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莉  冉翠香 《食用菌》2002,24(2):34-34
蛹虫草富含虫草素、虫草酸、虫草多糖等多种活性成分 ,有多种医疗和滋补功能 ,是冬虫夏草的代用品。近年来还用于保健食品开发 ,有多种产品问世 ,现在我国河南、辽宁、湖南、山西等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商品生产。但蛹虫草在栽培过程中 ,若技术要领掌握不好 ,常导致产量低 ,畸形草多 ,甚至不出草等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栽培经验 ,将其人工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优质菌种 菌种要从正规科研部门购买 ,我系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引进菌种 ,为子囊类的麦角菌目 ,麦角菌科的蛹虫草 ,该菌种具有抗性强 ,生长旺盛 ,容易出草 ,出草均匀 ,转化率高 ,出…  相似文献   

2.
蛹虫草人工培养条件下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蛹虫草在人工栽培状态下的显微,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蛹虫草无性阶段产生分生孢子,有性阶段形成子囊孢子。子囊内形成1 ̄8个子囊孢子,每个子囊孢子可在子囊内进行多次无性分裂,亦可在子座上萌发。  相似文献   

3.
试验对蛹虫草人工培养的营养基质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对比试验确定以大米为固体营养基质蛹虫草菌丝长势最好,长满瓶的时间最短,小米次之;营养液中最适的碳源为蔗糖,最适的氮源为蛋白胨。通过L9(33)正交试验确定营养液的适宜配方为蔗糖2%,蛋白胨1.5%,MgSO40.1%,KH2PO40.1%;固体培养基质的适宜配方为大米60 g,料水比(固体基质/营养液)1∶1.5,pH 5.5~6.5。试验为蛹虫草的人工固体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蛹虫草人工培养料高产培育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波  韦会平  胡开治 《食用菌》2004,26(5):36-37
蛹虫草(Crdycep militaris)又称北虫草,为麦角菌科虫草属真菌。因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含量分别为26%和28%)、低脂肪(2.9%)、约18种氨基酸,以及虫草酸、虫草菌素、虫草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特殊物质,不但满足人们高蛋白、低脂肪的现代生活营养需求,还可提供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对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身体健康有一定作用,近  相似文献   

5.
人工培育蛹虫草优质高产的技术环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培育蛹虫草优质高产的技术环节任士升(江苏省铜山县七庙虫草真菌厂棠张镇221113蛹虫草菌为兼性寄生菌,其生长基质及生态环境较一般食用菌特殊,故人工培育成功率不高;且在产量和质量上都较不稳定。我厂自1990年投入对该菌株的人工驯化,1993年投入...  相似文献   

6.
蛹虫草人工瓶栽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蛹虫草药用价值与冬虫夏草相似 ,所以又称北冬虫草、北虫草。古医书记载及现代研究表明蛹虫草可保肺益肾 ,止血化痰 ,秘精益气 ,阴阳双补 ,用于调补身体 ,能治贫血、肺结核、肺气肿、肾功能衰竭 ,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 ,并具有防止动脉硬化 ,降低血清胆固醇 ,抗癌、增强免疫能力等多种功能。俗话常说 :“宁得虫草一把 ,不要金玉满车”。蛹虫草野生数量很少 ,近年来通过人工栽培研究 ,成功地用大米培养基培育出蛹虫草子实体 ,这对解决蛹虫草供求矛盾 ,开发蛹虫草制品开辟了新途径 ,市场潜力很大。 3 0m2 的房屋每批可产人工虫草干品 10kg ,…  相似文献   

7.
江苏蛹虫草的人工培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灌输野生蛹虫草分离菌人工接种鳞翅目昆虫及人工合成培养基,在人控环境保护下,虫体上长出与野蛹虫草一致的子座,人工合成培养基上长出比野生蛹虫草精壮的子座。  相似文献   

8.
安秀荣  房宽锋 《食用菌》2003,25(3):35-35
1998~2002年,山东省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将采集到的野生泰山虫草进行人工驯化并获得成功。利用活虫体、虫蛹、人工培养基等作基料,成功培育出了泰山虫草;并对其生  相似文献   

9.
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是一种珍贵的食药兼用真菌,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具有降血压、降血糖、抗疲劳、抗肿瘤、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是理想的保健食品。探究蛹虫草的栽培关键技术,对蛹虫草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盆栽法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一种栽培方式,每盆装料量相当于10-15个栽培瓶的装料量。  相似文献   

10.
孙婕 《食药用菌》2020,28(2):103-106
简介蛹虫草液体发酵、固体栽培和寄主培养等3种人工培养方式,分析各培养方式的基质专利申请数量、申请人分布情况,梳理蛹虫草培养基质研究的发展脉络,指出当前和今后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泰山虫草菌丝体培养性状及培养条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泰山虫草 3号菌丝体培养特性及培养温度、pH值、光照、营养进行观察研究 ,初步给出其菌丝培养所需最适营养、温度、pH值等  相似文献   

12.
蛹虫草无性型—蛹草拟青霉的确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从野外采集的鲜蛹虫草标本上分离到一假定无性型菌株LFRGU88-821L,经人工培养获得了与天然蛹虫草特征相同的成熟子实体,从而确证了LFRGU88-821L是蛹虫草真正的无性型,基于形态学特征的鉴定表明,此无性型是拟青霉属中的一个新种-蛹草拟青霉(Paecilomyces militaris Liang sp.nov.)。本文简述了蛹虫草无性型地位研究的历史,讨论了作者确定其当前分类地位的合理性,研究标本(LFRGU)保存于贵州大学真菌资源研究室。  相似文献   

13.
蛹虫草人工栽培种的分离与复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建娥  冉翠香 《食用菌》2002,24(2):17-18
蛹虫草 ,俗称北冬虫夏草。我国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吉林、河北等省区。现在用人工培养基栽培蛹虫草已成功 ,人工栽培的蛹虫草经药理学分析 ,其营养及药用价值与天然冬虫夏草相近 ,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叙述了我系人工培植蛹虫草过程中菌种的分离与复壮方法。1 材料与仪器1.1 菌 株 本所生长良好、健壮且无病虫害的人工培植的蛹虫草一瓶。1.2 仪器与试剂 仪器为超净工作台 ,恒温培养箱 ,高压灭菌锅 ,试管 ,小刀 ,接种铲 ,酒精灯等。试剂为 3 8%甲醛 ,0 .2 %升汞溶液 ,酒精棉球 ,无菌水等。2 培养基配制2 .1 培养基的配制…  相似文献   

14.
蛹虫草人工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试验通过对四个人工分离蛹虫草品种的菌丝体生长情况、子实体产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沈阳人工分离种(S)为优质品种,武汉(W)、河南(H)、北京(B)种为淘汰种。以大米加4个蚕蛹为基质的培养基子实体生物学效率最高;液体菌种生长周期短,生物学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田雪梅 《浙江食用菌》2012,(4):229-230,238
采用人工栽培法,比较2个蛹虫草菌株在生物转化率、多糖含量、虫草酸含量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蚕蛹粉添加量对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4个处理在生物转化率、多糖含量及虫草酸含量方面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蚕蛹粉的加入量与蛹虫草子实体、培养料中多糖及虫草酸的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综合各项数据,得出2号蛹虫草菌株与培养基A的组合具有明显优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我国蛹虫草人工栽培培养基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国内7个较大型栽培蛹虫草的产业化基地,深入直观地调查了蛹虫草常用培养基的种类、配方成分、制作技术、生产性能等方面的内容,并重点收集了不同产业化栽培培养基上蛹虫草子实体生长特征,以期在保证蛹虫草品质的前提下,得到最优的产业化栽培蛹虫草的培养基,为进一步扩大蛹虫草产业化栽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人工培育的蛹虫草纯子实体食用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车振明 《食用菌》2003,25(3):45-46
经动物毒理试验,表明人工培育的蛹虫草纯于实体在剂量达到2.5g/kg.bw的条件下,作为食品食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人工培育蛹虫草常见问题浅析及防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蛹虫草为兼性寄生菌 ,由于适应其生长的基质及生态的特殊性 ,故在人工代料栽培中常有多种原因造成产质量低下 ,甚至绝收的现象。笔者继“蛹虫草优质高产培育技术”等文章发表后读者纷纷来函咨询 ,现就栽培者在蛹虫草代料栽培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及对策综述如下 ,供栽培者参考。1  相似文献   

19.
蛹虫草菌丝体培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仙妹  常继东 《食用菌》2008,30(3):12-14
从碳源、氮源、碳氮比、微量元素、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光照强度等方面探讨了蛹虫草C.M.203菌丝体培养特性。结果表明:最适碳源为玉米粉,最适氮源为黄豆饼粉,最适碳氮比为20:1;K^+、Mg^2+、Zn^2+、Fe^2+、Cu^2+、Ca^2+和VB1对蛹虫草菌丝生长影响不大;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7,光照强度对菌丝的生长速度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野生冬虫夏草面临灭绝,但因营养保健价值较高,市场消费需求走高。因此,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采取人工培植蛹虫草,以代替野生冬虫夏草。介绍了人工培养蛹虫草的方法,包括培养基配制、接种、管理采收及包装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