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探讨了滴灌滴头流量、间距的选择,研究了滴头流量、间距与土壤湿润比、一次灌水时间、轮灌组数、小区设计流量及管网设计流量、田间灌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滴头流量首先应满足湿润比的要求,在满足湿润比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小流量滴头;滴头间距不应大于理想滴头间距,在满足理想滴头间距的条件下,尽量选择大间距,并通过调整滴头间距取得合理的轮灌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2.
试验地设在81团10连滴灌1#2条田,面积5.5公顷,棉花品种为81—3,沙壤土,肥力中等;4月14日播种,干播湿出,采用1.25米膜,3膜12行;膜上点播,1膜1管4行,毛管铺在中间两行棉花中间,距边行40厘米,滴灌带滴头间距20厘米,滴头流量2.2升/小时。试验区设4个处理,3次重复。  相似文献   

3.
不同土壤中滴灌水分分布与设计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不同滴头流量和灌水量条件下对 2种不同质地土壤中的滴灌水分分布进行试验研究 ,通过对土壤湿润峰运移的测定 ,分析最大横向、纵向湿润直径与滴头流量、灌水量的关系模型 ,从而确定滴灌设计的滴头间距、流量、灌水历时等参数。结果发现 :果园滴灌中 ,粉质粘土滴水流量以 5L/h为宜 ,灌水历时 6~ 8h,滴头间距为 90 cm左右 ;重粉质壤土滴水流量以 3L/h为宜 ,灌水历时 7~ 9h,滴头间距为 70 cm左右。  相似文献   

4.
滴灌条件下水溶性肥料对灌水器堵塞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滴头流量等因素对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的影响规律,指导滴灌系统的防堵塞管理工作,以相对流量作为堵塞程度的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肥液浓度、滴头流量、滴头工作压力、过滤器类型、滴头类型5个因素对灌水器堵塞情况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抗堵塞的最佳灌溉模式。结果表明,肥液浓度越大,滴头和过滤器越易发生堵塞;滴头流量越大,相对流量也越大,大流量滴头相对不易发生堵塞;相对流量随着滴头工作压力的增大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工作压力过大也会引起滴头堵塞,农业灌溉过程中应选取适宜的滴头工作压力;叠片式过滤器比网式过滤器过滤效果更好;压力补偿式滴头抗堵塞性能优于八孔流量可调式滴头。最佳灌溉模式为:水溶性肥料稀释比例为1∶200,滴头工作压力为0.1 MPa,滴头为流量4 L/h的压力补偿式滴头。  相似文献   

5.
不同土壤中滴灌水分分布与设计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不同滴头流量和灌水量条件下对2种不同质地土壤中的滴灌水分分布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土壤湿润峰运移的测定,分析最大横向、纵向湿润直径与滴头流量、灌水量的关系模型,从而确定滴灌设计的滴头间距、流量、灌水历时等参数。结果发现:果园滴灌中,粉质粘土滴水流量为5L/h为宜,灌水历时6-8h,滴头间距为90cm左右;重粉质壤土滴水流量为3L/h为宜,灌水历时7-9h,滴头间距为70cm左右。  相似文献   

6.
一、栽培 用小型开沟器开施肥沟,沟口宽30厘米左右,深30厘米,沟内主要采用杀菌剂和生石灰等。土壤消毒,前一年冬季根据土壤质地情况,每667米^2拉沙5米^3左右,犁地前667米。撒施有机肥2米^3,或在施肥沟内施有机肥1米^3、生物有机肥100千克、油渣100千克、硫酸钾5-10千克。覆膜铺滴灌带:用机械沟距2.5米,膜宽1.2米,667米用地膜2.6千克,滴头间距40厘米。  相似文献   

7.
微灌滴头设计工作压力取值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满足由田间微地形偏差、灌水器制造偏差、水力偏差3因素引起的灌水流量偏差率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新的微灌滴头设计工作压力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确定农田不同种植模式下微灌滴头的设计工作压力值,即在加压情况下,地面坡度为零时,首先提出毛管年费用计算公式,然后以毛管年费用为目标函数,用黄金分割搜索法求出满足灌水流量偏差率要求的滴头设计工作压力值。结果表明,田面局部高差和允许流量偏差率是影响滴头设计工作压力的关键因素,田面局部高差越大,工作压力越大,而允许流量偏差率越大,滴头设计工作压力越小。在目前耕作条件下,若以20%流量偏差率作为灌水质量指标,则棉花、温室、果园滴头设计工作压力的最大值分别为0.5,1.0和2.5 m。  相似文献   

8.
滴头流量的变化对湿润体的大小和形状影响很大,进而影响作物根系生长和产量.但工程设计中滴头流量的选择缺少科学依据,使得设计湿润深度和湿润比不能同时保证.本研究通过对重壤土、中壤土、砂壤土进行不同流量的滴水试验发现:滴头流量对湿润锋水平运移的影响比对垂直运移的影响大;滴灌设计中,设计湿润比或湿润宽度是选择滴头流量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云南农业》2011,(5):20-20
1滴头 滴头是通过流道或孔口将毛管中的压力水流变成滴状或细流状的装置,其要求工作压力为50~100KPa,流量为1.5~12L/h。现行滴头的相关标准为GB/T17187-1997《农业灌溉设备滴头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表滴灌单个滴头下土壤水分入渗过程中地表湿润半径r和垂直入渗深度h的随时间变化问题,采用室内土柱试验方法和有理设计方法,运用试验数据对r和h与入渗时间T的幂函数方程进行参数估算,并检验参数间相互约束条件。以粉砂壤土为试验材料,试验研究不同土壤容重(1.3、1.4、1.5 g/cm~3)和滴头流量(1、2、4、8 L/h)条件下,单个滴头灌水时r及h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大,土壤饱和容积含水量降低,r几乎没有变化,垂直入渗深度h减小;2)采用有理设计方法对入渗参数A、B及幂指数C、D进行估算并检验,参数间满足相互约束条件,误差较小,表明可以根据参数A、B、C、D估算值,及r和h与入渗时间T的幂函数方程,计算r和h随时间的推进过程;3)给定灌水量2 L时,滴头流量为1 L/h,垂直入渗深度较大,用有理设计方法计算表明一次灌水持续时间较长,不能满足田间轮灌的要求,且易产生深层渗漏;滴头流量为8 L/h时,地表湿润半径过大,滴头附近地表产生积水。粉砂壤土采用滴灌时,4种滴头流量里,滴头流量为2~4 L/h时最为适宜。用有理设计方法计算r和h为滴灌系统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田水利灌溉中的滴灌系统主要由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及滴头四部分组成。滴灌系统设计要求通过计算确定灌溉流量、确定各级管道的管径、确定系统工作制度及轮灌组的划分等。文章结合工程实例进行滴灌系统设计,明确滴灌系统设计中所需要的各项计算步骤,并得出结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材料氯甲基吡啶,含量≥24%。2.试验方法大区试验,处理1,在常规滴水施肥基础上加入氯甲基吡啶,随灌第2水667米2滴施50毫升,花期、铃期667米2各滴施100毫升,全期滴施3次,667米2共滴施250毫升。处理2,按常规施肥滴水,作为对照。3.试验调查方法处理和对照随机各取5个点,每个点20株(内外行各10株)定点调查。  相似文献   

13.
滴水灌溉是发展节水灌溉农业的重要技术措施。它是通过安装在管网上的滴头,将水和养分均匀而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的土壤中。它具有省水、省肥、促进作物增产增收等优点,目前已在我国西部和北部缺水地区广泛应用1.滴头的类型目前常用的滴头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管式滴头,由带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灌水器滴头对不同水肥配比沼液的抗堵塞性能,获得适用于沼液滴灌施肥的滴头,选取2种片式滴头、2种圆柱滴头和1种片式补偿滴头共5种滴头,设计了2种沼液配比进行周期性间歇灌水试验,比较了不同滴头的抗堵塞能力。结果表明,沼液水肥配比越大,滴头越容易发生堵塞;滴头流量相同时,片式滴头抗堵塞性优于圆柱滴头和片式补偿滴头;滴头类型相同时,额定流量越大,抗堵塞性越好;堵塞进程较为均匀,堵塞发生从毛管尾端开始;堵塞类型以物理和生物结合的复合性堵塞为主。根据试验结果,建议沼液施肥时,最优灌溉模式为:水肥配比选择1∶3,灌水压力选择80 kPa,滴头选择3 L·h-1的片式滴头;单级120目过滤器过滤效果有限,可以考虑增加多级过滤。  相似文献   

15.
滴灌设备     
闻昇 《油气储运》2011,(34):26-27
1.贴片式滴灌带性能参数管径:12毫米,16毫米。壁厚:0.2~0.6毫米。工作压力:0.02~0.25兆帕。流量:2~3升/小时。主要特点贴片式滴灌带是把扁平状的滴头镶在管带内壁上的一体化滴灌带,广泛应用于温室大棚、大田经济作物的灌溉。滴头与管带一体化,安装使用方便,成本低,投资少。滴头有自过滤窗,抗堵塞性能好。采用迷宫式流道,具有一定的压力补偿作用。滴头间  相似文献   

16.
研究典型大、小滴头流量对红枣果实纵横径、体积、叶绿素、叶-气温差、坐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收获时,q=3.75L/h的大滴头流量处理的红枣纵径、横径、体积均大于q=2.00L/h的小滴头流量处理;小滴头流量q=2.00L/h的处理红枣叶片叶绿素含量均值比大滴头流量q=3.75 L/h的处理高4.2%,说明用小滴头流量的滴灌管进行灌溉能够增加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但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得知2个处理差异并不显著;各处理灌水前,叶-气温差均值在1.75~2.10℃之间变化,浮动不大,且大滴头流量q=3.75 L/h的处理累积叶-气温差较小.说明该处理累积的受旱程度较轻;大滴头流量q=3.75L/h处理坐果率比小滴头流量q=2.00L/h的处理大20.4%,说明大滴头流量q=3.75 L/h的灌水处理更有利于提高红枣的坐果率,且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得知,2个处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涌泉根灌双点源交汇入渗湿润体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求涌泉根灌土壤水分运移及分布特性,为涌泉根灌理论研究及技术要素确定提供参考。【方法】在20L的灌水量和160~300min的灌水历时条件下,以滴头流量(4,6,8L/h)、滴头间距(30,50cm)为变量,通过变化其中的一个量进行双点源交汇入渗条件下的涌泉根灌试验,测定并分析湿润体水平剖面和垂直剖面湿润锋运移和水分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涌泉根灌双点源交汇入渗不同布置方式对水平、垂直剖面湿润锋运移及水分分布有一定影响,不同流量(4,6,8L/h)入渗结束后24h,水平和垂直方向湿润锋分别相差1.5,4.0cm;4.2,2.8cm和6.7,6.8cm。不同滴头间距(30,50cm)入渗结束后24h,水平剖面水平方向和交汇界面湿润锋分别增加24.5,11.3cm和17.7,20.3cm,垂直剖面水平方向和交汇界面湿润锋分别增加26.0,30.2cm和22.1,36.6cm。灌水量和滴头间距相同条件下,灌水结束时大滴头流量湿润体表层土壤的含水量较高,但深层土壤含水量较小滴头流量低。【结论】在灌水量20L和灌水历时160~300min条件下,涌泉根灌滴头流量和滴头间距对湿润体的运移、交汇时间、土壤含水量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11年,31团植棉采用3种节水技术,即春不复水、播前膜下滴水春灌和播后膜下滴水技术。播前膜下滴水春灌:先铺膜铺设滴管带,分2次667米2滴水60米3,6~8天后待膜内土壤达到适播状态膜上点种。播后膜下滴水:采用春不复水,常规播种后,2天内及时连接管件,滴补墒水,667米2滴水5~8米^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膜下滴灌条件对棉花蒸散量的影响,为滴灌技术参数的设计和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设置室内模拟试验,采用称质量法获得棉花蒸散量,分析滴头流量(0.3,0.8 L/h)、灌溉水质(含盐量0.40,2.47,3.50 g/L)和灌溉水量(321,386 mm)对棉花蒸散量的影响。【结果】淡水充分灌溉时,小滴头流量(0.3L/h)下的棉花总蒸散量高于大滴头流量(0.8 L/h)。在灌水量、滴头流量相同时,咸水(含盐量3.50 g/L)灌溉棉花的总蒸散量明显低于淡水(含盐量0.40 g/L)和微咸水(含盐量2.47 g/L)灌溉,而淡水和微咸水灌溉棉花的总蒸散量基本相同。在滴头流量相同时,充分供水时棉花的总蒸散量高于非充分供水。【结论】棉花的蒸散量随滴头流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大而减小,适量的微咸水灌溉不会明显影响棉花的蒸散量。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毛管不同铺设方式下,滴头流量对田间灌水均匀度、玉米出苗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经济效益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头流量越小,灌水均匀度越好,作物出苗率越高,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高,对作物生长及产量形成有积极作用。一膜两管(滴灌带间距60cm)较一膜三管(滴灌带间距40 cm)可节约滴灌带材料30%以上。低压滴灌在适当滴头流量(2.0 L/h)及毛管铺设模式(毛管间距60 cm)下不仅能提高产量,而且净收入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