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湖沿岸丘陵山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是栽培竹荪比较有利的地方,只要注意选地,充分利用有利于竹荪生长的小环境,则人工栽培不难获得成功。 竹荪是担子菌亚门鬼笔科竹荪属中温型腐生真菌,其自然分布多在成片毛竹林中,故此得名。过去由于天然数量很少,一直被视作珍品,奉为御膳贡品。现在改革开放后人工栽培迅速扩大、产量与日俱增,目前已成餐馆和家庭普通的美味佳肴,价格也由以前每市斤干品500元左右降到目前的不足200元。据有关部门测定,竹荪除含有21种氨基酸外,还含有维生素B_1、B_2、B_6等,微量元素锌和铁等,其中所含竹荪多糖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具防癌、抗癌作用。竹荪由于氨基酸含量比较丰富,所以制成的竹荪汤味道特别鲜美,如“芙蓉竹荪汤”已名扬中外。竹荪不愧为食用菌中上品。 竹荪的简易人工栽培是在丘陵山区的天然杂木  相似文献   

2.
为了利用毛竹林下蔽阴、潮湿、避风等特殊的环境条件,以及毛竹林下拥有较多的竹叶、竹枝等凋落物和地面上的死竹篼等有机物,试验研究了毛竹林下竹荪栽培的立体经营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在茅山丘陵山区竹林栽培竹荪这一立体模式切实可行,通过栽培竹荪起到了竹园垦复、抚育松土和施肥的效果,既改善了竹林环境条件,提高了毛竹的产量和质量,又可获得经济价值较高的竹荪,是单纯竹林经营效益的4.9倍。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邹新群 《云南林业》2004,25(3):17-17
我国的竹荪人工栽培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品化生产,栽培原料也由单一竹类,发展到多种原料,栽培方式由房、棚栽培,扩大到林果园间种、菜地套种和竹头无料仿生等多方位免棚开放式栽培。如今,有些地方每公顷竹荪地可产竹荪干品2490~3525kg,当年获利9~12万元,成为农村广开财源的好项目。下面介绍竹荪田头制种,林果作物套种栽培的具体技术,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丛生竹林下对不同基质配方和硒浓度菌棒进行埋棒栽培以及覆土方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菌棒不同基质配方对竹荪产量及其营养成分有显著影响,而且三列浅沟形和双列龟背形2种覆土方式有利于提高竹荪产量。改良基质配方菌棒竹荪产量比常规配方提高约50%;在添加外源硒质量分数为0~2.0 mg/kg的浓度范围内,竹荪子实体产量先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后再有所降低,基质中添加1.5 mg/kg硒肥比不添加产量提高了195.30%。基质中添加硒质量分数为1.0~2.0 mg/kg的硒肥可以较显著地提高竹荪花的硒含量,其干物质中硒含量平均值从约2.50 mg/kg提高到8.05~13.30 mg/kg,外源硒肥利用率达到9.70%~15.36%。菌棒不同基质配方对竹荪子实体的粗蛋白及粗多糖含量有明显影响,改良配方竹荪蛋与竹荪花的粗蛋白含量是常规配方的1.21和1.29倍,其粗多糖含量是常规配方的4.81和1.35倍;基质中添加硒肥与不添加硒肥相比,竹荪蛋与竹荪花中粗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40.90%和14.30%。在硒质量分数为1.0 mg/kg的竹荪菌棒林下覆土栽培试验中,三列浅沟形覆土方式单位面积鲜竹荪蛋产量最高,为10.27 kg/m2;双列龟背形覆土方式单个菌棒的鲜竹荪蛋产量最高,达1.40 kg。三列浅沟形和双列龟背形2种覆土方式基质生物转化率分别为93.00%和94.14%,达到了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竹荪老法(常规)栽培的缺陷,从1988年~1994年进行了竹荪新法栽培研究.提出了新法制种、新法栽培、新法防虫方法.  相似文献   

6.
鹅掌楸属在山丘湖区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鹅掌楸属植物现有2种1杂交种,引种栽培试验表明,均适宜我省生长。其中,杂交鹅掌楸综合其双亲特征,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在山区、丘陵和湖区都生长良好。鹅掌楸则更适宜我省山区栽培。北美鹅掌楸在我省丘陵和湖区的适应性较鹅掌楸强。  相似文献   

7.
乌柏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适应性强,山区、丘陵、平原地区都可栽培。秋季红叶.美化环境.对氟化氢有较强的抗性,“四旁”种植,尤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宜广东地区棘托竹荪栽培的主要方式与技术,对比了竹林下棘托竹荪不同栽培方式(床栽、箱栽、棒栽)及覆土配方、基质施用尿素、林分郁闭度等对棘托竹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覆土为蚯蚓粪与表土1∶1混合的棘托竹荪产量最高,达到8.52 kg/1.5 m2;其生物转化率也最大,为37.9%。2)基质喷施尿素后可显著提高子实体产量,与对照相比总产量增加153%,子实体数量增加159%。3)竹林郁闭度为0.8、覆土方式为凹凸形时,棘托竹荪产量最高,达到12.51 kg/m2;其生物转化率最大,为99.3%。4)在床栽、箱栽、棒栽3种栽培方式中,棒栽方式棘托竹荪采摘周期较长、子实体产量较高、投入较低。研究结果可为广东地区竹荪栽培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竹荪是一种珍稀名贵的食用菌,野外栽培是毛竹产区林农致富的好门路。近年来,竹荪栽培面积迅速增长,可是普遍遭到土栖白蚁或家白蚁的危害,尤以土白蚁危害最烈。白蚁危害竹荪,主要表现在取食作培养料的竹片、作覆盖物的干草和作棚架的物料,不仅影响竹荪生长,活动所至之处的菌丝也会大量死亡。因此,轻则造成减产,重则导致失败。防治竹荪栽培场地土  相似文献   

10.
林业部最新成果推广项目一、竹林栽培加工利用技术1.竹荪新法栽培技术竹荪栽培新法包括从制种、栽培到防虫管理等一整套技术措施。与传统的竹苏栽培技术相比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制种不用高压灭菌,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采用篓式方法制种,除无需高压灭菌...  相似文献   

11.
竹荪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为名贵食用菌,我国人工栽培竹荪始于20世纪70年代,现在人工栽培竹荪的人数不断增多,栽培模式也在不断增加。总结探讨了当前主要的栽培模式:包括有林下栽培、大田栽培、室内栽培、压块栽培、袋式栽培和与粮菜套作等,以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连续2 a在盛产期锥栗Castanea henryi林下进行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培养料基质配方和栽培时间、栽培用料量等栽培措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棘托竹荪基质配方、栽培时间、栽培用料量及施肥与不施肥对棘托竹荪产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开沟与不开沟栽培对棘托竹荪产量无显著性差异。在林下栽培棘托竹荪,宜采用发酵料;栽培时间以2月为宜;单位面积栽培料以37.5 kg·m~(-2)为宜;林地土壤肥力条件较差的林地宜适量施肥;土壤疏松度较好的林地水平梯带上可不开沟栽培。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丘陵山区综合开发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江苏省丘陵山区林业资源的调查分析,运用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丘陵山区开发的适宜模式,并对丘陵山区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1989—1991年在霞浦杨梅岭林场进行林冠下人工生料栽培竹荪研究,结果表明,栽培菌种、栽培时间和不同栽培主料对竹荪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同时林冠下栽培竹荪能有效地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木材产量与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长裙竹荪栽培技术陈兴福长裙竹荪是食用菌中的珍品,深受人们喜爱。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一、栽培地的选择。精选毛竹林内阴湿、平缓、排灌方便、肥力较好、有覆盖物的地块、竹林结构应整齐均匀,密度适中,散光通风,湿度适宜。试验表明,毛竹林内人工栽培长裙竹林,可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食用菌人工栽培基质重复利用的可行性,促进食用菌人工栽培的低碳环保化发展。【方法】开展了以灵芝(Ganoderma lucidum)栽培废菌棒辅以毛竹屑为栽培基质的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栽培研究。【结果】以废竹屑为基质栽培棘托竹荪,产量为12.59 kg·m-2;在废竹屑基质中添加30%、50%的灵芝废菌棒,棘托竹荪的产量无显著性变化,分别为13.08 kg·m-2和12.73 kg·m-2,但棘托竹荪的现蕾时间会延迟8 d、11 d,采收期会延长3 d、7 d,同时竹荪采收期的产量肩峰会被削减,采收期产量主峰的时间段覆盖范围会被扩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竹荪采收期内产量的波动幅度。【结论】灵芝废菌棒成本远低于竹屑,采用灵芝废菌棒作为棘托竹荪栽培基质配料,相对于竹屑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17.
竹荪又名竹笙、竹参、面纱菌、网纱菌、竹菇娘、仙人笠等,由于竹荪子实体形态雅致,故有“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等美称。竹荪属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有10个以上的种和变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贵州、云南、湖北、湖南、广东及广西等地。竹荪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有“山珍之王”的美称。据分析,竹荪干品每100克含有粗蛋白15~18克,粗脂肪2.6克,氨基酸16种,其中含氨酸达1.76%,另外还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多种矿物质,如铁、钙、镁等,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食品。在竹林区,利用砍伐竹材后留下的竹蔸栽培竹荪,不…  相似文献   

18.
<正> 花椒,芸香科花椒属,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是重要的调味品、香料及木本油料树种。它具有适应性强、易栽培、好管理、生长快、结果早、收益高等特点,很早就得到丘陵山区群众的厚爱,广泛栽植于低山丘陵、梯田边缘和庭院周围。花椒根系发达,水土保持能力强,是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重要树种。 实践证明,花椒的适应性虽然很强,但土壤瘠薄加上粗放管理会导致树势衰弱,产量质量下降,在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管理措施下,产量质量会有更大的提高。因此山区丘陵旱瘠地栽培花  相似文献   

19.
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综合开发丘陵山区林业孙力行(江苏省农林厅林业局,210008)丘陵山区是林业生产的基本阵地,江苏省丘陵山地的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16.6%。加快丘陵山区的林业综合开发,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实现共同富裕、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0.
山地1号杨是吉林省林科院历经近20a选育、适宜丘陵及高寒山地栽培的杨树良种。在吉林省东部山区多个林业局进行的区域栽培试验表明,10a生试验林,胸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