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广西海洋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共有维管植物168科469属714种,其中石松类与蕨类植物37科73属137种,分别占广西石松类与蕨类植物科、属、种的66.1%、47.1%、16.5%;裸子植物5科6属7种,分别占广西裸子植物科、属、种的62.5%、31.6%、11.3%;被子植物126科390属570种,分别占广西被子植物科、属、种的56.6%、25.8%、8.3%。(2)该区种子植物科、属优势现象明显,以菊科Asteraceae、蔷薇科Rosaceae、茜草科Rubiaceae为优势科。(3)该区石松类与蕨类植物属种组成多样性较高,单种科、属分别有20科、45属,占保护区维管植物总科数的54.1%、总属数的61.6%。(4)该区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在科级水平上,种子植物有11个分布类型,泛热带分布有62科,占总科数的47.3%;而蕨类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泛热带分布和热带至亚热带分布的科为主,共有25科,占总科数的67.6%。在属级水平上,种子植物有13个分布型,热带分布211属,占总属数的53.3%;而蕨类植物有9个分...  相似文献   

2.
潮查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及植被类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群落调查方法,对潮查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科属的组成和植被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潮查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维管植物72科204属352种,其中种子植物61科190属334种,分别占总科数、总属数和总种数的84.72%、93.14%和94.89%;植物种类相对丰富,植物区系成分多样,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在植被和群落类型上,共有4种植被类型、9个群系、19个群丛,在较小的范围内聚集了大兴安岭北部山区大部分植被和群落类型,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3.
福建牛姆林自然保护区天然林植物区系组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福建省牛姆林6个天然林样地的植物区系组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牛姆林天然林的植物种类组成丰富,在2900m^2范围有248种高等植物分属82科153属,其中蕨类植物11科14属16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71科136属229种,种子植物属的系数为61.69;区系地理成分较为复杂,属的地理成分以热带分布型为主,63.36%的热带地理成分及32.82%的温带地理成分显示出牛姆林地处南亚热带北缘的地理特点。  相似文献   

4.
新疆盐生植物区系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野外实际调查和文献查阅,初步收集了新疆盐生植物共305种15变种7亚种,隶属38科124属,分别占新疆种子植物区系科、属、种的38.0%、17.3%和8.9%,约占中国盐生植物总数的60%。其中约35%的种未被《中国盐生植物》收录,约1/2的种未被“世界盐生植物数据库”收录。盐生植物中约63.9%的种集中分布于藜科、菊科、禾本科和豆科中,多数建群植物为中亚、亚洲中部或地中海地区盐生植物区系成分,盐生植被的旱生特性明显。  相似文献   

5.
在对广西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种质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及国际有关珍稀濒危植物评估的标准体系,分析和统计该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多样性状况,结果表明: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多样性丰富(44科85属14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种(其中Ⅰ级2种,Ⅱ级13种),占保护区植物种数的0.67%;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的有27种,占1.21%,,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册)的达110种,占4.92%;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79种(其中附录Ⅰ有1种,附录Ⅱ有77种,附录Ⅲ有1种),占3.54%。  相似文献   

6.
通过野外考察与引种栽培相结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对45种福州野生兰科植物的13个观赏评价指标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花径权重值占24.1%,其次是花色占15.6%,叶色占14.9%,花朵数占10.9%,其余的因素权重值都小于10%。45种野生兰科植物观赏价值划分为4个等级:I级(>3.1)观赏价值高的种类,5种;II级(3.0~2.8)观赏价值较高的种类13种;III级(2.8~2.5)观赏价值中等的种类12种;IV级(<2.5)观赏价值低的种类,15种。  相似文献   

7.
十万大山地处北热带山地,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定居的外来种在不断增多,有的外来种成了入侵种,如飞机草等,给该自然保护区带来了严重威胁。通过实地调查以及查证文献,全面整理了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外来植物,并分析了外来种的类型、原产地、引种原因及引入途径,确认:①迄今为止共计99种(含亚种)外来植物,隶属于38科83属,其中菊科最多(10种),占10.1%,其次为禾本科(6种),占6.1%;②栽培种56种,逸生种20种,入侵种23种,分别占56.6%、20.2%和23.2%;③外来植物的原产地主要是热带美洲(有54种,占54.5%),其次是印度(10种)、非洲(9种)和地中海地区(7种);④人为有意引入有87种,占87.9%。最后对保护区内外来植物的危害预测和防治策略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采用野外调查结合收集资料的方法,在建立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野生维管植物名录的基础上,对该地区野生维管植物区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4科17属20种;②科的世界分布类型占优势,优势科及表征科不明显,单种科占优势;③区系地理成分以温带分布型为主,其中:在科级水平上,温带分布型科共有3科,占到总科数(不含世界广布科)的75%;在属级水平上,温带性质分布型的属有9属,占总属数(不含世界广布属)的69.23%;④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植物区系与其他地区联系广泛,尤其是与古南大陆植物区系和横断山区其他干旱河谷的植物区系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在阐述广西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现状基础上,从全区自然保护区的类型结构、布局、空缺性等方面剖析自然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小冬 《南方农业》2021,(20):201-202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广东东莞莲花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对莲花山保护区范围植物多样性组成展开调查,共计记录有野生维管植物604种,隶属于138科405属,其中蕨类植物20科20属36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115科382属565种.  相似文献   

11.
2009-2010年和2013年对广西西南部青龙山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和区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3目44科206种,包括留鸟139种,夏候鸟27种,冬候鸟33种,旅鸟7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有24种,主要由隼形目猛禽构成;列入IUCN名录的有2种,分别是濒危物种黄胸鹀和易危物种弄岗穗鹛。北红尾鸲青藏亚种为广西的新亚种纪录。青龙山G-F指数为0.84,物种多样性丰富。保护区的区系特点表现为典型的华南区成分,而且北热带属性明显。丰富的鸟类多样性以及作为目前已知的特有鸟种弄岗穗鹛的3个分布区之一,保护区的自然保护和科研建设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相似文献   

12.
凉水自然保护区雪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2006年11月至2007年5月凉水自然保护区内采集的降雪、积雪和溪流融雪径流样品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森林生态系统内雪化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降雪中浓度最高的阴、阳离子分别为HCO3-和Ca2 ,pH值为5.94,属微酸性;原始红松林内积雪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均高于人工落叶松林、次生白桦林和林间空地,且Ca2 ,K ,Cl-,NO3-和HCO3-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原始红松林是较好的营养库;原始红松林内积雪离子浓度最高值均出现在郁闭度为0.5~0.7之间;保护区内溪流水中离子浓度在融雪径流期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设于山东抱犊崮自然保护区3种森林植被类型下6块测试样地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侧柏林下土壤容重、黏粒组成、田间持水量等指标均小于杂木林和刺槐林;而刺槐林下土壤水热条件较好,土壤有机质、氮、磷等养分含量相对较高。另外,侧柏林下土壤呈酸性,而杂木林和刺槐林下土壤呈碱性。  相似文献   

14.
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典型植被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探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了探究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特征,在保护区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草地、灌木、森林样地共13个,以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保护区内的草地区、灌木区、森林区的土壤水源涵养能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研究区草地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在土壤层0-10 cm处出现最小值为0.69 g/cm^3。草地土壤持水能力和蓄水能力变化规律一致,均表现为0-10 cm>10-20 cm>20-30 cm。(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灌木土壤容重变化差异较大,变化范围为0.98~1.63 g/cm^3,最小值出现在土壤层0-10 cm处。各水源涵养能力指标含量在不同的土层深度上差异性显著(P<0.05),灌木持水能力大体表现为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40-50 cm,蓄水能力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3)森林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和土壤水源涵养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在土层0-10 cm处出现最小值为0.45 g/cm^3。森林土壤持水能力主要以0-10,20-30,40-50 cm为主,占总持水量的71.6%,蓄水量在水源涵养功能中占比较小。  相似文献   

15.
扎龙自然保护区大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扎龙国家自然保护区,选择了羊草、星星草、寸草苔和芦苇4种群落,对大型土壤动物生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四种群落中,共获得大型土壤动物75类,4359只,隶属于3门、7纲、21目、50科。优势类群是蚁科、棘跳虫科。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数:芦苇群落=星星草群落>羊草群落>寸草苔群落,个体数:芦苇群落>星星草群落>羊草群落>寸草苔群落,寸草苔群落的生境条件最差,大型土壤动物的水平分布具有不均匀性;大型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基本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大型土壤动物的季节动态表现为,类群数:夏季>秋季>春季;个体数:夏季>秋季>春季,春季不论是类群数还是个体数都是最低的。大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表现为,寸草苔群落=星星草群落>芦苇群落>羊草群落。  相似文献   

16.
为了协调地形特征显著区域的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活动,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DEM和Landsat OLI数据,研究土地利用在高程、坡度和地形位级上的分布指数,并构建土地利用垂直带谱,进而分析了研究区2017年基于地形特征分异的土地利用分布特点和规律。结果表明:各高程级上地类表现出垂直分布规律,由低到高各主导地类表现为林地、耕地、建设用地-耕地、水域、建设用地-草地、水域、裸地-草地、裸地、冰川及永久积雪-冰川及永久积雪;各坡度级上地类分布较为复杂,随坡度级升高,分布着耕地、水域、建设用地-耕地、草地、裸地、建设用地-耕地、草地、林地、裸地、冰川及永久积雪、建设用地-草地、林地、裸地、冰川及永久积雪-草地、林地、冰川及永久积雪;各地形位级的地类分布呈现出层级性,随地形位级增加,主导地类基本分布规律为水域-耕地、建设用地-耕地、草地、裸地-林地、草地、冰川及永久积雪-林地、冰川及永久积雪。研究区土地利用受地形因子影响较大,不同地形级别上的土地利用以自然地类为主导,分布格局相对稳定,但高原土地利用活动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形成也产生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成立前(1990—2005年)和成立后(2006—2018年)不同植被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NDVI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梯度上,保护区成立后的NDVI多年平均值均高于成立前;(2)保护区成立前后NDVI趋势均以增加为主,成立后NDVI的增加趋势为0.05~0.10/10 a的像元数量明显比成立前增多;(3)保护区成立前后大部分区域的NDVI均与气温呈现显著负相关,与降水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4)气温抑制低海拔(500~1 500 m)草地生长,降水促进中海拔(1 500~2 000 m)的植被生长,土壤有机碳、气温共同驱动高海拔(2 000~3 000 m)的植被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994—2017年鹞落坪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特征,揭示退耕还林、生态旅游等对保护区土地格局变化的影响,为保护区林地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1994,2002,2012和2017年4期LandsatTM/E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监督分类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并建立转移矩阵,分析保护区20 a间土地利用格局动态变化及其转移特点。[结果] 1994—2017年保护区内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林地、居民地和园地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耕地显著减少。土地利用类型主要转移方向为耕地转化为园地、林地和居民地,小部分林地转化为居民地。1994—2002年区内林地面积大幅度增加,耕地面积大量减少;2002—2012年居民地呈现出扩张的趋势,园地面积大幅度增加,耕地面积则有所减少;2012—2017年区内土地利用转化量相对较小,居民地、林地以及园地面积小幅度增加,耕地面积相对减少。[结论]保护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是退耕还林、茶业发展和旅游开发共同作用的结果。退耕还林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林地和园地面积增加;旅游开发导致居民用地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19.
辽河源典型森林群落下枯落物的水文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辽河源自然保护区典型森林群落为对象,对其下枯落物储量和持水量等水文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枯落物总储量变化范围为7.92~15.56t/hm2,60a林龄油松纯林储量最大,华北落叶松纯林最小;(2)研究区最大持水率变化范围为164.12%~333.06%,最大持水率大小排序为:杨桦混交林华北落叶松纯林50a油松纯林60a油松纯林40a油松纯林;(3)研究区最大持水量变化范围为21.31~38.13t/hm2,最大持水量大小依次为:杨桦混交林60a油松纯林50a油松纯林华北落叶松纯林40a油松纯林;(4)对枯落物持水过程进行回归分析,各群落枯落物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持水量与浸水时间之间均服从对数函数回归关系(R0.87),持水速率与浸泡时间之间均符合幂函数关系(R0.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