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孙长法,男,汉族,1955年生,中共党员,本科,高级农艺师,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店村人。自1976年起从事棉花工作,三十多年,主持培育棉花新品种10个,新品系60多个;参与培育棉花新品种6个、小麦品种1个、小麦品系6个;荣获新乡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四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新乡市农牧局二等奖二项,新乡县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河南省农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多次被河南省品审办评为"试验工作先进个人",同时被授予"新乡县劳动模范"、"新乡县优秀共产党员"、"新乡县科学技术工作先进个人"、"新乡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新乡市农业系统先进个人"、"新乡市技术拔尖人才"等。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参与编写著作三部。主持培育的棉花新品种(系)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2000多万亩,创社会效益14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2.
<正>沧州市农林科学院专家队伍(二)王继贵,研究员,现任沧州市农林科学院枣业研究所所长。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河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河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沧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劳动模范。曾承建国家级  相似文献   

3.
<正>苗锋,副研究员,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现任沧州市农林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长,沧州市蔬菜学会会员。长期在农业科研一线从事蔬菜、果树新品种引进、选育及高效种植模式研究工作。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及推广课题20余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2项,河北省林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沧州市科学技术进  相似文献   

4.
<正>肖荷霞,研究员,自1983年以来,一直在科研一线工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攻关奖、河北省政府科技进步特等奖、河北省农科院特别荣誉奖等多个奖项。获得河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沧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河北省畜牧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沧州市科技进步四等奖1项。在玉米育种理论和实践方面均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在国家一级学报、大区级学报、大学学报等全国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自2000年开始主持玉米育种和栽培研究课题,现已育成一批田间性状优良、抗倒抗病、一般配合力高的优良玉米自交  相似文献   

5.
<正>周廷斌,研究员,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食用菌研究室主任,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唐山综合试验站站长,唐山市食用菌研究会秘书长。参与主持多项省、市重大科技项目,先后获得河北省金桥工程优秀项目一等奖1项;河北省山区创业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唐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取得国家专利5项;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1篇,出版论著1部;先后获得唐山市劳动模范、拔尖人才、自然学科领军人物、优秀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6.
科研信息     
我校一九九八年科研成果获奖:1 由孔祥浩副教授主持完成的“玉米秸粉全价颗粒料饲养(商品)肉兔技术”,获 1998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张家口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 由阚德义副教授主持完成的“豌豆蛋白粉在蛋鸡中的应用”,获1998年河北省科技 进步三等奖,河北省畜牧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7.
《河北农业科学》2005,9(2):F003-F003
张启星 男,副研究员,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稻类评审组副组长,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三级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水稻品种资源研究及新品种选育。承担国家及省级课题10余项,主持选育出水稻新品种7个(国审2个,省审4个)。荣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专业图书3部。获“农业部农垦系统科技先进工作者”和“河北省农垦局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8年被河北省政府授予“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张秀和 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新品种选育工作。主持完成农业部及河北省多项重点课题,选育…  相似文献   

8.
专家简历     
正姓名:张旭秋学历:大学本科职称:研究员1978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绥化市畜牧局工作。在国家级和省级杂志发表论文589篇。1、主持研究课题:狐、貉、犬人工授精及养殖技术,先后获黑龙江省政府、黑龙江省畜牧局、绥化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获黑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终身荣誉奖励;获绥化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绥化市模范工作者奖励。2、狐人工授精技术1987年2月研究成功,1990年3月通过东北林业大学马建章院士等9名专家技术鉴定(为国内首创)。该技术现已在全国  相似文献   

9.
<正>成果名称:黑龙港地区旱、薄、碱地棉花增产技术获奖时间及等级:1986年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名称:棉花杂交种冀棉18(原杂29)选育及应用获奖时间及等级:1994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名称:优异棉花种质资源的创制和利用获奖时间及等级:2005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名称:抗黄萎病、高产棉花新品种冀棉298的选育与推广应用获奖时间及等级:2007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0.
专家推介     
《天津农学院学报》2009,16(1):F0002-F0002
王仰仁,男,中国共产党党员,博士,教授,1962年3月出生于山西省介休市。1983年,获太原工学院农田水利工程专业学士学位;1996年,获清华大学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曾任山西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现任天津农学院水利工程系水文教研室主任,同时兼任中国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农学院学报》编委,为天津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工作期间,曾荣获山西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山西省青年先进科技工作者、山西省灌溉试验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农学院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专家简历     
<正>姓名:张旭秋学历:大学本科职称:研究员1978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绥化市畜牧局工作。在国家级和省级杂志发表论文589篇。1、主持研究课题:狐、貉、犬人工授精及养殖技术,先后获黑龙江省政府、黑龙江省畜牧局、绥化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获黑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终身荣誉奖励;获绥化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绥化市模范工作者奖励。2、狐人工授精技术1987年2月研究成功,1990年3月通过东北林业大学马建章院士等9名专家技术鉴定(为国内首创)、该技术现已在全国18个省2千多个市县场户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朱德峰,博士,中国水稻研究所稻作技术研究与发展主任、首席专家、研究员,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南京农业大学和西班牙瓦仑西亚大学博士生导师。他主要从事水稻生理生态、栽培技术、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作为FAO水稻专家顾问,韩国农业振兴厅荣誉科学家和西班牙科技部高级水稻科学家,农业部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主持和主要参加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全国农业丰收一等奖1项等奖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作为主编或编委撰写论著10余部。先后主持"中国超级稻生产技术集成和示范"、"水稻好气灌溉技术"、"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国家、省(部)、和国际合作科研多项。  相似文献   

13.
<正>李玉华,女,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蔬菜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承担了多项河北省科技厅及唐山市科技局下达的科技攻关项目。共获得科技进步成果奖21项,其中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唐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3项;发表相关科研论文15篇。获得市政府嘉奖2次,2008年3月被唐山市委宣传部评为唐山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先进个人;2012年获得唐山市"五一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4.
正侯慧芝,女,1980年5月生,甘肃西峰人,博士,副研究员。甘肃省直机关青联委员,甘肃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2004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2007年在甘肃农业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同年分配至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工作。2011年晋升为助理研究员,2017年晋升为副研究员,同年在甘肃农业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2016年获"甘肃省农科院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获"甘肃省农科院先进工作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6项,作为科研骨干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项目7项。  相似文献   

15.
专家名片     
何孔旺(兽医专家)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猪病研究室主任,先后共发表论文20余篇,参加编写著作2本。猪传染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2001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禽病疫苗开发先后共获一项一等奖、  相似文献   

16.
专家简历     
正姓名:张旭秋学历:大学本科职称:研究员1978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绥化市畜牧局工作。在国家级和省级杂志发表论文589篇。1、主持研究课题:狐、貉、犬人工授精及养殖技术,先后获黑龙江省政府、黑龙江省畜牧局、绥化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获黑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终身荣誉奖励;获绥化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绥化市模范工作者奖励。  相似文献   

17.
<正>专业·务实·进取本课题组主要从事棉花遗传育种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运用现代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手段相结合选育适合长江流域棉区的高产、广适棉花新品种。先后主持或参与主持国家"863"、科技部、农业部及省重点项目10余项;获国家、省、市科研成果奖8项,其中:《棉花杂交种选育的理论、技术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湘杂棉2号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及推广》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本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李育强研究员是"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课题组在《棉花学报》、《中国棉花》、《湖南农业科学》等刊  相似文献   

18.
专家简历     
<正>姓名:张旭秋学历:大学本科职称:研究员1978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绥化市畜牧局工作。在国家级和省级杂志发表论文589篇。1、主持研究课题:狐、貉、犬人工授精及养殖技术,先后获黑龙江省政府、黑龙江省畜牧局、绥化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获黑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终身荣誉奖励;获绥化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绥化市模范工作者奖励。2、狐人工授精技术1987年2月研究成功,1990年3月通过东北林业大学马建章院士等9名专家技术鉴定(为国内首创)。该技术现已在全国18个省2千多个市县场户推广应用。3、张旭秋研究的稀释液经高温灭菌25分钟处理,保质期在1-28℃条件下可保28个月,稀释后的精子  相似文献   

19.
《湖北农业科学》2006,45(3):I0002-I0002
首席专家:喻大昭 1982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2000年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获植物病理学博士学位,现任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兼植保土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植保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湖北省植保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并担任国家和湖北省多种科技项目的评审专家。1997、1998年先后被湖北省和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0年享受国务院津贴;2001年被评为湖北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2002年被评为湖北省十大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多次赴日本、荷兰、瑞士等国学习或合作研究。长期从事植物病理学研究与植物病害防治技术研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出版植物病害专著一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相似文献   

20.
<正>蔡智勇,男,45岁,中共党员,1986年7月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在漯河市农科院工作,曾任小麦研究室主任。他作为第二主持完成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豫麦57号选育】2000年获漯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第一主持完成的【小麦新品种豫麦21"引、试、繁、推"一体化研究】1997年获漯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的【小麦新品种豫麦22号选育及应用】1994年获河南省农科系统成果二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