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城市绿化建设中气传花粉导致的植源污染,开展气传致敏花粉传播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林内空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研究,为防控城市气传致敏花粉污染提供依据。以成都市绿化使用频率较大、典型气传致敏花粉植物-苦楝为研究对象,选择苦楝的盛花期,开展气传致敏花粉的日变化飘散规律和水平空间传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苦楝花粉浓度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即花粉浓度从6:00—14:00持续上升,并在14:00达到峰值;14:00—20:00则持续下降;12:00—15:00的花粉飘散浓度显著性高于其余时段。(2)苦楝花粉浓度的水平方向上,顺风方向花粉浓度高于逆风方向;顺风方向花粉浓度变化呈单峰曲线,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并在20 m处达到峰值;逆风方向花粉的飘散浓度呈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9 m和20 m。(3)受苦楝花粉飘散的影响,香樟林内空气颗粒物浓度在水平空间上的含量分布趋势与花粉浓度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也表现为顺风方向高于逆风方向;在水平距离上,苦楝花粉对空气颗粒物的影响主要在0—30 m范围。  相似文献   

2.
在油松开花初期、白皮松开花末期、臭椿开花盛期,分别测定硬质地面条件下不同树种在距树10m、高度1.5m处花粉浓度和小气候因子的变化,分析树木花粉浓度日变化特征及其与小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树种花粉浓度日变化呈现一致的"双峰型"变化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4:00和20:00;花粉浓度日变化的规律性特征与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地面温度、光照强度等的变化密切相关;地面温度与花粉浓度第2高峰的发生时间相关性较大,硬质地面晚间积蓄地温形成的空气对流可能是导致20:00花粉浓度高峰的主要原因。硬质地面在一定程度上可加剧致敏花粉的危害程度。提出花粉污染防控和降低致敏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阿拉善荒漠区分布有种子植物73科,328属,820种,优势现象明显,优势科8个:菊科、禾本科、豆科、藜科、毛茛科、蔷薇科、十字花科和莎草科;表征科8个:香蒲科、麻黄科、柽柳科、蒺藜科、胡颓子科、藜科、眼子菜科和蓼科。植物区系成分多样,其中,以世界广布成分为主,共35科,占总科数的47.95%,它们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决定地位;其次为温带分布,共27科,占总科数的36.97%;热带成分、热带亚热带成分和泛热带成分较少,共11科,占总科数的15.07%。这些均反映出植物的分布与气候相适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北坡植被群落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祁连山北坡垂直气候带植被群落分布特征,采用样地调查和档案资料整理相结合的方法,按照海拔梯度变化格局研究植被群落的梯度特征,结果表明:(1)祁连山北坡植物分属84科399属1044种,从大到小依次为菊科、禾本科、毛茛科、蔷薇科、豆科、藜科、伞形科、唇形科、石竹科、十字花科,这前10个科的属和种均占祁连山植物属和种的54.89%;(2)沿海拔梯度,祁连山北坡植被群落呈现5大植被带和16个主要的、典型的植被群落。  相似文献   

5.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河西走廊中部沙漠人工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林土壤种子库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沙漠人工梭梭林中土壤种子库共统计到9个物种,隶属3科9属,以藜科植物最多,土壤种子库总体表现出科属组成较为集中、1年生草本的物种和密度占优势的特点;(2)在沙漠人工梭梭林土壤种子库中,0~2 cm层、2~5 cm、5~10 cm的物种数量分别为4种、5种、6种,其种子密度依次为54.71粒/m~2、58.00粒/m~2、132.86粒/m~2。物种数量和密度均呈现5~10 cm2~5 cm0~2 cm层的分布规律,5~10 cm层与2~5 cm、0~2 cm层密度差异明显。(3)不同土层种子库的Shannon—wiener、Simpson、Peilow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而Margalet指数和生态优势度指数与之相反;(4)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相似性系数在0.545 5~0.666 7之间,相似程度比较高。(5)从土壤种子库物种的生活型构成及各功能群优势度比例分析,整体上,种子库中以1年生植物的种子比例最高,达到86.13%;沙漠植被自我恢复的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6.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作为植物生长必需的介质和养分源泉,其理化特性在城市快速发展背景下受到人为干扰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直接影响着植物生长发育和绿地生态功能的发挥。本研究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主干道绿化带土壤为研究对象,分0~30 cm、30~60 cm、60~90 cm三层采集土壤样品共160份,分析了土壤容重、含水量、pH值、EC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理化性质特征。结果表明,武汉城市道路绿化土壤容重大,砾石含量高,无明显剖面层次,结构性差。pH平均值为8.10±0.43,以碱性为主,高于自然土壤。土壤养分含量低,分布不均衡,其中有机质含量为0.17~36.40 g·kg-1,均值5.92 g·kg-1,空间差异大,总体处于极低水平。土壤氮素缺乏,N/P比例失调,碱解氮含量较低(均值43.68 mg·kg-1),有效磷含量处于高水平(均值22.67 mg·kg-1),速效钾处于中上水平(均值108.27 mg·kg-1),且表层(0~30 cm)含量显著高于深层土壤(30~60 cm、60~90 cm)。根据武汉中心城区道路绿化土壤质量状况,提出了改良城市道路绿化土壤的合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森林绿地空气负离子生态效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杭州市8种类型森林绿地空气负离子及气候因子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郊林地与城区各种类型森林绿地相比,其负离子浓度较高约1020-1230个/cm^3,比城区绿地高出约1.7倍;城区绿地中空气负离子浓度从大到小排序为:植物园〉城中公园〉街心公园〉道路〉街头绿地〉居住小区;在森林植物旺盛生长期间,空气负离子水平呈增加趋势;由林缘向林内观测表明,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也呈增加趋势;以高大乔木为主的近自然林,空气负离子浓度高,生态效应明显,而灌草绿地生态效应相对较弱;森林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相对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生境风速、噪音、粉尘含量、光照强度及空气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植物花粉是常见的致敏原,能使人发生花粉症过敏性反应。通过文献调查与实地踏查,研究了南京地区居住区内主要致敏植物的种类和配置应用状况。结果表明悬铃木、枫杨、构树、柳树、榆树、桑树、柏树为南京市春季花粉病症常见致敏原。出现频度由高到低为:垂柳>构树>悬铃木=枫杨=桑树>柏=旱柳>榆树,这些致敏源多种植在组团绿地或中心游园。提出了绿化中减少致敏源的建议,如选用相似外形或功能的非致敏植物,为园林植物的科学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排土场是一种极端的生态系统,因堆放面积大且坡度陡,易造成土壤侵蚀与滑坡等地质灾害,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排土场,实施有效的植被修复,有助于该区域生态安全与生态稳定。为探究排土场地上植被群落特征与土壤种子库及其关系,文章采用野外植被调查与室内种子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探讨乌海市骆驼山煤矿排土场不同植被修复模式初期,地表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共发现37种植物,隶属于12科34属,禾本科、豆科、藜科及菊科植物在定居群落中占据主要地位;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1~2 a年生草本次之。土壤种子库共计萌发11种植物,土壤种子库密度在137~1 577粒/m2之间。不同修复模式地表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相似性指数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樗蚕在安徽省每年发生2~3代,而淮河以北均2代为主,极少发生3代。成虫羽化高峰为0~3时,群体羽化期长达40d,羽化率为6122%。每雌产卵数量约为276±505粒,遗腹卵142±511粒,雌成虫寿命4~10d,雄成虫寿命2~3d。卵期为8~9d,幼虫孵化高峰时刻为6~8时,孵化率高于95%,幼虫一般5龄,其全历期约30d。  相似文献   

11.
滨藜是全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典型植物,属包括约180多个草本和灌木植物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以美国西北部干旱地区种类最多。我国有滨藜属植物17种,分布于北方荒漠地区的有13种。四翅滨藜属藜科滨藜属准常绿灌木,株高90cm~180cm,无明显主干,分支繁多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日益突出,作为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课题—生物多样性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以广东省2012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1/8样地资料为数据源,对广东省森林群落优势科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样地里共有899种植物,隶属于154科493属,其中禾本科(主要集中在草本层)为第一大科,包括45属;分布区类型以泛亚热带分布、世界分布和北温带到亚热带分布为主;从不同气候区森林群落垂直分布来看,中亚热带、南亚热带乔木层优势科分别以杉科和松科为主,灌木层、草本层均以蔷薇科和禾本科为主,北热带乔木层桃金娘科占绝对优势,灌木层优势科植被以马鞭草科和桃金娘科为主,而草本层则以禾本科为主;从优势科在相对显著度、相对多度和相对频度的分布特点来看,不同的植物科在广东省森林群落中的分布格局存在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对郑州市森林公园植物多样性和景观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园内树种的应用情况及景观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园区内有园林植物50科102属132种(含变种),其中蔷薇科、豆科、槭树科、松科、禾本科为优势科;植物景观中,彩叶植物占比为15.15%,花色以白色、粉色为主,占总种数的49.24%,红色、紫色系植物在园区内种植较少,仅占总种...  相似文献   

14.
金沙江头塘小流域的植物组成及植物区系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成金沙江头塘小流域植被的维管束植物有137种,隶属于63科121属,其中含10属以上的优势科有3个科,分别是蔷薇科、菊科和禾本科,这些科的植物构成了金沙江头塘小流域的主要植物物种,而本区植物的中国特有属仅1属1种.该流域植物区系的组成和地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其植物区系主要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其次是热带分布和世界分布成分,由此表明金沙江头塘小流域的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北温带和热带亚热带性质.  相似文献   

15.
滁州市植被以落叶阔叶树种为主,乔木树种83科187属414种,草本植物以禾本科、菊科、蔷薇科、毛茛科为主,人工造林主要是松科、柏科、壳斗科、杉科、杨柳科等树种,经济林以蔷薇科、大戟科、壳斗科的树种占优势.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宾川县乌龙坝草甸进行植物多样性调查,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148种,隶属51科112属(含变种),其中唇形科、豆科、禾本科及菊科的属数较多,菊科的属数高达15种;种数在5种以上的科有8个,分别为唇形科、豆科、禾本科、菊科、毛茛科、蔷薇科、伞形科及莎草科;寡种单种的科数量较多,是草甸植物种类的重要组成部分;菊科、禾本科、莎草科等植物是草地群落的重要组成种,西南野古草、蕨和糙野青茅的重要值最高,分别为13.651、5.431、4.163。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0个类型2个变型,以北温带分布成分为主,占比达37.26%。该草甸植物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较高,物种丰富度最高值达45,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达0.908和2.921;总体上低海拔区域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7.
开展南宁市城区园林绿地系统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估,为建立外来植物入侵预警机制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调查南宁市城区园林绿地系统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及入侵状况,并通过多指标综合评判,构建城区园林绿地系统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价体系。结果显示,外来入侵植物有116种,隶属32科88属;以菊科最多(24属31种),其它种类较多的依次为豆科8属12种、禾本科8属9种、大戟科4属8种、苋科4属6种和茄科3属6种。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高危害风险外来入侵植物有22种,占18.96%;中等危害风险有67种,占57.76%;低危害风险有27种,占23.28%。南宁市城区园林绿地系统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繁多,危害风险大,建议相关部门重视外来入侵植物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外源激素对植物幼苗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实验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施用于南药牛大力植物,测定了其株高、叶片厚度,块根生物量、可溶性糖含量等生长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赤霉素均对牛大力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赤霉素浓度为0~100 mg/L的范围内,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牛大力株高、叶片厚度、块根生物量、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浓度50 mg/L的赤霉素促进牛大力生长最明显,其株高、叶片厚度、块根生物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积累分别为69.5 cm、0.22 cm、16.27 g、22.09 mg/g。在牛大力栽培生产上,选用50 mg/L赤霉素处理浓度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不同土壤种子含量生态修复区制定不同的修复方案,研究了不同土层种子含量变化、土壤种子含量与地表植物数量相关性,修复区不同土壤种子含量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试验区土壤种子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地表以下0~80 cm土壤种子含量在4.89~110.87粒/m~2之间变动,土壤种子含量与地表植物数量之间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98,不同修复区因0~80 cm土壤种子含量不同,修复周期和修复效果不同,土壤种子含量≥125.12粒/m~2的修复区1年内完成修复,达到验收标准,土壤种子含量74.98~125.12粒/m~2的修复区2年内完成修复,达到验收标准,土壤种子含量≤74.98粒/m~2的修复区达不到验收标准。建议引入土壤种子含量指标来评价生态修复潜力,为制定修复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乌审旗东北部典型地段天然植被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乌审旗东北部典型地段天然植被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样地主要可以分为4种典型地段,且不同的典型地段上其优势植物种类不同。研究区样地的植被主要以菊科、禾本科和藜科植物为主,其中以菊科植物居多,其次是禾本科植物。调查研究还发现,研究区附近主要有34种植物,分属于16个科,28个属,其中菊科植物有10种,为最多,菊科植物中蒿属占5种,其次是禾本科植物,有6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