,体内寄生虫损害机体内部脏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福州动物园杂食动物寄生虫感染情况,采集8种杂食动物粪样20份,经麦克马斯特漂浮法检验发现3种杂食动物感染寄生虫种类8种,分别是棕熊感染线虫、蛔虫2种寄生虫;小熊猫感染贝蛔虫、类圆线虫和短膜壳绦虫3种寄生虫;豪猪感染蛲虫、鞭虫和球虫3种寄生虫。杂食动物寄生虫总感染率为37.5%(3/8),感染强度最高者为小熊猫贝蛔虫卵,高达12 210个/g。福州动物园杂食动物大多成群饲养,感染寄生虫的动物多属于寄生虫混合感染,驱虫工作难度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实验鼠类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笔者于2006年11月~2007年4月,应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河南农业大学实验动物房和河南农业大学遗传学实验室大白鼠、小白鼠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共检出3种寄生虫,分别为球虫、四翼无刺线虫、微小膜壳绦虫。寄生虫总感染率为11.90%(25/210),其中球虫感染率为1.42%(3/210),线虫感染率为7.62%(16/210),绦虫感染率为2.86%(6/210),混合感染率为2.38%(5/210)。  相似文献   

6.
猪犬人附红细胞体对小白鼠的感染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健康小白鼠30只(其中3只为怀孕母鼠),随机分为9组。A1、A2、A3组分别于荐臀部皮下注射患附红细胞体病猪、犬、人的全血;用感染附红细胞体小白鼠的全血分别接种B1、B2、B3组,其余3组分别混笼饲养,并在饲料中添加患附红细胞体病猪的全血,在被感染附红细胞体小白鼠污染的垫料环境中饲养。结果,猪、犬、人附红细胞体均可以感染小白鼠;被感染的小白鼠也可以再感染同种动物;母鼠可垂直感染(传播)胎儿。表明荐臀部皮下注射是直接的传播途径,接触和食入病原也可以传播。  相似文献   

7.
实验小鼠和实验兔是各高校和科研单位常见且常使用的实验教学动物,为了解实验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自郑州某高校实验中心实验小鼠和实验兔粪便样本122份(实验小鼠112份,实验兔10份),采用卢戈氏碘液法和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并镜检观察。结果显示: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41.80%(51/122),检出3种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阿米巴原虫23.77%(29/122)、球虫15.57%(19/122)和蠕形住肠线虫9.02%(11/122)。实验兔肠道寄生虫感染率70.00%(7/10),高于实验小鼠的肠道寄生虫感染率38.39%(43/112),实验小鼠感染的优势虫种为阿米巴原虫,实验兔感染的优势虫种为球虫。调查结果表明:实验小鼠、实验兔都有携带寄生虫的风险,实验动物的原饲养单位要加强饲养管理和提高质量,为保障实验的有效性,科研人员要了解和掌握所采购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实验动物体内外寄生虫调查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福建省在普通环境下饲养的5种708只实验动物受体,内外寄生虫感染的初步调查研究结果。在被检动物体内外,获得寄生虫种30属36种。其中原虫17种、绦虫2种、线虫10种、昆虫7种;阳性检出率65.96%(467/708);人兽共患寄生虫种75.00%(27/36)。结果表明本省实验动物在普通环境下受寄生虫的自然感染较重,肠道原虫和蠕虫尤甚。应加强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和饲料的标准化及笼、饲具的卫生管理,同时应定期进行寄生虫学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正麝(Moschus spp.)是小型反刍动物,也是具有极高经济价值的泌香动物,栖息地遍及亚洲的森林和山区~([1])。中国作为麝的主要分布国,人工饲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饲养种群一直增长缓慢,寄生虫感染及其引发的健康问题被认为是制约林麝繁育的重要因素,寄生虫感染引起的个体及群体死亡事件时有发生~([1-2])。关于野生麝感染的寄生虫研究较少,但已有的研究依然表明,麝科动物感染的寄生虫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动物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广泛危害其  相似文献   

10.
SPF动物是指饲养在屏障系统内,动物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但带有非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简称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即SPF动物),是我国规定的三级动物。实验兔除了用于医学、药学以及生物学研究之外,还广泛地用于制药工业。实验兔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药品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由于寄生虫病的发生和外界环境联系密切 ,故防治工作必须以流行病学研究为基础 ,实施综合防治措施 ,才能有效控制或消灭可造成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 ,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保护人民健康。动物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感染寄生虫动物的驱虫 ,二是搞好饲养动物的环境卫生。1 感染寄生虫动物的驱虫1 .1 治疗性驱虫 采用抗寄生虫药物治疗正在患寄生虫病的动物 ,使之恢复健康。驱虫以后 ,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排出体外的寄生虫的繁殖和病原的散布 ,起到积极的预防 ,故驱虫并非单纯…  相似文献   

12.
绦虫和肺吸虫为人兽共患寄生虫,来自野外的云豹、金猫、小灵猫等肉食动物感染率很高,危害极其严重,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不仅可影响病兽的生长发育、饲养繁殖和展出面貌,而且可导致动物的死亡.笔者于1987年11月至1989年6月,用国产吡喹酮注射液对新引进我国自然感染绦虫和肺吸虫的上述动物,进行了驱虫试验,取得理想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羊胎盘转移因子注射液对实验动物免疫球蛋白、B淋巴细胞和抗体形成细胞数量变化的影响,探讨受试药品对实验动物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进而评估其临床体液免疫调节的使用价值。[方法]试验1:用小白鼠进行免疫球蛋白测定试验,比较给药前后小白鼠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试验2:用大白兔进行EAC玫瑰花环试验,测定给药前后B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试验3:用小白鼠进行溶血空斑试验,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抗体形成细胞数的变化。[结果]试验1:试验组小白鼠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2:试验组受试动物EAC玫瑰花环的成环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3:试验组小白鼠抗体生成细胞的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结论]羊胎盘转移因子注射液对受试动物体液免疫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旋毛虫对宿主内脏器官的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索旋毛虫对宿主内脏器官的损伤并为宰后旋毛虫幼虫检验提供依据,我们对小白鼠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并对旋毛虫幼虫移行造成的组织器官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l材料和方法1.卫旋毛虫种:采自农贸市场个体屠宰点病猪的肉P。经大白鼠传代保存,实验前捕杀大白鼠二R、采肉作压片镜检,确诊为旋毛虫阳性肉供实验用。l,2小白鼠20只,体重均在20-3O克之间。1.3动物感染:取实验用小白鼠10只,分别装入鼠罐,将供实验用的旋毛虫肉剪成蚕豆大的小块,分别装入鼠罐,以饲喂的方法感染小白鼠。1.4取材:感染…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及收集、保存寄生虫卵和虫体标本的方法,试验分别采用锦纶筛兜淘洗法、饱和食盐水漂浮法、虫卵沉淀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测不同动物肠道寄生虫成虫及虫卵感染情况;用沉淀法浓缩收集虫卵标本,于5%甲醛溶液内保存;成虫标本采用瓶装保存,于70%乙醇中保存。结果表明: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高,不同动物感染的肠道寄生虫种类及感染率不同。沉淀浓缩法收集并保存于5%甲醛溶液的寄生虫虫卵形态完整;成虫标本瓶装化后既能有效地保存标本,又不影响教学观察。  相似文献   

16.
狐貉“白鼻子”病的病因,现在国内报道趋于认为,由于营养代谢失衡而引起综合性的营养代谢障碍疾病。主要由于毛皮动物日粮中,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氨基酸的缺乏或者是比例不平衡引起的;也有人认为是寄生虫感染导致的慢性病,长期消耗动物体内的营养,造成毛皮动物的营养不良引起的。在兽医临床中单纯应用营养补充剂可以治好,但即使在全价饲养情况下终止给予后不久还患。而同时投与驱虫剂的治疗效果良好,很少重患。可见病因除了日粮的营养不平衡外,寄生虫也是一大病因,全价饲养情况下,狐、貉感染了寄生虫也会患该病。1临床症状由于营养不良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感染性猪蛔虫卵经灌胃感染小白鼠的合适感染量。方法将小白鼠分成5组,每组感染剂量分别为3 000,3 500,4 000,4 500,5 000个猪蛔虫卵。经感染后的小白鼠饲养数日,剖杀,取样压片镜检,计数。结果低剂量组A和B感染较低,C组适中,3组都未出现死亡,而高剂量组E和F出现小鼠死亡。结论小白鼠经灌胃感染猪蛔虫卵的合适感染量为每只4 000个。  相似文献   

18.
根据该地区高发寄生虫发病特点,从3月到12月用10个月的时间,对集约化全舍饲羊进行了寄生虫的调查和防治性研究.运用多种方法对肉用细毛羊消化道中的绦虫、线虫、包虫和羊螨等寄生虫进行了曲系调查,结果发现用3年的时间将散养羊进行全舍饲饲养和药物预防,可杜绝和消灭绦虫、线虫、羊鼻蝇、原虫和羊螨的感染.  相似文献   

19.
肌肉生长抑素基因工程疫苗免疫动物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检验肌肉生长抑素基因工程疫苗对动物生长的影响,用由大肠杆菌表达的肌肉生长抑素蛋白与油佐制成疫苗,肌肉注射免疫25天龄小白鼠、并观察生长状况,每周称重,纪录结果,饲养至95天龄后试验结束;肌肉注射免疫21天龄幼鸡,饲养至98天龄后进行屠宰,分离胸肌、腿肌并称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注射肌肉生长抑素基因工程疫苗的小白鼠体重最高增加17.17%;鸡体重最高增加14.27%,免疫效果比较理想,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正>寄生虫病是困扰畜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无论是鸡鸭还是猪、牛、羊都受到寄生虫的危害。猪感染寄生虫后轻者造成动物的生产性能下降,重者可造成动物患病甚至死亡,更甚者猪只间接触而使整个猪群患上传染病,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损失,也不利于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由于寄生虫的特殊性,往往致病过程都是呈慢性进行,无论猪只是感染体内寄生虫还是体外寄生虫表现出的症状都不易被发现,特别是一些较轻度的体内寄生虫都难以通过临床症状来判断猪群的感染状况,往往被人们忽视或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