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川中丘陵区柏木人工林生物量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柏木为我国亚热带代表性针叶树种之一。本文对用国地区30年生柏木人工林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林分生物量为126.463t/ha。其中乔木层生物量124.016t/ha,占总量的98.06%。乔木层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规律是:树干>树根>树叶>树枝>树皮>球果。树龄30年时,乔木层总净生产量及干材净生产量均处于速生阶段,因此,不宜在30年前对柏木人工林进行主伐。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我国樟树主要人工林分布区土壤进行调查,共采集8个省(区)的24个地区104个样地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分析土壤养分变异规律及相关性,并采用主成分(PCA)分析法对樟树人工林土壤养分进行系统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樟树人工林土壤多为强酸性土壤,各地区土壤中有效磷与速效钾的差异最为显著,有效磷含量区间为0.21~256.60 mg·kg-1,速效钾含量为14.98~717.16 mg·kg-1,变异系数分别达2.17与1.03。根据土壤养分分布频率研究结果,49.04%的樟树人工林土壤养分全钾含量丰富,而35.58%~42.31%的樟树人工林土壤中的有效磷、全磷、碱解氮处于甚缺状态。综合土壤养分主成分分析与分级结果,樟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等级多处于中养分与低养分两级,其中湖北沙洋、福建福清、江西信丰、江西寻乌等地区土壤肥沃,均为高养分地区(F>1),而广东河源、江西德兴、江西安福等地区樟树人工林土壤较为贫瘠(F<-1)。  相似文献   

3.
元谋干热河谷人工林的土壤养分效应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元谋干热河谷地区人工林对土壤养分的效应,并选择了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N、速效P、速效K作为人工林重建对土壤养分效应的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2年生的桉树、苏门答腊金合欢、新银合欢类人工林土壤表层有机质、全N量其增幅高于10年生、6年生的人工林;除念珠相思林以外,人工林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所在试验点的对照地.混交林对增加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的作用非常明显,其改良能力优于纯林;人工林土壤表层全N含量均低于1.0 g·kg-1;(2)速效N的变化规律与全N含量基本一致,速效P含量波动较大,土壤速效K含量比较丰富,pH值的范围在4.44~6.42之间;(3)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结果为赤桉 苏门答腊金合欢混交林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相对较大,其关联系数为0.651,影响最小的为念珠相思纯林,关联度系数为0.343.  相似文献   

4.
以五大连池地区朝阳林场樟子松人工林中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龄的土壤养分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林分的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均明显高于亚表层土壤;随着林龄增加,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增加,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降低,全磷含量变化不规律,土壤C/N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对内蒙古敖汉旗2006年退耕还林的樟子松纯林、山杏纯林、山杏沙棘混交林和荒草地(对照)不同深度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的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明显增加,山杏沙棘混交林中沙棘林带表层的速效磷含量明显增加,山杏纯林浅层的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3种人工林和荒草地的土壤养分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层土壤养分条件较好,说明土壤养分具有很强的表聚性;3种人工林与荒草地相比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养分水平,樟子松纯林和山杏沙棘混交林中沙棘林带的土壤养分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珍贵树种人工林管理提供依据,以黑木相思、红锥、火力楠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全量养分含量、速效养分含量、酶活性进行测定分析,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表明:红锥人工林土壤状况优于火力楠和黑木相思人工林,3种珍贵树种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含量比较高,全量养分含量、速效养分含量均处于缺乏水平,且3种人工林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指标相关,均表现为蔗糖活性高于其他酶活性。在3种珍贵树种人工林中,红锥人工林养分状况优于火力楠和黑木相思。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红松1~2年生叶片和其林下生长的土壤为对象,研究红松叶片中磷含量、磷贮量及其林下土壤中0~20、20~40和40~60 cm土层的氮磷钾矿质养分含量。揭示叶片质量、磷素水平与各层土壤速效氮、速效钾和速效磷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叶片质量与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无关,土壤中速效氮含量与针叶磷含量无关,0~20 cm土层的速效钾含量与2年生针叶磷含量显著相关。不同年生针叶的磷含量与各土层的速效磷含量都有显著的回归关系。针叶中磷贮量与土壤中速效养分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川中丘陵区柏木人工林养分年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川中地区30年生柏木人工林枝、叶营养元素年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叶中养分动态可分两种类型:季节性升降型(氮、磷、钾)和稳定型(钙、镁)各营养元素含量均在生长季末较为稳定,营养诊断采样时间以10~11月为宜;枝中养分动态大致与叶同步,而变辐较小,但生长季末期各元素含量多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张掖市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olia)省级林木良种基地内文冠果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试验区内不同树龄文冠果林地的土壤pH值、水溶性盐总量、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含量指标分层进行测定,分析其变化特征,探讨不同林龄文冠果对沙荒地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结果 表明:随着文冠果林龄的增长,林地内不同...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是在路易斯安那州北部3个正常采伐后的火炬松成熟林中;设样测定林分下层硬阔叶树和火炬松剩余物生物量干重、养分含量。估计采伐后林分中约有52t/ha 的下层硬阔、22t/ha 的松采伐剩余物存在。这些生物量中氮、磷、钾、钙和镁的含量分别为208kg/ha、16kg/ha、114kg/ha、215kg/ha 和40kg/ha,这些养分随着薪炭材的收获而发生了潜在转移,但并没有明显地减少土壤中相应的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林杆材阶段养分循环及密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田大伦 《林业科学》1989,25(2):106-112
我们于1978—1981年在广西禄峰山调查了14年生马尾松人工林标准地16块,以探讨马尾松人工林各器官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营养元素的积累以及密度与生物循环和养分利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杆材林阶段,Ⅱ密度组林分(3210株/ha)的生物量、净生产量和养分积累量最高,养分利用效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12.
元谋干热河谷生态恢复示范区土壤养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元谋干热河谷生态恢复示范区人工林(大叶相思、柠檬桉)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中pH值、有机质、全N、全P、全K、速效N、速效P、速效K的含量,研究示范区内土壤养分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试验区土壤主要为弱酸性、弱碱性;有机质含量匮乏;全N含量和速效N含量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全P含量处于较丰水平,速效K处于较丰水平,速效P处于很丰水平,部分样地土壤磷素过高;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显著。结合试验区土壤养分状况,应对示范区增施有机肥,适量施用氮肥,少施磷肥,有针对性地配施钾肥,从而提高经济树种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13.
贵州龙里林场马尾松湿地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实测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贵州龙里林场外来引进树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及本地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不同土壤层理化性质及养分元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林分土壤pH值为4.38~4.53,均表现为弱酸性;湿地松人工林有机质、全氮、磷、钾、钙含量均高于马尾松人工林;微量元素Fe、Cu、Zn、Mn、Co、Cr在2种林分中差异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法表明林分综合环境因子变量各指标受影响程度为NH_4-NZn速效PCoMnCuMgNP速效K。这些数据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对各养分元素的利用效率均高于湿地松人工林,马尾松的生长对养分的渴求高于湿地松。  相似文献   

14.
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表层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养分特征。结果表明:除了土壤pH值之外,不同林龄土壤理化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其中成熟林土壤容重最低为1.16 g/cm3,成熟林土壤含水量、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最高,分别为167mg/cm3,20.17%和19.38 g/kg;近熟林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最高,分别为18.01 mg/cm3,67.86 mg/cm3,1.33 g/kg,0.67 g/kg和28.18 g/kg;不同肥力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根据研究结果计算,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由高到低为近熟林﹥成熟林﹥中龄林﹥幼龄林。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秃杉人工林对林边土壤的影响,采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对广西西北部的南丹县、凤山县和天峨县的秃杉人工林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秃杉引种区具有相似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0~40 cm)密度为0.89~1.16 g/cm3,土壤总孔隙度为43.68%~ 53.65%,土壤最大持水量为46.36% ~ 74.61%;土壤pH为4.30 ~4.88,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7.78~68.30g/kg;土壤全氮和水解氮含量分别为0.82~3.37 g/kg和81.5~347.6 mg/kg;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为0.24~0.41 g/kg和0.40 ~ 2.87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为28.3~136.2 mg/kg.表明桂西北秃杉引种栽培区林地土壤较疏松、通气、透水性能良好,土壤有机质及氮素养分含量高.随着林龄增加,林地土壤总孔隙度和最大持水量均呈增大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也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但土壤密度呈下降趋势.表明秃杉人工林能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状况,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6.
6种速生树种人工林造林6年后土壤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速生树种人工林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情况及土壤的改善状况,选择优良的速生树种,以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杂交相思(Acacia mangium×A. auriculiformis)、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巨尾桉广林9号(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 ‘GLGU9’)6种速生树种人工林造林6年后土壤理化性质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土壤中物理性质容重、土壤孔隙性(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化学性质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养分(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水溶性盐(pH值、氯离子)等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杂交相思的土壤容重最小,孔隙度最好,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黑木相思土壤的全氮含量最高;杂交相思土壤的全磷、全钾、速效养分含量最高;巨尾桉广林9号土壤氯离子含量最高,黑木相思含量最小;6种树种的土壤pH值均为弱酸性(3.81~4.40);杂交相思和黑木相思土壤的透气透水性和养分状况较好,更能提高土壤的疏松性,可作为优良的速生阔叶树种在林业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空间分析的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西黄冕林场桉树人工林135个土壤样点数据,分析该区域土壤p 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等养分含量及其空间分布情况,利用空间分析法,对研究区桉树人工林的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黄冕林场桉树人工林的土壤肥力分为"低、中、高"3个等级,其土壤呈酸性,p H值为4.39-4.64,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1.97-39.46g/kg,土壤碱解氮含量为97.18-171.84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差异性较大,整体含量为26.29-184.98mg/kg,土壤有效磷含量为1.32-3.09mg/kg。根据区域养分等级划分标准,其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的范围均在中等以上水平,而土壤有效磷含量水平为极低。黄冕林场各分场土壤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较为缺乏,在其施肥推荐方案中可适量添加铜、锌与硼等微量元素。研究结果为桉树人工林土壤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建瓯市毛竹林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集建瓯市毛竹林表层(0~20 cm)土壤,分析其氮磷钾速效养分含量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建瓯市毛竹林表层土壤碱解氮平均含量为166.7 mg.kg-1,高于农田土壤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为9.93 mg.kg-1,低于毛竹生长所需;速效钾含量为55.4 mg.kg-1,低于毛竹生长所需。地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速效钾、速效磷、碱解氮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氮含量的变异性主要由随机性因素引起。建瓯市毛竹林土壤速效养分存在富氮低磷缺钾的现象,在生产实践中应重视磷肥和钾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9.
榆林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了解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衰退机制,选择榆林市4种不同林龄(40、33、27、20年)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取样法对土壤有机质、碱解N、速效P、速效K及土壤pH值进行试验研究,分析土壤养分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各养分元素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2)土壤中各养分元素含量与有机质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土壤pH值呈微碱性,都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差异不显著;(4)土壤速效K和速效P含量在27年达到最高,碱解N在33年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20.
大叶栎、火力楠人工林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大叶栎(Castanopsis fiss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人工林地土壤水分、肥力差异,比较它们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以相似的立地条件、相同的林龄(12年)的大叶栎(Castanopsis fiss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人工林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国家标准局发布的《森林土壤分析方法》中环刀法和相应的土壤养分分析方法测定土壤水分和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结果表明:大叶栎人工林的持水量和孔隙度均大于火力楠人工林,土壤容重小于火力楠人工林,差异不显著;土壤全量和速效氮、磷、钾含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结果均是大叶栎人工林较火力楠人工林高,其中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差异显著,其他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表明大叶栎人工林具有更好的保水、供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