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秦洪 《农村科技》2013,(10):23-24
一、试验目的研究棉田地膜残留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从地膜残留总量控制角度为残膜回收技术推广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二、试验方法试验设4个处理,即4种厚度的聚乙烯塑料地膜,分别为0.007毫米、0.008毫米、0.009毫米、0.010毫米。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每个处理面积为14.7公顷。播种时采用差量法计算不同厚度地膜667米2用量。每个处理试验区划分为10个采样区,做好边界  相似文献   

2.
正通过研究不同标准、不同厚度聚乙烯地膜的残留污染特点,分析地膜厚度对作物出苗和产量的影响,比较使用不同厚度地膜的经济效益,从降低地膜使用成本与有效控制地膜残留污染2个方面提出最佳地膜厚度建议,为今后地膜生产与推广使用提供依据。一、试验方法试验设6个处理,即4种厚度聚乙烯塑料地膜,DB表示地方标准生产的地膜,GB表示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地膜,厚度分别为0.008毫米、0.010毫米、  相似文献   

3.
程琦 《农村科技》2014,(3):14-15
<正>为了解地膜厚度对棉花种植的影响,2013年,兵团第1师师、市2级推广中心在2团开展了加厚地膜与常规地膜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设计将厚度为0.008毫米的地膜作为对照;厚度为0.010毫米地膜设为处理1;厚度为0.012毫米加厚  相似文献   

4.
正一、试验目的通过对本地中标企业生产的厚度为0.010毫米的地膜,和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轻工业厅地膜生产标准生产的厚度为0.008毫米、0.010毫米的地膜在棉田大面积试验,分析地膜使用情况和回收率,确定最适宜棉花生长的地膜品种和再利用率。二、试验设计1.处理设置试验设3个处理。处理1,中标企业生产的厚度  相似文献   

5.
地膜厚度对作物产量与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农用地膜(以下简称地膜)已成为我国干旱、冷凉地区土壤增温、保墒和作物增产的重要措施。为摸清我国地膜厚度应用现状,研究地膜厚度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2011年,在全国范围内针对棉花、玉米、马铃薯、花生等主要覆膜作物分别布置172、99、30、58个调查点,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国地膜厚度应用现状进行系统调查。根据调查结果,2011—2013年,在新疆、甘肃、内蒙古、山东4省分别针对以上4种作物,设置不同地膜厚度处理,系统分析了地膜厚度对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作物产量、经济效益以及地膜残留强度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主要覆膜作物现用地膜厚度较薄,96.7%的地膜厚度集中在0.004~0.008 mm之间。增加地膜厚度能够提高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但对不同作物的产量影响不同;随着地膜厚度增加(0.004~0.012 mm),棉花和玉米产量不断增加,而马铃薯和花生产量先增加后减少;地膜厚度对作物经济效益有一定影响,但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地膜厚度显著影响地膜残留强度(P0.05),除了马铃薯外,其余作物地膜残留强度和地膜厚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综上所述,增加地膜厚度对于我国主要覆膜作物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但增产幅度有限,而在残膜回收的基础上增加地膜厚度能够显著降低地膜残留强度。为应对我国农田地膜残留问题,建议我国地膜厚度标准提高至0.010~0.012 mm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适宜回收的地膜厚度,选用2种不同加工工艺的新型银黑双面地膜,厚度分别为0.010、0.015和0.025mm,与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常用黑色地膜作对照,在温室条件下开展对比试验,用电子拉力试验机测试不同覆盖期地膜的力学性能,并结合含杂率、拾净率等指标综合评价地膜的回收性能。结果表明:在力学性能方面,随着地膜厚度增加,地膜断裂伸长率和最大拉伸负荷逐渐增大,厚度0.015mm以上的地膜其力学性能保留率均在70%以上,因此,回收时仍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在含杂率方面,厚度0.015和0.025 mm的地膜,含杂率均低于80%,符合企业回收再利用的需求,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再利用处理成本;在拾净率方面,上述2种厚度的地膜表现良好,拾净率均在95%以上,有效降低了当年覆盖地膜的残留量。本研究进一步构建了地膜综合回收效果评价方法,并对地膜回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使用时长超过对照地膜123d的情况下,这2种新型试验地膜总评价分值仍高于对照组60%以上,表现出良好的回收特性,且厚度越大,综合评分越高。综上,新型地膜各方面力学性能均有所提高,更适合长季节栽培;厚度0.015mm以上的地膜综合回收效果更...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不同厚度地膜对土壤物理性状及地膜残留量的影响,采用大田定位试验,连续4年对玉米田分别进行0.006 mm、0.008 mm(CK)、0.010 mm、0.012 mm厚地膜覆盖处理。结果表明:10~40 cm土层,随着地膜厚度的增加,土壤紧实度和土壤容重降低。0.010 mm、0.012 mm处理土壤容重比0.008 mm(CK)分别降低了1.25%、2.43%,而0.006 mm处理比CK提高0.76%。2玉米播种至大喇叭口期,0.006 mm、0.010 mm、0.012mm处理0~5 cm土层分别日均土壤温度比CK提高-0.90℃、0.23℃和0.40℃;5~10 cm比CK提高-0.50℃、0.19℃和0.28℃。且随玉米生育进程的推进,增温效应逐渐弱化。3在灌水第25 d,0~100 cm土层,0.006mm、0.008 mm、0.010 mm、0.012 mm处理土壤储水量分别为166.73 mm、170.42 mm、190.00 mm、195.97 mm,比灌水第5 d分别下降46.81%、45.75%、39.32%、37.62%。4在0~30 cm土层,残留地膜量浅层显著多于深层,面积小于4 cm2小块膜片数显著多于面积为4~25 cm2和≥25 cm2的中、大膜块。0.006 mm、0.008 mm、0.010mm、0.012 mm处理4年累计残膜量分别为79.03 kg/hm2、57.68 kg/hm2、50.32 kg/hm2、53.58 kg/hm2,0.006 mm处理残留量显著高于CK。综合分析连续覆盖不同厚度地膜对土壤物理性状及地膜残留量的影响,建议在农业生产中推广使用厚度0.008 mm以上的地膜。  相似文献   

8.
小资料     
如何计算地膜用量地膜覆盖栽培首先要计算出塑膜用量。目前生产上所使用的多为0.015~0.02毫米厚的超薄型高压聚乙烯塑膜,比重为每立方厘米0.91~0.92克。地膜用量计算方法可按以下公式: 每亩地膜用量(斤)=地膜厚度(毫米)÷10×10000(厘米~2)×地膜比重(克/厘米~3)÷1000×666.7(米~2)×覆盖度(覆盖面积与覆盖田总面积之比)×2 如地膜厚度为0.015毫米,比重为0.91克/厘米~3,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厚度地膜一膜三年覆盖对土壤水热效应、玉米产量及地膜残留的影响,分别设置厚度为0.008、0.010、0.012、0.015 mm的地膜一膜三年覆盖大田试验。结果表明:①厚度0.012、0.015 mm地膜覆盖三年仍有较好的增温保墒效果,生育期耗水量仅比一年一覆膜(CK)增加1.96%、1.14%,玉米播种至拔节期土壤温度分别降低0.74、0.71 ℃。②一膜三年覆盖不同程度影响了作物生长发育,降低了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0.008 mm地膜处理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CK 13.24%、18.12%;但0.010、0.012、0.015 mm处理与CK相近,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降幅分别为2.27%~4.09%、2.85%~8.36%。③一膜三年覆盖有效降低了投入成本,玉米产投比比CK分别显著提高13.73%、25.00%、26.47%、25.49%。④一膜三年覆盖显著降低了地膜残留量,比CK降低55.74%~61.42%;但厚度为0.008、0.010 mm地膜使用后易破碎、不易回收,使地膜残留系数分别高达35.60%、32.97%;地膜厚度为0.012、0.015 mm时,地膜残留系数可分别降低到21.99%、19.81%。研究认为,一膜三年覆盖中采用厚度大于0.012 mm地膜,可保证玉米产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及产投比,有效降低残膜污染。  相似文献   

10.
盐碱土进行漫灌洗盐后,形成高含水土层,其表层的高湿度界面影响表层以下的水盐运移通量。铺施4种不同厚度的自制液体地膜,测定土壤的含水量、含盐量和pH值。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地膜具有保水保湿作用,具有抑制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的效果;液体地膜的铺施抑制了土壤的水盐运移速度,土壤可能发生碱化现象;最适宜的液体地膜厚度为4~6 mm,此厚度范围内的液体地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已经成为农业增产增效的重要手段,但由于长期大量使用不可降解地膜,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本文通过试验比较了厚度0.008毫米和厚度0.010毫米2种地膜在土壤温度、湿度、棉花产量、地膜残留量及机械回收量等方面的差异,计算出残膜回收率,为大面积推广残膜回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浅析不同地膜厚度对残膜回收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试验目的 在2011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通过2012年棉田覆盖不同厚度地膜的栽培对比试验,分析比较使用不同厚度地膜的经济效益,从降低地膜使用成本与有效控制地膜残留污染两个方面提出最佳地膜厚度建议,为地膜生产与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无锡0.012~0.015毫米厚的聚乙烯地膜,和镇江产0.08毫米厚的普通农用塑料膜(简称普膜).处理设计:1.苗床盖一层地膜;2.苗床盖两层地膜;3.苗床盖普膜,作为对照.五个点分别在4月4~13日播种.床长10米,支架距离40厘米.  相似文献   

14.
以已有研究文献为基础,概述了不同厚度地膜残留与回收的研究,并对地膜选择使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参考.结果 表明:不同厚度地膜覆盖后地膜残留情况因作物不同而异,地膜越厚,残留量越低,达到一定厚度后,残留量差异并不显著,超过一定厚度后,由于单位面积残片质量增加,反而出现残留量增加现象.使用厚地膜...  相似文献   

15.
为寻求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种植适宜的农用地膜厚度,揭示地膜厚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土壤水热状况及地膜残留的影响规律,并评价其经济效益,选择当地主栽作物马铃薯为研究对象,在膜下滴灌栽培方式下通过设置4种地膜厚度(0.006、0.008、0.011 mm和0.012 mm)的田间试验,研究地膜厚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地膜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地膜厚度对株高有促进作用,出苗率在0.008 mm处理最高。生育期土壤水热状况:增厚地膜可提升4周内0~20 cm土壤贮水量,随后作用相反,播后4周是土壤贮水量响应的拐点,并且在5周内可促进地表以下5 cm处的土壤积温。0.008 mm处理的产量、商品薯率和经济效益均最高。土壤残膜量随地膜厚度增加而增大,但回收难度随之降低,且加深翻耕深度加重了20~30 cm土层的残膜污染,需要通过加强残膜回收机具的研发利用来削减残膜系数,降低农田白色污染,提高土壤环境承载力。推荐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种植采用0.008 mm地膜配套适宜残膜回收机具以获得优良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正>一、材料及方法1.试验时间、地点试验时间:2016年4~9月。地点:阜蒙县大巴镇后朝阳村沙巴地。2.示范地基本情况试验在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大巴镇后朝阳村进行,年均气温7.2℃,降水量420.5毫米,≥10℃的活动积温3316.8℃。海拔126米,耕层厚度23厘米,土壤类型褐土,土壤质地沙壤土,前茬作物花生。3.示范材料及使用方法绿野液态地膜,亩用量10千克,先将原液用1.5~  相似文献   

17.
<正>大连市农用地膜主要用于种植马铃薯、花生、蔬菜和鲜食玉米等,目前大连市农用地膜的年使用量为4571吨,地膜覆盖面积24472公顷(数据来源:2018大连统计年鉴)。1农用地膜的危害以前的国家标准规定地膜的厚度为0.008毫米,但极限偏差-0.003毫米,为了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企业生产和农民使用最多的是0.005毫米,甚至是更薄的地膜,这种地膜使用一季  相似文献   

18.
1、地膜选择目前国产地膜的规格和种类较多,但从甜菜丰产高糖和经济两个方面看,选用低压高密度地膜较为理想。地膜厚度一般为5~7毫米,宽度为80~90厘米,公顷用膜量约60公斤。2、精细整地  相似文献   

19.
全生物降解膜替代传统PE地膜是解决农业废旧农膜污染问题的重要创新举措。本文分别选用厚度为0.01mm和0.008 mm的PBAT材质及PLA+PBAT混合材质共4种类型全生物降解地膜及厚度为0.01 mm的普通PE膜为试验材料,并设置未使用和上年度使用过的相同类型新旧地膜进行填埋试验,比较不同类型地膜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相同填埋条件下,较之PE地膜,新的4种全生物降解膜均发生不同程度降解,随时间推移全生物降解膜降解加剧,12个月后,厚度为0.01 mm和0.008 mm PBAT处理分别降解为碎裂模块,失重率分别为66.67%和67.75%,厚度为0.01 mm和0.008 mm PLA+PBAT处理降解为微小碎片,失重率分别为71.88%和73.43%。已使用过但未降解的4种全生物降解膜亦均发生类似降解趋势,12个月后,较新生物降解膜失重率分别高5.53%、15.23%、10.82%和11.40%。结合本试验结果,生产中可根据作物生长特性向农户推荐适宜类型的全生物降解膜。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文山烟区烤烟生产地膜的适宜厚度,采用同田对比试验,就不同厚度地膜的揭膜难易程度、使用成本、物理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0.006、0.007 mm地膜易断裂残留于土壤中,且不易捡拾,0.008 mm及以上地膜断裂情况明显减少;0.006 mm地膜用量及均价分别为5 kg/667m~2、70元/667m~2,随着地膜厚度的增加,地膜的使用量及均价也随之增加;地膜覆盖后会出现不同程度变薄;透光率与地膜厚度无相关关系;地膜的拉伸负荷及断裂伸长率均随地膜厚度增加而变大。综合而言,0.008 mm厚的地膜使用成本适中,且能有效减少白色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