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测定了42.5%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2000、3000、4000倍液)、30%氟菌唑WP(2000、2400、3000倍液)和50%醚菌酯WG(2000、3500、5000倍液)3种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盆栽药效试验中,42.5%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2000倍液对草莓叶片白粉病的防效为90.8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0%氟菌唑WP最高防效为85.58%;50%醚菌酯WG最高防效为76.21%。大田试验中,42.5%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2000倍液对草莓叶片和果实白粉病的防效也最高,分别为98.20%和67.49%;30%氟菌唑WP最高防效分别为74.72%和60.78%;50%醚菌酯WG最高防效分别为76.00%和49.01%。3种药剂对草莓白粉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防效,对叶片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好于果实白粉病害,且试验浓度条件下无药害产生。  相似文献   

2.
一般情况下,苦瓜的白粉病和霜霉病的识别是比较容易的,主要根据其症状来区分:苦瓜白粉病在叶片的正面、背面形成白粉斑,苦瓜霜霉病在叶片背面长出白色霉状物或病斑受叶脉限制。但在实际田间或大棚内,不可能看到如此典型的症状,有时只看到叶片正面现浅黄色小斑,很少见到霉层。许多苦瓜种植者常将白粉病当霜霉病来防治,造成用药不对,不但没有把病害控制,反而延误病害防治时间致使病情加重。现将这两种病害的诊断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诊断1.1苦瓜白粉病苦瓜白粉病是由瓜白粉菌及瓜类单囊壳白粉菌(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  相似文献   

3.
白粉病是为害辣椒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叶片。致病菌为鞑靼内丝白粉菌,营养生长阶段菌丝藏在叶片里,等到产生繁殖体的时候,才伸出叶面。发病初期生产上不易发现,一旦发现症状,再用药防治就困难了。对此,进行了2种氟硅唑药剂防治辣椒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其田间适宜用量,为辣椒白粉病防治药剂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白粉病是东台市瓜类作物上的常见病害,严重影响了瓜类作物的正常生长。为此我们开展了醚菌酯防治黄瓜白粉病的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30%醚菌酯SC 1000倍液或50%醚菌酯DF2500倍液喷雾,防效达到80%以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番茄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1900年SaJmon首先在意大利发现番茄白粉病,将其病原菌鉴定为蓼白粉菌(Erysphe polygoniDC.)。1919年日本泽田兼吉首先报道我国台湾省番茄上的白粉病菌为蓼白粉菌(E.polygoniDC.)。在我国的云南、河南、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也曾有过对番茄白粉病的报道。近些年,随着我国温室番茄种植面积的增加,白粉病在我国的番茄生产中有逐年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庭院葡萄发展较快,但病害较重,特别是白粉病,严重影响其发展。现将病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简介如下,以供参考。 1 病菌为害症状 白粉病菌为害葡萄所有的绿色部分。果实受害后,先出现黑色星芒状花纹,上覆一层白  相似文献   

7.
杧果白粉病是由气传性杧果白粉菌Oidium mangiferae Berthet引起的真菌病害。近年来白粉病对于杧果的为害日趋严重,严重影响杧果树开花、着果,造成产量损失。本文对杧果白粉病病原菌、病害症状及其侵染发生规律进行了阐述,并对抗病性鉴定、抗性种质资源及防治策略等国内外新近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探讨了今后杧果白粉病抗性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南瓜白粉病病原菌鉴定及抗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白粉病是黑龙江省南瓜3大病害之一,发病率高,发病面积大,严重影响了南瓜的品质和籽粒饱满,降低了南瓜的商品性,给种植户造成了较大的损失。明确引起黑龙江省南瓜白粉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出一套南瓜苗期白粉病抗病接种鉴定技术,对于病害的防治和抗源筛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试验结果表明:引起黑龙江省南瓜白粉病的主要病原菌是子囊菌亚门的单囊壳菌[Sphacelotheca fuliginea(Schlecht.ex Fr.)Poll]。抗性鉴定孢子悬浮液接种浓度应为2.5×105-5.0×105个/mL。对苗龄、遮阴、保湿时间经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表明,苗龄为2 片真叶、遮一层遮阳网、保湿48 h的处理组合是极显著优于其他组合的最优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9.
本课题针对黑龙江省黑穗醋栗(Ribesnigrum·L)白粉病的发生危害特点,就发病症状及病原茵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明确了黑穗醋栗白粉病在我省的发病株率100%,病指40—80%;该病害对植株生长和叶绿素含量有明显抑制作用,一般造成减产10—50%;详细观察记载了病害的症状,鉴定出病原菌为子囊菌纲白粉菌目单囊白粉菌属、醋栗单丝壳菌[Sphaerothecamors—uvae(schwein)Berk·etcurt],研究了有关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探讨出了白粉病发生最适宜温度17—22℃,相对湿度越大越有利于病害的流行;明确了不同品种及类型间的侵染型有较大差别,不同的栽培措施株丛感病的程度也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25%丙环唑乳油防治苹果褐斑病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丙环唑(Propiconazol)是一种具有治疗和保护双重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新型广谱性杀菌剂,可被根、茎、叶部吸收,并能很快地在植物株体内向上传导,对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特别是对小麦全蚀病、白粉病、锈病、根  相似文献   

11.
75%肟菌·戊唑醇(拿敌稳)水分散剂防治月季白粉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季白粉病是月季的主要病害之一,为筛选防治月季白粉病的有效药剂,用75%肟菌·戊唑醇(拿敌稳)水分散粒剂进行了防治月季白粉病的药效试验,试验表明,该药剂2000~4000倍液对月季白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显著高于常规药剂粉锈通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番茄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1900 年Salmon首先在意大利发现番茄白粉病,将其病原菌鉴定为蓼白粉菌(Erysiphe polygoni DC.)。1919 年日本泽田兼吉首先报道我国台湾省番茄上的白粉病菌为蓼白粉菌(E. polygoni DC.)。在我国的云南、河南、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也曾有过对番茄白粉病的报道。近些年,随着我国温室番茄种植面积的增加,白粉病在我国的番茄生产中有逐年加重趋势,一般年份发病率5%~15%,严重地块达80%~100%,已经成为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大敌。  相似文献   

13.
<正>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草莓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严重影响着草莓的产量和经济价值。河南省信阳市十三里桥乡草莓主栽品种为丰香,多年的连续种植造成草莓白粉病发生逐年加重。为筛选高效药剂,笔者选择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在草莓生产基地进行了药效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4.
在福建省漳州的荔枝幼果上发现白粉状物,经形态学鉴定为粉孢属(Oidium sp.),这是福建首次发现荔枝白粉病,并对该病症状进行了描述,分析了该病害初侵染来源及发生严重的原因。同时开展了己唑醇、嘧菌酯·戊唑醇混剂、醚菌酯与硫磺桶混杀菌剂防治荔枝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荔枝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均大于88.0%,其中以嘧菌酯·戊唑醇混剂的防治效果为最佳,为95.3%。  相似文献   

15.
温室辣椒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辣椒白粉病已经成为继疫病之后危害辣椒的第二大病害。据不完全统计,西北地区温室辣椒由于白粉病而造成的产量损失大约占总产量的5%~8%。1病原及症状辣椒白粉病由辣椒拟粉孢引起,属半知菌门真菌。该菌菌丝体生于叶片组织内,有吸器,可伸入细胞内吸取营养,主要危害叶片。  相似文献   

16.
由于荔枝白粉病在广东省茂名地区首次发生,为了指导果农正确认识该病害,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采用常规植物病理学方法描述该病害在果实上的危害症状,鉴定该病害的病原菌并研究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湿度、温度、pH值,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不同杀菌剂对白粉菌的毒力。结果表明,荔枝白粉病在果实上的危害症状表现为发病初期,白粉菌在果实的龟裂片缝隙间呈稀疏的短绒毛状,后病症逐渐发展呈白色粉层蔓延至龟裂片上,龟裂片同时变成褐色;荔枝白粉菌分生孢子椭圆形,单孢无色,单生于分生孢子梗顶端,分生孢子梗无色,由3个细胞组成;分生孢子在湿度为10%~100%的条件下均能萌发,当湿度为100%时萌发率最大,为73.74%;最适萌发温度和pH值分别为25~30℃,3~7。当妙丹和一喷净浓度为200mg·L-1时,对白粉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好。研究为正确防治荔枝白粉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防治西瓜白粉病效果好且安全的药剂,作者连续2年开展了设施西瓜白粉病药剂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西瓜植株生长未产生不良影响,安全性较高;42%苯菌酮悬浮剂和36%硝苯菌酯乳油在试验剂量下对西瓜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各参试药剂中,20%戊菌唑水乳剂和4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目前已被登记用于防治西瓜白粉病,0.5%大黄素甲醚水剂是一种以保护作用为主的高活性植物源杀菌剂,对人畜毒性低,对环境友好,建议可将42%苯菌酮悬浮剂、0.5%大黄素甲醚水剂、36%硝苯菌酯乳油登记于西瓜白粉病防治的应用药剂目录。  相似文献   

18.
王晶 《吉林蔬菜》2002,(3):24-24
菊花是北方地区秋季主要的观赏花卉,其主要真菌病害有:枯萎病、白粉病和黑斑病。发病时会大大降低菊花品质,影响其观赏价值。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这几种常见真菌病害的识别与防治。1 枯萎病该病病原为菊花尖镰孢菌(Fusariumoxysporum Schlecht.),病菌为土壤习居菌,可  相似文献   

19.
白粉病是瓜类蔬菜的主要病害,抗药性强,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病菌繁殖迅速,严重影响瓜类蔬菜生产。为验证60%氟菌唑+甲基托布津WP、30%特富灵WP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效,明确60%氟菌唑+甲基托布津WP以及30%特富灵WP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最佳安全使用剂量,为以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参考,特开展本次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葡萄白粉病是遵义地区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葡萄面积不断增加,栽植密度过大,氮肥施用过多,造成该病日趋严重。为此,我们选用由贵州生物药品厂生产的生物制剂农丰菌2号(水剂)进行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