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马元 《农村科技》2014,(7):42-43
<正>2013年,13团16连棉花枯、黄萎病发病严重,个别条田有病情扩大趋势。由于陆地棉缺乏抗枯、黄萎病的种质资源,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一方面通过轮作倒茬等农业栽培措施防治,另一方面通过喷施化学药剂防治。为比较2种药剂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的效果,特设置此试验。  相似文献   

2.
吉同銮  孔兵  董金荣  王玉楼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6):137-137,164
棉花枯黄萎病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一旦发病,防治难度较大,被称为棉花"癌症"。介绍了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棉花黄萎病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勇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4):56-56,103
介绍了棉花黄萎病的发病症状,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加强植物检疫、选种耐病品种、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  相似文献   

4.
棉花黄萎病作为危害严重的世界性土传维管束病害之一,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明确入田悬浮剂拌种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持效期以及对作物的安全性,为棉花黄萎病防治提供借鉴,特在148团4连开展入田(24.1%肟菌·异噻胺)防治棉花黄萎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每千克种子用入田悬浮剂20~30毫升拌种防治黄萎病效果较好,能提高棉花出苗率,以每千克种子用20毫升入田拌种为宜。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棉花枯、黄萎病发生的影响因素,提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三个方面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棉花种植作为若羌县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其高质量、高产出的栽培已为若羌县农业增收及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全国各地棉花种植基地的借鉴和学习。但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却给棉花品质的提高带来了威胁。本文详细的介绍了棉花黄萎病防治措施,希望进一步改进若羌县地区先进的棉花种植技术,减少黄萎病的发生的不良影响,为我国其他地区的棉花种植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用稻棉轮作、种植抗病品种等农业措施在综合防治棉花枯、黄萎病方面的效果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正>成果简介该项目对棉花黄萎病生态学、遗传学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棉花黄萎病防治技术创新研究,包括抗黄萎病棉花新品种筛选、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研究、利用有机改良剂对棉花黄萎病研究、棉花黄萎病新型化学防治药剂研制和推广、棉花黄萎病化学诱抗剂的筛选等。共写出论文和研究报告30多篇,其中20  相似文献   

9.
根据棉蚜、棉铃虫、棉叶螨和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的种群密度受生物密度制约因子和非生物密度制约因子制约的原理,提出了利用农田生态调控技术如以农业生态防治为基础、以棉花健株栽培为重点、保护天敌等对其进行综合防治的方法,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棉花病害主要是棉花枯萎病、黄萎病,这两种病害往往交叉感染、混合发生,防治时的防治方法也基本一样,所以统称为棉花枯黄萎病。严重年份会给棉花生产带来毁灭性打击,被棉农称为棉花的“癌症”,具有传播迅速,暴发性强,损失严重,防治困难等特点,而且近几年有逐年加重、发生提前的趋势,加强防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张铎  解莉  张丽萍  赵宝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302-3303,3357
论述了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拮抗微生物以及利用诱导抗性来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查明落叶型黄萎病菌在石河子地区的存在情况。[方法]采用了PCR技术对石河子地区棉花黄萎菌系进行检测,监测石河子地区棉花黄萎病菌致病类型。[结果]利用非落叶型棉花黄萎病菌的的特异引物ND1、ND2对石河子棉区采来的114个棉花黄萎病菌菌系进行PCR扩增,108个菌系扩增出1500bp的片段,与文献中报道的非落叶型棉花黄萎菌系扩增出的片段大小一致,说明这些菌系为非落叶型棉花黄萎菌系;而剩余的6个菌系未扩增出任何片段;利用落叶型黄萎病菌的特异性引物D1、D2对这6个菌系进行扩增,也未扩增出任何片段。[结论]非落叶型黄萎病菌占供试菌系的99.5%,表明目前石河子地区棉花黄萎病菌依旧以非落叶型黄萎病菌为主。  相似文献   

13.
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枯、黄萎病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生物学特性,测定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的抑菌效果,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机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平极对峙培养法,定期观察和显微镜法.[结果]枯草芽孢杆菌对温度和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广,营养条件与枯黄萎病菌菌丝生长需要一致;棉花枯萎病菌培养至第7 d时,抑菌效果为88.8;,棉花黄萎病菌菌丝培养至20 d时,抑菌效果为86.5;;该菌对枯黄萎病菌具有明显的营养竞争和空间竞争作用,可以溶解致菌菌丝和导致菌丝畸形.[结论]该菌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枯草芽孢杆菌可用于新疆地区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刘树青 《北京农业》2012,(30):33-34
黄萎病是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此次研究针对山东地区棉花所患黄萎病情况。以及防病措施进行分析。以寻找能够有效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措施,来增加棉花产量提高棉农的收入。  相似文献   

15.
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对棉花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一种专性微生物有机肥(BOF)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在连续3季的盆栽试验中,施用该种微生物有机肥能够有效防治棉花黄萎病,尤其是在营养钵育苗土和大盆钵移栽土中都施用微生物有机肥的处理(BOF+BOF)防治效果最佳,三季的防治率依次分别为85.7%、75.0%和100.0%。棉花黄萎病爆发前期BOF+BOF处理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是对照的1倍以上。表明微生物有机肥通过提高植株体内防御性相关酶活性,进而提高棉花植株对黄萎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6.
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论述了棉花黄萎病的生物防治策略,探讨了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和内生真菌在内的棉花黄萎病生防因子及其生防机理,并提出了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棉花黄萎病病叶光谱特征与病情严重度的估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阐明棉花黄萎病病叶光谱特征并对其病情严重度进行估测,为今后通过航空、航天遥感大面积监测棉花黄萎病提供依据。【方法】试验采用不同品种棉花黄萎病的病叶材料,在不同发病时期的病谱田和大田同步测定其光谱和发病严重度,定性和定量地分析病叶光谱反射特征、微分光谱特征差异。【结果】棉花不同品种、不同发病时期的黄萎病的病叶光谱均随发病严重度的增加而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可见光(400~700 nm)到近红外区(700~1 300 nm)波段,光谱反射率随病情加重呈现上升趋势,可见光520~680 nm波段范围内尤为明显。当病叶严重度达到b2(25%)时,可作为病害识别的临界,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对光谱一阶微分特征研究表明,在红边范围内(680~780 nm)处理间变幅最大,分析后发现红边斜率减小,红边位置发生了“蓝移”,表现出了病害特有的特征。试验证明:434~724和909~1 600 nm为棉花黄萎病病叶光谱敏感波段,建立的多个遥感估测模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棉花黄萎病病叶光谱特征明显,建立的相应病害反演模型中利用一阶微分光谱723 nm建立的模型精度最高,可用来定量反演棉花单叶黄萎病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奎屯垦区棉花黄萎病致病类型,明确了该区棉花黄萎病发生与温、湿度等气象因子的关系;通过黄萎病抗性鉴定,表现耐病的品种(系)有13个;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以新陆早35号为供试材料分析了棉花黄萎病发病与土壤中黄萎病菌微菌核数量之间的关系。获得了新陆早35号菌核含量致病的临界点。调查了生物药剂萎菌净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验证"渝峰99植保"微量元素叶面肥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设置盆栽和田间试验,以多菌灵和不施叶面肥为对照,比较常规用量和1.5倍常规用量(高量)对棉花株高和黄萎病的影响,并利用平板抑菌试验对其抑病机理进行探索。结果表明,盆栽和大田条件下,叶面肥均提高了棉花株高、降低了黄萎病病情指数,高量喷施防治效果更好,在盆栽条件下防效能达到100%。平板试验结果显示,微量元素叶面肥对黄萎病病原菌抑菌率为2.7%~7.9%,叶面肥稀释450倍抑菌效果最好。微量元素叶面肥促进了棉花生长,对棉花黄萎病及其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分析、测定内生细菌73 a、拮抗细菌JB52和化学药剂黄腐酸绿源宝单独使用、混合使用对棉苗生长、棉花产量的影响以及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3 a和JB52都具有促进棉苗生长和提高棉花产量的作用,特别是73 a的作用最强,苗期株高可增长29.9%,鲜重增加45.2%,田间试验结果籽棉增产11.5%;73 a菌液灌根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50%;黄腐酸绿源宝对棉苗生长和棉花产量没有促进作用,但对防治棉花黄萎病有一定的效能;内生细菌73 a与拮抗细菌JB52或黄腐酸绿源宝混用都不如单独使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