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青草搐搦低镁血搐搦大多发生在采食生长茂盛,含有较高钙和氯,而镁和钠含量较低牧草的泌乳早期奶牛(每升牛奶耗去0.15克镁),尤其是产后1~3星期。中等低镁血症(0.50~0.75毫摩尔/升)常伴有干物质进食量减少,神经质,乳脂量及产奶量下降等,该病还可使奶牛继发乳热症,但在一些奶牛群通常是  相似文献   

2.
1病因奶牛代谢性分娩后,血液中血钙、血磷、血钾、血镁任何一种元素过低都会引起躺卧不起,其中血钙含量是主要原因。奶牛分娩过程中,由于胎儿过大,产道开张不完  相似文献   

3.
奶牛趴窝综合征是奶牛的常见产后疾病之一,多发生于晚秋至初春,以头胎牛和老年牛多见,高产牛多于低产牛。临床特征是产后长期卧地不起,本病与传统生产瘫痪的区别在于单用钙制剂治疗无效。1致病因素1.1奶牛分娩后血钙含量低是重要致病原因血磷、血钾、血镁任何一种元素过低都会引起奶牛躺卧不起,常常因产后乳热症治愈后复发、治疗不  相似文献   

4.
奶牛酮病,又称为乳牛酮血症,是奶牛最常见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疾病。临床上以低血糖、高血脂、酮血、酮尿、脂肪肝、酸中毒以及体蛋白消耗和食欲减退或废绝为特征。酮病是奶牛泌乳第一个月最常见的代谢紊乱疾病之一,多发生于分娩后2-4星期。  相似文献   

5.
奶牛酮病的检测、治疗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酮病(Ketosis),又称醋酮血病(Acetonemia),最早由Landel1894年提出。是高产泌乳牛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紊乱性疾病,表现为产奶量下降、体重减轻、食欲不振。多发生于产犊后3~6星期。本病多发生于饲养管理较好的奶牛,且3~6胎奶牛发病率最  相似文献   

6.
<正>1易感动物本病多发生于早春、夏秋之际,以高产泌乳期的奶牛最易发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可达70%。2发病原因2.1采食低镁饲草夏秋季雨后生长的幼嫩多汁青草往往镁含量较低,低镁土壤上生长的牧草镁含量也较低,奶牛采食这些青草后即可发生本病。2.2吸收镁的能力降低当奶牛采食减少或发生腹泻后对镁的吸收能力降低;奶牛采食高钾饲草后,钾离子会影响牛对镁离子的吸收,导致镁吸收减少;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致使奶牛瘤  相似文献   

7.
酮血病是在泌乳牛在产犊后几天至10星期内发生的代谢病,特征是不食,昏迷或兴奋,体重减轻较快,产奶量下降。可分为消化道型、神经型、混合型3种类型,一般2~6胎龄的奶牛多发,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日粮的高产奶牛多发。  相似文献   

8.
酮病是泌乳奶牛常见的营养代谢病,其特征是低血糖和高血酮,持续能量负平衡,严重的会导致高血脂而发生脂肪肝。主要发生在产后2~7星期,多发于饲养管理良好的高产奶牛,且以3~6胎次的高产奶牛发病率较高。在生产实践中,应定期对奶牛尿酮和血酮水平进行监测,更好地控制和预防酮病,减少奶牛场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产后灌服丙二醇防控奶牛产后能量负平衡在一些规模化奶牛场已得到了应用。为了进一步研究奶牛产后灌服保健技术,本试验研究了产后灌服丙二醇与钙磷镁合剂+复方口服补液盐对奶牛四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分娩后第18天的测定结果表明,试验Ⅰ组(灌服丙二醇)和试验Ⅱ组(灌服钙磷镁合剂+复方口服补液盐)的血酮(β-羟丁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与灌服丙二醇相比,灌服钙磷镁合剂+复方口服补液盐不仅在预防奶牛隐性酮病方面效果显著,在预防产后低血钙症方面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冬季舍饲、饲料品质差的奶牛易发生临床性酮病,牛场的年发病率大约为0.5%。与冬季相比,每年5、7、8月是酮病的高发期。各年龄段的牛均可发病,以3~6胎母牛发病率最高。酮病通常发生于产后3~6星期,此时奶牛产奶量达到高峰,而食欲和干物质采食量没有达到高峰。奶牛产前和分娩后8星期内也可能发病,但比较少见。在泌乳早期,奶牛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此时肝脏会动员体脂,弥补能量缺乏,同时体重下降,奶牛会出现轻微的血酮、尿酮和奶酮升高的现象。这是高产奶牛的正常代谢调节,如果此时有任何应激因素影响采食,破坏了代谢平衡,奶牛就可能出现临床性酮病。  相似文献   

11.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笔者通过正确饲养、适当运动、增加光照、保证干乳、定期补钙等措施综合预防;患病后紧急乳房送风、补充血钙、增加能量、补充血磷血镁、对症治疗等综合措施,对奶牛生产瘫痪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王东  于迪  赵畅  夏成  徐闯 《畜牧与兽医》2019,(11):24-28
调查黑龙江省某集约化牛场奶牛不同生理阶段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其潜在的代谢紊乱,为牛场泌乳奶牛代谢保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随机选取4个时期(泌乳前期、泌乳中期、泌乳后期、干奶期)奶牛(n=80),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GT,U/L,IFCC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能量代谢指标: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矿物质代谢指标:血钙(Ca)、血磷(P)、血镁(Mg)、其他指标:肌酐(Cr)、尿素氮(BUN)的水平。结果提示泌乳中期试验奶牛血清GGT、ALT、AST、Ca、Mg以及TC、GLU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且整体水平是从泌乳前期到泌乳中期开始上升达到峰值后,然后下降。泌乳中期奶牛多项肝功酶指标高于正常水平,TP水平均低于正常范围。干奶期奶牛ALB水平低于正常范围。试验奶牛4个时期均发生了低血糖症、低血钙症和低血镁症。其中低血糖症在各个时期发病率均较高,低血钙和低血镁的发病率随泌乳时间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泌乳前期、中期及后期出现肝功异常且泌乳中期异常比例较其他时期高。结果表明该牛场奶牛在4个时期均出现代谢紊乱的情况且较为普遍,这可能与奶牛泌乳时期对营养物质需要量增加有关,更与日粮搭配以及饲养管理不当有关。  相似文献   

13.
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研究资料,对奶牛低血钙性产后瘫痪、低血磷性产后瘫痪、低血钾性产后瘫痪、低血镁性产后瘫痪的临床症状、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希望能为兽医临床工作者精准化诊断、治疗奶牛产后瘫痪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奶牛生产瘫痪和奶牛酮病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的多发病,大多单独发生,个别病例可合并发生,如不及时治疗,可造成重大损失。此两种疾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临诊时不可混淆,应抓住各自的特点进行区别,做出准确诊断,合理治疗,方能获得较好疗效。1两种病的相同点1.1都属于产科病。1.2都发生于高产奶牛,特别是3~6胎次的高产奶牛,低产奶牛极少发生。1.3都属于营养代谢病,因营养失衡引起。1.4都有瘫痪症状,卧地后不能自行起立。1.5都与遗传易感性有关。2两种病的不同点2.1发病原因生产瘫痪系因血钙降低所致,并兼有血磷血镁降低的原因;奶牛酮病系…  相似文献   

15.
1易感动物 本病多发生于早春、夏秋之际,以高产泌乳期的奶牛最易发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可达70%。 2发病原因 2.1采食低镁饲草夏秋季雨后生长的幼嫩多汁青草往往镁含量较低,低镁土壤上生长的牧草镁含量也较低,奶牛采食这些青草后即可发生本病。  相似文献   

16.
<正>奶牛生产瘫痪是奶牛分娩前后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性疾病,由于血糖、血钙急剧降低而引起四肢瘫痪,知觉丧失,舌、咽、消化道麻痹为主要特征。多发生于3~6产的高产奶牛,初产牛较少发生。1发病原因能引起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血糖、血钙急剧降低,有时伴发血镁、血钾降低。引起血糖、血钙降低的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奶牛生产瘫痪作为一种多发病,常因治疗不及时和方法不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近年来采取静脉补钙和乳房送风法治疗该病,共治疗病牛113例,治愈97头,取得良好效果,在此,向广大同仁做以下介绍:1 诊断1.1 临床症状本病常发生于第3~6胎,产奶量高的奶牛,病牛四肢屉曲或伸展于腹下,头弯向胸侧,用手拉直松手后则仍弯向胸侧,知觉丧失,肌肉无力和四肢瘫痪。1.2 鉴别诊断本病易与酮病、产后截瘫、低血镁症病牛混淆,鉴别要点是酮病患牛的奶、血、尿中丙酮含量增多,呼出气体有丙酮味:产后截瘫患牛,仅不能起立,其他均无异常;低血镁患牛搐溺和感觉过敏,但无麻痹、昏迷等典型的瘫痪症状。2 治疗2.1 静脉补钙奶牛产后血钙普遍下降,平均浓度为10%左右,而病牛则下降到3%~7%,血磷、血镁含量也降低。在补钙的同时,要同时兼顾补磷、补镁。方法为:葡萄糖钙溶液加入4%硼酸,制成20%~25%硼葡萄糖  相似文献   

18.
在养牛生产中,奶牛瘫痪的病例时有发生。兽医一般采取静脉补钙、补糖等措施治疗,但治疗效果不一而同。下面笔者将多年来应用针炙治疗的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1治疗病例1.1奶牛生产瘫痪奶牛生产瘫痪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其特性是低血钙、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产后3 d内高发。(1)病因。奶牛生产瘫痪是血钙、血糖急剧下降所致,时常并发镁降低,镁在钙代谢途径的许多环节中具有调节作用。该病是由于大脑皮质缺氧,兴奋性  相似文献   

19.
调查了一个见有许多“卧地病牛”的高产奶牛群。饲料分析呈现蛋白质、能量营养、镁、尤其是钙的超量,钙磷比率偏高。采自8头长时间卧地不起母牛的血液标本表明,其中6头牛的血磷值低于正常,3头牛低血镁。在该牛群中,一些“卧地病牛”和一  相似文献   

20.
随着奶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疾病的发生也在逐渐上升,尤其是奶牛卧地不起综合征。卧地不起综合征不是病名,而是一个症候群。奶牛卧地不起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发生于高产或分娩前后的奶牛。奶牛分娩后血液中的血钙、血磷、血钾、血镁任何一种元素过低都会引起奶牛卧地不起,其中血钙含量低是主要原因。在损伤性分娩过程中,由于胎儿过大、产道开张不完全、粗暴助产等引起肌肉损伤,常见臀中肌、髋关节周围组织、闭锁肌等这些肌肉在分娩过程中最易损伤。临床特点:瘫痪、不能起立,后肢肿胀,僵硬,头颈呈"S"状弯曲,精神沉郁,体温偏低,心跳加快等这样卧地不起将必然成为危害我区奶牛业发展的一大疾病。本文通过卧地不起病例的病因、症状、病变的综合调查,分析了发病原因,提出了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