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王孝推 《土壤》1960,3(3):24-22
红萍肥田改良熟化土壤,是福建闽清县梅城公社、梅溪钟石、榕院塔桥等地农民的经验,稻田经养红萍后,土壤有机物增加,杂草减少,肥力提高,改变了土壤结构质地,使早稻增产2-3成。  相似文献   

2.
设计并构建了一个基于SQLServer的红萍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系统采用SQLServer数据库技术和c++面向对象编程技术进行开发。系统结构合理、使用简单、运行稳定。通过本系统可以广泛了解各个品种的优良性状,为红萍种质资源的全社会共享构建了基础的服务平台,促进种质资源特性信息的保护、利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红萍在稻田氮素平衡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15N示踪法研究了红萍在稻田氮素平衡中的作用。红萍作基肥,当季水稻的15N-红萍N素利用为27.8%;第二季5.38%;土壤残留36.1%。红萍可排出体内12%以上的氮素。红萍的排氮和吸氮有助于调节稻田的氮素平衡,稻田养萍抑制藻类生长,降低pH值和NH浓度,减少NH3挥发损失,以及减少蓝藻(颤藻)反硝化反应释放的N2O,提高化学肥料15N的回收率:它比15N-尿素不养萍处理15N回收率增加4.25%,比15N-尿素追肥不养萍处理15N回收率增加8.35%~25.11%。  相似文献   

4.
受控密闭舱内红萍载人供氧特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红萍生长繁殖速率高,光合作用放O2能力强,营养丰富,适合作为色拉型蔬菜,且可以多层湿润养殖,可望在空间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中起到提供O2和新鲜蔬菜,吸收CO2的作用。该研究试图弄清红萍载人供O2特征,为红萍生物部件进行系统总体地面模拟试验以及空间应用奠定基础。建立受控密闭试验舱和红萍湿养装置,在“红萍-人”共存情况下,测定密闭舱内O2、CO2浓度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舱内红萍全部采用湿养,人工光照保持7000~9000 Lx条件下,人的呼吸作用与红萍的光合作用相辅相成,舱内O2、CO2浓度趋于平衡,理论上计算约10 m2面积红萍基本上能满足1名航天员对O2的需要。密闭舱内CO2浓度升高对促进红萍净光合效率有明显效果。这说明红萍光合放O2能力很强,能有效促使密闭舱内O2、CO2浓度朝着有利于人生存环境方向平衡,进而验证红萍空间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陈绍荣 《土壤》1979,11(4):152-154
红萍的枝茎顶端的分枝(即顶芽)具有生长点组织,可以分裂产生新萍体,当新萍体长大后,分枝的基部即与母体发生断离,形成新的个体。  相似文献   

6.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稻萍鱼共生体系中红萍氮素的循环利用效率。试验结果表明,红萍作饵针对尼罗罗非鱼生长有良好效率,早、晚季稻田的鱼体增重率分别为47.9%和52.1%。鱼体排泄物对水稻生长有益,其稻谷产量与等量红萍压施作肥料的结果相近。早、晚季稻田罗非鱼对~(15)N-红萍的利用率分别为21.73%和23.76%,早、晚季水稻对鱼体排泄物中~(15)N利用率分别为18.90%和16.59%,其~(15)N总利用率分别达40.63%和40.35%。而红萍直接压施作肥料,早、晚季稻株对萍体氮素的利用率分别为28.84%和24.30%。  相似文献   

7.
8.
《核农学报》2007,21(2):F0003-F0003
国家红萍资源圃:满江红俗称红萍,为蕨类与藻共生植物,具有固氮能力,是优良的绿肥、饲草植物,可用于污水净化处理,属于满江红科、满江红属,共有二个亚属,为三膘亚属和九膘亚属。三膘亚属共有4个种,分别为蕨状满江红、墨西哥满江红、卡州满江红和小叶满江红;九膘亚属共有3个种,分别为羽叶满江红、尼罗满江红和覆瓦状满江红。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探讨P、K、Ca、Mg、Fe、B、Mo、Mn、Zn、Cu等10种元素对红萍生长、固氮作用及无机成分含量的影响,以及缺素临界指标,以便对红萍的缺素诊断及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尿素和红萍氮素对水稻分蘖、成穗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当季水稻对氮素的利用率。结果表明:30十30kgN/ha尿素分别作基肥和分蘖期追肥(U-2),10十20十30kgN/ha尿素分别作基肥、分蘖肥和穗肥(U-3),30十30kgN/ha的红萍分别作基肥和分蘖期追肥(A-2),和不施氮肥对照(CK)处理,水稻分蘖总数分别为465.0,495.0,579.0,403.5万/ha;成穗率分别为81.9%,78.8%,69.8%,74.4%;每穗平均粒数分别为75.8,80.6,78.2,74.7粒。施红萍的稻谷产量与等氮量尿素相当。施用尿素和红萍处理,水稻生长前期平均出蘖速度明显不同,而且水稻不同时期分蘖,其成穗数和每穗粒数均随分蘖时间推移呈逐渐递减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红萍作基肥当季的氮素利用率为41.3—48.2%,高于尿素作基肥的利用率(28.0—31.9%),但尿素作追肥(45.7—46.2%)则优于红萍作追肥(37.5—43.2%)。U-3,A-2,U-2处理当季氮素利用率分别为47.7—50.6%,39.2—45.7%,37.0—38.8%。  相似文献   

11.
本工作研究了分子氢对不同生长条件下三种红萍:细绿萍(Azollsa filiculoides),卡洲萍(Azolla caroniana)和小叶萍(Azolla microphylla)的固氮活性的支持作用,结果表明,在5000—20000lx不同光照强度下,分子氢对红萍固氮活性均有支持作用,当光照强度为10000lx时,10%的分子H_2可使红萍的固氮活性增加30—80%,在5000lx弱光条件下,相同浓度分子氢使红萍固氮活性增加的幅度比10000lx光照时大。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大叶萍的固氮活性较高,分子氢对其固氮活性的支持作用也较强,说明了在萍藻共生体系中,光能利用、固氮效率与分子氢利用效率呈正相关。同时,分子氢对于红萍固氮活性受尿素毒害所致的抑制也有减慢作用。在培养液中尿素浓度超过5ppm时,红萍的固氮活性受到抑制,当尿素浓度达到50ppm时,其固氮活性抑制率达50—60%,但20%的分子氢可使其固氮活性恢复到正常培养下的70%以上。在一定的尿素浓度范围内,红萍固氮活性受抑程度愈大,分子氢对其减慢的作用也愈强。  相似文献   

12.
森林经营是提高林地生产力、改善森林质量的有效措施,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森林经营有多种方法,近自然森林经营是目前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方法之一.选择湖北省的安陆、钟祥、宜城、谷城、保康、通山等6个县(市)的森林为研究区,以近自然理念为指导,采用观察法和归纳法,按乔林、矮林、混乔矮林对森林经营技...  相似文献   

13.
大型自然冷资源果蔬保鲜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总结世界第一座大型利用自然冷资源果蔬保鲜库(简称ZL1200库)的试验结果,阐述了利用自然冷资源果蔬保鲜技术的原理、特点、保鲜效果,并进行了库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ZL1200库比普通的机械制冷式果蔬保鲜库节电在90%以上;库内温度稳定、湿度高,保鲜效果优于普通机械式冷库。该库还具有无污染、便于自动化管理等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4.
黄土丘陵区近自然水土保持复式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项目应用近自然修复理论,以解决梯田地埂重力侵蚀、道路水土流失、防护林树种单一和功能退化、人工草场二次垦殖、经济林水保效益差等目前水土保持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为突破口,把山区土地划分为“经济开发地”和“环境保护地”两大类型进行接近自然的复式配置,设计出“地埂接近自然休止角的农果草梯田复式生态经济技术系统、适土适树复式防护林技术系统、林(果)草水相结合防止生产道路侵蚀与集水窖灌的复式道路技术系统”进行了6年试验示范,得出适合黄土丘陵区的近自然水土保持技术体系模型,为黄土丘陵区治理水土流失和山川秀美建设提供了技术样板。  相似文献   

15.
自然免耕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可以应用于任何土壤,但在水土保持中运用不是很广泛.通过对自然免耕的关键技术"小三化"(腐殖化、结构化、细菌化)、"大三化"(林网化、渠网化和复种化)和4个必须遵循的原则(连续垄作、连续浸润、连续植被和连续免耕)的介绍,从水土保持机制角度,有针对性的分析自然免耕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河溪近自然治理技术及其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溪近自然治理作为恢复退化河溪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手段,包括河溪近自然治理评价指标体系与技术措施施工2部分.在分析国内外通行的各种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不甚发达的经济情况和复杂的水域特点,提出了由11个因子组成的河溪近自然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河流的平面形态;2)河流的横断面形态;3)河流的水深;4)水体宽度;5)岸坡的结构;6)水流的流速;7)缓冲带植被宽;8)水体与河槽的接触情况;9)河道粗木质情况;10)水质;11)底栖大型动物.然后,根据其评价结果对处于不同健康等级的河溪采用相对应的河溪近自然治理技术,从而为我国整体河溪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边鸡遗传多样性及保种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1个微卫星标记对2个世代(0世代和1世代)的边鸡(Gallus gallus)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检测,同时通过分析世代间遗传差异检测保种效果.结果表明,21个微卫星标记在2个世代的边鸡群体中共检测到122个等位基因,其中102个为两个世代所共有,19个为0世代所特有.0世代和1世代的边鸡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473和0.5437;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He)为0.5967和0.6009;近交系数(Fis)分别为0.233和0.134.反映边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经过一个世代的选育,PIC和He两个指标维持在原有水平,而群体的近交系数有所下降,说明采用的保种方法很好地保存了边鸡的遗传多样性,同时避免了近交程度过高而导致群体出现近交衰退.  相似文献   

18.
19.
热管技术在自然冷源蓄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实现无能耗、无噪音、方便快捷有效地贮存冬季自然冷源,基于热管技术,开发建成了一套热管模组自然冷源蓄冷系统,建立了单管制冰过程的一维传热模型,并对理论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单管制冰半径与制冰时间呈幂函数关系,修正后的解析解能够可靠预测实际制冰情况。研究成果为热管模组间管间距的设计和蓄冷制冰量的预测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广西泗涧山大鲵仿生态自然繁殖技术应用在大鲵繁殖中的可行性,开展大鲵繁殖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受精率95.96%、孵化率90.91%、2年成活率90.24%,同日常管理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由此得出,采用仿生态自然繁殖技术对广西泗涧山大鲵进行养殖,大鲵繁殖较好,受精率、孵化率、2年成活率均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