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通过介绍和分析国内外一些工业废弃地改造的景观案例,阐述了工业废弃地产生的背景,分析了工业废弃地景观设计的艺术性、生态性、社会性等特点,并对这些改造为我们带来的启示做出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例,通过阐述工业废弃地改造过程中场所精神丧失的现状,运用场所理论,依据场地自然生态及人文历史环境,提出从工业废弃地生态恢复、景观再生、文脉延续三方面加强场所归属感及对场所的认同感,恢复场所活力,构建场所精神,从而探索工业废弃地改造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景观都市主义是指景观取代建筑,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基本单元。本文研究了景观都市主义的产生、概念及内涵,并以溧阳燕山公园的景观再生改造为例,从研究改变场地的污染状况和延续场地文化脉络入手,对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工业废弃地改造探讨了问题场地的策略性规划方法,以期对今后的废弃地景观再生改造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姜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629-6631,6672
以攀枝花市弄弄坪铸钢厂原A区厂址工业废弃地改造设计为例,调查了研究区的自然条件特征和生物景观特征。解析了改造设计的原则与理念,认为要坚持工业遗产保护与景观再生,使整体空间布局规范而独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钢铸厂废弃地景观改造的设计途径,强调应保持基本原貌,进行功能置换;空间优化重组,基本维持原貌;更新破损严重且功能性不大的工业设施;改良与恢复景观土壤;恢复与重建植被。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特殊的景观类型——工业废弃地景观,阐述对其进行生态和景观上改造的重要意义。着重介绍其生态恢复的途径,运用生态学思想,提供了一种新的景观改造方式。  相似文献   

6.
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发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在后工业社会的初级阶段,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用景观的方式对城市工业废弃地进行更新改造刻不容缓,中国的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应运而生。笔者阐述了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发展的西方模式、中国发展的现状,并针对中国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过程中出现的认知误区以及民族性欠缺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景观生态学把“斑块-廊道-基质”作为分析任何一种景观的模式。这种模式也对矸石废弃地景观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兖州市兖州矿业集团矸石废弃地为例,对已改造的矸石山进行分析,从景观生态学角度为后续该地区景观恢复的改进提出初步方案,旨在从另外一个角度——使用“斑块-廊道-基质”为框架指导矸石废弃地景观改造,从而为其他地区的废弃地景观恢复与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杭新景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林改造规划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速公路沿线景现林建设对发展高速公路经济、展示市(县)面貌、提升休闲旅游业和减少森林灾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杭新景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林存在着树种单一、林相单调、遗留废弃地多,村庄绿化滞后,造成景现林效果差等问题,结合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林改造特点,提出景观林改造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构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竹林、村落绿化景观林、废弃地植被景观林、茶园景观林和边坡景观林8种景观林类型以及更新造林、补植改造、疏伐改造、封育保护和复合经营5种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林改造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9.
季淮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0):81-82
伴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许多传统工业衰落,基地沦为弃置地。这些工业弃置地用途单一、功能过时,但它们是具有严格逻辑的再生资源、景观特色和历史价值,其改造、更新和开发实践的成功与失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中国中小城市的后工业景观设计实践比较迟,且设计改造大于保留,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些资源,需要合理的思路。本文分析探讨了一些具体措施,用于工业废弃地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休闲农业园中矿山废弃地改造利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含矿山废弃地的现代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废弃采石场等特殊的矿山开采迹地景观资源进行改造利用,创造该类型农业园的特色观光景点和休闲娱乐设施。以宜兴市金山农业生态园和宜兴市华东生态休闲园为案例,从环境水系整治、边坡处理、宕口迹地、废弃建筑物、局部地形地势、坡地复垦种植等多个方面,分析探讨休闲农业园中矿山废弃地的改造利用方式和创意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1.
潘况一  黄秀兰  姜澄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46-15449,15466
基于北京市1975~2002年5期MSS和TM遥感资料及该区的地理资料,通过图像处理和GIS分析,探讨整个北京市域范围内景观组分的变迁规律以及生态环境的相应变化。研究表明:27年间北京市景观生态组分结构变化较大,自然景观组分略增,半自然景观组分大幅度下降,人文景观组分迅速增加,且主要由半自然景观转变而来,说明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占用的是耕地,同时也表明人类干扰强烈;此外,在不同的时段,景观组分之间景观类型的转变也比较频繁,景观组分转换比例较大的是半自然景观组分,说明半自然景观组分是北京市的一种相对不稳定的景观类型。在生态环境方面,市域内自然景观组分的增加,主要是水体、城市绿地、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与1975年相比,北京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正在逐步提高,城市内部的环境质量也得到了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2.
郭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487-8489
从项目背景、设计构思、设计原则等方面介绍了上海西藏路(北京路—中山南路)景观改造设计。重点对道路点、线、面景观设计进行了论述,积累了道路景观改造的设计经验。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区域农业景观及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农业景观的概念、价值及属性出发,以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为基础,介绍了国内外区域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探讨了区域农业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的一般性步骤,即利用GIS平台技术,对区域农业景观进行综合评价;建立理想目标;规划景观类型功能区;在不同功能区设计具体景观单元,并对结果进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李晓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887-6889
应用不同的指标体系对工业建设项目进行景观影响评价时,评价结论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使评价结论更加客观、实际和可靠。以水泥厂建设项目为例,介绍景观影响评价程序、方法及所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国内外低维护景观的实践案例分析,认为植物景观因其独特的美学和生态价值已然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探讨了低维护景观的概念,以及小型低维护景观设计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发展前景。将景观维护成本的影响因素归结为植物更替、设备维护,进而从低维护植物设计和种植容器设计两方面探讨了小型景观维护成本的控制问题。通过构建从雨水收集到自动循环利用的系统,根据植物生长特点,合理搭配种植,建立一个美观实用的小型低维护景观。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工业区绿化日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由于工业区特殊的环境条件,所以在选择园林植物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其对厂内特殊生长环境的适应性。通过研究,对今后工业区园林植物的运用和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园林植物在承德绿色矿山建设中的选择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娜  刘金川  安广义  杨建民  王桂霞  康雨磐  宋丹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77-15279,15292
研究通过对承德矿山环境现状、土壤、水质、气候等条件的分析,对园林植物的生长习性、生长速度、耐酸碱度、抗污染性能等相关方面特点的了解,并结合两者的特点对园林植物在营造绿色矿山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调查研究和相关资料整理,归纳总结了园林植物在矿山绿化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在矿山不同部位的具体选择和应用,展示了承德绿色矿山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强调对园林植物进行科学的选择和合理的应用,充分发挥各种园林植物的应用功能,提高实际利用率,指出园林植物的选择与应用在承德绿色矿山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对承德绿色矿山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为城区、工矿区及其他环境条件相似的工业城市园林植物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帽儿山林场景观类型空间连接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RC/INFO软件,对帽儿山林场景观类型最小距离指数和景观连接度指数进行了分析,并对帽儿山林场各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有林地与无林地的景观连接度有明显差异,人工林的最小距离指数低于天然林,天然林的格局近于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9.
Mining provides a wealth of mineral raw materials to human beings, while also causes serious damage to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For decades, landscape renovation in mining wastelands has become a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focus.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China has disadvantages of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researches developing slowly with lacking supporting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re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we reviewed and summarized the methods of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in mining wastelands, furthermore, using the way of researching successful cases at home and abroad. In lined with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in China, the target of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and basic theories as methods of strategy was developed. Finally, the overall thinking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in mining wastela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