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保护为目的兴办的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宁夏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优势特色产业组织基础,也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有效载体。加快发展和壮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不仅能够解决农民进入市场难、分散经营效率低、农民经济利益保护问题,更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为了使农民新经济组织真正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在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办公室的支持下,通过对现阶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调查,梳理了部分新经济组织机制创新的案例,并对其加以分析,为今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创新思路、强化引导、健康发展等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赵静娟 《甘肃农业》2006,15(2):106-107
禁牧政策的实施在风沙治理,生态环境改善方面成效显著,但对当地牧民的生计方式和经济收入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深入探访农户,项目办人员和政府工作人员,对各利益群体关系和原因所在;试图建立新的利益协调机制,为禁牧政策的有效实施,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计转论提出创新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民培训关键在于培训机制创新。根据农民培训中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从农民培训运行机制、动力机制、评价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对农民培训机制创新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主体是农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农民,是适应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现代农业机械的装备、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的推进,农民所掌握的传统农艺已难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组织农民进行生产技能、肥药技术、农业机械、经营管理等方面循序渐进的培训,是摆在政府各级职能部门前面亟需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创新机制对农民创业的影响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农民创业过程中创新因素的分析,探讨了农民创业过程中的创新机制,认为农民创业是发挥创新能力把握创业机会综合作用的结果,农民创新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农民的创新素质,并进一步从农民自身素质、区域文化环境和教育培训角度探讨了对农民创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关于农民科技培训机制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腾旭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0):132-134
农民科技培训机制创新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重要保证。从福建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的实践出发,总结了以往取得的经验,对创新农民科技培训的机制进行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农村劳动力流失的背景下,农民培训体系缺乏合理规范与科学设置、市场发展非均 衡化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新型农民培育机制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积极建立并健全农村培训机制, 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农民培训事业的快速发展。本文结合农民培育机制的重要性,探析农民培育 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新型职业农民是新型农业技术的应用者和实施者,承担着农业技术研发、传递、应用的重要使命,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后备力量。新型职业农民是相对于传统农民群众来说的,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种植技术更加先进,具有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意识,是地区新技术和新设备应用的重要人才队伍。但是,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在培育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廊坊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创新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积累相关经验有一定助益。  相似文献   

9.
以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依据,通过探讨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引起的贫困 地区农户生计资本的变化过程,考察农民合作组织对贫困地区农户益贫的效果。结果发现,受农民合作组织直接或 者间接的影响,五大生计资本存量有所提高,对农户的益贫效果主要体现在改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的供需均衡、 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促进农村地区内源式发展、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以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一、各级政府应当切实关心和支持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1、解决好认识问题。现在不少地方的领导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还存在种种疑虑,认为可有可无,甚至有人认为是要走回头路。实际上,农民是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体,这并不意味合作事业仅仅是农民自己的事,  相似文献   

11.
李茜  毕如田 《农业与技术》2008,28(1):141-145
根据生计和可持续生计的基本内涵,本文利用山西省西北四县的基础数据,从农民的收入、农民的福利、脆弱性以及可持续的自然资源基础四个方面对农民生计现状进行了分析.在研究区内,运用替代生计研究项目改变目前的农民生计状况,对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农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农民可持续生计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杨德 《北京农业》2013,(15):214-215
近年来,宁夏固原市彭阳县虽然改造了部分病险水库,但大部分库坝仍未得到改造,建筑物老化严重,带病运行,部分库坝的抢险道路不通,维修量大,加之维修经费紧缺等原因,使工程维修不彻底,防汛物资储备不足,这些都给防汛工作造成很大的压力。为此,宁夏固原市彭阳县水务局顺应民意,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从2002年开始,实施部分水库改造工程,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3.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破解"无人种地"难题和确保"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关键,也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人力资源基础。需求分析是提高职业农民培训效果的前提,通过需求分析,总结职业农民需求内容及影响因素;同时,梳理现有职业农民培训供给现状和培训绩效,分析培训供给和绩效影响因素。在供需分析的基础上,从农民需求和供需匹配的视角,创新职业农民培训供给机制分析框架,构建职业农民培训供给保障和制度保障,实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和因地施教,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针对性、规范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西南丘陵区农民生计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农民生计多样性的变化,选取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且经济落后的西部丘陵区作为调研区域,采取参与式农村评估法进行实地调查,广泛听取农民的意见,采用重点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将调查区域确定在重庆市云阳县和酉阳县2个贫困县的4个村内,探讨了贫困地区农民生计多样化对农民生活水平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农民与土地关系的变化。选择重庆市云阳县和酉阳县4个村185户农民为调查对象,从农户的家庭规模、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收入构成、农户类型等基本情况以及土地利用情况对农民生计多样性进行调查统计。将农民的生计方式细分为务农、打工、做生意、教师、跑运输、企业主、公务员和其他8类,从不同生计方式的收入差异、生计方式与收入水平关系、生计方式与经营土地面积关系3个方面对农民生计方式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农民生计多样性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主要作用,是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随着生计方式的多元化,土地收益不再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5.
唐代税制改革在中国税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均田制破坏后,唐政府开始加大货币税收的力度,进行由税“丁口”向税“资产”过渡的改革,并最终以两税法的税制形式具体下来。新的税收制度加大了农民产业调整的力度,促使农民家庭的经营模式向多样化发展。与此相适应,农民家庭结构为生计也开始向联合家庭转变,农村劳动力资源逐步成为社会流动的财富,并开启了宋代之后的农村生产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陈政赵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91-6892,6965
通过对报道农民企业家的案例进行分析,揭示了农民企业家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民企业家成长与培养的路径,即解决文化水平低的瓶颈、转变相对滞后的管理模式、扭转资金短缺和融资不畅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农民资金互助社是农村非金融机构,身份尴尬,外部监管乏力,经营风险极大。连云港市灌南县4家互助社倒闭的案例显示,内部控制薄弱是其风险之源。农民资金互助社应当从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等方面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从而有效防范或降低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用风险评估法,识别农民土地入股风险因素,评估了风险损失程度、风险发生概率与风险因素权重。通过构建有效的农民土地入股风险防范机制,为土地入股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降低了土地入股风险,确保了新批土地合作社低风险运营;杜绝了高风险项目审批,将潜在的中风险项目化解为低风险;保障并逐步提升了入股农民收益,进一步推广农民土地入股,提升农民土地入股比例;确保了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实现了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科学化经营。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采用风险评估法,识别农民土地入股风险因素,评估了风险损失程度、风险发生概率与风险因素权重。通过构建有效的农民土地入股风险防范机制,为土地入股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降低了土地入股风险,确保了新批土地合作社低风险运营;杜绝了高风险项目审批,将潜在的中风险项目化解为低风险;保障并逐步提升了入股农民收益,进一步推广农民土地入股,提升农民土地入股比例;确保了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实现了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科学化经营。  相似文献   

20.
赵春香 《现代农业科技》2009,(14):361-361,363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退耕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更重要的是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带来的问题也日渐显露,突出表现在一旦国家停止钱粮补助,农民的长远生计将受到影响,不利于退耕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就此提出了解决对策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