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柳蛎蚧种群动态及测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年,在大庆市红旗林场,定期、系统地调查了柳蛎蚧1龄固定若虫、蛹、雌性成虫的死亡率以及初孵若虫、2龄若虫、前蛹、预蛹、蛹的发育进度预测模型。经检验,1龄固定若虫、蛹、雌性成虫种群数量变动的预测模型精度分别为97.80%、87.84%和97.12%。初孵若虫、2龄若虫、蛹的发育进度预测模型精度分别为95.75%、91.90%和95.27%。  相似文献   

2.
几种药剂防治设施蔬菜白粉虱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惠 《农村科技》2015,(1):39-40
温室白粉虱是同翅目粉虱科的一种害虫,目前,已成为拜城县设施蔬菜上的重要虫害。该虫虫体小,繁殖力强,世代重叠,成虫、若虫均在蔬菜叶片背面吸食汁液,使蔬菜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多年来,拜城县温室白粉虱防治主要使用化学药剂防除,白粉虱抗药性也日趋严重,经常使用的几种农药对白粉虱防治效果越来越差,而且白粉虱在温室大棚中以卵、幼虫、蛹和成虫4态混合发生,这就给该虫常规化学防治带来困难。为筛选出防治白  相似文献   

3.
根据 FAO 提出的试验性的温室白粉虱成虫测定抗药性的方法,我们测定了温室或田间的白粉虱成虫经1992年和1993年用4种药剂每年各测定3次 LC_(50)(μg·g~(-1)),差异都不显著,其平均值溴氰菊酯分别为185.50和98.54,氰戊菊酯为1154.06和782.41,乐果为1649.55和1461.08以及优乐得为947.44和1666.59;与1984年的抗性比,1992年溴氰菊酯、氰戊菊酯、乐果分别为28.44,29.72,1.24;而1993年则为15.11,20.15和1.10,趋势稳定一致。而以1龄若虫为试虫1993年测定 LC_(50)(μg·g~(-1))的结果与1984年比较,其抗性比溴氰菊酯、氰戊菊酯、乐果分别为87.30,504.44和0.25。如以1993年成虫与1龄若虫的 LC_(50)进行比较,溴氰菊酯、氰戊菊酯、乐果和优乐得分别为5.64,2.13,62.06和20 858.44。这些结果说明成虫的抗性比虽不如1龄若虫大,但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既使是生长调节剂优乐得,也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充分证实温室白粉虱抗药性监测完全可用成虫替代时间长而烦锁的1龄若虫。最后提出成虫测...  相似文献   

4.
根据 FAO 推荐的方法测定温室白粉虱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对北京马连洼种群成虫羽化后第1,3,6,10,15,20天不同日龄成虫的毒力,随日龄增加而逐渐降低。LC_(50)为123.51~282.50μg/g,但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186.63 μg/g.对田间自然混合日龄与饲养的不同日龄成虫的 LC_(50)之间亦无显著差异。成虫对药剂的敏感性明显低于若虫,但在不同和相同年份二种虫态的抗药性趋势是一致的。认为温室白粉虱抗药性监测,可采用田间混合日龄成虫代替饲养的不同日龄成虫或1日龄若虫进行监测则更为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瓜茄、豆类蔬菜上常发现一种白色小飞虫,成群结队,数不尽,驱不散,杀不绝,菜农称之为白翼仔、小白蛾,此虫就是白粉虱。白粉虱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使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枯死。分泌排泄的蜜露污染叶片和果实,常引起煤污病的大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紫薇绒蚧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方法]采用数字万用电表和低温培养箱测定紫薇绒蚧1龄若虫、2龄若虫、蛹和雌成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结果]紫薇绒蚧不同发育阶段按过冷却点值由低到高依次为2龄若虫、蛹、雌成虫、1龄若虫,分别为(-22.62±0.16)、(-20.85±0.23)、(-17.53±0.22)、(-10.31±0.14)℃。体液结冰点也以2龄若虫最低,为(-22.12±0.21)℃;蛹次之,为(-19.43±0.22)℃;雌成虫、1龄若虫结冰点较高,分别为(-16.21±0.16)、(-9.93±0.15)℃。[结论]紫薇绒蚧的不同发育阶段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茶黄蓟马是芒果等果蔬的重要害虫。为了揭示其对低温的耐性,通过测定低温致死中温度、致死中时间分析若虫和成虫的耐寒性。茶黄蓟马经短时低温处理后,处理温度与处理时长均显著影响其存活,随着处理温度降低且处理时长延长,死亡率逐渐增加。低温处理24 h后第2天的致死中温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4龄若虫(似蛹)、3龄若虫、2龄若虫、1龄若虫和成虫,分别为–1.13、0.78、1.64、1.67和4.14℃;在4℃低温下,茶黄蓟马3龄若虫的致死中时间最长,为5.43d,成虫最短,为2.01d;1至4龄若虫及成虫的致死中时间从长到短的顺序为3龄若虫>4龄若虫>2龄若虫>1龄若虫>成虫。说明茶黄蓟马3龄若虫对低温忍受的时间较长,而1龄若虫和成虫对低温忍受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8.
一、棚室白粉虱的高效防治 白粉虱以成虫和若虫聚集在蔬菜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危害轻时叶面出现密密麻麻的小白点,严重时叶面成片干枯.白粉虱分泌的蜜露积存于叶面,常导致煤污病的发生和病毒病的传播蔓延,降低蔬菜的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9.
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uaporariorum)连年严重发生,成为目前蔬菜、花卉上的主要害虫之一。 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0.95~1.40mm,身体淡黄色,体和翅表面被白色蜡粉覆盖。卵长0.2~0.3mm,长椭圆形,由一个较短的卵柄与植物叶片相连,初产时淡黄色,孵化前渐变黑色。若虫分4龄,椭圆形,一龄若虫有触角和胸足,可移动,二龄以后触角和足全部退化,四龄中后期背有较长蜡丝。……  相似文献   

10.
农技大讲堂     
果蔬篇【芸豆】海城市望台镇新河村刘先生拨打12316咨询:温室芸豆白粉虱如何防治?植保专家介绍,白粉虱主要危害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及草莓等。成虫、若虫群集叶背,吸食汁液,使叶片褪色、变黄、萎蔫,植株生长衰弱,甚至萎焉、死亡。成虫、若虫分泌大量蜜露,堆积于叶面及果实,引起煤污病的发生。白粉虱还可传播病毒病。发生特点:保护地内一年发生10余代,以各种虫态在保护地内  相似文献   

11.
白粉虱是最让菜农头疼的虫害之一,为害甚广,防治效果差,这些年尽管菜农在大棚上下都用上防虫网,但仍然难以阻挡它们的侵害。要想全面防治,我们必须首先了解白粉虱的生活习性,防治措施才能行之有效。形态特征:温室白粉虱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卵、若虫、蛹、成虫,其形成时间为:  相似文献   

12.
<正>白粉虱是蔬菜的主要害虫,近年来,随着蔬菜大棚的发展,大棚白粉虱发生逐年加重,喷药防治常常造成蔬菜的农药残留,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采用无害化防治方法,是提高白粉虱防治效果、增加蔬菜产量品质和人民群众农产品安全的关键。一、危害特点白粉虱主要危害瓜类、豆类、茄果类蔬菜,对蔬菜生产影响较大。以成虫和若虫吸食蔬菜叶片的汁液,造成叶片褪绿变黄。白粉虱还分泌大量的蜜露,污染叶片和果  相似文献   

13.
大草蛉幼虫对烟粉虱的捕食功能反应及捕食行为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估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卵、若虫及伪蛹的搜寻、控害潜能,观察分析其捕食行为。【方法】在室内设置不同密度的烟粉虱卵、若虫及成虫供大草蛉高龄幼虫取食,统计大草蛉3龄幼虫在不同猎物密度下的净取食和取食比例,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观察大草蛉3龄幼虫的取食行为的若干独立行为事件,系统描述其行为事件内容,分析研究各行为发生频次及持续时间占总捕食过程的比例。【结果】大草蛉3龄幼虫对烟粉虱卵、若虫及伪蛹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同时拟合Holling II及III型方程。在室内条件下,大草蛉3龄幼虫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其瞬间攻击率随烟粉虱虫龄的增加而增大,且处理时间为若虫>伪蛹>卵,最佳寻找密度为若虫最低。对搜寻效应的估计结果表明,大草蛉幼虫对烟粉虱的搜寻效应随烟粉虱虫龄的增加而升高。大草蛉取食卵及若虫时,其行走及搜索行为所占比例相当,而取食伪蛹时搜索行为所占比例最高而取食其次。同时,在捕食过程中,各行为事件的发生比例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大草蛉高龄幼虫在低密度下对烟粉虱卵、若虫及成虫的捕食能力随密度增长且不受密度制约,其捕食行为事件的发生频次及持续时间在取食不同类型猎物时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温室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症状表现与发生规律 温室白粉虱主要为害黄瓜、茄子、番茄、青椒,以成虫和若虫群聚于寄主叶背刺吸汁液,受害叶片褪色、变黄、萎蔫甚至枯死.  相似文献   

15.
温室白粉虱俗名小白蛾,属同翅目粉虱科,随着棚室栽培面积的扩大,白粉虱已成为北方棚室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白粉虱食性极杂,主要危害瓜类、茄果类、豆类蔬菜和草莓。成虫、若虫群集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被害叶片褪绿、变黄,植株长势衰弱,甚至全株萎蔫、死亡,一般可使蔬菜减产10%-30%,严重发生的棚室甚至绝产。  相似文献   

16.
一、白粉虱 1.为害症状 成虫或若虫集于叶背,刺吸汁液,使叶片生长受阻变黄,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由于其能分泌大量蜜露,堆于叶面及果实上,造成霉污,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几年来,由于抗虫棉的广泛种植,棉田用药次数和用药量的减少,使某些害虫在棉田的为害趋势日渐上升,棉粉虱就是其中之一。 棉粉虱又名烟粉虱,为同翅目粉虱亚目,粉虱科。成虫仅为1毫米左右,翅纤细,身体和翅上有蜡质白粉,头圆,为刺吸式口器,具有趋黄色和黄绿色的习性,喜欢在温暖无风的天气下把卵产于中上部叶片的背面。卵0.2毫米左右,有短柄。若虫共5代,初龄若虫有足能活动,其它各龄定居于叶片背面,第5龄若虫常称为蛹。蛹为扁卵圆形,长约0.7毫米,蛹的特征是鉴定种的依据。 棉粉虱1年发生10代左右。5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不论棚室或露地白粉虱的发生一年比一年加重,特别是露地的瓜类、茄果类、豆类、辣椒、棉花等作物发生严重,危害更厉害,防治更困难。白粉虱虫虽小,但它繁殖快,密度大,危害重,常以成虫和若虫聚集在作物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危害轻时叶面出现密密麻麻的小白点,严重时叶片成片干枯。同时,白粉虱还分泌大量的蜜露,污染叶片和果实,不仅影响作物光合作用的进行,还常常导致煤污病的发生和病毒病的传染,同时还会降低作物产量和商品价值。实践证明,棚室白粉虱防治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19.
温室白粉虱俗称小白蛾子,属同翅目,粉虱科,白粉虱具有繁殖能力强,传播速度快,个体小,难防治等特点,建平县多数温室都不同程度发生了为害,白粉虱的成虫和若虫刺吸寄主植物汁液,使被害植株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枯死,导致温室蔬菜减产或绝产。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丽蚜小蜂对寄主的偏好及其对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若虫的防控效果,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选择性试验,研究了丽蚜小蜂对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1~4龄若虫的寄生与取食选择性。结果表明:在各龄期中,丽蚜小蜂均更偏好寄生温室白粉虱、偏好取食烟粉虱,并且寄生2~3龄粉虱若虫数较多、取食4龄若虫数最多;丽蚜小蜂对2种粉虱若虫的总致死量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认为,在规模化繁育丽蚜小蜂时,应选用温室白粉虱2~3龄若虫为寄主进行接种;应用丽蚜小蜂防控粉虱时,其对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的防控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