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省甘蔗种植面积较大,甘蔗枯叶资源丰富。为了充分开发利用这些廉价原料,我们于1987年开始利用甘蔗叶在蔗田中栽培凤尾菇试验,平均产鲜菇5.5~6公斤。按每亩蔗田可利用1/3的土地计算,每亩可栽凤尾菇222米~2,产鲜菇1221~1332公斤,产值4~(?)664元,扣除成本获纯利1489~1711元。现将其栽培技术简介如下:(一)配制培养料:蔗叶要选择新鲜无霉变的。培养料配方为蔗叶36公斤,谷糠10公斤、石膏粉1公斤,尿素200克、过磷酸钙1公斤。蔗叶用1%石灰水浸18~24小时,捞起后用清水冲洗几遍,pH7~8.5,沥干后切成约6~10cm长。谷糠先用0.1%多菌灵液喷湿,再与蔗叶及其它辅料拌匀,含水量60~  相似文献   

2.
王元炎  谢仙环 《食用菌》1992,14(2):25-26
蔗头是甘蔗成熟砍收后留在土中的蔗茎和蔗根的总称,在甘蔗生产上,通常利用新植蔗砍收后蔗头上的芽和根,作为第二年进行宿根栽培,一般宿根一、二年后因产量下降,就得把蔗头连根挖掉,进行轮作.甘蔗在生育过程中,叶片不断更新,上部不断长出新叶,下部老叶有层次地枯黄脱落,在田间管理上要及时剥除枯叶清理田园,以增强通风透光,减轻病虫为害.据测算,每亩有干蔗头约300~350kg和干蔗叶200kg左右,未被充分开发利用.鉴于竹类资源有限,而甘蔗与竹同科,而甘蔗除生产蔗糖的下脚料蔗渣、滤泥外,还有大量的蔗头、蔗叶可以利用.为此,笔者从1989年起在仙游县溪尾村等进行了多点蔗头蔗叶栽培竹荪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平均单产干品达200g/m~2以上,且可缩短栽培期.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甘蔗生长中后期正值秋冬季,气温由高到低,符合蘑菇菌丝生长需高温,子实体形成需低温的规律,加上甘蔗已封行成林,类似森林的“小气候”环境,适宜蘑菇生长。利用蔗田地面行间种植蘑菇,每亩蔗地可产鲜菇750公斤以上。室外地面栽培蘑菇,不建菇房,不搭架,成本低,病虫少,产菇多,效益高,易推广。下面以蔗林地面种植蘑菇为例,介绍其关键技术。一、播种 (一)播种前的准备:1.灭鼠:播前一周,在种菇蔗地应用毒饵灭鼠2~3次。2.做床:理好种菇地四周排水沟,清除蔗行杂草,剥去蔗株下部0.5米高脚叶,顺放于蔗沟中,铲少量沟两边土做床,床宽0.35米左右,每间隔一行做两行菇床,留一  相似文献   

4.
甘蔗田里种植蘑菇,值得在南方蔗区推广,其技术要点如下: 一、菇棚搭设九月底十月初,选择地势较高、平坦、不积水的蔗田,用两畦间的蔗沟为菇床,毗邻的蔗沟作人行道,三条蔗沟可作两床。每床设架两层,上下相距六十厘米左右。以畦上高一米五以上的成熟蔗茎为柱,以竹杆横夹蔗茎为梁,用高一米八以上的粗竹为支柱撑顶加固。菇棚两端用编好的蔗叶帘或塑料薄膜围封,留南北门与通风窗。每亩蔗田可种植八百平方米蘑菇。二、制培养料按室内栽培蘑菇的培养料选用原料,配方、堆料、翻堆的方法大体  相似文献   

5.
为及时掌握2013年崇左、百色蔗区甘蔗生产情况,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两个蔗区糖料蔗种植面积、苗情进行调研和评估.调查结果表明:崇左、百色蔗区2013年糖料蔗出苗情况较往年好,尤其是新植的出苗.崇左地区的总体出苗及长势较百色的好.两个蔗区的螟害发生率均比2012年低.两个蔗区的主栽品种结构单一,退化现象明显.桂糖系列甘蔗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有待加强.应密切留意天气变化,加强种植管理及甘蔗螟虫的防治,推广现代甘蔗栽培技术,调整品种种植结构,增强桂糖系列抗旱甘蔗品种的推广力度,扩大其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4个甘蔗材料9个参试点两年新植一年宿根试验结果的收集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表现为高产的品种材料有:德蔗03-83、云蔗03-103、云蔗02-2332等;表现为高糖的品种材料有:云蔗02-588、德蔗03-68、云蔗99-91、云蔗03-422等;单位面积含糖量较好的参试品种有:德蔗03-83、云蔗03-103、云蔗02-588、云蔗02-2332等。多年多点试验为甘蔗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6个甘蔗品种8个参试点两年新植一年宿根24次试验结果的收集整理、分析,结果表明,表现为高产的品种有:VMC88-354、德蔗05-77、云蔗05-197、云蔗04-621等;表现为高糖的品种有:德蔗04-1、Q124、德蔗05-77、云蔗06-267等;单位面积含糖量较好的品种有:德蔗05-77、VMC88-354、云蔗05-197、云蔗04-621等.多年多点试验结果为甘蔗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广西是我国最大的蔗糖产地,近年来广西每年甘蔗种植面积都稳定在66.7万hm2以上,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甘蔗与菜、粮争地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利用冬闲蔗田套种马铃薯可以提高蔗区的土地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减轻甘蔗与菜、粮争地的矛盾,实现增产增收,提高蔗区农民甘蔗种植的经济效益,推广马铃薯蔗渣覆免耕栽培技术与常规栽培相比,省工、节水、节肥,同时还可以培服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9.
台湾省的柑桔由大陆沿海传入,已有300年的栽培历史。台湾丘陵地多,适宜柑桔生长,所以柑桔是台湾目前栽培面积最大的果树。1975年最高峰时,栽培面积达627,780亩,以后略有下降;但自1979年以来,种植面积一直维持在555,000亩左右,1982年种植面积仍为557,520亩,其中,结果面积为499,110亩。台湾柑桔总产量,自1973年以来,波动在33~39万吨间。柑桔单产水平,1969年每亩约  相似文献   

10.
正陕西关中近年来探索出了苜蓿套种鲜食玉米一年多茬种植模式,农民增产又增收,经济效益显著。该模式全年共收获5次,3月份每亩收获苜蓿菜500 kg, 5—7月每亩收获苜蓿鲜草4 000 kg,10月份每亩收获鲜玉米穗2 500个,鲜穗收获后,再用机械收获玉米秸秆和苜蓿,制作青贮饲料,每亩可制作混合青贮饲料1.5 t左右,每亩地全年纯收入3 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1.
广西是我国最大的蔗糖产地,近年来广西每年甘蔗种植面积都稳定在66.7万hm^2以上,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甘蔗与菜、粮争地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利用冬闲蔗田套种马铃薯可以提高蔗区的土地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减轻甘蔗与菜、粮争地的矛盾,实现增产增收,提高蔗区农民甘蔗种植的经济效益,推广马铃薯蔗渣覆盖免耕栽培技术与常规栽培相比,省工、节水、节肥,  相似文献   

12.
春播架豆以嫩豆荚作菜用,营养价值高,很受市场欢迎。我区架豆栽培历史较久,但因其产量低,收入少,栽培面积较少。近三、四年由于推广了塑料薄膜地面覆盖,使其产量、产值大幅度上升。据我所1981—1983年三年试验120.1亩,平均每亩增产1111.4斤,增值205.07元。随着栽培技术不断改进,亩产值大幅度上升。1979—1980年地膜覆盖较未覆盖的每亩增收136.69元,1983年每亩增加273.44元。在地膜架豆增产增收的情况下,种植面积也在增加。1972—1979年八年平均每年种植2001.3亩,1980—1983年四年每年平均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丰产林、栗园间作黑木耳高产栽培.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获得成功.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和推广价值的高产栽培模式。它具有光线适宜、空气凉爽湿润、氧气充足、杂菌污染少、不占用耕地.土地利用率高等优点。莒南丰产林、栗园面积35万亩.经调查可用来间作黑木耳的就有10万亩之多.每亩投料2500kg,可产千耳250kg,按40元/公斤计.每亩可增加纯收入6000~7000元。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涿鹿县1992年从美国引进大粒、鲜食、晚熟品种“红地球”葡萄(又名红提、晚红),到1998年全县红地球葡萄发展到400公顷,60万株,已有50%的面积进入结果期,每亩产量1500~2000千克,总产350多万千克,贮鲜量20多万千克,1996年到1998年连续3年采收期平均售价15~20元/千克,贮藏后(春节前后)售价30~40元/千克,销往北京、香港等地,经济效益十分可  相似文献   

15.
花椰菜秋季栽培,田间杂草发生量大,对花椰菜的产量、质量影响较大。为了解决花椰菜地草害问题,寻求省工、高效又不影响其产量的除草方法,1988年作者在苏州市郊进行了化学防除试验,结果如下。 材料与方法 1.供试药剂及处理:①60%丁草胺乳剂每亩150毫升(商品量,下同);②50%杀草丹乳油每亩400毫升;③1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每亩500克。④另设不施药对照。各处理小区面积60平方米。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2.施药方法:花椰菜定植前,将各药剂按每亩50公斤水见好,直接均匀喷洒于整平的畦面上,然后移栽花椰菜苗。 3.试验田概况:试验田肥力中等,上质为…  相似文献   

16.
一、概况 1968年开始,我们于本站三排6、9、32号幼年芦柑园进行幼年树丰产栽培试验。这三丘柑园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 6号园:面积1.06亩,种植距离6×8尺,每亩125株。苗木是本站自育红桔砧芦柑,1965年春嫁接,1965年10月21日定植。 (二) 9号园:面积2.70亩,种植距离10×12尺,每亩50株,本站自育苗。苗木砧木  相似文献   

17.
麦茬葱是指在小麦下茬栽培的大葱。其栽培面积随着小麦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加。近年来,辽宁省鞍山、沈阳、锦州、铁岭、阜新等地均出现较大面积的麦茬葱,仅鞍山市台安县西佛镇麦茬葱面积就达万亩左右。麦茬葱经济效益高,高产值地块每亩可达千元以上,是复种粮豆的几倍至十几倍。其次是大葱植株无论大小均可做为商品出售,即使生育不良也不会绝收。再次,大葱收获后,既可一次性售出,又可分批出售,加之在秋冬季节容易贮藏,不需特殊设备,贮藏技术简单,农民容易掌握,因此不仅近郊可栽培,中远郊也可栽培。另外,麦茬葱栽培的各项作业,无论定植…  相似文献   

18.
西瓜、花生—膜两用高效栽培技术是我市在实施“三高”农业中推广应用的一项新技术,1992年推广面积500亩,平均亩产西瓜3500公斤,亩产花生干果320公斤,合亩产值1800余元,比纯种花生平均每亩增加收入1250元,扣除成本250元,每亩净增收入1000元左右。其栽培技术为:  相似文献   

19.
云南曲靖市政府为了进一步调动农民种菜的积极性,前不久决定对蔬菜生产实行考核奖惩制度。该制度规定,按现有蔬菜基地面积3500余亩计算,核定蔬菜专项奖金28500多元。凡达到计划种植面积,以及完成大路菜品种、科技试验示范、韭菜花交售合同和限制品种指标的,按每亩8元奖励;凡荒芜、改种或未经批准占用蔬菜面积的,每亩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世界上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是苹果生产的总趋势。由于采用了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实现了苹果早结果、早丰产,提高了果实品质和单位面积产量。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苹果生产面貌为之一新。据报道,M9自根金冠六年生亩产可达14328斤。(每亩栽植91~121株)。M9自根新红星六年生亩产可达10760斤(每亩栽440株)。在荷兰,苹果砧木以营养繁殖系为主,实生砧约占0.1%、栽培面积由1952年的645000亩下降到1961年的525000亩。产量却二次由大战前的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