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农业环境保护》1995,14(3):111-116
本以我国农作物秸秆燃烧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现状估算值为基础,采用灰色系统方法对我国近年农作物产量进行模拟并预测1990年-2020年的发展变化趋势,根据我国农作物秸秆燃烧甲烷氧化亚氮排放控制措施的可能推广情况,分高、中、低三个方案用IPCC推荐的计算方法对各年度我国农作物秸秆燃烧甲烷、氧化亚氮排放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到2020年我国农作物秸秆燃烧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将比1990年增长30.  相似文献   

2.
《农业环境保护》1995,14(1):12-14
以我国家养动物和动物废弃物甲烷排放量现状估算值为基础,根据我国人均肉需求量和人口总量的变化计算国肉类总需求量(1990-2020年),分高,中,低三个方案用IPCC推荐的计算方法和献1提供的计算系数对各年度我国家养动物(牛)甲烷排放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2020年我国家养动物(牛)的甲烷排放量高方案为14.54Tg/a,中方案为7.998Tg/a,低方案为6.096Tg/a。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国农业氧化亚氮的排放量进行了计算和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某些减缓排放对策。我国农业氧化亚氮年排放量呈增加趋势,约占全球年总排放量的1-1.5%。在农业氧化亚氮三大排放源中,土壤源占我国农业氧化亚氮年排放量的72%左右,生物质燃烧和化肥分解各占11%和17%。到2000年和2030年,总排放量将增至0.1280TgN_2o-N/年和0.1443TgN_2O-N/年。文中对生物燃烧和化肥分解二大源提出了减缓对策,并进行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4.
参照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研究小组推荐的方法,对西藏贡嘎县生物质能源燃烧甲烷的氧化亚氮的排放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西藏贡嘎县生物质能源燃烧排放甲烷及氧化亚氮的总量分别为116752-216849kg和1094.4-5194.4kg。  相似文献   

5.
小麦地氧化亚氮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小麦地氧化亚氮排放特征作了初步研究。测量了小麦生长旺盛期的排放通量,探讨了施氮肥和未施氮肥小麦地排放通量的日变化规律和某些影响因素。小麦地氧化亚氮的排放量昼高夜低,土壤氮源和温度对排放直接的影响,施肥和高温能刺激小麦的氧化亚氮的排放量,使其值成位增加。还讨论了实验过程中的取样技术问题及其对通量测量的影响。并对今后开展农业氧化亚氮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田氧化亚氮的排放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1990-1992年间冬小麦田氧化亚氮排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预测了N2O通量土壤温度的关系。在整个实验阶段,不施肥田和施肥田N2O能量的平均为10.5μtN/m^2.h和22.6μgN/m^2.h。小麦地上所施尿素排放N2O-N的释放系数为0.09%。  相似文献   

7.
根据IPCC Guidelines(1995)提供的方法,对1990年江浙沪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统计计算。农业生产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是甲烷,江浙沪地区农业生产中CH4排放量为2203Gg,而CH4的排放主要来自水稻田,占总农业部门CH4排放的80.3%。  相似文献   

8.
中国畜禽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为探明中国畜禽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其趋势,该研究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IPCC,2006)最新公布的畜禽温室气体排放系数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畜牧业发展实际,估算了全国2000-2007年和各省区2007年畜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结果表明,全国年平均排放甲烷总量1 002.7万t,氧化亚氮总量57.7万t;2000-2007年期间全国畜禽温室气体排放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黄牛甲烷排放量最大,生猪氧化亚氮排放量最大;各省区畜禽温室气体排放量呈现区域集中特点,居前2位的是四川省和河南省。要减少中国畜禽温室  相似文献   

9.
引黄灌区水稻氮肥合理使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多穗型品种宁粳13号,大穗型品种宁粳9号、宁粳16号,从1990-1996年着重对水稻氮肥没用量,氮肥不同追肥方法和氮磷不同配比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纯氮(N)225kg,磷(PO2O5)75-82.5kg氮磷比为1:0.35左右为适宜,追肥采用前促、中稳、后养的追肥方法为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是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内蒙古阴山北麓滴灌马铃薯田种植面积大,普遍存在过量施肥的问题。研究适宜的氮肥用量,利用脲酶抑制剂来抑制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对提高当地氮肥利用率和减缓环境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田间试验分两年在内蒙古武川县两个村庄进行,供试地块种植马铃薯,采用滴灌技术。2015年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 (CK);优化施氮模式,施N 180 kg/hm2 (Opt);优化施氮减半模式,施N 90 kg/hm2 (OptR);农民传统施肥量,施N 270 kg/hm2 (Con)。2016年试验处理根据2015年的结果进行调整,设置4个处理:不施氮 (CK);优化施氮添加脲酶抑制剂模式,施N 162.6 kg/hm2 (OptI);优化施氮模式, 施N 162.6 kg/hm2 (Opt);农民传统施肥量,施N 320 kg/hm2 (Con)。分别采用静态暗箱法和通气法采集氧化亚氮和氨气,每次施肥后,两天采集一次气体样品,氧化亚氮连续取样三次,氨气持续取样直至气体含量低于仪器检测值下限。 【结果】 氨挥发速率在施入尿素后第1~5 d出现峰值。Con处理2015和2016年氨挥发的最大峰值分别是13.2 mg/(m2·d) 和5.3 mg/(m2·d),氨挥发累积量分别为N 3.61和3.96 kg/hm2;Opt处理的最大峰值分别为8.69 mg/(m2·d) 和3.19 mg/(m2·d),累积挥发量分别为N 3.11和2.72 kg/hm2;OptR处理氨挥发速率最大峰值为5.63 mg/(m2·d),氨挥发累积量为2.66 kg/hm2,OptI处理氨挥发速率最大峰值为3.67 mg/(m2·d),氨挥发累积量为2.50 kg/hm2。氨挥发累积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多,Con处理的氨挥发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氧化亚氮排放量在施入尿素后第3 d达到峰值,Con处理2015和2016年的氧化亚氮排放峰值分别达到0.3 mg/(m2·d) 和0.2 mg/(m2·d),氧化亚氮累积排放量分别为N 1.96和1.18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Opt处理两年的排放最大峰值均为0.11 mg/(m2·d),氧化亚氮累积排放量为N 0.95、0.69 kg/hm2;OptR的氧化亚氮排放量最大峰值为0.09 mg/(m2·d),累积量为0.90 kg/hm2。OptI的氧化亚氮排放量最大峰值为0.12 mg/(m2·d),氧化亚氮累积量为0.66 kg/hm2。相比Opt,OptI处理的氨挥发和氧化亚氮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了11.8%和16.7%,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氨挥发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温度的升高会显著增加氨挥发速率,土壤湿度的增加会抑制氨挥发速率,影响不显著。氧化亚氮的排放与土壤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土壤中水分增加会显著增加氧化亚氮的排放量,土壤温度与氧化亚氮排放成负相关,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结论】 与农民传统施肥模式相比,优化施氮模式可显著降低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量,添加脲酶抑制剂未达到显著降低尿素氨挥发量和氧化亚氮排放的效果。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氨挥发速率和氧化亚氮的排放通量。在供试地区马铃薯田的施肥管理中,推荐可有效地降低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量的优化施氮模式。   相似文献   

11.
1985-1990年间,我们在长白县及公主岭进行的四次NPK三要素试验中,发现氮肥抑制了人参生长发育,降低了产量(5%显著水准),而倍量氮肥,减产达1%显著水平。继续研究证明,人参硝酸还原酶活力(NRA)甚低,追施氮肥使组织,NO3^-积累,促进了呼吸作用,植株干物中N、Si及Cu、Zn、Fe、Mn含量增加,Ca、Mg、K、Na等阳离子减少,表现出氮毒征象。本文称氮过剩症,它是指氮素供应超过了由极  相似文献   

12.
6年定位试验表明,河西水浇地上连施扫化铵对作物增产效果与其他非氯氮肥有着等量等效的作用,且在平产范围内增产率略胜一筹,比尿素,硝酸铵增加2.2-5.3个百分点,定位连施6年后测定,土壤中Cl^-残留很少,0-40cm土层残留率为3.7%-6.6%,所以6年连施对作物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品质性状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农用稀土天然放射性及其对土壤和作物污染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1993年对我国农用硝酸稀土样品的天然放射性进行了监测,查明农用稀土化合物中主要的天然放射性成分是^232Th,平均含量为54.9Bq.kg^-1。通过10年定位试验和两年喷施不同放射性活度稀土的田间试验,均未检测出土壤中天然放性活度的变化,也测不出作物体中α、U和^40K活度增加的趋势,仅作物茎叶^232Th活度有增加。  相似文献   

14.
农田土壤N2O排放和减排措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氧化亚氮(N2O)是一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重要温室气体。农业土壤是其主要的排放源之一,土壤中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N2O产生的主要过程。N2O的排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业活动尤其是施用化学氮肥是农田N2O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提高氮肥利用率,使用硝化抑制剂等措施将有助于减少N2O的排放量,更有效的减排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农业气候长期预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1909-1988年的长春气象资料的历史资料,划分农业气候指标,用逐年推断法和周期法进行长期气候预测,并探讨气候变化与天干地支、太阳活动、厄尔尼诺现象的关系。在此基础上,1985-1990年公开发布吉林省下一年作物生长(5-9月)温度、温水预测,6年均预测准确。  相似文献   

16.
改性工业废渣长效氮肥对水稻、玉米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肥料利用率普遍较低:碳酸氢铵的年利用率仅22%,尿素为35%,既浪费了有限的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因此能提高利用率的长效氮肥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本文对排放量巨大而具有土壤改良和作物增产效应的工业废渣粉煤灰和磷石膏进行农用改性,并将改性品与碳铵和尿素一道在一定工艺条件下制得具有缓释功能的粒状长效碳铵和长效尿素。  相似文献   

17.
应用修正的IPCC2006方法对中国农田N2O排放量重新估算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氧化亚氮(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农田土壤是其排放的重要源。本研究通过本地参数修正的IPCC2006计算方法,结合统计资料计算中国农田土壤的N2O直接排放量。结果表明:从1980年到2007年中国农田N2O排放年均增长7.6%,2007年N2O-N排放量达到288.4Gg。2007年化学氮肥投入、有机物质投入、作物秸秆投入、有机土排放对农田N2O直接排放的贡献份额分别为77.64%、15.57%、6.46%和0.33%。从分布格局看,2007年农田N2O直接排放总量较大省份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和四川盆地,单位耕地面积N2O排放量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和东南沿海。  相似文献   

18.
美国玉米带的氮肥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美国玉米带氮肥管理中采用的一套系统方法,其中包括选择适宜的施肥模型通过边际分析来确定氮肥用量,通过土壤NO3^--N快速测试调整追肥用量,通过成熟期玉米茎基部NO3^--N测试对氮肥用量进行反馈调节等,这些方法不仅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而且也对植物诊断释放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高产小麦施肥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8~1990年,应用15N研究了山东省高产小麦的氮肥施用技术及其增产效应。两年各处理的试验结果趋势一致,高产小麦施用氮肥的增产作用,既决定于小麦对氮肥利用率的提高,又决定于氨肥对小麦产至的生产效应。每公顷施纯氮187.5kg,其中1/3作底肥,2/3作沟追肥,是高产小麦较为合理的施肥技术,我们应用此技术,小麦产量两年分别达到7747.5kg/ha和8251.5kg/ha。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液体肥滴灌施肥模式和常规施肥模式对设施生菜产量和氮损失(氨挥发、氧化亚氮排放、硝态氮淋洗)的影响。  方法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日光温室生菜为对象,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液体肥优化施肥模式(LF,170 kg hm?2 N,基肥不施氮肥 + 3次追肥)、固体水溶肥常规施肥模式(CF,200 kg hm?2 N,基肥 + 2次追肥),以及不施氮对照(CK,0 kg hm?2 N,磷钾做基肥+清水滴灌)。安装水肥一体化设施进行追肥灌水,采用通气法和静态箱法收集并测定生菜生长季内氨挥发和氧化亚氮的排放。  结果  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CF)相比,液体肥料处理(LF)在生长前期可以延迟氨挥发和氧化亚氮的排放高峰3 ~ 5 d,且在生长季内显著降低土壤氨挥发和氧化亚氮的排放量,减排率分别为24.6%和21.6%;应用液体肥料可以减少0 ~ 1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21.0%,降低了氮素淋洗风险;与CF模式相比,LF模式在减氮15.0%的基础上,产量没有下降,氮肥利用率提高了32.4%。  结论  新型液体肥料优化施肥模式(LF)可以显著降低设施菜田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量,减轻土壤硝态氮淋洗风险,维持产量不降低并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是一种节氮减排的绿色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