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台糖16号宿根试验小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台糖16号宿根试验小结苏健(柳城四塘农场)1998-02-26收稿1概况新台糖16号宿根试验是在新植品比的基础上进行[1]。新植蔗品比于1997年3月1日收获。人工用小锄低砍,甘蔗收获后2~3天,把田间蔗叶隔行堆放,然后人工用锄开垅松蔸,施放基肥,...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新植蔗不同施肥模式对宿根蔗的后续效应,旨在探讨新植蔗不同施肥模式下,宿根蔗产量和蔗糖分差异及其原因,为进一步优化甘蔗三高施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新植蔗不同施肥模式下,就模式间进行比较,宿根蔗蔗茎产量和收获株数存在显著差异,其规律与新植蔗的结果相一致;宿根蔗的株高在施肥情况下存在显著差异;宿根蔗茎径差异不显著;株高的变异系数存在明显差异,且施肥与否规律相同;生长中后期的叶片N  相似文献   

3.
新台糖22号在雒容农场试验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昌 《广西蔗糖》2001,(3):14-16
新台糖22号在雒容农场新植宿根两年试验,结果表明:新台糖22号萌芽快,出苗率高达73.0%,宿根性强,宿根发株率高达139.6%,公顷有效茎数,蔗茎产量,蔗糖分和含糖量优于桂糖11号,早熟高糖高产,有较好的农艺性状,适合本场气候条件,可以大力发展种植。  相似文献   

4.
2013年南宁、河池蔗区甘蔗生产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地处广西桂西北的河池、桂南的南宁蔗区的5个县29个点甘蔗出苗情况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2013年南宁甘蔗种植232.856万亩,与去年比较同比减少8.614万亩,主栽品种为新台糖22号;河池地区甘蔗主栽品种为新台糖16号;从每亩苗数看,2013年南宁蔗区新植蔗和宿根蔗的每亩苗数均少于2012年.河池蔗区宿根蔗每亩苗数明显高于2012年,新植蔗苗数比2012年略少.在螟害枯心率方面,2013年南宁、河池蔗区的螟害枯心率均比2012年低,在黑穗病株率方面,南宁蔗区各调查点的黑穗病株率比2012年高.河池蔗区的感染率很低,新植蔗几乎没有发现黑穗病株,宿根蔗的平均病株率仅为0.79%.  相似文献   

5.
宿根蔗的主要优点,一是省工、省种、省成本;二是早生快发,早熟高糖,有利于糖厂提早开榨;三是能调节劳动力。雷州半岛蔗区宿根蔗约占40-50%。当前宿根蔗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量偏低。据调查统计,新植蔗平均公顷产蔗量75吨,而宿根蔗只有45—60吨。宿根蔗低产的原因是,发株少,一般一亩只有3000株,少的2000株左右。因此,要提高宿根蔗产量,必须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2001、2002年在南宁对几个引进甘蔗品种(系)进行新植宿根各一年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YT93/159、新台糖22、YN90/700表现比较突出。YT93/159新植、宿根11月份蔗糖分比广西对照品种GT11(CK1)分别高1.87%(绝对值,下同)和2.8%;新植蔗产量比CK1减产1.21%,宿根蔗产量比CK1增产30.58%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新台糖22新植、宿根11月份蔗糖分比CK,分别高0.77%和1.43%,新植、宿根的蔗产量比CK1分别增产9.14%和20.61%。YN90/700新植、宿根蔗产量分别比CK1增产3.43%和22.4%,宿根蔗产量比CK1增产差异达显著水平;新植蔗1月份蔗糖分比CK1高1.84%。  相似文献   

7.
三、宿根蔗栽培技术 1、宿根蔗是指新植蔗砍收后,留在土地里的蔗蔸,开春后气温上升时继续萌芽出生长成的甘蔗,叫宿根蔗。一般宿根2.3年即可。由于宿根蔗不需要重新下种,只有中耕管理。所以留宿根能节省蔗种、人工而降低成本。又由于宿根有地下部根芽生长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田生产模式种植,以来自同一亲本组合(粤糖97-20×ROC25)杂交后代分离产生的强宿根甘蔗品(种)系(‘云蔗06-407’、‘云蔗06-415’)和弱宿根甘蔗品(种)系(‘云蔗06-408’、‘云蔗06-416’)为材料,强宿根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及宿根性一般的甘蔗品种‘新台糖10号’为对照,探讨由甘蔗种性决定的宿根影响因子与甘蔗宿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强宿根甘蔗较弱宿根甘蔗新植蔗蔗芽萌发速度快,萌发数多,且分蘖率高,形成的有效茎数多;强宿根甘蔗宿根发株数多,形成的有效数多于新植蔗,产量较新植蔗高。这些影响甘蔗宿根性的因子与甘蔗品种的种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云蔗89/151两新一宿试验,蔗糖分13.35%,比对照川蔗13号高0.99%(绝对值),新植蔗比川蔗13号增产450kg/hm^2,宿根蔗比川蔗13号增产27600kg/hm^2。该品种早生快发,前中期生长快,早中熟,高糖丰产,耐旱、抗病,宿根性强,适应性广。云蔗89/7两新一宿蔗糖分12.92%,比对照川蔗13号高0.56(绝对值),新植蔗比对照川蔗13号增产10515kg/hm^2,宿根蔗比川蔗13号增产25800kg/hm^2。该品种全期生势强,中晚熟高糖丰产,在我县水旱皆宜种植。  相似文献   

10.
“Agri-sc免深耕”土壤理剂是国家高科技产品,经在宿根蔗和新植蔗上试验均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其中,在宿根蔗上应用每亩增产0.506吨,净增收67.01元;在新植蔗上应用每亩增产0.309吨,净增收33.92元。经t测验,在宿根蔗上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而在新植蔗上差异不显著。因此,宜在土壤板结较为严重的宿根蔗上推广应用则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早熟高糖新品种德育95/7选育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明 《广西蔗糖》2007,(1):11-14
德育95/7是从新台糖1号为母本,崖城73/226为父本杂交而育成的甘蔗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萌芽好,分蘖中,成茎率中,中茎种,宿根发株率高并特好,大生长期生长快,节间长,有效茎多,粗生耐旱,抗风,抗病虫力,宿根性特强.品种比较结果:德育95/7新植、宿根平均产蔗量为106553 kg/hm2,含糖量16935 kg/hm2,比对照种新台糖10号分别增产24.2%、43.7%,11月至翌年2月的平均蔗糖分为15.95%,比对照种增2.5个百分点;德宏州和潞西市区试结果:新植、宿根平均产蔗99410 kg/hm2,比对照种粤蔗93/159增产2.7%,含糖量14948 kg/hm2,比对照增产4.3%,平均蔗糖分15.24%,比对照粤蔗93/159增0.27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百色、崇左、钦州、来宾等市的蔗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4个市平均新植有效茎数为4932条/667m2,宿根有效茎数为4644条/667m2。新植株高为214 cm,宿根株高为216 cm。新植茎径为2.65 cm,宿根茎径为2.79 cm。目前估产,新植产量为5.82t/667m2,宿根产量为6.13t/667m2。甘蔗整体长势优于去年,若后期没有极端恶劣的天气,全区甘蔗可实现比去年增产15%~20%。  相似文献   

13.
广西甘蔗宿根矮化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甘蔗宿根矮化病在广西蔗区普遍发生,目前栽培品种(品系)RSD检出率达100%。发生没有区域差别,各蔗区均有发生,但发生程度与品种和宿根性有关。各品种间带菌量有差异,新植、宿根蔗带菌量也不同,一般新植蔗带菌量比宿根蔗少,宿根蔗比新植蔗发生严重。利用电视相差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PCR等检测技术能诊断RSB。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宿根栽培对地方果蔗品种与常规果蔗品种的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为果蔗宿根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Badila'('拔地拉')、'黄皮'果蔗、'同安'果蔗和'大田雪蔗'为试验材料,调查不同果蔗品种新植和宿根农艺性状、产量相关性状和糖分相关性状的差异.[结果]果蔗宿根发株率略低于新植出苗率,'同安'果蔗与'大田...  相似文献   

15.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是以收获茎秆为主的重要糖料作物,分蘖是增加有效茎进而提高甘蔗单产和产糖量的关键。本研究以强分蘖甘蔗品种‘B9’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不同种植密度(P1:4000芽/667 m^2、P2:6000芽/667 m^2、P3:8000芽/667 m^2和P4:10 000芽/667 m^2),通过1年新植和1年宿根的田间小区试验,探讨种植密度对强分蘖甘蔗品种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增加种植密度,新植和宿根甘蔗分蘖盛期的总苗数呈上升趋势,但新植与宿根甘蔗总苗数的差异却在缩小,平均分别为25.55%、14.11%、-8.18%和-10.57%;宿根蔗株高显著大于新植蔗的株高,平均增幅分别为17.31%、10.54%、19.44%、14.88%,但茎径几乎不受种植密度的影响;新植蔗有效茎和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P2的除外),且多于宿根蔗的,但其产量却表现相反的结果,即宿根蔗总体表现增产;低密度(P1)和高密度(P4)间的锤度差异显著,并表现降低趋势。在试验条件下甘蔗产量形成过程中,种植密度与甘蔗分蘖盛期的总苗数、株高、有效茎和产量呈正相关,与茎径和田间锤度为负相关,且株高与有效茎对产量的贡献最为显著,但过多的有效茎明显不利于田间锤度提高。因此,这意味着合理密植对强分蘖甘蔗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形成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一年新植、一年宿根的品比试验,初步选出CP80-1827、CP81-1384。该两品种表现早熟高产高糖,宿根性强,在桂中蔗区可引种试种。  相似文献   

17.
甘蔗品种桂引5号种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桂引5号是广西甘蔗研究所于1998年12月从巴西引进,经过5年严格系统试验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该品种在广西3年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平均公顷产蔗量:新植为114.43t,宿根为105.40t,新植宿根平均为109.92t,比对照桂糖11号分别增产21.4%、36.7%、28.3%。新植平均、宿根平均、新植与宿根平均蔗糖分分别为14.76%、15.35%、15.06%,比桂糖11号的分别提高0.43、0.84、0.63个百分点。公顷含糖量:新植平均、宿根平均、新植与宿根平均依次为16.89t、16.18t、16.55t,比桂糖11号的分别增产25.0%、44.6%、33.9%。3年15个点次氮肥控制试验、固氮细菌分离试验及固氮酶活性试验结果均证明该品种具有生物固氮性能。在生产上使用该品种,可比常规品种施氮节省氮肥5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广西秋、冬旱常年发生,蔗地土壤水分不足是影响翌年宿根蔗发株及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本试验采用对比法设计,在秋季干旱条件下,对生长中后期的新植蔗进行微喷灌处理,并以不喷灌为对照(CK),探讨微喷灌处理对翌年宿根蔗发株和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喷灌处理具有促进翌年宿根蔗地上部生长的作用,表现为发株早、发株数多、发株率高,同时株高、假茎粗、单株干重极显地著优于CK;微喷灌处理对宿根蔗根系生长的影响表现为促进粗根形成和提高蔗根含水量,但根长较CK短,根系的纵向生长不及CK,对根条数的影响不明显。研究中还发现,微喷灌处理的蔗株粗细较一致,株高生长个体间差异则较大。  相似文献   

19.
德蔗2007系列自育品比试验参试种八个,经过一年新植一年宿根品比试验结果:德蔗07-7新植亩产9140kg,居第二位,宿根亩产10260kg,增产极显著,居宿根第一位,新宿平均亩产9700kg,新宿全期平均糖分13.24%,新植亩含糖量为1129kg,宿根为1631kg,居试验第一位,平均亩含糖量为1380kg,农艺性状表现特好,表现高产稳产,2012年春在旱地进一步试验示范;德蔗07-36新植亩产7520kg,宿根亩产8500kg,增产极显著,居宿根第二位,新宿平均亩产8010kg,新宿平均糖分11月为14.23%,12月为15.70%,1月为16.64%,2月为17.58%,全期平均16.04%,比对照高1.22个百分点,新植亩含糖量为1179kg,宿根为1523kg,居试验第二位,平均亩含糖量为1351kg,农艺性状表现较好,早熟高糖,宿根高产,2012年春已作为早熟高糖种进一步示范表征,其它材料综合性状表现不好:开花、蒲心重,故不再扩繁。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一年新植和一年宿根试验,结果表明,粤糖2000-236品种是一个萌芽好、分蘖力较强、蔗茎粗大、较耐旱、抗倒抗风、成茎率高、有效茎多、抗病虫害、宿根性好、特早熟以及高糖高产稳产的新良种。本试验宿根蔗粤糖2000-236品种比对照新台糖10号(CK1)增产蔗茎16.39%,比新台糖16号(CK2)增产28.18%。甘蔗蔗糖分粤糖2000-236比CK1和CK2分别提高1.42%和1.43%,亩含糖量分别比CK1和CK2提高28.56%和41.60%,增产增糖十分显著。应加大该品种的推广力度,良种良法一齐抓,以便充分发挥该品种的种性,提高蔗糖生产工农业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