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贺坤  武斌 《南方农业》2012,(4):27-30
社区公园是现代居住区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重庆市巴南区水鸭凼社区公园景观规划设计,通过对公园基地现状、高差进行全面分析,结合该社区公园的规划建设理念与设计构思,从道路景观、水体景观、绿化种植景观3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因地制宜,依托原有地形及周边景观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环境宜人的生态社区公园。  相似文献   

2.
浅谈山地居住区的绿化景观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当前山地居住区的绿化景观设计现状,结合绿化基地特质,提出几点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以及审美观念的快速提升,居民对于景观的要求已不再是单一的几块草皮、几株树木那么简单。人们越来越重视景观绿化的质量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在设计时,一定要不断地完善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理念,保证景观绿化的质量。基于此,阐述现代居住小区园林绿地景观主要构成元素,分析现代居住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原则,提出现代居住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SBE法对南水北调中线长沟泵站管理区不同功能区景观类型进行美景度评价,并选择植被覆盖度、植物种配置、微地形塑造和硬质化比率4类指标为评价因素,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一步讨论评价指标对水土保持植被恢复与建设工程美景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①长沟泵站管理区景观设计中除建筑景观类型外,其余景观类型在景观设计上均存在局部缺陷...  相似文献   

5.
大学校园从单纯教学功能迈向多元化,校园外部环境设计也随之不断演变发展。本文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合川校区外部环境景观设计为例,从山地校园景观结构布局、文化内涵的表达、特色景观塑造的角度详细阐述,对山地校园景观构建作多维度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6.
隧道洞口绿化设计及工程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隧道洞口设计已从过去单一的结构设计转为结构设计和绿化设计有机结合的方式.笔者从隧道洞口绿化设计的一般原则、绿化设计模式以及与洞门结构相适应的绿化方法和景观效果等方面人手,提出洞门结构设计和景观效果设计结合的原则,隧道洞口段绿化设计的方法,总结出隧道洞口绿化设计的总体模式(洞门位置选择,洞口结构设计,绿化方法优选,边(仰)坡的稳定性分析,景观效果设计等).设计施工时除考虑植被效果外,还要与隧道所在地的环境和意境一致.通过工程设计实例介绍,为工程界做好隧道洞口段的绿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山地旅游资源包含复杂多变的山体景观、各类山地水体、丰富的动植物景观以及山地立体气候形成的特定文化底蕴等人文资源。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具备丰富的山地旅游资源。基于此,在分析云南山地旅游资源特征的基础上,对云南山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策略进行分析,以促进云南省山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科学评估秦巴山地景观生态风险,为区域内生态安全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秦巴山地2000—2020年3期地表覆被数据为基础,应用空间分析法和地形分布指数法,定量地分析秦巴山地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特征,以及其在各地形梯度上的动态变化。[结果] ①秦巴山地景观生态风险整体偏低,空间差异特征显著,且存在着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呈东西两侧跟中间高,南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②2000—2020年,秦巴山地景观生态风险呈下降趋势,低生态风险区明显扩张,高生态风险区显著缩小。③高生态风险多集中分布于海拔高、地形复杂或海拔低、地形平坦地区,低生态风险在中等地形梯度地区呈优势分布。[结论] 秦巴山地景观生态风险整体呈下降趋势,表明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提升;秦巴山地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格局受地形影响较大,且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9.
位于北碚区的重庆悦榕庄酒店,其景观体系延续原有山形水系的空间格局,与巴渝风格建筑有机融合,体现了巴渝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地形梳理、叠山理水、场地营造、植物造景、小品设置,打造出生态自然、粗犷大气、层次丰富、错落有致、疏密有序的独具巴渝地域特色的山地园林,达到传统与现代,人文与自然的融合。以重庆悦榕庄酒店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景观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从生态、空间、建筑、光影、色彩及意境六方面对其景观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景观有了更高的要求。无障碍景观设计促进了视障者等人群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现代的无障碍景观设计只注重设计而设计,在设计规范、人性化原则等多方面欠缺考虑。因此,通过对视障者无障碍景观设计的研究,结合国内外建设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视障者与无障碍景观的参与性提供方法,为残障人群创造更安全和谐的景观空间。  相似文献   

11.
基于景观功能分区的山地旅游地水土保持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地旅游地在我国旅游目的地构成中具有重要地位.以景观生态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差异性和资源合理利用为原则,把山地旅游地分为旅游景观、生态环境保护景观、旅游引景空间景观、山地混合景观等功能区.基于景观功能分区,提出了山地旅游地的旅游景区型、农旅结合型、自然生态型、农业经济型等水土保持模式,为山地旅游地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景观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农村本身兼具生态美学、文化、景观价值及维护生态平衡等机能,并拥有好的视觉品质、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独特的文化资源及丰富的游憩资源。但是,由于农村中新建或改善的建筑景观多已无法反应出当地自然环境与传统文化特色,由于缺乏如传统建筑对自然景观的尊重,以致于农村整体景观遭遇严重的破坏。为了遏止整体景观继续遭受破坏,并建立具地方特色及风貌的农村建筑景观,本研究因而拟探讨农村建筑如何有助于农村聚落景观之改善,进一步提出农村社区更新之方法,期能对往后农村社区建筑更新之改善,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3.
以台湾南部屏东地区的黄缘萤栖地为研究对象,调查栖地水质环境并探讨水土保持工程(景观护岸)对黄缘萤之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的水质环境相当适合黄缘萤的生存,黄缘萤繁殖的两个高峰期分别为11月与6月,且黄缘萤求偶的高峰期约在日落后1h。土堤护岸黄缘萤数量为景观护岸的三倍以上,造成此差异的原因主要为景观护岸的设计并未考虑黄缘萤的成长及繁衍过程,所以造成影响。因此水土保持工程的设计与施作,必须考虑当地生物习性才能降低对生物栖地的破坏,以免影响生态保育。  相似文献   

14.
快速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导致乡村景观多样性和本土性缺失,功能冲突问题日益严重。该文首先构建乡村景观功能竞争力强度评价系统,其次建立基于识别矩阵的闽南地区乡村景观功能冲突识别方法体系;最后探讨该识别方法在厦门市灌口镇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1)该方法符合乡村景观功能冲突的本质内涵,可识别出各类型乡村景观功能冲突区;2)灌口镇存在9种乡村景观功能冲突类型,生产功能优势区占全镇总面积的3.89%,位于城镇外围;生活功能优势区不明显,生态功能优势区占全镇总面积的22.46%,位于城镇外部西北部山区;在分析9种乡村景观冲突类型区域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其对应的优化策略;3)在优化乡村景观空间格局时,生产功能优势区、生产与生活功能冲突激烈区和3类功能激烈冲突区内的优质耕地应优先发展生态农业,引导农业生产向现代生态旅游方向发展。研究结果可为有效破解乡村景观功能冲突,进行乡村景观规划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定量分析长江上游地区土地利用格局时空演变状况,为该区及类似区域的土地资源利用与开发以及生态安全评价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综合利用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宜宾市2010,2015年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宜宾市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对景观格局响应。[结果]宜宾市整体景观格局以耕地和林地为基质,其他景观镶嵌在其中。2010—2015年宜宾市土地利用格局总体变化明显,各类景观要素的相互转移比较频繁,研究区各类景观要素的形状复杂度、破碎化程度和聚集度等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基于景观要素的格局变化趋势,发现房屋建筑区、道路、水域的稳定性增强,而其他景观要素的稳定性下降。受城镇化建设和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研究区整体景观格局向着均匀化方向发展,景观破碎化程度加深;同时,受垂直地带性的影响,海拔越高,景观破碎化程度越低、斑块形状越简单、景观优势度越大。[结论]今后对该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城镇规划应结合土地利用格局与地区优势,分区治理,分区建设。减少生态功能区内人类活动,加强水源涵养功能保持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沿江重点开发区域,加强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管制,促进该区域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本农田整理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是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同时也是对项目区的农田景观重新进行优化配置,形成新的景观格局的过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分析方法,以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寻召乡基本农田整理项目为例,通过对项目区整理前后的景观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来探讨基本农田整理的景观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黄土高原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景观层次单一的区域现状,探索基于生态设计理论的黄土丘陵区淤地坝景观再造与更新的理念与方法,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环境治理提供借鉴。[方法]以陕西省绥德县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北侧淤地坝景观改造设计为例,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人工湿地工程改造设计方法研究。[结果]丘陵区淤地坝景观的再造与更新应以生态设计理论为基本指导,对丘陵区淤地坝改造实施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综合工程措施。[结论]丘陵区沟壑地环境治理应综合考虑水土保持、景观生态、旅游观光等多重功能,通过实施低影响开发措施,充分发挥区域环境的最佳生态效益,并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结合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要求,从景观空间结构和稳定性两个方面对屏南县后垄溪一级水电站的景观生态做出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建设对区域景观的空间结构影响主要表现在建筑物和水域两方面,项目建成后他们的优势度分别提高1%和0.9%,相对变化较小;项目建设中及建成后,区域内的人为干扰和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能量和物种的流动性下降,故应加强该方面的设计,以维持区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系统初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使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笔重点研究了4个问题:1.规划设计的基本思想;2.规划设计中水土保持启动问题;3.规划设计中对资源利用情况的确定;4.规划设计方案实施中农业资源合理利用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