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是引起猪腹泻的主要病原,近几年来,国内猪流行性腹泻呈高发态势,山西省多个地区规模化猪场发生哺乳仔猪腹泻,死亡率高达80%~100%。猪圆环病毒2型是我国目前感染率最高的疫病,可引发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损害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猪病研究室从各地规模化猪场采集因腹泻病死哺乳仔猪肠道内容物及肠系膜淋巴结各53份进行分子学检测诊断。结果发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阳性率为90.6%;猪圆环病毒2型阳性率为69.8%。认为当前猪流行性腹泻严重发生与猪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有密切关系。因此,在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的同时,要重视猪圆环病毒2型的免疫工作,并采取相关的综合防控措施,控制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农村新技术》2013,(2):23-24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水泻、呕吐和脱水为特征,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又称为冬季性拉稀病。新生仔猪感染后严重脱水甚至死亡,死亡率接近100%。一、临床症状哺乳仔猪突然发生呕吐,水样腹泻,粪便为黄色或灰色,气味恶臭。体温病初升高,腹泻后迅速下降。病  相似文献   

3.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一种高度接触性的急性、高病发、高死亡的传染病,哺乳仔猪、架子猪或肥育猪发病率高,可达100%,哺乳仔猪症状最严重,水样腹泻,病死率在50%左右。本文就猪流行性腹泻的特点及防治措施进行论述,以减少因猪流行性腹泻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正>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水样腹泻、呕吐和食欲下降为基本特征,各种年龄的猪对本病都易感,但对哺乳仔猪的危害最为严重,其使发病猪只胃肠粘膜受损、脱落,肠道菌群失衡,条件性大肠杆菌大量繁殖,继发大肠杆菌病,从而加重病情,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可高达80%。现将某猪场猪流行性腹泻与大肠杆菌病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1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5.
猪伪狂犬病是规模化猪场繁殖障碍的一大疫病,系由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一、猪伪狂犬病的诊断1.发病特点:母猪感染后,仔猪可通过哺乳而感染,其发病最多,死亡率极高。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并长期排毒。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2.临床症状:哺乳仔猪及离乳幼猪症状最严重,患猪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流涎,呕吐,下痢,有典型的神经症状,死亡率高达100%。中猪常见便秘,一般症状和神经症状比幼猪轻,病死率也低,症程一般4—8天。成猪常呈隐性感染,较常见的症状为微热、打喷嚏或咳嗽,很少见到神经症状。妊娠母猪主要表现为繁殖障碍,母猪受…  相似文献   

6.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热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口腔、黏膜、皮肤、乳房出现水泡、烂斑为主要特征。猪口蹄疫虽然造成的死亡率较低,但发病之后很容易激发感染多种传染性疾病,表现出复杂的症状,加重病情,引发死亡率升高。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猪口蹄疫病的诊断与防治,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杨丽芹 《农民致富之友》2013,(20):166-166,222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生传染病,对种猪、哺乳仔猪以及断奶仔猪的危害最为严重,妊娠母猪常表现流产、延迟分娩等症状,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常表现高热(40.0℃左右),呼吸困难,显著的神经障碍症状,运动失调,昏迷以至衰竭而死,死亡率高达60~100%。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近些年来常见一些不典型的症状,由于其缺乏猪瘟的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易被养殖户和兽医工作人员误诊,给养猪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猪瘟、伪狂犬病都是当今危害养猪业生产的重要猪病,均能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这两种疫病混合感染,更易造成误诊,给防治工作带来不便。  相似文献   

8.
正猪血凝性脑脊髓炎是由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PHE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1~3周龄哺乳仔猪,以仔猪呕吐、衰竭或显著神经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死亡率高达20%~100%~([1]),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每个阶段的猪都可能会感染口蹄疫,猪口蹄疫的临床表现为:蹄冠、蹄踵、趾间的皮肤有水泡以及烂斑,有的猪鼻盘以及口腔黏膜也会出现这种病变。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育肥猪和架子猪比较容易感染,虽易感染,但是死亡率不高,仔猪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以下内容对猪口蹄疫的临床表现特点、剖检变化、诊断和防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某规模化养猪场在2017年2月份到5月份暴发了急性腹泻病,哺乳仔猪的发病率最高,为79.60%,死亡率66.35%,其次为保育猪,发病率为52.33%,死亡率为37.67%。种猪以及育肥猪虽然也感染了猪流行性腹泻,但死亡率并不高。随机采集疑似病猪病料36份,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确诊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母猪粪样17份,阳性率52.94%;公猪粪样2份,阳性率100%;仔猪粪样15份,阳性率26.67%;仔猪呕吐物1份,阳性率0%。通过及时采取返饲等综合防控措施使本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猪流行性腹泻是以猪腹泻拉稀伴有呕吐、脱水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1 发病特点 本病仅发生于猪,多发于11月至来年4月的寒冷季节,各种年龄的猪均能感染发病。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感染发病率为100%,成年母猪为15%~90%。哺乳仔猪死亡率达50%以上,常在4~5周内传遍整个猪场。  相似文献   

12.
猪渗出性皮炎是由猪表皮(白色)葡萄球菌所致的一种仔猪的高度接触性皮肤疾病。以皮肤大面积出现渗出浆液或黏液并结痂为特征。本病多见于5~6日龄的哺乳仔猪,也可见于断奶、育成猪和母猪乳房上,主要通过破裂和损伤的皮肤黏膜感染,死亡率一般不高,但严重病例可达60%,一般病例30~40d可康复,在仔猪群中可呈流行性发作。  相似文献   

13.
疑似猪水泡病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诊断疑似猪水泡病,提出猪水泡病的防治措施。[方法]根据在工作期间所遇到的3起猪口、鼻、蹄等部位出现水泡性症状的疾病,通过对病猪采集水泡皮病料,进行了口蹄疫、猪传染性水泡病反向被动红细胞凝集试验,并对病猪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猪水泡病。根据诊断结果,严格按照口蹄疫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处置,迅速扑灭。从感染宿主范围、耐酸性、乳鼠人工发病3个方面,对口蹄疫和水泡病进行了鉴别。[结论]对猪水泡病的临床症状观察和实验室诊断,为预防该病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英国继疯牛病之后,今年又大规模爆发口蹄疫,给英国畜牧业带来沉重的打击.口蹄疫是猪、牛、羊等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人也可感染.其临床特征是在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口蹄疫的病原体是口蹄疫病毒. 1.流行特点病畜发热期,其粪便、尿、奶、眼泪、唾液和呼出气体均含病毒,以后病毒主要存在水泡皮和水泡液中,可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感染.特别是病畜流动是造成本病流行的重要原因.本病传染快,流行广,常呈流行性发生,发病率极高,病死率一般不超过5%,仔猪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5.
正猪流行性腹泻是生猪养殖过程中很容易发现的一类病毒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急的特点。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猪流行性腹泻的致病原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该种疾病是一种典型的胃肠道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以腹泻、呕吐、机体脱水为主要症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可以感染危害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猪,其中对仔猪尤其是哺乳仔猪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随着猪日龄的下降,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升高趋势。猪流  相似文献   

16.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而诱发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此病发病症状为口腔、四肢、乳房等处出现不同程度的水泡,致死率高达70%。猪水疱病为水疱病病毒感染所致,同样具有高传染性。  相似文献   

17.
黄胜义 《农技服务》2014,(2):113-113
<正>猪传染性水泡病是由一种猪的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蹄部皮肤发生水泡为主要特征,口部、鼻端和腹部乳头周围偶有发生水泡。其症状与口蹄疫极为相似,但不感染牛、羊等偶蹄家畜。猪传染性水泡病是由一种肠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临床特征是在蹄部皮肤和口粘膜发生水泡。本病病状虽与口蹄疫相似,但并不感染牛、羊等家畜。一、临床症状三天前就已经发病,有的体温升高达41~42℃,前两天发病的已经降至正常。发热的时候于蹄冠、蹄叉、蹄底或副蹄等部位出现一个或数个黄豆大的水泡;病猪表现跛行,蹄部敏感,弓背和行动困难,有一定的食欲。猪只患病时间稍微长一点的,水泡  相似文献   

18.
口蹄疫病是生猪感染口蹄疫病毒后产生的口腔及蹄部发生水泡性症状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具有传播性强、发病速度快的特点。本文主要介绍猪口蹄疫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供广大养殖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猪水疱性疹是由猪水疱性疹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仅发生于猪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典型特征是猪的口鼻和蹄部发生水泡。该病死亡率较低,但其症状与口蹄疫、猪水疱病和水泡性口炎极为相似,很难区分,加大了该病的临床诊断难度。针对该病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称冬春季猪的三大病毒性腹泻病,主要指的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病三种疾病,因这三种病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方面基本相同,可至幼龄仔猪大批死亡,常给养猪场(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故笔者特将这三种病的发生及防治情况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1流行病学情况三种疾病是由三种不同的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道传染病,即分别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轮状病毒引起,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常于深秋、冬季和早春(11月至翌年3月)为发病高峰期,一般都呈地方流行性和周期性。哺乳后期仔猪和断奶仔猪的发病率高,几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