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参地水土流失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南部山区是我国人参的主要产区,现有已参地和近三年参后地近20万亩。人参种植业在整地、栽培和参后地的三个阶段中都产生水土流失,尤以作业道上最明显、最严重。预防措施是,栽培前控制地类、坡度和坡长;栽培期间采取挖水平截水沟、蓄水池等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参后地要及时还林种草。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人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及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玉  孙海  高明  孙长伟  汪景宽 《土壤学报》2011,48(5):1306-1313
为了解吉林省人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其生物有效性,人参对重金属的吸收、转化及富集程度,运用ICP-OES对农田栽参和林下参及其土壤重金属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人参土壤中重金属Cd含量超过国家三级土壤标准,所测的其它八种重金属含量均处在国家一级土壤水平内,重金属Pb的生物有效性系数最高达27.37%,虽然含量较低但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人参土壤中Ti的含量最高,其全量在476-1038 mg/kg,生物有效性最低为0.09%;两种模式下人参根区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含量差别不大,但林下参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系数低于农田栽参土壤,尤其是对生物毒性较大的Cd、Cr、Cu和Pb元素,Cd的生物有效态含量与其生物有效性系数达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9;不同肥料的施用对农田栽参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态有一定影响,同一种肥料对不同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含量影响亦不同;人参对Cu、Zn和Pb的富集系数最大,潜在风险较大,其中Cu富集系数达到0.63;综合分析人参土壤中重金属全量、有效量及人参根中含量,发现人参土壤中Cd超标,污染严重,Cu和Zn受土壤类型影响较大,其它重金属均可通过培肥改土调节其有效态含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林下参的生长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测定了5,10,15,20,25年生林下参根区土壤的微生物量的活性部分及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林下参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均以i15:0,a15:0,18:1ω9t,16:0,16:1ω9c,18:1ω9c,br17:0,18:2ω6,i16:0,16:1ω9t的微生物为优势种群;林下参生长根区土壤微生物总量、细菌生物量、真菌生物量及放线菌生物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提高,且15a以后提高的幅度更加明显;在菌群结构变化上,与对照相比20a及25a放线菌占有总生物量的比率有所提高,真菌占有比率有所下降。15年后的林下参土壤微生物结构朝着有利于人参生长的微环境方向发展,野山参在深山密林中健康生长几十年而不死亡可能与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人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及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亚玉  孙海  高明  孙长伟  汪景宽 《土壤学报》2011,48(6):1306-1313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主要大宗道地中草药,人参产业作为吉林省东部山区及黑龙江、辽宁省山区的主要支柱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自从1998年国家实行"天保工程"以来,传统的伐林栽参模式受到限制,农田栽参和林下参成为人参产业主要发展模式,农田栽参的发展避免了参林争地的矛盾,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为市场提供了大量  相似文献   

5.
吉林人参产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市场调查数据及与韩国产高丽参的对比,分析了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提出了加快吉林人参产业发展的建议。即坚持标准化种植,提高人参种植质量;加强人参产品的研发;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市场声誉;整合资源,做强品牌。  相似文献   

6.
通过市场调查数据及与韩国产高丽参的对比,分析了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提出了加快吉林人参产业发展的建议。即坚持标准化种植,提高人参种植质量;加强人参产品的研发;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市场声誉;整合资源,做强品牌。  相似文献   

7.
参地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参栽培采用皆伐林木、清除根茬的整地方法,从栽培到收获的6年时间内需换床1次,参后地30~40年不能重复利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其防治要点是,参前控制人参种植地类、床长与走向及整地时间,栽培管理期主要控制作业道水土流失,参后地要及时造林种草。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变伐林栽参的生产方式,实行“参农轮作”,以促进山区、半山区和平原地区农村参业生产的发展,并保护林业资源和生态平衡.我们通过农田土壤与高产人参腐殖土壤理化性状对比研究,找出两者的差异,以便用人工手段,将农田调控到高产人参所需的立地条件,并进行田间试验,为农田栽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廖宗族  吕瑞绵 《中国农业气象》1993,14(1):53-56,F003
经研究鲜参储藏时控温1~5℃,加小塑料袋包装,喷京2B人参保鲜剂,可使鲜参保鲜200~300d,好参率可达90%以上,维生素皂甙损失少,色泽、味道、鲜度、保持刚出土原状,完全呈鲜活状态.本研究对人参以鲜活状态周年供应市场,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市场调查数据及与韩国产高丽参的对比,分析了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提出了加快吉林人参产业发展的建议.即坚持标准化种植,提高人参种植质量;加强人参产品的研发;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市场声誉;整合资源,做强品牌.  相似文献   

11.
人参生长的土壤理化环境决定人参的产量,良好的土壤结构能防止土壤侵蚀.试验研究了人参床土的土壤结构及持水性能,分析了老参地土壤物理性状恶化的原因,测定了人参床土颗粒组成、中千团粒、湿团粒、水稳性团聚体、微团聚体占干土重的百分含量及结构破坏率.结果表明:人参床土以物理性砂粒(>0.01 mm)为主,约占49%~63%,质地属于砂壤土.人参床土中>1 mm干团粒、0.5~2 mm水稳性团聚体、>0.01 mm微团聚体与产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床土的总孔隙度为55.78%~72.69%,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对产量影响很大.床土土壤容重、液相比例与产量之间达到了极显著的相关,土壤容重在0.85 g/cm3左右时为最佳值,液相比例达到30%左右时为最佳值.明确了人参床土的持水特征.  相似文献   

12.
九龙江流域的水土流失与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九龙江流域(漳州段)水土流失面积956.1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4.13%。水土流失导致土壤退化、旱涝灾害频繁、河床抬高、水利设施被毁等严重问题,日益引起九龙江流域群众及各级政府的重视。根据漳州段水土流失现状,规划"十五"期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km2,2006—2015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km2,2016—2030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km2。治理上,要推广成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特别重视坡地果园的水土流失治理。  相似文献   

13.
土壤有机质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定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主要指标。水土流失对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实质在于土壤肥力的下降或损失。为了探讨土壤有机质与水土流失的定量关系,在王家沟流域10~12°坡耕地上进行了4 a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每年1 hm2施入有机肥料30 000~75 000 kg,可以减少径流量4.8~12.4个百分点,减少土壤侵蚀量31.5%~35.4%。  相似文献   

14.
研究结果表明,水土流失不仅跟降雨量有关,还跟覆盖度有关,采用经济植物篱配合平衡施肥,可明显防治坡地的水土流失,与传统的农民习惯种植方式相比,可减少土壤流失88.58%~89.25%,减少径流量1.8%~8.20%.增加玉米产量52.03%(经济植物篱黄花菜+平衡施肥),增加农民收入263.28%~265.7%.经济植物篱配合平衡施肥对坡耕地的可持续利用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湘赣两省水土保持工作调查报告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林地是两省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之一。林地水土流失年侵蚀量占总侵蚀量湖南为30%~40%,江西为40%~50%。其原因是乱砍滥伐、全垦造林、经济林垦复、针叶纯林比例过高等;坡耕地水土流失年侵蚀量占总侵蚀量湖南为40%~50%,江西约为10%;开发建设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重力侵蚀也不容忽视。主要对策是:实施坡改梯工程,解决农民的基本农田;把林地纳入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之中;强化对开发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全面实施水土保持法;加强水土保持科研工作等。  相似文献   

16.
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该文依据作者20多年对水土保持科研工作的实践,提出了进行水土保持科研的基本思路是:一定强度的降雨降至无覆盖的坡地地表土壤上,引起水土流失,通过建造植被、水土保持耕作、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或通过上述措施的复合组装,或通过复合措施的优化配置,使降雨不能直接达到坡地地表土壤上,或使降雨降至平地,不足引起水土流失,达到保持水土的目的。同时依据这一基本思路,提出了进行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种植年限对健康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功能的影响,以种植一年和二年的健康三七根际土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及Biolog微平板法等技术手段分析土壤微生物活性、氮素循环功能基因丰度、碳源代谢活性及其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与未种植过三七的土壤相比,三七种植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氮素循环功能基因丰度(nifH和细菌amoA)、碳源代谢活性及其功能多样性,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健康三七根际微生物活性及其功能逐渐增强。同时,种植年限能够改变健康三七根际微生物的碳源利用特征;但是,根际微生物对酚酸类物质的代谢能力并未随三七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这也从侧面说明,根际酚酸物质降解能力的不足可能是导致其积累并驱动根际微生态失衡和形成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这些研究结果不仅为深入了解健康三七根际微生物活性及其代谢功能特征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解析三七连作障碍的形成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依据 2次遥感调查水土流失资料和两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分析 ,米易县水土流失呈继续恶化状态 ,水土流失面积增加 ,强度增大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陡坡垦殖、森林植被的破坏以及开发建设的弃土。防治对策应强化水土保持执法和相关政策法规的配套完善 ,并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核心 ,因地制宜地开展陡坡耕地退耕 ,加强农村能源建设 ,切实提高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水土流失危害及其防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是山青水秀、林茂粮丰的八闽大地,由于人为破坏,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如今有些地区,青山不青,乱石嶙峋;秀水不秀,泥流滚滚。据1984年统计,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4万平方公里,比1958年增加了3倍多,占全省总面积的11.2%。水土流失严重的县市,从1966年的22个,扩大到现在的35个,而且县县都有水土流失。由于水土流失危害,使肥土流失,地力衰退;河床抬高,港道淤浅;大量水库淤死,水利工程效益下降;生态平衡失调,自然灾害加重;薪炭短缺,能源紧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迎来了水土保持的春天。从1982—1988年共7年时间,各部门协同,动员和依靠广大群众,针对实际,采取强化水土保持意识,加强领导;以防为主,以法防治;以点带面,加快治理步伐;完善承包责任制,实行户包治理;搞好部门协作,共同作战和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治理水平等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初步的效益。  相似文献   

20.
黄土残塬沟壑区植物篱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布设的径流小区试验研究结果为依据 ,论述了植物篱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潜力的效益。试验表明 :植物篱地比裸地产流时间延缓 5~ 2 5min ,4年后植物篱最大坎高达到 85cm ,坡度降低 9°~ 11° ,坡长缩短也很明显 ;篱地土壤中有机质提高 15 %~ 68% ,全磷提高 0 3%~ 2 2 % ,全氮提高 5 3%~ 12 0 %。植物篱措施与坡改梯措施相结合将会大大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