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橡胶树种子主要贮藏蛋白质细胞学和生物化学鉴定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成熟橡胶树种子的胚和外胚乳蛋白质含量约占干重的15%。游离氨基酸含量约占干重的0.6%,试验了11种提取液对成熟种子胚和外胚乳蛋白质提取的效果,结果表明,含2%SDS的Tris(41mmol/L)-硼酸(40mmol/L)缓冲液(PH8.6)能提取80%以上的蛋白南。根据SDS-PAGE的结果,这些蛋白质中有两组占优势的组分,笔者称之为组分Ⅰ蛋白质(由36,34和32kDa3种多肽组成)和组分Ⅱ蛋  相似文献   

2.
导入外源总DNA获得优质高蛋白和双高大豆新品系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雷勃钧  赵凯 《大豆科学》1995,14(3):203-208
本文报道了利用大豆自花受粉后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将外源野生大豆总DNA直接导入受体栽培大品种中,其中一组合(D8701)获得的导入后代D89-982,蛋白南含量比受体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球蛋白总量提高近10个百分点,并使其与大豆加工品质密切相关的11S球蛋白组分所占比例超过了70%该品系经品比和异地鉴定,产量比标准品种提高11%,于1995年进入省区域试验;另一组合(D8705)的导入后代D90-1  相似文献   

3.
茶叶多糖的组合及免疫活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汪东风  李俊 《茶叶科学》2000,20(1):45-50
用粗老茶制备要多糖(TPS)的粗品(TPS1)经脱蛋白处理过凝胶柱纯后得TPS的纯品(TPS2),然后用UV、IR、HPLC、GC及常规成分分析等方法比较了TPS1和TPS2之间的组分差异;用AA(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和正常小鼠为对象。比较TPS1和TPS2对动物免疫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测定了硬粒小麦的两个代换系Langdon1D(1A)和Langdon(Edmore-1B)及其具有不同胚乳蛋白组分的F2衍生系的籽粒产量性状和质量性状。测量结果,其产量性状和面粉质量性状有显著的基因型间差异,但籽粒的N水平差异不显著,根据尺码-排除液相层析法、面团揉和时间和峰值电阻法测得结果表明,具有Eemoreγ-45带的所有基因型的质量参数,如SDS-沉降值、麦谷蛋白的比例(P1%)均提  相似文献   

5.
6-BA对低温下水稻幼苗细胞膜系统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低温胁迫(3℃,48h)前后用6-苄基腺嘌呤(6-BA)(44μmol/L)处理水稻幼苗,可增强水稻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电解质渗漏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同时也提高不饱和脂肪酸指数(IUFA)和叶绿素含量,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无明显变化。在黑暗中处理效果优于在光照条件下的处理。亚细胞组分测定表明,SOD活性对低温敏感的顺序是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溶质,6-BA对低温下叶绿体的保护作用最明显。外源抗氧化剂抗坏血酸(Vc)(1mmol/L)、苯甲酸钠(SB)(5mmol/L)和二苯胺(DPA)(5mmol/L)与6-BA配合,比单独施用对膜系统保护作用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茶叶中HRGP分离鉴定及稀土诱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汪东风  檀花蓉 《茶叶科学》1998,18(2):119-124
对茶多糖中蛋白质的分离及组分测定表明,茶叶中存在富含羟脯氨酸的糖蛋白(HRGP),羟脯氨酸与多糖呈紧密结合状态。在未经蛋白酶及Sevag法纯化的HRGP中,羟脯氨酸含量约为8%~10%;在纯化的HRGP中,羟脯氨酸要占其中氨基酸组分的30%以上。HRGP具水溶性,可用煮提法制备,茶渣中很少存在。HRGP与植物的抗性有关。在正常的茶树或经修剪造成损伤的茶树上,喷施稀土均可诱导其体内产生脯氨酸和使脯氨酸向羟脯氨酸转化。文中还对糖蛋白的提取、纯化条件,羟脯氨酸的存在状态、形成途径及稀土的诱导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DA—6对甜菊叶片糖苷含量和组分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培育丰产、优质、高糖苷含量的甜菊新品种是关系甜菊资源利用的主要课题。本研究以3种不同浓度(20×10-6、30×10-6和40×10-6)DA-6处理甜菊叶片,不同时间(处理后7d,14d和21d)取材,应用重量法测定总糖苷含量,HPLC分离检测两种主要糖苷组分(SS和RA),显示DA—6对叶片总糖苷含量及主要组分的影响均呈一定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并由此而筛选出有利于生产合适的DA—6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麻育种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粟建光 《中国麻业》2006,28(4):212-217
大麻是一种多用途作物,能提供纤维、纤维素、种子和种子油、大麻醇类物质,以及生物质材料。随着工农产业链的整合,大麻被看成研究特殊代谢途径的模式植物,生物合成工程对大麻及系列产品的开发具有一定价值。本文讨论了大麻育种现状,重点阐述了(1)资源搜集、保存和鉴定评价;(2)种质扩增与遗传多样性;(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进程的发展;(4)性别分化;(5)THC含量测定。纤维和特殊用途的现代大麻品种已培育并投入了生产。大麻育种的提高依赖于基础与应用研究,这些研究能提供深入细致的鉴定方法和改良作物的设计。这要求把某种特征归因于某种内在组分并研究该组分在相关代谢途径中某一特定过程的修饰作用。这些基因组学的先进技术能够:(1)鉴别出在大麻化学物质、纤维和生物油合成中编码酶的关键基因和控制因子的作用机理;(2)鉴别出这些基因的作用模式;(3)通过特殊启动子控制的过度表达、弱表达和特殊表达鉴定被选定的基因的功能。特殊特征分子标记,构建高密度基因基因连锁图对大麻育种将起到显著作用。基础与应用研究的进展使得鉴别优良亲本和杂交组合成为可能,并能降低劳动强度和减少时间投入。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沉香(Aquilaria spp.)药材中2-(2-苯乙基)色酮聚合物(PPECs)组分及其结构,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MS)采集沉香样品一级与二级质谱图,对PPECs的质谱裂解途径进行分析,对沉香药材中PPECs组分进行筛查与结构确证。共鉴定出PPECs组分55个,根据结构特征,55个组分分属于3种结构类型,即2-(2-苯乙基)色酮二聚物(DPECs)、2-(2-苯乙基)色酮三聚物(TPECs)和萜类-2-(2-苯乙基)色酮二聚物(SPECs)。鉴定的全部组分包括44个DPECs、3个TPECs和8个SPECs,其中9个DPECs、1个TPECs和1个SPECs首次在沉香中被发现;其次,沉香PPECs的部分组分具有2~4个同分异构体。综上,沉香药材中PPECs组分及其同分异构体丰富,且DPECs类型的组分在总PPECs中所占比例最高(80%)。该研究结果可为沉香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测定了硬粒小麦的两个代换系Langdon1D(1A)和Langdon(Edmore—1B)及其具有不同胚乳蛋白组分的F2衍生系的籽粒产量性状和质量性状。测得结果,其产量性状和面粉质量性状有显著的基因型间差异,但籽粒的N水平差异不显著。根据尺码一排除液相层析法、面团揉和时间和峰值电阻法测得结果表明,具有Edmoreγ—45带的所有基因型的质量参数,如SDS—沉降值、麦谷蛋白的比例(P1%)均提高了;具有1D/1A染色体的代换系,其这种效应更加明显(提高2倍)。同时含有1D染色体和γ—45基因的基因型,其质量性状参数超过只含有1D或γ—45基因的基因型。这表明,除混粉参数、峰值电阻和阻尼衰退外的所有质量性状都有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茶多酚在洗漱用品、护肤品、纺织品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促进了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文章介绍了茶多酚在日化产品中的应用、相关功效,在应用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为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清香型绿茶生产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昌云 《茶叶》2010,36(2):102-104
为了有效利用夏秋季茶树鲜叶资源,进行了清香型绿茶生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开展清香型绿茶工艺生产,可以明显提高夏秋茶产量和品质,降低茶叶生产成本,缓解采制用工紧缺矛盾,提升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朴龙求 《茶叶》2000,26(Z1):287-299
Mr. Taeryum, an envoy of Shilla Dynasty brought tea seeds from China during Tang Dynastyand the seeds were planted at Jiri Mt. by the order of King Heungduk at AD 828. During Koryo Dynasty (918-1392), Buddhism spread rapidly all over the country and the tea culture reached its highest stage of prosperity. At the Chosun Dynasty. However, the ceremonial drinking of tea vanished almost completely due to the flourishing Confucian tradition, a kind of substitution of Buddhism. But a few people have supported the traditional tea culture by themselves. Since the independence of Korea soon after the World War II(1945), the cultivation area of tea plants has been increased and the cultural tradition of tea drinking has become popular again.At present, the cultivation area has been continued to increase and tea production has also been lifted up year byyear. In spite of continuous increased tea cultivation area, there still is a severe problem of shortage of tea in thecountry. Tea farmers and the Korean government should take several actions to solve to remedy the situation.In this paper the prospect for shortage of tea demand is discussed after 2003 when the high special customs du-ties for tea products is lowered from 536% to 30 or 40% in Korea and the trade situation of tea products oncountries around Korea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郭雅敏 《茶叶》2013,39(2):107-108,122
本文从茶菜、茶点心的历史文化背景出发,结合目前餐饮、茶楼的经营现状与茶菜、茶点心的保健作用,融合地方特色与文化元素,倡导茶宴、茶菜、茶点心在旅游文化中的应用。引领消费新潮流,使之成为一道新的旅游文化风情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前苏联利用本国红、绿茶等外品,在添加月桂叶碎片并用印度进口红茶进行增浓和用柠檬及伏牛花香精油加香处理后,加工而成的一种新型“CAAMO”颗粒茶的加工工艺流程,并对该产品的生化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AAM0”茶的含水量较其他茶低,儿茶素总量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及芳香油的含量均较用同样原料加工成的红茶和其他茶样为高。无论是品质标准、生化成分含量或是在香气、滋味上,这种新工艺茶均超过了用同样原料加工成的其他茶类。经在前苏联格鲁吉亚共和国的茶厂引进这种技  相似文献   

16.
叶昌松 《茶叶》2013,39(2):67-69
惠明茶产业是景宁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传统的惠明茶为卷曲形细嫩绿茶。随着市场对产品需求的多元化变化,在绿茶的基础上,成功开发了红茶、乌龙茶、香茶等品种。通过对景宁惠明茶产品的研究,分析优势,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为茶类结构调整,提高茶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配方普洱茶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配方普洱茶饮用的安全性,以标准普洱茶为对照,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测量方法分别测定茶样中的理化成分,并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试验测得标准普洱茶、灵芝普洱茶、洋参普洱茶、橄榄普洱茶、荞芽普洱茶等5个茶样对小白鼠的LD50依次为10.32、10.02、10.02、10.96、10.32 g/kg;在理化指标上:配方普洱茶与标准普洱茶没有明显的差异,且符合普洱茶的国家规定。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普洱茶的急性毒性与标准普洱茶同样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从食品毒理学的标准来看,4个配方普洱茶都属于实际无毒。  相似文献   

18.
烘焙工艺对乌龙茶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烘焙对茗科1号乌龙茶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试验以茗科1号成品茶为材料,设1因素(温度)4水平+2因素(时间、厚度)2水平的不同组合烘焙工艺。结果表明,110℃、120℃、140℃随时间延长,美拉德反应中间产物下降,130℃则上升。不同处理以130℃、5 h、500 g处理的茗科1号美拉德反应中间产物最多,140℃、5 h、500 g处理褐变程度最高。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延长,茶叶色泽逐渐加深,火功香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福建甜味绞股蓝茶是由日本引进种201甜味绞股蓝,经过种植,采用制茶工艺制成的保健茶,其神奇的保健功效使绞股蓝保健茶成为近年来福建省畅销的地产名货,市场前景广阔。本文就其市场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固定化酶技术在茶叶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莹  张灵枝 《茶叶》2012,(3):133-135
固定化酶以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等优点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已得到长足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固定化酶技术的发展,重点阐述了其在茶叶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肯定了固定化酶技术在提升茶产品品质,开发新产品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