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2.
3.
非洲猪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认定的一种严重疫病,对我国的养猪业构成重大威胁,而准确的病原学检测可以快速发现、预防及控制该病。本文介绍了非洲猪瘟病毒的检测方法,包括免疫学检测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以期提高非洲猪瘟预防和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4.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高致命性传染病.目前,它被列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报告的法定传染病和中国政府规定的一级动物疾病.自2018年8月爆发以来,ASF给中国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中国ASF防控和根除的形势依然严峻,迫切需要安全有效的疫苗.重点分析了中国ASF... 相似文献
5.
6.
7.
8.
9.
为了选择合理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重组载体的激发/加强免疫策略,构建表达ASFV CD2v-p30-p54融合抗原的重组伪狂犬病毒rPRV-F1,将其与表达相同融合抗原的重组腺病毒rAd-F1分为rAd-F1/rAd-F1、rAd-F1/rPRV-F1、rPRV-F1/rPRV-F1、rPRV-F1/rAd-F1 4个组合进行猪免疫试验,分别于免疫后不同时间采血并分离血清进行ELISA抗体检测,分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ASFV抗原刺激后进行IFN-γ检测。免疫荧光与免疫转印试验结果显示,构建的rPRV-F1能在感染细胞中正确表达F1融合蛋白。所有免疫猪均能检测到抗原特异性抗体,加强免疫后的抗体水平显著升高。在测试的4个免疫方案中,尽管rAd-F1/rAd-F1组合初次免疫后的抗原特异性抗体水平和IFN-γ表达水平最高,但加强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和IFN-γ表达水平最低。与此相反,尽管rPRV-F1/rAd-F1组合初次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和IFN-γ表达水平最低,但加强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和IFN-γ表达水平最高。这些研究结果表明rPRV/rAd是较好的ASFV重组载体疫苗的激发/加强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10.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家猪、野猪而引发的一种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的急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目前还没有针对ASFV的有效疫苗和治疗方法,因此,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防控该病的首要任务.本文依据NCBI发布的ASFV毒株VN/QP-ASFV1(2019)的功能基因组信息,总结了主要的已知功能蛋白种类及其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同时对国内外有关ASFV减毒活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从病原学和免疫学角度对ASFV传统减毒活疫苗与重组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并从功能基因组学角度分析了ASFV感染与免疫机制.这可为ASF的防控与疫苗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es,ASFV)引起的猪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各年龄段的猪只均可感染发病。由于ASFV本身的复杂性及对毒力因子和相关保护基因的了解不足,暂无有效疫苗和针对性药物。自2018年8月我国首次报道非洲猪瘟疫情以来,ASF给我国养猪业绿色健康发展带来巨大威胁。对ASF的成功防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快速可靠的实验室诊断、猪群疫情的隔离扑杀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检测两方面综述了当前非洲猪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其中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普通PCR、荧光定量PCR、数字PCR、等温扩增技术等,免疫学检测方法包括红细胞吸附反应、ELISA、免疫层析试纸条法、免疫印迹等,以期为不同条件下非洲猪瘟诊断提供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目的】为研究CSFV RNA在体外感染细胞中的分布及定位,建立了一种准确、敏感的RNA可视化原位杂交技术。【方法】本研究通过比对GenBank公布的CSFV、BVDV和BDV全序列,避开BVDV和BDV的同源区,设计了CSFV RNA及内参基因β-actin的特异探针。以CSFV中等致病力毒株(HeBHH1/95)为参考毒株,在PK15细胞中培养病毒,加入RNA可视化原位杂交特异探针和相应试剂,采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成像观察。通过综合分析观测结果、荧光强度、重复性等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对原位杂交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蛋白酶K浓度和甲醛固定时间,建立了CSFV RNA可视化原位杂交技术,并与FAT方法比较该技术灵敏度;用我国目前流行的CSFV 1.1、2.1、2.2、2.3基因亚型及BVDV、PPV、PRV和PCV-2病毒进行特异性试验。最终,以CSFV强致病力毒株(SM)接种PK15细胞,病毒感染后0.5、1、3、6、8、10、14、18、24、36、48、72、96h(hours post inoculation,hpi)取样,每个时间点2个重复,采用CSFV RNA可视化原位杂交技术进行检测。为佐证病毒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及分布,同时采用FAT方法对SM株E2蛋白在PK15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动态研究。【结果】采用该技术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CSFV RNA在细胞中的定位;当蛋白酶K浓度为1:1 000、甲醛固定时间为30min时为最优反应条件;灵敏度试验表明该技术对病毒的检测极限为10-8/200μL,比FAT高3.5个数量级;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探针能与CSFV 1.1、2.1、2.2、2.3亚型结合,与BVDV、PPV、PCV-2、PRV无交叉反应。采用该技术对CSFV RNA感染后在靶细胞中的定位与分布研究结果显示:0.5hpi在胞核和胞浆均能检测到RNA,0.5-6hpi RNA主要分布于胞核内并在核内富集;10hpi胞浆内RNA逐渐增多,胞核内RNA逐渐减少,24hpi RNA主要集中在胞浆内细胞核周围;36hpi核外RNA大量聚集增多,72hpi达到峰值;96hpi RNA总量有所下降。而FAT结果显示:8hpi在少数细胞的胞浆内检测到病毒E2蛋白,10-24hpi蛋白表达数量一直较少;36hpi蛋白表达量不断增多,72hpi到最大值;96hpi荧光信号由强变弱。病毒蛋白在细胞浆内的聚集数量与细胞浆中RNA含量成正相关。【结论】首次建立了CSFV RNA可视化原位杂交检测技术,并对CSFV强致病力毒株在细胞中的RNA定位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病毒RNA吸附和进入靶细胞的时间早于0.5hpi,观察到CSFV RNA有在细胞核内的生活史。 相似文献
16.
猪瘟脾淋苗阻断带毒母猪垂直传播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猪瘟脾淋苗阻断带毒母猪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以3个有代表性的规模化猪场为试验点,将猪瘟带毒母猪随机分成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对照组。试验Ⅰ组采用脾淋苗1.5头份免疫,试验Ⅱ组采用脾淋苗2头份免疫,对照组采用细胞苗4头份免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带毒母猪所产仔猪的猪瘟抗原状况。[结果]接受猪瘟脾淋苗免疫的带毒母猪所产仔猪的抗原阳性率为18.5%,明显低于对照组母猪所产仔猪的抗原阳性率(48.1%),但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之间的抗原阳性率差异不显著。[结论]猪瘟脾淋苗免疫带毒母猪对阻断垂直传播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E2基因主要抗原区原核表达质粒载体,高效表达E2蛋白,为进一步研究E2亚单位疫苗提供物质基础。【方法】用RT-nested PCR技术扩增CSFV流行毒株SX-YL株E2基因主要抗原区,克隆于表达载体pET32a中,成功构建表达质粒pET32a-E2,将pET32a-E2转入BL21(DE3)受体菌并用IPTG诱导表达E2蛋白,对E2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Western-blot分析和可溶性鉴定。【结果】CSFVE2基因得到了高效表达,表达蛋白量占菌体蛋白量的33.2%,表达蛋白E2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表达蛋白E2能识别天然猪瘟多克隆抗体。【结论】E2蛋白表达量高并具有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