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锰毒与铁素营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水稻锰毒与铁素营养关系,并探讨了过量锰对一些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地上部是生长介质中过量锰对水稻危害的主要部位;过量的锰增加铁在水稻根系的沉积,减少铁的吸收,改变体内铁的分布,降低铁的活性,诱发水稻缺铁胁迫;过量锰缺铁胁迫的水稻正常代谢受阻,叶片叶绿素、蛋白质含量减少,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而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2.
水稻化感作用潜力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6个化感水稻的化感作用潜力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水稻的化感潜力存在差异,6个供试水稻按其对稗草生长抑制率的大小依次为“Woo Co Chin Yu”>“Kouketsumuchi”>“AC1423”>“CN-15”>“Taichung Native 1”>“YH-1”。提高化感物质的浓度,可相应增强对稗草生长的抑制作用。试验证实,水稻对稗草的化感作用具有密度依赖效应,表现为杂草密度加大,水稻化感抑制效果降低,这与资源竞争的结果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3.
水稻人感作用潜力研究初报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6个化感水稻的化感作用潜力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水稻的化感潜力存在差异,6个供试水稻按其以对稗草生长抑制率的大小依次为“Woo Co Chin Yu”>“Kouketsumuchi”>“AC1423”>“CN-15”>“Taichung Native 1”> “YH-1”。提高化感物质的浓度,可相应增强对稗草生长的抑制作用。试验证实,水稻对稗草的化感作用具有密度依赖效应,表现为杂草密度加大,水稻化感抑制效果降低,这与资源竞争的结果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成都平原核心区土壤重金属(Cd、Cr、Pb、Cu、Zn)全量、各形态含量及相应点位种植的水稻籽实重金属含量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空间插值及线性回归方程的模拟,研究了土壤Cd、Cr、Pb、Cu、Zn全量的空间分布状况、各形态重金属含量统计特征,以及水稻籽实对重金属各形态的累积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成都平原水稻土重金属污染较轻,除Cd外,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中重金属的可交换态含量均较低,Cd主要以铁锰氧化态存在,Cr、Cu、Zn、Pb主要以残渣态存在。水稻籽实对5种重金属的累积效应顺序为:Cd>Zn>Cu>Pb>Cr。与水稻重金属累积关系密切的重金属活性形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物结合态)主要有:Cd的碳酸盐结合态、Cr的可交换态、Pb的有机物结合态和Cu的碳酸盐结合态含量;Zn各活性形态对水稻籽实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土壤理化性质对不同活性形态重金属元素的影响效应各不相同。活性态Cd主要受有机质、pH和容重的影响;活性态Cr与pH、有机质、CEC和容重密切相关;活性态Pb与有机质、容重、中细粉粒、砂粒等均有密切的关系;Cu的活性主要受粘粒、有机质含量的影响;Zn的有效性主要受pH、有机质、砂粒、容重的影响。总的看来,对土壤Cd、Cr、Pb、Cu、Zn各活性形态含量影响效应较强的是有机质、pH、容重,而与土壤吸附性能密切相关的颗粒组成、CEC的影响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5.
李力  陈明茹  张久红  张军  黄应平  袁喜  李萌 《土壤》2022,54(5):1058-1063
本文通过土壤腐解试验研究外源添加水稻或玉米秸秆对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CO2-C释放和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同时清晰秸秆腐解中间产物溶解性有机碳(DOC)与土壤PAHs降解的关系。结果表明:秸秆添加处理促进了PAHs污染土壤CO2-C的释放,以玉米秸秆提升效果较好。外源添加秸秆显著增加了土壤DOC含量,且增加幅度随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水稻秸秆对土壤DOC含量的提升幅度较大。与对照相比,秸秆添加处理下土壤菲、芘残留量均显著降低,菲、芘去除率显著增加,去除效果:玉米>水稻,高量>低量,菲>芘;与对照相比,添加高量玉米秸秆处理(PY15)对土壤菲、芘去除率的增加幅度分别为91.7%和182%。此外,在一定范围内土壤DOC含量与PAHs去除率呈正相关关系。可见,农作物秸秆,尤其是玉米秸秆添加可提升PAHs污染土壤有机碳矿化,亦可在提升土壤DOC含量的同时促进污染土壤PAHs的降解。  相似文献   

6.
通过水培试验,探讨了铅对生长在含过量锰溶液中的水稻生长及某些营养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铅对水稻锰毒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它能促进受锰毒害的水稻长高和分蘖,并提高水稻的生物产量;铅能促进受锰毒害的水稻对铁的吸收,提高稻叶铁、叶绿素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铅也会抑制水稻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吸收,降低体内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李小平  李勋光 《土壤》1996,28(2):90-93
砷化物种类、砷的持留时间和土壤养分状况、对砷的水稻毒性有明显影响,3价砷和钙盐在红壤中的毒性较大,砷在土壤中持留时间愈短,其毒性愈大,受砷污染的土壤缺氮时,会加剧对水稻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8.
铬元素在土壤—植物—饲料—兔体系统中的循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向土壤中添加Cr^3 至土壤含Cr^3 量为1000ppm,水稻白菜、菠菜、绿豆、黑麦草均不发生毒害。铬在作物体内略有积累,其含量分布为根>茎>叶>籽实。以不同含Cr^3 量饲料喂养肉兔,当饲料中Cr^3 含量高达1560ppm条件下,未见异常,Cr^3 在兔体中的分布为烘>尿>肠胃>肾脏>皮毛>心>肉>血。在人类可食的动、植物部分,Cr^3 含量均在ppb级,不影响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富硒与非富硒水稻品种对硒的吸收分配的差异及机理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周鑫斌  施卫明  杨林章 《土壤》2007,39(5):731-736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富Se与非富Se水稻(秀水48和丙9652)对土壤中Se吸收累积的生育期动态变化和Se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分配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发育期的推进,水稻在拔节期对Se累积量骤增,从拔节期到灌浆期水稻Se的累积量占总Se累积量的65%-77%,说明这一段时期是水稻吸收Se的关键时期,水稻生命周期中吸收的Se大部分在这个时期完成.在水稻苗期,秀水48较高的Se吸收量是由于其根系对亚硒酸盐吸收能力较高.而在籽粒成熟期,两个品种生物量和Se吸收量没有差异,无论在低Se土壤还是加Se土壤上,秀水48籽粒Se含量都显著高于丙9652,这说明水稻对土壤Se的吸收是非恒定的,富Se水稻秀水48比非富Se水稻丙9652有较强的Se吸收能力和较强的Se转运能力,但是,Se在两个水稻品种的籽粒和其他器官中的分配差异是引起籽粒Se含量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土壤不施Se时植株各器官Se含量顺序依次为根>叶≈茎>籽粒,Se易于向营养体富集,土壤施亚硒酸盐后植株各器官Se含量则为根>籽粒>叶>茎,表现出Se向籽粒富集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连续九年施用有机肥料,紫色水稻土壤及<0.002mm的有机无机复合体中无定形铁,铝和铬合态铁,铝的含量呈不同程度的增加,铬合态铁和铝间具拮抗作用(r=0.7998n=7);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加主要是由于轻组有机质含量增加,而有机无机复合度下降,土壤重组腐殖质的含量为0.25-0.01mm><0.002mm>1-0.25mm>0.01-0.002mm;有机无机复合度及重组腐殖质中松结态与紧结态的比值  相似文献   

11.
研究结果表明闽西北山区煤矿污水废渣中的有机碳、含硫、铁物质以及强酸性的废水等是污染危害水田土壤的主要因子,它造成水稻减产甚至颗粒无收。经各种措施治理后,土壤中凡种主要危害因子有所减轻,土壤pH提高0.5-3个单位,全硫降幅达5%-52%,有效硫降幅达5.3%-72%,亚铁降幅达16.2%-72.5%。水稻产量明显提高,水稻增产幅度达25.4%-214%。  相似文献   

12.
氮、磷、钾肥与酚对漂洗水稻土硅、铝、铁的活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四川盆地西缘茶区漂洗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采用浸提试验探讨尿素(N)、磷酸二氢钙(P)、硫酸钾(K)和邻苯二酚(Phy)对其硅、铝、铁的活化效应(以浸提液硅、铝、铁的浓度表征),结果表明: 1)各种处理浸提液均以硅的浓度最大,铝次之,铁最小,即活化效应为硅>铝>铁; 2)浸提液硅的浓度为NPK+Phy>NPK P>Phy>K CK N处理,说明磷肥通过磷酸根的配位吸附对其活化产生最重要的影响,同时酚类物质也通过弱酸作用促进其活化; 3)浸提液铝的浓度为NPK+Phy>Phy>P NPK K N CK处理,说明酚类物质通过与游离铝形成可溶性络合物而对其活化起突出作用,同时磷肥中的钙离子和钾肥中的钾离子也能将强酸性供试土壤中大量交换性铝离子交换而活化; 4)浸提液铁的浓度为NPK+Phy>Phy>K P NPK CK N处理,说明酚类物质通过络合溶铁、还原溶铁等作用对其活化做出重大贡献,同时钾肥中的钾离子和磷肥中的钙离子也将土壤胶体吸附的亚铁离子交换而活化; 5)尿素对漂洗水稻土硅、铝、铁均无显著活化效应。综上所述,磷、钾肥和酚类物质是漂洗水稻土中硅、铝、铁活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水稻潜叶蝇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潜叶蝇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我地区近年来潜叶蝇对水稻的危害较重。因此,本文对潜叶蝇的生活史和习性、发性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及综合防治技术进步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控制灌溉条件下寒区水稻茎秆抗倒伏力学评价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为了评价控制灌溉处理与常规灌溉处理下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差异,寻求有利于水稻茎秆抗倒伏的灌溉处理方式,以水稻茎秆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灌溉条件下水稻茎秆抗倒伏性能。引入茎秆系数,对水稻茎秆进行力学分析,比较了2种控制灌溉和常规灌溉3种水分处理下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控制灌溉(KI、KII)处理下的水稻节间充实度高于常规灌溉(CK),KI、KII处理的水稻茎秆壁厚分别比CK高出0.15 mm和0.35 mm;控制灌溉处理下的水稻茎秆系数显然低于常规灌溉处理,大小顺序为:CK>KI>KII;临界力的大小依次为:KII>KI>CK,因此控制灌溉处理的水稻茎秆更具抗倒伏性。  相似文献   

15.
水稻与冬小麦对臭氧的反应及其敏感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利用OTC-1型开顶式气室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进行不同O3浓度的长期接触试验结果表明,O3浓度增加可促进水稻发育,小麦前期发育缓慢,后期衰老加快。水稻和小麦灌浆期缩短、株高下降;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干物质量降低。小麦叶片含水率呈抛物线型下降,但对水稻影响不大;在同样高浓度O3环境下水稻叶片受害较小麦晚、发展慢;O3浓度增加,单株产量和千粒重下降,且小麦减产幅度大于水稻,小麦对O3的反应比水稻敏感。  相似文献   

16.
调查显示,水稻稻瘟病不仅影响水稻的常量与水稻的米质,而且还对水稻种植业产生极大的危害。可见,当前探讨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已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水稻稻瘟病的危害以及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策略进行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7.
钾肥对烤烟体内钾素分配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张新  曹志洪 《土壤学报》1994,31(1):50-60
本文用三种典型的植烟土壤研究了不同的钾肥用量对烟株含量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含钾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两者符合二次曲线的关系。充分供钾时,钾在烟株体内的含量顺序为芽>叶>茎>根,烟叶不同部位为下部>中部>上部;当烟株缺钾时,上部烟叶含钾量高于中下部。无率在哪种土壤上,钾在烟株中的分配比例顺序为烟叶>茎>根>芽,当中部烟叶含钾量达到2.4%时钾在烟株中的分配趋向一稳定值,即在烟叶、茎、根、  相似文献   

18.
赣南某些作物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国华  李远华 《农业环境保护》2002,21(4):356-357,364
对赣南地区(我国稀土元素高背景区)烟、茶、柿、枣典型产地植物样品(叶、果)和土壤样品中的稀土元素进行了采样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稀土含量具有烟叶>枣叶>柿叶>茶叶>枣果>柿果的特点,这除了与产地土壤稀土丰度有一定关系外,主要受各种作物对稀土的吸收富集强度控制;同时,植物对稀土的吸收过程引起了稀土的分馏作用,在烟、枣、柿的叶片中轻、中稀土得到分馏富集,而茶叶呈现弱的重稀土分馏富集;稀土元素H0表现出相对强的植物生理活动性。  相似文献   

19.
铁锰营养平衡与水稻生长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考查、土培试验,对水稻“黄化病”与铁锰平衡的关系、铁锰平衡失调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调控措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水稻“黄化病”是由于土壤中过量的锰及有效铁锰比低,使水稻积累过多的标而降低活性铁含量水平,使水稻受到生理缺铁胁迫和铁锰营养平衡失调,而诱发的生理病害;铁锰平衡失调使水稻生长发育严重受阻、产量极显著降低;施用硅酸盐、石灰或叶面喷施铁后,均有利于改善水稻铁锰营养平衡,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程素贞 《土壤学报》1997,34(4):444-450
啤酒大麦植株中的钼含量是种子>叶>根>茎,除茎外均与施磷量呈显著曲线相关;而的含量是根>叶>茎>籽,只有根及叶中的铁含量与施磷量呈显著曲线相关,但根中的铁含量随施磷磷增加而增加。施大量磷肥会降低植株中的含量,铁主要集中在根部,当施P2O54.8g盆时,叶中的含铁量比根低8.61倍,且叶中的P/Fe增大,达63-75倍,故呈现缺铁症。施磷(P2O5)2.4g盆,其体内各务器官钼、铁含量最高,植株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