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护被征地农民利益,关键是要建立科学的农地征用制度。而我国现行的农地征用制度不合理,不利于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完善现行农地征用制度,关键是要严格控制土地征用范围;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完善征地程序,赋予被征地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起诉权;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地征用补偿制度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征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于征用土地涉及到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因而必然涉及到不同主体的经济利益。征地补偿是用来协调土地征用过程中私人权益与公共权益冲突的基本制度,也是合理解决征地后国家、集体和被征地农民利益的有效途径。但由于现行的农地征用补偿制度只是片面强调国家利益而不重视对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从而导致被征地单位与用地单位、政府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经常发生被征地农民集体上访事件。因此,探讨完善我国现行农地征用补偿制度的可行性对策,不仅有利于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  相似文献   

3.
卢光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031-19033
介绍西宁市桌河滩工业园区失地农民补偿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甘河滩工业园区失地农民面临的基本问题,并提出改革农地产权制度,从体制上保障农民权益等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农地发展权概念、归属和农用地征用补偿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基于农地发展权来考虑农用地征用补偿尺度,并以农地发展权,作为增加农用地征用补偿标准的理由。在充分确保国家审批权的基础上,对农地发展权在农用地征用补偿中,应体现为农民提供与土地同样效用的保障。为给农民永久的保障,本文也探讨了农地发展权在农用地征用补偿中的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目前,侵犯农民土地权益造成一系列严重的负面影响.从制度角度看,侵犯农民土地权益的内因是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关系的缺陷,外因是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要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必须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一是改革征地补偿制度,二是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三是改革单一"国家征地"模式,允许"农地入市".  相似文献   

6.
唐彪  徐宇 《甘肃农业》2007,(7):13-15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占用耕地面出现的失地农民利益难保障的现状,作者在介绍与农民利益相关的土地基本知识和阐述失地农民权益的基础上,提出的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对策是:更新立法理念,贯彻私权保护原则;明确界定公共利益范围,严格限制征用权,扩大法院失地农民问题的受案范围;健全土地征用程序,增强公开、公正性;加快完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确认集体土地的商品展性,开放农村建设用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高效配制: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存在农地发展权权属的缺失问题,主要体现在农地的征用过程中没有考虑农地发展权,从而造成失地农民补偿偏低。为此,本文提出要从明确农地发展权、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做好农地登记工作等方面来保护农民的农地发展权。  相似文献   

8.
蔡娟 《农业考古》2005,(5):70-74
农民失地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农村经济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更是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能否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直接影响到我国城乡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最根本的路径是制度规范化.首先,明晰土地产权制度,保护失地农民的财产权,这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首要前提;其次,改革征地补偿制度,维护失地农民应得利益,这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关键所在;第三,健全就业培训制度,促使失地农民重新就业,这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重要环节;第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这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长远之计.  相似文献   

9.
肖云  王婷婷 《现代农业科技》2011,(22):353-354,356
通过调查贵州省Z村在征用农民土地时所实行的征地补偿模式,指出留地安置补偿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失地农民失地后的长期利益,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生产、生活等问题,有利于社会稳定。同时,对留地安置这一补偿模式进行重点分析,提出完善留地安置补偿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农村集体土地尤其是城郊农民的土地大量被征用,从而产生了较多的失地农民。如何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从根本上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客观需要。基于此,在分析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分析农地产权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健全农地退化的经济损失评估体系等方面着手,完善农地产权运行机制,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征用是国家强制取得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为。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征地补偿标准不明确不统一、不能解决失地农民长期的生活保障、对“为公共利益需要”而征收土地的规定不明确以及征地纠纷缺少法律救济等问题。提出了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的法律对策:包括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统一计算方法,完善土地征用相关法规,明确界定“公共利益”范围,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建立完善的征地纠纷法律救济体系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数量日益增多。当前,土地产权模糊、征地补偿标准不科学、土地管理制度混乱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导致失地农民权益得不到保证。因此,必须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妥善解决当前失地农民问题,为失地农民提供生存和发展保障。  相似文献   

14.
农民是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为城市化作出了重大牺牲,理应成为城市化的受益者。而客观现实是由于我国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存在很多缺陷,因此大量失地农民并没有从城市化土地流转过程中得到太多的好处,这与农民做出的牺牲性贡献极不相称。对失地农民而言,他们最关心的是养老保障问题。从这一问题入手,阐述了当前失地农民养老保障观,分析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紧迫性,并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京郊失地农民补偿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失地问题已成为京郊农民上访的主流.据调查,京郊失地农民获得占地补偿低且不及时到位是造成上访量大的主要原因.京郊失地农民获得的补偿额无法满足他们的长期稳定生活.所以,京郊失地农民既应获得农地使用权的补偿又应获得保障补偿.  相似文献   

16.
孙涛  刘瑜婷  余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380-2382
阐述了咸阳市秦都区经济发展状况及土地征用补偿现状,从政府行为和土地制度两方面分析了秦都区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因素,提出政府应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通过阐述单一的货币安置政策存在的不足以及失地农民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说明了维护失地农民权益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征地补偿应合理化、逐步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的政策建议来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以有效地防止新贫困的发生,从而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土地政策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着重从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征地补偿制为征地赔偿制、规范土地征用程序等方面,提出了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用土地被征用,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失地农民。农民因失去土地而生活无法保障,失地农民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中国失地农民及其保障的现状,并从制度的建设,失地的补偿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几方面提出了建立一个完善的失地农民保障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南京市现行征地制度,探讨了如何维护失地农民的权益问题,提出了健全土地征用的法制化建设、大幅度地提高征地补偿费用、增加征地过程的透明度、增强被征地农民的主人公意识等对策建议;尤其强调论述了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