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污灌土壤中Pb,Cd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运用顺序提取法研究了一些污灌区土壤中Pb,Cd的化学形态分布及影响因素。石灰性污灌土壤0-20cm土层中,Pb,Cd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和硫化物残渣态存在,其次是有机结合态,交换态和吸附态较少。0-20cm土层中,Pb的吸附态>交换态,而Cd则相反。影响Pb,Cd形态分布的主要因素有PH,有机质含量,腐殖酸组成和碳酸钙会含量等。西安污灌区土壤中的Cd明显增加,且主要为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则相对减 相似文献
2.
通过时空互代、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石家庄栾城县不同污水灌溉时间下(0~52 a)耕地土壤肥力及土壤酶活性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点相比,污水灌溉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均相对较高,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无明显的变化规律;污水灌溉区土壤全氮、蔗糖酶、磷酸酶与污灌时间之间表现出显著正相关性(P〈0.05),其他指标与污灌时间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土壤肥力(有机质和全氮)、重金属(总Cr和总Cd)与水解酶(脲酶和磷酸酶)之间表现出显著正相关性,交换态Cr与脱氢酶活性之间呈现出显著负相关性。上述特征反映了污水灌溉时间对土壤肥力及土壤酶活性具有复杂的影响效应,而这些效应是决定污水灌溉区土地生产力能否高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4.
采用土-石英砂联合培养的盆栽试验,研究两个不同基因型的水稻根表铁膜的形成情况及其对水稻吸收污灌土中的锌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基因型水稻在不同不分条件下根表铁膜的形成情况不同:淹水条件下形成的铁膜数量最多,高于湿润和干-湿交替,后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不同基因型水稻(金优22与90-68-2)根表铁膜的形成趋势一致,只是数量稍有差异;不同基因型秸秆及籽粒中锌的含量存在差异,不同铁处理的根表铁膜数量、地上部锌含量均不同。 相似文献
5.
外源铜和镍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及其老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连续提取法测定了外源铜和镍进入田间土壤后的化学形态分布,比较研究了这2种重金属在3种不同类型土壤(红壤,水稻土和潮土)中随老化时间的形态转化和分布.结果表明,外源铜以残留态(40%~60%)和EDTA可提取态(40%)为主;随老化时间,EDTA可提取态、易还原锰结合态及铁铝氧化态向残留态转化;外源镍在酸性红壤中以可交换态(40%)和残留态(30%~50%)为主,在中性水稻土中以EDTA可提取态(30%)和残留态(30%~50%)为主,在碱性潮土中以铁铝氧化态(20%)和残留态(40%)为主.随老化时间,水溶态、可交换态、EDTA可提取态等向残留态转化.土壤pH较低时水溶态和可交换态含量较高,但是同时随老化时间的降低量也明显;pH较高时有利于易还原锰结合态和有机质结合态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7.
污水是淡水资源缺乏地区农业灌溉的重要水资源之一。该文通过室内土柱淋洗试验,研究了污水灌溉条件下土壤碱度、脱硫石膏施用以及污水过滤处理对土壤水力传导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土壤饱和水力传导度随淋出液体积的增加而减小。非碱性土壤的稳定水力传导度比碱性土壤(可交换钠百分比约为30)的大74%左右。脱硫石膏的施用降低了碱性土壤的pH值以及土壤溶液的钠吸附比。0.5%的石膏施用量可增大碱性土壤的稳定水力传导度37%左右。污水过滤处理增大了非碱性土壤的初始水力传导度,而降低了碱性土壤的初始水力传导度。在污水灌溉条件下,石膏施用可有效地改善碱性土壤的水力传导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长期施用猪场废水对农田土壤Cr和Ni(以下简称重金属)的影响,采集了河北省京安猪场周边农田清洁区和灌溉8年猪场废水的污灌区耕层(0~20cm)共52个土壤样品,并测定了样品中pH、养分及重金属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应用GIS结合地统计学方法对重金属进行了空间结构和分布特征分析,探讨规模化猪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积累的影响因子及其贡献。结果表明,Cr和Ni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均符合球状模型,具有中等程度自相关。根据背景调查,重金属与pH值和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分析以及重金属变异函数分析,研究区土壤Cr和Ni主要受成土母质的影响,受污灌猪场废水影响不大。富集因子分析表明,污灌猪场废水对土壤Cr和Ni几乎没有积累。灌溉猪场废水会降低土壤pH值,提高土壤Cr和Ni有效态含量。 相似文献
9.
长期污灌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市某典型污灌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长期污水灌溉对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富集状况的影响,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污染现状及潜在环境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期污灌已导致农田土壤Cd、Cr、Cu、Hg、Ni、Pb和Zn7种重金属相对自然背景有不同程度累积,其富集比例依次为100%、82.69%、100%、100%、80.77%、98.08%和100%,仅有土壤As平均含量低于其背景水平;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限量值作为污染评价阈值,其中Cd和Hg污染表现突出,按其污染指数平均值排序为Cd〉Hg〉Ni〉Cu〉Zn〉As〉Cr〉Pb;土壤重金属综合潜在环境风险为"强"等级,Hg、Cd的环境影响占据主导;随污灌年限增长,离灌渠越近,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和环境风险越高。鉴于该区土壤重金属已呈现较强生态危害性,应及时采取必要防治措施,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确保农田环境及农产品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0.
11.
12.
以河南省新乡市娘娘庙污灌区一块约328 m2的田块为研究区,采用均值、变异系数、半方差函数及分维数等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一次污水灌溉前后10 d内东西向剖面A、B、C和D(南北向每相距10.5 m设置1个剖面,由北至南依次编号为A、B、C和D)的土壤有效镉的垂向空间变异及其分布特征,为田块土壤中有效态镉分布与土壤植物修复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提供基础性探讨。结果表明:灌水后,土壤有效镉含量在剖面A、B、C和D的均值分别减少0.06 mg?kg?1、0.11 mg?kg?1、0.14 mg?kg?1和0.23 mg?kg?1,呈现中等离散程度;在0.393~1.308 m变程范围内,块基比C0/(C0+C)25%,土壤有效镉剖面总体表现出由随机性引发的变异较小,空间相关性较强;剖面A、C和D土壤有效态镉的分维数降低,空间变异程度减弱。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该区有效镉呈条带状分布格局,且在0~15 cm土层呈现累积现象;沿灌水方向,土壤有效镉含量剖面等值线分布由密集到稀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效镉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与土壤含水率呈中等程度相关,与p H呈现强负相关,表现为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有效镉含量越大,p H越高土壤有效镉含量越小;污水灌溉对土壤有效镉、土壤含水率、土壤p H和土壤有机质的影响显著,同时会削弱有效镉与各影响因子间的相关关系。伴随着污水灌溉动态的有效镉分布和变异特征可以为应用植物吸附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14.
含高浓度氨氮和可溶性盐的废水农灌对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采样监测分析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某地区用化肥厂焦化厂混合废水农灌造成小麦苗急性死亡的;原因,在对废水中多种污染因是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氨氮和可溶性;盐为优先污染物,并对土壤麦苗进行取样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所选优先污染物是赞成该灌区麦苗受害的主要原因,其氨氮对麦苗的致死浓度为576ppm。 相似文献
15.
16.
17.
《土壤通报》2010,(4)
在长期小麦和玉米轮作的基础上,通过单施化肥以及化肥与其它有机肥料的配合使用,研究不同施肥对河西灌漠土无机磷组分的影响。采用蒋柏藩、顾益初的分级体系[1],对22年有机肥与化肥定位试验中的耕层土壤无机磷组成进行分级。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Ca-P占无机磷绝大多数,在耕层占71.0%。无机磷各形态含量排列顺序为:Ca10-PO-PFe-PCa8-PCa2-PAl-P。与不施肥处理比较,除N处理外各处理均可增加耕层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同时显示厩肥处理对土壤无机磷库的贡献大,可显著增加总无机磷含量。N处理的耕层土壤中,作为土壤有效磷源的Ca2-P、Ca8-P、Al-P含量比对照CK还低。比较2003年与2006年耕层数据,Ca10-P在试验各处理均略有下降,且下降幅度相近。Ca8-P、Ca2-P、Al-P含量除在CK、N处理下降外,在其余处理时均有增加;O-P除在CK处理下降外,在其余处理时也均有增加;Fe-P除在CK、N处理中下降外在M、MN处理时也有小幅度下降,在加磷的处理中均增加。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