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1.翻蔓减产的原因 1.1翻蔓损伤茎叶,减少了同化器官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在一定条件下,茎叶生长愈好,光合产物制造积累也愈多,块根产量越高,在自然生长状态下,茎叶伸向四面八方,纵横交错,翻蔓愈晚,次数愈多,茎叶损伤愈严重,据调查,每翻蔓一次,一般每667米2损伤茎叶10~20千克,翻蔓除直接损伤茎叶外,还会导致茎叶重叠、黄叶、落叶、死蔓增加,从而更加重了甘薯同化器官的破环.  相似文献   

2.
1.翻蔓减产的原因 1.1翻蔓损伤茎叶,减少了同化器官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在一定条件下,茎叶生长愈好,光合产物制造积累也愈多,块根产量越高,在自然生长状态下,茎叶伸向四面八方,纵横交错,翻蔓愈晚,次数愈多,茎叶损伤愈严重,据调查,每翻蔓一次,一般每667米2损伤茎叶10~20千克,翻蔓除直接损伤茎叶外,还会导致茎叶重叠、黄叶、落叶、死蔓增加,从而更加重了甘薯同化器官的破环.  相似文献   

3.
翻蔓损伤茎叶 减少了同化器官 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在一定条件下,茎叶生长愈好,光合产物制造积累也愈多,块根产量越高,在自然生长状态下,茎叶伸向四面八方,纵横交错,翻蔓愈晚,次数愈多,茎叶损伤愈严重,据调查,每翻蔓1次,一般每667m^2损伤茎叶10-20kg,翻蔓除直接损伤茎叶外,还会导致茎叶重叠、黄叶、落叶、死蔓增加,从而加重了甘薯同化器官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翻藤(蔓)是甘薯栽培管理上遗留下来的习惯,即每当高温雨季、茎叶徒长时,常采用翻蔓借以控秧促薯。有人认为,翻蔓能防止茎节上生不定根或结小薯,减少养分消耗,以利养分向块根运输等。大量试验证明,甘薯翻蔓可导致减产,翻蔓次数越多,减产越严重,一般可减产10-20%。翻蔓减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改翻蔓为手提蔓:不少农民习惯为甘薯翻蔓,用木棍将甘薯茎蔓挑起,使劲摔打,以免扎根。在甘薯生长过程中一般翻蔓2~3次,茎蔓损伤量大,多数会造成减产10%~20%。改为手提蔓,不伤茎叶,不翻转,既保证了茎叶正常生长,又防止了茎节生长不定根,  相似文献   

6.
<正>1防减产即不翻蔓、不捋叶。因翻蔓常损伤茎叶,减少同化器官,打乱了叶片的正常分布状态,削弱光合性能,打乱植株养分正常分配方向,损伤了茎蔓上的不定根,降低了对水分、养分吸收能力,可引起减产10%~40%。捋叶时间越早、次数越多减产越重,在甘薯生长期间,除饲料田外,  相似文献   

7.
<正>1.压蔓蔓生性蔬菜(西瓜、南瓜、冬瓜等)爬地栽培时,常用泥土或枝条将枝蔓压住或固定称为压蔓。压蔓的作用:一是固定秧蔓,防止风刮秧蔓造成秧蔓滚动,叶柄扭曲,叶片、花器或幼瓜损伤;二是使茎叶积累更多的养分而变粗加厚,有利于植株健壮生长;三是使植株排列整齐,茎叶在田间分布均匀,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8.
在甘薯生长期,人们在雨后都有翻蔓的习惯,认为翻蔓有抑制茎叶生长,减少茎叶所消耗的养料,促使茎叶的养份向块根输送,防止蔓节生长纤维根和结小薯,影响块根膨大,曝晒垄土,调节土壤适当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殊不知翻蔓是甘薯减产徒劳无益的措施。其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9.
脱毒甘薯翻蔓、提蔓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毒甘薯秧翻蔓、提蔓的栽培技术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翻蔓造成大幅度减产,提蔓能拉断腰根,使养分集中于主根,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陈洁 《农林科学实验》2014,(2):28-28,33
研究翻蔓与提蔓对脱毒甘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毒甘薯徐薯18提蔓2、1次,产量分别为40125.0、38125.0 kg/hm2,分别比未翻蔓处理增产4125.0、2125.0 kg/hm2,增幅达到11.5%、5.9%。翻蔓因使叶片分布结构被破坏,导致产量比未翻蔓处理下降。  相似文献   

11.
翻蔓是甘薯生产上习用的田間管理措施,据說能防止蔓节生根,抑制茎叶徒长,改变甘薯块根生长的环境条件,促进块根的增长,被认为是甘薯栽培上必不可少的增产措施。我国各地种植甘薯几无不翻蔓者,翻蔓的方法多种多样,翻蔓的年代也相当久远。据一百多年前的古书《双谿物产疏》(一八一九年)中記載:“蔓須隔日一翻,否則根多而实小”。由于翻蔓已成为甘薯栽培上的习慣,且有較久的历史,因此提出甘薯不宜翻蔓就很难为人接受了。事实上早在三百多年前的古农书中已有不翻蔓栽培甘薯的記載。明朝  相似文献   

12.
甘薯翻蔓减产原因,近年来已提供了不少有关研究资料,为了进一步从甘薯的生长特点,分析翻蔓对植株的生理影响,明确甘薯翻蔓问题,现根据我们的结果,试做如下讨论。 一 翻蔓与群体结构的关系 甘薯的叶片是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由群体叶片所组成的叶面积及其相互关系,上下叶层,同化面积的配置是否合理等,都  相似文献   

13.
<正>甘薯翻蔓会导致严重减产在我国甘薯种植区,历史上就有翻蔓的习惯。国内外的科研部门,早就有甘薯翻蔓减产的定论:翻蔓一般减  相似文献   

14.
浅论脱毒甘薯翻蔓、提蔓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毒甘薯生长势强,分枝多,光合群体大,生长发育等各方面有别于非脱毒甘薯,翻蔓、提蔓到底对脱毒甘薯的产量有多大影响呢?本文通过对具体试验数据的分析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大量试验和实践结果表明,无论在什么样的生产和环境条件下,翻蔓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翻蔓是一项劳而无功的减产措施,因此不提倡采用。为避免茎叶受损伤,提高产量,应改原来的翻蔓为提蔓。提蔓在封垄后茎叶盛长期间进行1次-2次。提蔓时应适量减少茎叶损伤。对水肥供应充足,植株生长旺盛,长蔓品种进行打顶摘心。能控制主茎长度和长势,促进侧芽萌发,并有利于块根膨大,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正> 从回秧到收获称为甘薯生长后期。一般是在8月下旬以后为回秧期,此时气温下降,雨量变少,昼夜温差大,块根膨大快,枝叶生长减弱,是加强管理提高产量的关键期,块根增重一般在全重70%左右。 一、提蔓散墒 枝蔓生长过旺的地块,不要翻蔓,可用手提蔓,既可促进块根膨大,又不削弱叶片光合作用。 二、肥水灌施 甘薯生长后期需钾较多,因而选用含钾肥料灌施增产显著,如在8月下旬用3%硫  相似文献   

17.
1.改翻蔓为提蔓。红薯茎叶封垄后,正处于高温多雨季节,茎节上常常长出大量的不定根,甚至结成小薯,消耗了大量养分。过去普遍采用翻蔓的方法,除去茎节上的不定根,但翻蔓会造成茎叶损伤,导致减产。因此,必须改翻蔓为提蔓。具体方法是:在封垄后每隔 15~ 20天,将主蔓和分枝轻提离地面 9~ 10厘米再放回原处,这样既可避免翻蔓损伤大量茎叶,又能解决不定根和小蔓消耗养分的问题。提蔓应根据品种、苗情灵活掌握。丛生、短蔓品种或地上部生长较差、田间通风透光良好、茎蔓不定根少的,宜少提蔓;土壤肥沃,遇高温多湿田间郁闭时,宜适…  相似文献   

18.
甘薯翻蔓会导致严重减产 在我国甘薯种植区,历史上就有翻蔓的习惯。国内外的科研部门,早就有甘薯翻蔓减产的定论:翻蔓一般减产20%~25%,高者达30%以上,翻蔓次数越多减产越大。据笔者在冀、鲁两省农村驻点时的多年、多点试验的结果:旱薄地上的春甘薯,翻蔓1次的减产8.3%.翻3次的减产29.8%;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上,翻1次蔓的减产7%,翻3次的减产19.6%。夏甘薯在中等肥力条件下,翻蔓1次和翻2次的,分别减产7.8%和17.2%。为此,  相似文献   

19.
一、植物学特征“黑薯珍宝”甘薯夏季栽培生育期125天左右,叶色深绿。叶心形、略有缺刻。叶片中等偏大;秧蔓、叶柄、叶脉紫黑色;秧蔓长度1.5米左右,分枝力中等:薯皮深紫色,肉紫黑色。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甘薯切蔓机发展概况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国内甘薯机械切蔓技术发展严重滞后的现状,简要介绍切蔓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分类,从秧茎特性、秧蔓处理方式、自然因素、农机农艺结合等4个方面分析影响切蔓机作业性能的因素,阐述甘薯切蔓机的发展概况和国内外典型的机具,研究分析我国甘薯切蔓机落后的症结所在,并提出其主要发展趋势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