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蟹池塘养殖底层微孔曝气增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07年-2008年通过底层微孔曝气技术的开发应用,开展了河蟹池塘养殖增氧研究。结果表明养成河蟹规格和单产显著提高,池底增氧技术是河蟹池塘养殖中的关键控制技术,示范区、推广区河蟹的平均规格、单产、毛利比同期常规技术的一般平均水平分别提高了11.37%~36.26%、7.07%~28.49%;50.29%~71.67%、49.11%;177.51%.187.31%、122.2%;养蟹池塘水体DO、NH3-N、NO2—N、TN、TP、COD等主要水质指标明显优于对照池,总体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以上,并实现了养殖期内零排放,是一项节水、环保的新型水产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2.
一、养蟹池塘的准备和种苗放养1.池塘条件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呈长方形,东西向。水位较浅,淤泥较深,生产能力较差的低产老池塘,应清淤改造,加深水位。确保水深1.5m以上的有效面积占全池水面的40%以上。2.清塘消毒  相似文献   

3.
底层微孔曝气增氧在河蟹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刚  刘林 《水产养殖》2010,31(3):7-8
<正>封闭式池塘养蟹过程中主要问题是水质管理,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基本上不换水或减少换水的情况下,以水质调控处理为主,增加池塘溶氧,以期达到控制病害的发生,促进河蟹快速生长,实现稳定  相似文献   

4.
河蟹温室越冬,应用微孔增氧技术和增氧泵增氧、无增氧机增氧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为:微孔增氧的8个越冬池平均成活率是83.3%,使用增氧泵的2个越冬池的平均成活率75.7%,无增氧机的2个越冬池的平均成活率53.2%,表明微孔增氧技术对提高西北高寒地区河蟹越冬成活率具有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对水车式增氧机和微孔曝气增氧做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微孔曝气增氧快,单位时间内增氧效果为水车式增氧机的2.6倍,养殖综合效益比水车式增氧机提高20%~60%。  相似文献   

6.
王修柱 《齐鲁渔业》2013,(12):19-21
2013年山东省汶上县水利局水产站与汶上县东豪特种水产养殖场联合承担了由山东省渔业技术推广站牵头的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池塘养殖微孔增氧高产技术推广”。试验结果表明,微孔增氧较传统增氧节电20%以上,发病率降低20%,4%以E。  相似文献   

7.
从增氧原理、主要优点、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维护保养等方面对池塘水底微孔增氧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河蟹、龙虾、鳜鱼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大规格河蟹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龙虾由于天然产量的减少,人工养殖产量又不高,始终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此大力发展河蟹、龙虾人工养殖势在必行。在池塘里进行河蟹、龙虾、鳜鱼微孔增氧养殖,是利用池塘环境,辅以人为增氧措施,以提高池塘单位面积效益的一种生产形式。  相似文献   

9.
河蟹、青虾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大规格河蟹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青虾由于天然产量的减少,人工养殖产量又不高,始终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此大力发展河蟹、青虾人工养殖势在必行。在池塘里进行青虾、河蟹微孔增氧养殖,是利用池塘环境,辅以人为增氧措施,以提高池塘单位面积效益的一种生产形式。2008年涂沟镇湖滨村养殖户在45亩池塘里开展微孔增氧虾、蟹养殖,取得了亩产河蟹100.84kg、青虾32.24kg,亩利润达5173.38元的优异成绩,现将其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龙虾、河蟹池塘微孔增氧生态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华 《水产养殖》2010,31(7):24-25
<正>2009年在金湖县涂沟镇高邮湖村选择一个面积为8×667 m~2的池塘进行龙虾和河蟹高效生态混养试验。获得了龙虾152.6 kg/667 m~2,平均规格32g/只,河蟹31.6 kg,平均规格164g/只,获纯利润达2 576元/667 m~2的好成绩。1养殖环境1.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为8×667 m~2的池塘,呈长方形,东西走向,平均水深1.6 m,坡比为1:2.8,要求土质为  相似文献   

11.
2009年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下达了三元区“微孔增氧技术在淡水池塘养殖中的试验”项目。项目实施面积200亩,经一年多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冯毅 《水产养殖》2014,(9):27-29
<正>安徽省六安市精养池塘25万多亩,中华鳖养殖是当地农民一条重要经济收入来源。近年来池塘中华鳖生态养殖在当地逐步兴起。自2010年以来,作者一直从事利用微孔增氧、生物技术改善池塘养殖环境的探索。现将池塘微孔增氧生态养殖中华鳖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养殖条件与方法1.1时间与地点养殖时间为2012年4月—2012年10月。地点为六安市帮群水产养殖公司的1—6号池塘,1—3号为微孔增氧生态养殖中华鳖试验塘,4—6号为中华鳖传统养殖对照塘。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垦利县地处黄河人海口,河海交汇的独特地理环境,使其生产的黄河口大闸蟹肉质鲜美、口味独特,深受消费者青睐,大规格大闸蟹更是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然而传统的养殖模式投入较小,池塘改造不彻底,增氧设施落后的情况普遍存在,造成近年来大闸蟹规格偏小、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14.
微孔增氧技术在淡水池塘养殖中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溶解氧是鱼类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而水中溶解氧的多少决定着水体容纳生物的密度,传统的水车式、叶轮式增氧机只能提高池塘上层水体溶解氧,却难以为池底提供充足氧气。2009年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下达了三元区微孔增氧技  相似文献   

15.
池塘微孔增氧技术,也称池塘底部增氧技术,是近年来在全国大力推广的先进水产技术,也是2008年农业部水产主推技术《水质综合调控技术》重要技术内容之一,在江苏、浙江、广东、上海、福建等南方省份推广,主要应用于河蟹、南美白对虾、梭子蟹、罗氏沼虾、青虾等名优水产养殖品种,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我们在黑龙江省肇东市涝洲镇顺鑫渔场开展了池塘微孔增氧主养德国镜鲤成鱼试验,现将有关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鲫鱼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富有营养,是人们喜食的淡水鱼类之一.但由于养殖面积不断扩张,养殖户片面追求高产量,饲养中使用饲料、鱼药不规范等原因,导致消费者对鲫鱼的口碑大打折扣,销售价格一跌再跌,养殖利润微不足道.笔者在江苏省渔业科技人户项目的支持下,在示范户池塘以异育银鲫为主导品种,混养少量草、鲂、鲢、鳙鱼,配备微孔管道增氧设施,制定了健康养殖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回报.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在金坛市水产科技示范园内,围绕池塘优质高效河蟹生态养殖技术,进行了智能化自动控制微孔管道增养技术在河蟹养殖中的应用试验,获得较好的收益。共收获优质河蟹10966.5kg,平均产量88.4kg/667m^2,成蟹200g/只以上占30%,平均规格148g,销售收入960000元,其中青虾收入47000元,鳜鱼37000元,花、白鲢5600元。  相似文献   

18.
如何增加池塘中的溶氧量,是水产养殖中遇到的难题。目前,池塘常用的增氧设备是叶轮式、水车式增氧机,这些传统增氧机存在着增氧能力有限、底层增氧量低、增氧不均匀、能耗大、噪声大等缺点,特别是水质改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王运来 《水产科学》1992,11(8):11-13
营口市老边区水产养殖场于1991年在市、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利用8亩水面搞河蟹人工养殖。共投放大眼幼体40万只,经过154天的饲养,共收获1030kg扣蟹。平均亩产128.  相似文献   

20.
试验比较了无油滑片式微孔曝气增氧机与传统的叶轮式增氧机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池塘的溶解氧、对虾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经过4个月养殖试验,结果发现,上午10:00时测得的池塘溶解氧都高于5.9 mg/L,但使用微孔曝气增氧的试验塘溶解氧在养殖过程中高于叶轮式增氧机增氧的对照塘;微孔曝气增氧的池塘,7月份和8月份养殖的南美白对虾的全长分别为6.68 cm和8.98cm,体质量分别为3.19g和9.21 g,显著高于叶轮式增氧的池塘(P<0.05),但9月份收获时终末体长、体质量与对照塘相比无显著差异;试验塘的饲料系数(1.05)低于对照塘的饲料系数(1.16);微孔曝气增氧提高了亩产量,销售利润(3454.1元/亩)是叶轮式增氧机增氧(2308.1元/亩)的1.5倍.微孔曝气增氧是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较好的增氧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