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柏杨坪水库大坝特殊结构的应力和稳定分析,找出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抗剪平硐和传力墩等综合处理措施,提高拱坝坝肩抗滑稳定性,确保已成坝体的结构安全,并按原设计续建至审定规模。计算分析表明,抗剪平硐与传力墩联合运用的综合处理方案对浆砌石拱坝的续建与除险加固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帷幕灌浆技术被广泛用于水库的基础、渗漏、裂缝等方面的处理,其作用和效果越来越显著。研究其设计参数、工艺流程和效果对确保工程质量,充分发挥帷幕灌浆在水库除险加固中的应用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柏杨坪水库大坝特殊结构的应力和稳定分析,找出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抗剪平硐和传力墩等综合处理措施,提高拱坝坝肩抗滑稳定性,确保已建坝体的结构安全,并按原设计续建至审定规模.计算分析表明,抗剪平硐与传力墩联合运用的综合处理方案对浆砌石拱坝的续建与除险加固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单一土层边坡,选取了边坡体坡度、土体材料的天然容重、凝聚力和内摩擦角四个主要影响因素,采用了Bishop的边坡稳定分析计算方法探讨了边坡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在临水坡有水和无水状态下与每个因素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边坡抗滑安全系数与边坡系数、凝聚力和内摩擦角基本成正相关,而与土体容重成反比关系;四个因素中,边坡系数对安全系数影响最大,临水坡水位的高低对边坡稳定亦有较大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对实际工程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边坡开挖支护是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面临的一项处理工作,边坡失稳,施工事故等问题的发生大多来自于边坡防护.为了避免这一类问题的出现,需要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边坡开挖支护技术加以研究.确定荷载参数的同时,对局部HDPE防渗漏作出处理,进行预应力加固锚索位移安装,在此基础之上,采用抗滑桩支护关联实现边坡开挖支护.实例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6.
双江拱坝左坝肩存在5层软弱夹层,对整个左坝肩岩体的抗滑稳定和压缩变形都有较大影响,设计拟采用14根抗滑传力桩加固坝肩。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元法,通过对设计方案进行初步分析,发现该方案存在进一步优化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两套优化方案。通过比较分析可知,采用8根抗滑传力桩在安全性和经济性上都能得到较好满足。该成果可给其它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水利工程建设对高压喷射灌浆技术进行了广泛应用.这一技术手段具有成本低、质量可控、施工简便等优势,在病险坝防渗加固施工作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要注重结合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并对灌浆材料、施工特性、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把握,保证这一技术手段在实际应用当中,发挥更好的功能和作用.本文从高压喷射灌浆加固土体性状分析入手,阐述了高压喷射灌浆技术的应用,旨在推进病险坝施工作业的进一步实施.  相似文献   

8.
在大坝地基中,往往存在对基础稳定有一定影响的各种软弱结构面,或者由于坝基岩体软弱、破碎,使大坝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降低。为了增加大坝的稳定,采用预应力锚杆乃是经济、安全的加固措施之一。湖南省杉木河水库大坝在坝基内下伏13条倾向下游的缓倾角夹层,其摩擦系数仅0.4,深层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需加固处理。经方案比较,确定采用预应力锚索来加固溢流坝段,以提高深层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满足大坝稳定要求.应用结果表明,预锚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广东地区某水库的六座均质土坝,始建于1958年春,1960年冬建成投入运用。自运用以来多次出现渗漏等险情。由于工程严重老化,年久失修及城市建设对其有效库容的挤压侵占,使水库存在防洪标准低、病险严重的问题;水库控制水位运行引起水库消涨带裸露、蓄水量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其美化城市、蓄水灌溉等功能的发挥。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防洪能力的不足,水库一旦失事,对城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将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防渗处理设计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富石水库位于广东省平远县石正镇角背畲村,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坝后电站发电的综合利用型水库。富石水库主坝为均质土坝,于1972年建成。  相似文献   

11.
以3种标准粘土矿物伊利石、高岭石和蒙脱石为材料,研究其中红外光谱(包括透射光谱、衰减全反射光谱和光声光谱)的特征.3种粘土矿物的中红外透射光谱均存在3个主要的吸收区域(3000~3800cm-1,1300~1800cm-1和500~1200cm-1),且吸收特征明显不同;3种粘土矿物的中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的差异主要表现在800~1200cm-1,其他区域差异不明显;而3种粘土矿物的中红外光声光谱特征与透射光谱相近,但3个吸收区域具有更丰富的吸收特征.应用中红外光声光谱分析表明,海伦黑土为富含蒙脱石的偏中性土壤,长武黄土为富含蒙脱石或伊利石的碱性土壤,而祁阳红壤为富含高岭石的酸性土壤.  相似文献   

12.
Application of SALTMOD in Coastal Clay Soil in Indi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SALTMOD is a simulation model whichpredicts root zone soil salinity, drainagewater quality and water table depth inagricultural land under differentgeo-hydrological conditions and varyingwater management scenarios. The model wasapplied to the data from coastal AndhraPradesh of India where subsurface drainagesystem is laid out at several drainspacings at the experimental site. Fielddata for 1999, 2000 and 2001 were collectedfrom 35 and 55 m drain spacing plots forSALTMOD application. Modelling was doneconsidering two simulation approaches. Thefirst approach (Simulation-I) used the sameinitial values for the entire simulationperiod. In the second approach(Simulation-II), the computations wereperformed year-by-year, giving each yearthe current input values obtained from the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previous year.Results of these two approaches were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Simulation-IIgave better predictions than that ofSimulation-I in terms of closeness to theobserved values. Simulation results ofsoil salinity in the root zone, drainagewater quality and quantity and depth towater table revealed that the salinity ofroot zone was predicted more accuratelythan that of drainage water quality anddepth to water table. Also throughsimula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salinityof drainage water was relativelyindependent of the root zone soil salinity. Model application study suggests thatSALTMOD can be used with confidence toevaluate various drain spacings of asubsurface drainage system and facilitatereasonable prediction of the reclamationperiod.  相似文献   

13.
针对劈裂灌浆加固土坝过程中坝坡的稳定情况进行了分析,在已有的稳定分析方法上,提出了水平疏松层存在情况下的稳定分析方法和计算公式,对土坝的加固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黑土区坡耕地不同生物炭应用模式(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和施用年限)的综合效益,以东北黑土区坡度为3°耕地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于2015—2018年,设置不加生物炭的常规处理(C0)和生物炭施加量分别为25 t/hm2(C25)、50 t/hm2(C50)、75 t/hm2(C75)、100 t/hm2(C100)共5个处理,分析不同施炭量以及施炭年限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在生态效益方面,生物炭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蓄水保土能力,在施炭量为50 t/hm2时,连续施用2年,土壤蓄水保土效果最佳;连续施用3年,土壤结构最为理想;施炭量为100 t/hm2时,连续施用4年,土壤肥力最佳。在经济效益方面,生物炭能够有效提高作物节水增产性能及其经济产值,施用1年、施炭量为75 t/hm2时,水分利用效率最大;连续施用2年、施炭量为25 t/hm2时,生物炭边际生产力最大,施炭量每增加1 t,产量增加1...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快速准确地测量土壤的全氮含量,以北京地区粘壤土为样本,对其进行化学测量和光谱分析。利用波长为350~2 500 nm的光谱数据与实际测得的全氮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选取相关性最大的特征波段构建土壤全氮含量的估算模型。将原光谱反射率和吸光度分别进行一阶微分、二阶微分变换,力求建立精准优化的土壤全氮含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反射率和吸光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相关性低,无法用于构建土壤全氮含量预测模型。在其他变换形式中,反射率二阶微分和吸光度二阶微分与土壤全氮含量的相关性最显著,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最大分别为0.868和0.846。相关性最大的特征波段为425~527 nm、819 nm、1 390~1 391 nm和2 200~2 219 nm。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逐步回归建立预测模型,最终得到土壤全氮含量最优估算模型以吸光度二阶微分为自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模型,说明光谱结合多元逐步回归法预测土壤全氮含量的方法是可行的。最优模型决定系数R2为0.829,统计量F为86.377,均方根误差RMSE为0.104。该模型可用于预测北京地区粘壤土的土壤全氮含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黑土区施加生物炭的施用模式,以东北黑土区3°坡耕地田间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3年的观测。2015年按照生物炭的施加量共设置C0(0 t/hm~2)、C25(25 t/hm~2)、C50(50 t/hm~2)、C75(75 t/hm~2)、C100(100 t/hm~2)5个处理,2016、2017分别连续施加等量的生物炭。分析了黑土区连续3年施加生物炭后土壤理化性质、水土保持效应、节水增产效应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建立改进的TOPSIS模型对生物炭的施用模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密度、p H值与施炭量均呈线性递增趋势,土壤容重与施炭量呈线性递减趋势,且使用年限越久,作用越明显;施用1年时田间持水量与施炭量呈线性递增趋势,C100处理田间持水量最大,为35.48%,连续施用2年、3年时田间持水量与施炭量呈先增后减的二次抛物线变化,均在C50处理达到最大,分别为36.20%、36.24%;3年的年径流量和年土壤侵蚀量与施炭量均呈先减后增的二次抛物线变化,连续施加2年50 t/hm~2的生物炭减流效果和抗土壤侵蚀效果最优;连续3年施加生物炭均提高了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各年份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最大的分别为C75(27.16%、25.3%)、C50(33.3%、27.6%)、C50(24.1%、19.8%);在不同施炭量和施用年限的条件下,改进的TOPSIS模型能客观、清晰地描述土地生产力变化过程,并总结出建议的生物炭施用模式,即连续施加2年50 t/hm~2的生物炭对土地生产能力的提升最优,其次是施加1年75 t/hm~2的生物炭。研究结果可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2  相似文献   

17.
小型红壤坡面土壤含水率时空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索小型红壤坡面土壤含水率的时空分布规律,在桂林市雁山镇平均坡度14°、坡长12 m、宽度5 m的红壤坡面布设14个观测点,分别对0~60 cm土深的6个土层进行了为期1 a的土壤含水率观测,并用统计学方法及时间稳定性概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总体逐步上升,各土层含水率变异系数的均值总体逐步减小,各土层的含水率更加均匀;随着平均含水率的增加,各土层含水率的波动幅度先增大后减小;不同坡位的土壤含水率在干湿2季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湿季0~10 cm土层的含水率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其余土层均表现为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干季0~10 cm土层含水率沿坡位的变化特点与湿季相同,而其余土层未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在时间特性上,红壤坡面土壤含水率与降雨量及降雨频次的关系密切,气温和空气湿度也是影响含水率的重要因素;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含水率的时间稳定性增强;除0~10、40~50 cm土层外,全序列所得时稳最强点对土壤平均含水率的代表性优于其他序列,干季序列所得各点的时间稳定性指数与全序列更为接近,同时干季序列所得时稳最强点对土壤平均含水率的代表性也明显优于湿季序列;植被根系对含水率的时间稳定性有一定影响,40~50 cm土层植被根系最多,使得全序列所得时稳最强点对所在土层平均含水率的代表性较差。  相似文献   

18.
在旱作条件下,利用ISQ- 250 型全方位深松机对粘质土进行不同深度地全深松,结果表明:粘质土深松在不打乱土层的条件下,打破犁底层,形成一种虚实相间的土壤结构,从而改善了粘质土的物理性状,促进降雨入渗,增加土壤深层蓄水量;对改变土壤水的运移规律,协调土壤养分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深松后作物根系的形状明显发生变化,产量高达30% 以上;深松土壤的深度以30cm 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9.
Tests of soil cutting by wide tines were conducted in wet clay soil. Force-displacement curves were obtained and the soil deformation pattern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sed with the help of a painted grid. The tine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soil deformation pattern depended on the tool rake angle (the angle between the tine face and the horizontal soil surface). For small rake angles, soil deformed in a narrow zone leading up from the tool tip and there were tensile cracks near the tool tip. For bigger rake angles, soil in front of the tool failed by distortion with small shear lines and big soil-soil slip lines. For rake angles equal to or bigger than 90° an elliptical wedge formed. Passive earth pressure theory did not describe the deformations observed in these wet clay soi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20.
南北方粘质土壤的水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南北方粘质土壤的水分特征,选择北方塿土和南方红壤典型粘土,测定其持水特征和饱和导水率,采用双环入渗仪进行入渗试验。结果表明:耕作对红壤有较强的压实作用;从持水特征分析,同一吸力下红壤的含水量较高,田间持水量和凋萎系数也高于塿土,而有效水含量略低于塿土,饱和导水率却低于塿土1个数量级;从入渗特征分析,红壤的侧渗能力很强,入渗率比塿土高1个数量级,容易发生大孔隙流。该结果对南北方土壤水分运动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