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鸭瘟病毒及其核酸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鸭瘟病毒及共核酸进行了电镜观察,纯化病毒经核酸酶降解杂核酸后,加入8.5mol/L的尿素释放病毒核酸,经水相法展开后用碳膜铜网点样,再经染色和真空喷镀,于电镜下观察。鸭温病毒呈典型的疱疹病毒形状,其核酸分子量估算约为91.1×10^6道尔顿。  相似文献   

2.
针对鸭圆环病毒病毒诊断,目前已经建立了PCR、Real Time PCR、电镜观察、核酸探针技术、间接ELISA方法等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非免疫鸭胚增殖的减综合病毒,经差速离心法纯化,电镜下观察到病毒无囊膜,大小为70-85nm.以蛋白酶K法抽提病毒基因组,琼脂糖凝胶电泳只出现1条分子量约34kb、背景清晰的核酸带。  相似文献   

4.
鸭“白点病”(暂定名)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3个“白点病”(暂定名)发病严重的鸭场的病死鸭进行细菌学检查均为阴性,但均分离到病毒。对其中1株病毒进行了鉴定。负染及超薄切征电镜观察,可见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80-230nm、有囊膜的病毒。经理化特性、生物学特性及核酸类型测定,确定该病毒为疱疹病毒科成员。血清中和试验表明,该病毒与鸭瘟病毒、鸭疱疹病毒Ⅱ型无血清学相关性,故暂定名为鸭疱疹病毒Ⅲ型。人工感染试验复制出与自然感染病死鸭相同的病变,初步证明该病毒为鸭“白点病”病原。  相似文献   

5.
鸭冠状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冠状病毒的分离目前国内外尚无报道。我们将回归发病鸭的肠粪及肠内容物处理后,经羊膜腔、尿囊腔接种12 ̄14日龄鸭胚,37℃培养48小时后取羊水和尿囊液继代,将第5代的鸭胚羊水、尿囊液混合并对其进行系统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在鸭胚,其TCID50为5.0,电镜负染观察多呈不规整的圆形,直径80 ̄120nm,有囊膜,病毒粒子外周有花瓣样突起,核酸型为RNA型,对乙醚敏感、56℃15分钟即可使其失去感染  相似文献   

6.
鸭2型疱疹病毒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鸭2型疱疹病毒,是一种可侵害番鸭、半番鸭等不同品种鸭的疱疹病毒科新成员,经生物学特性测定、血清学试验及致病性试验表明该病毒不同于鸭瘟病毒。采用SDS-PAGE分析表明该病毒的结构蛋白带有14条,主要结构蛋白带有7条,其分子量分别为310、163、95、79、69、39、15KD,不同于鸭瘟病毒。依据鸭瘟病毒UL6基因的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经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只有鸭瘟病毒核酸提取物可扩增出大约420bp的DNA片段,而鸭2型疱疹病毒核酸提取物、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核酸提取物和正常细胞培养物均未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可见鸭2型疱疹病毒与鸭瘟病毒在DNA分子水平上也存在差异。本研究揭示了该病毒与鸭瘟病毒在结构蛋白和核酸水平上的差异,进一步表明该病毒不同于鸭瘟病毒,为该病毒的确切分类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通过病理解剖、组织学检查、电镜观察及RT-PCR等方法对一起鸭产蛋下降性疾病进行初步研究。解剖病鸭发现,脾脏肿大,卵泡膜出血、变性;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病鸭肝细胞呈现严重的脂肪变性,脾脏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病料细菌分离结果为阴性;黄病毒RT-PCR检测阳性;电镜下可观察到直径为40~60 nm的病毒粒子;参照黄病毒属NS5基因设计合成引物,扩增得到360 bp的目的片段;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核酸序列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恩塔亚病毒群(Ntaya virus group)的巴格扎病毒(Bagaza virus)的NS5核酸序列同源性最高。  相似文献   

8.
鸭病毒性脑炎(暂定)病原分离与鉴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以腹泻和腿麻痹为主要症状的康贝尔鸭肝、脾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能适应于鸡胚、鸭胚,胚接种后不死亡,但有出血点。小鸭人工感染病毒后出现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症状,并能回收到病毒。电镜观察病毒主要呈球形,有囊膜,大小约为30nm;病毒有3种结构蛋白,VP1(17KD)、VP2(41KD)和VP3(50KD),其中VP3为主要结构蛋白,病毒核酸为单链RNA。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通过鸭胚尿囊腔接种,对从山东采集的疑似鸭瘟的病鸭肝组织进行了病毒分离,获得了病毒分离株。此病毒用常规疫苗无法预防。对病毒进行负染、电镜观察。经形态学、理化特性、生物学特性、致病性、抗原性和分子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该病毒为不耐酸、不耐碱、不耐热、对氯仿处理敏感、核酸类型为双股DNA的有囊膜病毒,直径为120~200nm。此分离株对10日龄鸭胚的死亡率为100%,人工感染15日龄雏鸭的致死率为100%。通过人工感染雏鸭可成功复制出与自然感染病例相同或相近的肉眼病变及组织学病变。  相似文献   

10.
鸭冠状病毒的分离目前国内外尚无报道.我们将回归发病鸭的肠粪及肠内容物处理后,经羊膜腔、尿囊腔接种12~14日龄鸭胚,37℃培养48小时后取羊水和尿囊液继代,将第5代的鸭胚羊水、尿囊液混合(称DCV5)并对其进行系统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在鸭胚;其TCID50为5.0,电镜负染观察多呈不规整的圆形,直径80~120nm。有囊腹,病毒粒子外周有花瓣样突起。核酸型为RNA型,对乙醚敏感、56℃15分钟即可使其失去感染性,在pH3条件下室温3小时仍保持一定活力,该毒接种幼鸭可引起幼鸭腹泻症状,接种幼鸡和火鸡不引起任何症状。  相似文献   

11.
鸡减蛋综合症病原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鸭胚传代,病毒中和试验,H1交叉试验,理化特性测定,血凝谱试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电镜观察证实,我们所分离的病原为减蛋综合症病毒(暂定为EDSV-R931),该病毒的鸭胚毒价为10^14.44EID50/0.1m1。  相似文献   

12.
猪源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发生呼吸道症状的病猪鼻腔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电镜观察、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确定为新城疫病毒。经对鸡胚平均致死时间、鸡胚半数致死量、对鸭胚和鸡、鸭的致死性测定及荧光PCR检测,证明分离毒为温和型毒株。  相似文献   

13.
1991年从云南某地疑似鸭病毒性肝炎(DVH)的病雏鸭肝脏分离到一株病毒,经鸡胚染试验,电镜形态观察,中和试验鉴定,证明为鸭病毒性肝炎病毒1型(DHV-I)毒株。该病毒对鸡胚高度适应,传递至80代对雏鸭无致病力,经易感雏鸭连传代毒力无反强现象,故命名为DHV-KM60株。鸡胚测试其滴度为LD50106-7.32/0.2ml。采用DHV-KM60制备疫苗,经口服免疫,对1日龄雏鸭的安全性高,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4.
从黑龙江省某鸭场疑似鸭病毒性肝炎(DVH)的发病雏鸭肝等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HD—Ⅰ株。经病理学检查、电镜观察、鸭胚中和试验、雏鸭保护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等鉴定为血清Ⅰ型鸭肝炎病毒(DHV)。证实引起该鸭场雏鸭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DVH所致。用DHV标准R85952毒株多次强化免疫健康鸡,获得高效价的鸡抗鸭肝炎超免疫抗体。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发现的鸭病毒性肿头出血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1998年以来在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和云南省等养鸭省份发生的一种以鸭头肿胀、眼结膜充血出血、全身皮肤广泛性出血、肝肿胀呈土黄色并伴有出血斑点、体温43℃以上、排草绿色稀粪等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观察、病理组织学检查、病原分离鉴定、人工感染试验、电镜观察、防治试验,确诊为一种新病,暂时将其命名为“鸭病毒性肿头出血症(Duck viral swollenhead haemorrhagic disease)”。用鸭胚原代成纤维细胞自不同地区病死鸭分离到12株抗原性一致的病毒,病毒粒子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约80nm,无囊膜,核酸为RNA,不凝集鸡、鸭、鹅、鸽、黄牛、水牛及猪的红细胞,在pH4.0~8.0稳定,对氯仿有抵抗力,与鸭瘟病毒和鸭病毒性肝炎病毒无抗原相关性,琼脂扩散试验证实与番鸭细小病毒、禽流感病毒、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禽病毒性关节炎病毒和鹅副黏病毒无抗原相关性。分离毒经口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滴鼻途径感染鸭均能成功复制出与临床病例一致的症状和病变,而不能感染SPF鸡(鸡胚)和鹅。制备的超免疫血清和康复鸭血清具有良好紧急预防和治疗效果,利用病死鸭内脏制备的组织灭活疫苗和分离毒制备的油剂灭活疫苗具有良好预防效果。根据分离病毒特性建议将分离毒划归呼肠孤病毒科。  相似文献   

16.
根据番鸭细小病毒(MDPV)和鹅细小病毒(GPV)基因组的非同源序列各设计了1对引物MDPVF1/R1和GPVF1/R1,建立了一种PCR方法,用该PCR方法分别对GPV、MDPV、鸭瘟病毒(DPV)、鸭肝炎病毒(DHV)、鸭呼肠孤病毒(DRV)、犬细小病毒(CPV)和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LV)的病毒培养物及其核酸进行扩增。结果,引物MDPVF1/R1仅特异性扩增出MDPV的900bp核酸片段,引物GPVF1/R1仅特异性扩增出GPV的465bp核酸片段。表明,建立的PCR方法可用于GPV和MDPV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试验对鸭病毒性肿头出血症病毒在鸭胚上的培养特性、毒力、病毒的纯化及其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不能感染鸡胚,能在鸭胚上繁殖并传代,在鸭胚上的半数致死量为1×10~(-7.24)/0.2mL;氯化铯超速离心纯化的病毒效果优于蔗糖离心法,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呈球形或椭圆形,大小为60~80nm,无囊膜。  相似文献   

18.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造成养鸭业严重经济损失的传染病之一。作者对松原市某鸭场送检的病死鸭进行病毒分离试验、雏鸭回归试验、DHV分离株ELD50测定、雏鸭保护试验、鸡胚中和试验、鸭胚接种试验和电镜观察等,确诊该病为Ⅰ型鸭病毒性肝炎。试验所分离得到的Ⅰ型鸭肝炎病毒与标准毒株的回归试验病理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其基因序列的测定及分析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鸭胚传代、病毒中各试验、HI交叉试验、理化特性测定、血凝谱试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电镜观察证实.我们所分离的病原为减蛋综合症病毒(暂定为EDSV-R931),该病毒的鸭胚毒价为10(14.44)EId(50)/0.1ml。  相似文献   

20.
利用鸭胚从黑龙江省某自然感染鸡产蛋下降综合征鸡场的病输卵管、子宫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HI交叉试验,电镜观察证实,我们所分离的病原体为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