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12月-2014年5月,在丰宁天河龙养殖有限公司进行了硬头鳟人工孵化和硬头鳟人工种间杂交试验。通过成熟卵和受精卵、过熟卵受精前后比较,受精卵不同时间卵径变化比较,受精率、发眼率、孵化率、出苗率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受精卵在不同时期卵径变化不大,在5.21~5.27mm,只是颜色由浅变深,由橘黄色或淡黄色变成微红色;在平均温度为4.82℃时,从授精到发眼需51.7d,有效积温达248.5℃·d;发眼后平均温度为6.11℃时28d破膜,有效积温达391.8℃·d;发眼后63d有效积温达599.7℃·d上浮;而在温度为7.5℃时,发眼后17d就破膜,29d就上浮,温度对冷水鱼胚胎发育影响明显;硬头鳟纯亲本人工孵化受精率、发眼率、孵化率和出苗率分别是90.2%、88.4%、85.1%、80.4%,比硬头鳟和金鳟杂交人工孵化分别高出23.1%、17.2%、15.7%、19.2%;初孵仔鱼,全身透明,背鳍原基出现,血液循环和心跳清晰可见,心跳次数80~81次/min。  相似文献   

2.
通过虹鳟鱼卵体外滞留1.2.3.4.5.6min 6个梯度,对受精率、发眼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鱼卵在体外滞留时间的延长,受精率随之下降,分别为95%,85%,75%,75%,60%,60%;从受精卵发育到发眼卵,虹鳟卵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与发眼率之间无相关性,发眼率不随虹鳟卵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变化而变化,发眼率变幅在91.2~93.9%。  相似文献   

3.
不同消毒剂对三种鲑科鱼受精卵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4.5±1.3℃下和桶式流水孵化器中,研究了不同浓度过氧化氢水溶液、聚维酮碘、甲醛溶液和二氧化氯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白斑红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受精卵至发眼期胚胎的成活率和防治水霉菌等感染的效果。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处理组与对照组鱼胚胎的发眼率与畸形率差异显著;聚维酮碘处理组鱼胚胎的发眼率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畸形率明显高于甲醛对照组。因此,聚维酮碘和二氧化氯不适于这三种鱼受精卵的消毒。1000 mg.L-1的过氧化氢饱和水溶液(双氧水)与1500 mg.L-1甲醛处理组鱼胚胎的在发眼率无显著差异,但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其畸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因此,建议鲑鳟鱼受精卵孵化过程中可用1000 mg.L-1双氧水防止水霉菌滋生,提高受精卵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采取干导法进行人工授精,2年累计孵化极边扁咽齿鱼受精卵14万粒,平均受精率87.5%,发眼率77.5%,上浮率72%.在孵化水温10~14 ℃条件下,从受精到发眼平均积温为2012.5 ℃·h;从发眼到破膜平均积温为575 ℃·h;从破膜到卵黄囊吸收完平均积温为3734 ℃·h;鱼苗全部发育平均积温为6321.5 ℃·h.  相似文献   

5.
在白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 Pallas)受精卵至发眼期间,为了替代甲醛,采用浓度分别为0mg/L(对照组)、600mg/L、900mg/L、1200mg/L、1500mg/L、1800mg/L的双氧水预防水霉菌的发生。消毒时间为隔天一次上午7:00-8:00,持续时间15min后换至正常流水孵化。在水温(4.5±0.4)℃,水体溶解氧(6.75±0.35)mg/L,pH(6.6±0.45)的情况下,经过40d的孵化,对各处理组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认为在浓度为1200mg/L可以有效预防水霉菌的发生,发眼率、上浮率和畸形率分别为89%、80.6%、0.7%、,而对照组相应为72%、70.2%、0.45%。当双氧水浓度低于1200mg/L时,受精卵孵化率和双氧水浓度呈正相关;高于1200mg/L时,受精卵孵化率和双氧水浓度呈负相关。另外,在孵化后期,发眼卵死亡率、仔鱼死亡率和畸形率则随着双氧水浓度的增加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正技术简介:发明提供了一种鲑鳟鱼三倍体苗种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将硬头鳟雌性亲鱼与溪红点鲑雄性亲鱼杂交,7℃条件下,受精卵受精20分钟后移入26℃水体中热休克20分钟后,入7℃水体中孵化,60天左右,受精卵孵化出仔鱼。孵化期间受精卵发眼率为75%以上,苗种孵化率达到90%以上,得到的仔鱼经流式细胞仪检测,三倍体率为90%~95%。本发明提供的鲑鳟鱼三倍  相似文献   

7.
将同一批繁殖的3尾拉萨裂腹鱼受精卵平分为3份,分别在流水的平列槽、立式孵化器和圆柱形孵化器中孵化,比较不同孵化容器的孵化效果。另一尾鱼的受精卵于平列槽中孵化,用水浴恒温振荡器振荡5 min,频率分别为0、50、100、150、200、250 r/min(换算为水流速率分别为0、0.157、0.314、0.471、0.628、0.785 m/s),统计死卵数,探索拉萨裂腹鱼胚胎对振动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平列槽孵化率最高,受精率为91.23%、64.26%、45.66%的受精卵孵化率分别为81.74%、40.30%、6.08%;其次为立式孵化器,3种受精率的受精卵孵化率分别为32.77%、2.59%、0;圆柱形孵化器孵化率最低,3种受精率的受精卵孵化率分别为5.42%、0、0。流速为0时,受精卵死亡率最低为(0.22±0.15)%,与流速为0.157~0.471 m/s组差异不显著。流速为0.157~0.628 m/s组受精卵死亡率组间差异不显著;流速0.785 m/s组死亡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0~0.471 m/s条件下,原肠晚期死亡率最高[(10.00±5.61)%],其次为多细胞期[(5.83±2.85)%]。0.157~0.628 m/s条件下64细胞期死亡率最高[(26.67±23.45)%],与原肠晚期、多细胞期差异不显著。0.785 m/s条件下心脏原基及心脏搏动期死亡率最低(0),其余各发育时期均较高。拉萨裂腹鱼不同发育时期受精卵对水流速率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建议采用流速较小的平列槽对其受精卵进行孵化。  相似文献   

8.
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太门哲罗鱼Hucho taimen成熟卵子氨基酸组成,并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氨基酸组成对受精率和发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剔除对受精率决定性较小的影响因素,精氨酸(X1)、氨基酸总量(X2)和丝氨酸(X3)3个对受精率起决定性的因变量,与受精率的相关性依次为0.982、0.901和0.596,对受精率(Y)的决定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精氨酸>氨基酸总量>丝氨酸,拟合方程为Y=-2.892+0.960X1+0.062X2+0.367X3。剔除对发眼率决定性较小的影响因素,保留精氨酸和氨基酸总量2个对发眼率起决定性的因变量,与发眼率的相关性依次为0.954和0.902,精氨酸对发眼率的决定程度大于精氨基酸总量,拟合方程为Y=-2.917+0.742X1+0.096X2。  相似文献   

9.
本次秦岭细鳞鲑人工繁殖实验属国内首次获得成功,主要通过野外采捕秦岭细鳞鲑亲本、池塘产前培育、人工采集精卵、室内干法受精、孵化槽流水孵化等措施,获得受精卵2850粒,孵化出仔鱼2451尾,发眼率90.8%,仔鱼孵化率86%。描述了孵化各期所需时间和温度,在7~11℃时,孵化时间约为58天。从受精卵开始孵化,达到发眼所需累积温度220℃.d,达到出膜所需累积温度336.5℃.d,达到仔鱼卵黄囊消失所需累积温度484℃.d。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鸭绿江茴鱼全人工繁育,选择人工繁殖的3龄鸭绿江茴鱼进行了繁育试验。在水泥池中,投喂鲑鳟鱼配合饲料进行亲鱼培育。当亲鱼达性成熟后,采用激素诱导、等渗液洗卵以及浸卵授精等方法获得受精卵;之后将受精卵放在玻璃钢平列槽中进行孵化;在玻璃钢槽中进行稚鱼培育,其间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在室外水泥池进行幼鱼培育,其间投喂海溞和配合饲料。试验结果:亲鱼培育成活率为95.0%;共采卵3 711万粒,采卵率为96.7%;共获得受精卵3 210万粒,受精率为86.5%;发眼积温为110~121℃·d,发眼率为93.0%;出苗积温为175~221℃·d,孵化率为90.6%;仔鱼上浮积温为235~242℃·d,共获得上浮仔鱼2 623万尾。经过101 d的培育,共获得体质量0.5 g的稚鱼2 544万尾,稚鱼培育成活率为97.0%;经158 d培育,共获得体质量3.0 g的幼鱼2 379万尾,幼鱼培育成活率为93.5%。  相似文献   

11.
在水温9~11℃下,研究不同浓度过氧化氢、甲醛、聚维酮碘和中草药(五倍子、麻黄等)浸提液对虹鳟受精卵发眼率、孵化率和畸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维酮碘不适合用于虹鳟受精卵水霉病的防治,其他三种消毒剂的最佳药浴浓度分别为过氧化氢1 000mg/L、甲醛1 500 mg/L、中草药浸液50mL(仅限于本试验配方),发眼率可分别提高到发眼率可分别提高到(96.54±1.16)%、(97.76±2.36)%、(94.26±3.58)%,孵化率可分别提高到(97.99±0.13)%、(98.24±1.09)%、(98.10±1.09)%。将这三种消素剂两两交替使用后,发现过氧化氢和中草药的防治效果不低于甲醛,为今后研发防治水霉菌的无公害新型药物提供基础性数据。同时,建议在孵化中建立一套科学、严格、有效的防疫体系,既可大大减少消毒剂的使用量,又可真正达到安全、高效、价廉。  相似文献   

12.
虹鳟养殖生产上为了简便,只计算发眼率的作法易使较高的发眼率掩盖较低的受精率,以致忽视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的深入开展。本文记录了就这方面进行的几项试验与结果。  相似文献   

13.
光照条件和开口饵料对点带石斑鱼仔鱼培育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000lux以上和500lux以下两种光照条件和原生动物、牡蛎受精卵、轮虫三种海水鱼苗常用开口饵料对点带石斑鱼(Epinephela malabaricus)仔鱼培育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00lux以上光照条件试验组13日龄仔鱼成活率分别比500lux以下光照条件试验组高36.7%、23.7%和21.7%,其中尤以对6日龄仔鱼成活率影响最为明显,此阶段500lux以下光照强度条件试验组的死亡率为61.6%,比同样饵料条件的1000lux以上光照条件试验组高32.7%;不同开口饵料对点带石斑鱼仔鱼成活率的影响表现为:1000lux光照条件下,以原生动物作为开口饵料试验组13日龄仔鱼的成活率达到54.3%,分别比同样光照条件下以牡蛎受精卵和轮虫作为开口饵料的试验组提高23.1%和26.1%,呈显著差异;以牡蛎受精卵作为开口饵料试验组13日龄仔鱼成活率略优于以小个体轮虫(200目筛网筛选)作为开口饵料的试验组,两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卵径形态比较和能量代谢关键酶生理生化分析方法,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卵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大菱鲆受精卵卵径平均值为(1.053±0.020)mm,不同批次的受精卵卵径间无显著差异。双变量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大菱鲆卵径与悬浮率、受精率和孵化率间相关性皆不显著。基于能量代谢关键酶统计结果显示,大菱鲆受精卵孵化率与参与蛋白代谢关键酶谷草转氨酶(AST)相对活力存在显著相关性[EAST≥(15.159±3.300)U.mg-1,HHatchingrate〉20%,Spearman相关系数为R=0.675,P=0.003],悬浮率和受精率与AST显著相关;大菱鲆受精卵悬浮率、受精率和孵化率与参与糖代谢关键酶丙酮酸激酶(PK)间相关性均不显著。该研究表明,AST相对活力可以作为用于评价大菱鲆卵质的生理生化参数,蛋白质在大菱鲆受精卵能量代谢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15.
魏凯  马龙  时晓  耿琰 《中国水产》2022,(3):90-92
为比较不同方法对瓦氏雅罗鱼受精卵的脱粘效果,采用滑石粉和单宁酸分别进行脱粘试验.根据脱粘材料和脱粘时间的不同,本试验共分4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结果显示,用滑石粉和食盐进行脱粘的试验组,其受精卵粘连率和水霉感染率均低于单宁酸试验组,而受精卵成活率高于单宁酸试验组.结果表明,利用2%滑石粉—食盐溶液对瓦氏雅罗鱼受精卵脱粘...  相似文献   

16.
极边扁咽齿鱼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捕获黄河上游玛曲段极边扁咽齿鱼,在甘肃省临夏国家级鲑鳟鱼良种场驯养后,进行人工繁殖研究。结果发现,极边扁咽齿鱼繁殖期为5-6月,雌鱼和雄鱼都在6龄达到性成熟,雌鱼成熟系数为18.19%~23.02%,雄鱼成熟系数为7.13%~8.34%。成熟卵径为(2.1±0.1)mm,每克卵子数为134.9粒,绝对繁殖力为12630~40470粒,相对繁殖力为每克体重12.6~28.78粒。通过干法授精,两年累计孵化极边扁咽齿鱼受精卵14万粒,平均受精率87.5%,平均发眼率77.5%,平均上浮率72%,发育平均积温为6321.5℃·h。  相似文献   

17.
通过激素诱导催熟、同步干导受精、溴硝丙二醇消毒、平列槽及玻璃钢环形池养殖,对5+龄的细鳞鲑进行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细鳞鲑在水温8~11℃下,激素诱导生殖成熟效应期为6天,发眼积温154.2~163.9℃·d,出苗积温192.8~231.2℃·d,仔鱼上浮积温332℃·d,完全平游积温373.4℃·d;受精率73%,发眼率65%,稚鱼养殖成活率91%,幼鱼养殖成活率93%;共催产330组亲鱼,获得体重0.43 g的幼鱼33万尾。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松江区水产良种场于2011年3月对松江鲈鱼亲本进行人工催产,通过自然受精获受精卵680906粒,受精率70.5%;孵化鱼苗355390尾,孵化率52.2%。详叙如下:一、孵化1.孵化方式松江鲈鱼受精卵孵化时间较长,需25天左右,以受精卵胚胎发育出现眼点为界,分为孵化前期和孵化后期两阶段。  相似文献   

19.
2010年2~5月进行了金鳟自繁试验,获得金鳟受精卵9.55万粒.在同一孵化室内培育至发眼卵,分别置于室内和室外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继续孵化,结果显示:受精卵在孵化室内(水温6.1℃)经40~42 d的孵化,全部发眼,发眼率96.8%,发眼积温达244~256℃·d.发眼卵在孵化室内的积温达到336~342℃·d时开始破膜,孵化率91.2%;在凉棚下积温达到315~322℃·d时开始破膜,孵化率89.1%.试验证明:在金鳟发眼卵孵化时适当提高水温可缩短孵化期,昼夜温差对金鳟发眼卵孵化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通过性激素药物诱导和全人工繁育技术对野生哲罗鲑(Hueho taimen)与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进行远缘杂交.结果表明,哲罗鲑(♀)×细鳞鲑(♂)(HB,正交实验组)杂交的受精率、发眼率、孵化率和仔鱼上浮率与其双亲自群繁育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在胚后的不同发育时期HB杂交子代的死亡率和畸形率均低于哲罗鲑自繁(HH)和细鳞鲑自繁(BB)对照组.在内源性营养时期(卵黄囊吸收早期),HB、HH和BB的仔鱼体质量分别呈负增长、正增长、零增长趋势变化;在混合营养时期(开口-转口时期),HB和BB组鱼体质量呈正增长趋势变化,HH组体质量呈负增长趋势变化;在外源性营养时期(驯化时期),HB、HH和BB的鱼体质量均呈正增长趋势变化;无论在哪个时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体长均呈正增长趋势变化.细鳞鲑(♀)×哲罗鲑(♂)(BH,反交实验组)的杂交经过2年多批次实验均未得到成活杂交子代,但在胚胎发育阶段BH的杂交受精率、发眼率均显著高于双亲(BB、HH)自繁对照组(P<0.05),但其孵化率显著低于双亲对照组(P<0.05),BH杂交子代在破膜后1~2 h内即死亡,刚破膜的仔鱼尾干中后段至尾鳍部分盘绕于卵黄囊表面不能伸展,且所有破膜仔鱼的尾干中后段均存在充血点,本研究认为,这种反交[细鳞鲑(♀)×哲罗鲑(♂)]子代不能成活的原因可能是由远缘杂交受精卵核质不相容所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