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点委夜蛾是河北省夏玉米田新发生的一种为害夏玉米根部的害虫。2005年开始在河北省部分玉米田暴发,2006年、2007、2009年发生较为普遍,尤以邢台、石家庄、邯郸等地发生最重。对夏玉米苗期生长危害极大,轻者造成缺苗断垄,重则造成田间大片大片死苗。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沛县的主要作物,常年种植面积30余万亩。由于抗虫棉引进,春、半夏、夏玉米混种及气候等原因,致使棉铃虫在玉米田发生逐年加重,年发生面积40余万亩次,已成为玉米田的主要害虫之一,给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通过笔者近几年的定点观测和调查,初步摸清了棉铃虫在玉米田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夏玉米田害虫天敌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5年6月10日至2008年9月20日在泰安市泰山区宅子村和济南市长清区界首村分别选择面积10 hm2以上的不同生态型夏玉米田(大面积玉米田、周围为蔬菜的玉米田、周围为果树的玉米田)抽样调查了夏玉米整个生长季节的害虫天敌发生情况,共59种,隶属1个门、2个纲、8个目、25个科。  相似文献   

4.
二点委夜蛾是玉米田新型害虫,属鳞翅目夜蛾科。2005年首次发现该虫为害夏玉米,到2011年发生面积已经超过l000万亩。  相似文献   

5.
邯郸市夏玉米常年播种面积500万亩左右,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00万亩的45.5%,总产量占全年粮食的61.7%,夏玉米的丰欠直接影响全年的粮食生产。夏玉米在邯郸市的粮食上台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年因害虫危害造成10%左右的产量损失。耕葵粉蚧是近几年为害较重的夏玉米田新型害虫,2006年首次在邯郸永年发现,后呈逐年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2011年6月初,在我镇西滕村宋玉暄玉米田首次发现地下害虫二点委夜蛾,截止到7月中旬,全镇5 6万亩玉米,发生面积达1万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甚至有的玉米田,缺苗断垅全田毁种。二点委夜蛾属群居性暴发性害虫,倘若幼虫发生高峰与夏玉米苗期吻合,将对全镇的夏玉米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经过近两年对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控跟踪,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出玉米田二点委夜蛾防控技术,包括播前灭茬、清除玉米苗根基的覆盖物、物理防治、种子处理、播后苗前喷雾、苗后喷雾、毒饵诱杀等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晋中盆地夏玉米田棉铃虫发生危害的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第 3代棉铃虫幼虫是夏玉米生长后期的重要害虫之一 ,该虫主要危害玉米的雄穗和雌穗 ,其危害高峰期在 8月中旬~ 9月上旬 ,通常年份蛀穗率可达 5 9.3%以上。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佳木斯地区玉米害虫种类进行采样调查,掌握了玉米田主要害虫的发生现状,调查共发现佳木斯玉米害虫6目13科28种,采集样本427只。玉米田以6月中旬至8月中旬害虫危害最为严重,这些害虫对玉米田破坏性极大,直接影响到了玉米的丰产丰收。文章分析了玉米田害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调查和当地出现的实际情况对佳木斯地区玉米田害虫未来的防治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夏玉米田,研究了撒施白僵菌、田间释放赤眼蜂和田间释放中红侧沟茧蜂3种生物防治技术对夏玉米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田间释放赤眼蜂45万头/hm2防治玉米螟效果较好,田间释放中红侧沟茧蜂7 500头/hm2对棉铃虫有一定防效,而在玉米心叶期撒施白僵菌900 g/hm2对玉米螟和棉铃虫防效不明显。生产上采用田间释放赤眼蜂和中红侧沟茧蜂控制夏玉米虫害,具有方法简便、无农药残留、对害虫持续控制效果好等优点,可以在夏玉米田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玉米田棉铃虫的发生危害特点及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年的田间调查表明 ,棉铃虫第 1 ,2代不危害玉米 ,第 3代在玉米田密度极小 ,第 4代危害夏玉米 ,是主害代 ;玉米田棉铃虫主要危害雌穗 ,取食花丝、幼嫩穗轴和籽粒 ,不仅造成产量损失 ,而且诱发病害的发生 ,使玉米的品质下降。对棉铃虫的空间分布型调查结果表明 ,第 4代棉铃虫在夏玉米田的分布有聚集分布和均匀分布 2种。  相似文献   

11.
夏玉米田害虫种类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5年6月10日到2008年9月20日在泰安市泰山区宅子村和济南市长清区界首村分别选择10 hm2以上的不同生态型夏玉米田(大面积玉米田、周围为蔬菜的玉米田、周围为果树的玉米田),采用抽样调查方法通过目测法、扫网法和剥查法调查了夏玉米田整个生长季节的害虫发生情况,采集到标本37 986件,通过显微镜和解剖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参照有关文献资料,鉴定出78种害虫,隶属2个门、3个纲、9个目、36个科。根据调查结果,组建了玉米田害虫名录,明确了泰安市和济南市玉米田害虫群落的一般结构,分析了各类群相对多度,泰安市玉米田害虫群落结构主要类群是直翅目昆虫,共有22种,占群落物种总数的28.21%,其次为鳞翅目、鞘翅目和同翅目,分别占总数的20.51%、15.38%和12.82%。  相似文献   

12.
淮北地区夏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涟水县地处黄淮平原东部,玉米是该县主要的粮、饲作物之一,常年种植1.5万hm2,其中,夏玉米种植面积占80%以上.从90年代以来,该县大面积推广使用乙草胺防除玉米田杂草,但由于乙草胺使用适期短,年度间的防效受土壤墒情影响大,杂草严重威胁夏玉米的正常生长,制约着夏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为了有效地控制夏玉米田杂草危害,作者从1996年开始对夏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化学防除技术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防除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气候条件、防治措施等的改变,玉米田蟋蟀的危害不断加重,在滑县一些地方已由原来的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现将其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为害特点 蟋蟀为杂食性,啃食玉米植株的幼苗。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的夏苗期是蟋蟀大龄若虫发生盛期,  相似文献   

14.
<正>二点委夜蛾是河北省新发生的一种危害夏玉米根茎部的害虫。2011年,该害虫在易县首次被发现,主要发生在回茬夏玉米区,属点片发生。由于是首发害虫,人们对它的认知程度很低,且该害虫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夏玉米田害虫的种类和数量动态,本文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与方法,于2011年6月20日至9月15日系统调查了焦作市沁阳地区夏玉米田主要害虫的种类和数量,并利用物种丰富度、优势集中性指数、相似性指数、相异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分析了其群落结构特征和发生动态。结果表明:焦作市沁阳地区夏玉米田中害虫物种数较为丰富,由6目9科17种组成;幼苗期物种数最高;大喇叭口期优势集中性指数最高(0.477 3);灌浆期与成熟前期的昆虫群落最为相似,相似性指数为0.909 0,其次是大喇叭口期与小喇叭口期,相似性指数为0.900 0;苗期以粘虫的优势度指数最高,大喇叭口期以棉铃虫和玉米螟的优势度指数较高,灌浆至成熟期以玉米蚜、桃蛀螟、棉铃虫和玉米螟的优势度指数较高,表明夏玉米田的主要优势种为粘虫、玉米螟、玉米蚜、棉铃虫和桃蛀螟。  相似文献   

16.
玉米黄呆蓟马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黄呆蓟马Anaphothripsobscurus(Muller),是玉米苗期的重要害虫。雨季前,在玉米上发生2代,为害最猖獗的时期是6月15~25日。经6种聚集指标测定,在夏套玉米田(3~5叶期)的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并提出了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发生特点二点委夜蛾是近年来在我国华北和黄淮等地区玉米田新发生的害虫,具有暴发性、幼虫聚集性及危害隐蔽性等特征,呈现发生范围广、虫口密度高及危害程度重等特点,对夏玉米生产构成较大威胁。该虫以幼虫危害作物根部为主,寄主作物有玉米、高粱、大豆、棉花及谷子等。玉米是其危害的主要作物,玉米苗期,幼虫咬食茎基部和根部,破坏输导组织,从而导  相似文献   

18.
二点委夜蛾是近年来玉米田新发害虫,具有暴发性,幼虫聚集性,为害隐蔽性等特征,在平舆县发生为害逐年严重,且防治困难,对该县夏玉米生产构成较大的威胁。笔者根据对该地二点委夜蛾近年来的发生、为害及防治情况调查研究,结合国内研究进展,分析了二点委夜蛾在该县的发生危害特点及重发原因,并提出了绿色防控对策,对有效控制其为害,保障豫南地区夏玉米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二点委夜蛾是近年来玉米田新发害虫,具有暴发性,幼虫聚集性,为害隐蔽性等特征,在平舆县发生为害逐年严重,且防治困难,对该县夏玉米生产构成较大的威胁。笔者根据对该地二点委夜蛾近年来的发生、为害及防治情况调查研究,结合国内研究进展,分析了二点委夜蛾在该县的发生危害特点及重发原因,并提出了绿色防控对策,对有效控制其为害,保障豫南地区夏玉米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玉米田杂草问题已成为陕西省岐山县夏玉米生产上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笔者通过广泛调查,详细了解玉米田杂草的种类,分析杂草发生原因。调查除草剂使用情况,仔细研究了玉米化除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从而有效保障夏玉米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