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杉木林采伐迹地不炼山造杉木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炼山引起的物种减少、水土流失和地力衰退等生态问题进行杉木林采伐迹地不炼山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炼山对1~2年生林分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年后炼山林分林木生长不如不炼山林分,随着林龄增大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炼山破坏了土壤结构,引起了水土流失,土壤肥力比不炼山林分低;炼山引起了物种减少,物种多样性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2.
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与降雨特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连续三年定位研究,全面探讨降雨特性对炼山与不炼山的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区年均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EI30)为1508.0mm和602.1[100J·cm/(m2·h)],侵蚀性降雨占全年降雨次数的34%~40%;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随降雨侵蚀力增大而增加;林地水土流失量主要由大雨和暴雨两种降雨类型所引起,充足的前期降雨会加剧林地水土流失,尤其是在旱季;炼山的杉木林地水土流失随降雨的年分布特点而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不同降雨条件下,炼山林地水土流失均明显大于不炼山林地.因此增加地表覆盖和选择合适的营林作业方式和时间是防止炼山林地大量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炼山与不炼山2种林地清理方式对木荷生物量的影响,在福建省泰宁国有林场进行了不同林地清理种植木荷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炼山清理林地更有利于木荷生长.不炼山10年生木荷平均木总生物量为117.0kg,炼山的木荷只有101.0kg,不炼山为炼山的115.8%.其中,不炼山林地树干、树枝生物量分别为65.3kg、18.2kg,炼山林地分别为58.7kg、16.1kg,不炼山林地均高于炼山林地,但差异不显著;不炼山林地树叶、树根生物量分别为6.0kg、27.5kg,炼山林地分别为4.7kg、21.5kg,不炼山林地均高于炼山林地,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从生物量的分布来看,不炼山林地木荷平均木的树叶、树根生物量所占比例高于炼山林地.10生木荷还是幼林,处在生长旺盛期,根系发达和枝叶繁茂对林木生长非常有利,说明今后不炼山林地木荷林木的生长潜力要大于炼山林地.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炼山与不炼山两种林地清理方式对木荷生长的影响,在福建省泰宁国有林场进行了不同林地清理种植木荷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林龄炼山与不炼山对树高生长的影响是各有不同。造林当年,1年生平均树高炼山为0.77m,不炼山为0.66m,炼山林地树高生长显著高于不炼山林地;造林后第3年,3年生平均树高炼山为2.45m,不炼山为2.39m,炼山林地生长量仍高于不炼山林地,但差异很小;造林后第5年,5年生平均树高炼山为3.99m,不炼山为4.25m,炼山林地生长量反而低于不炼山林地,但差异也较小;造林后第10年,10年生平均树高炼山为6.92m,不炼山为7.69m,不炼山林地树高生长量显著高于炼山林地。  相似文献   

5.
杉木林采伐迹地不炼山营造毛竹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杉木林采伐迹地采取炼山与不炼山二种造林方式营造毛竹林,对林分生长、土壤肥力及林分物种多样性的对比试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8年生毛竹林不炼山与炼山比林分生长稍好,土壤肥力有所改善,而且提高了林分物种多样性。在杉木采伐迹地不炼山营造毛竹是一种较好的造林方式,不仅可提高林分生长,而且有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可以在南方林区适宜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不炼山造林对尾巨桉纯林林分生长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采用方差分析对两种林分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应用净现值法对林分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炼山造林相比炼山造林可以有效提高桉树林分的生长量。不炼山处理林分的树高、胸径、材积和林分蓄积量均显著大于炼山造林林分,相比炼山造林林分分别提高13.32%、13.20%、48.01%和26.02%,但不炼山造林林分保存率低于炼山林分。不炼山造林林分累计现金流量和累计净现值均略高于炼山林分,但差异不显著,即不炼山造林林分经济效益与炼山林分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7.
针对炼山清理林地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各种土壤养分的损失和土壤结构的破坏、地力衰退等生态问题,采用炼山与不炼山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炼山对马尾松1年生幼树有促进作用,2~3年两者相近,4~5年不炼山比炼山更有利于马尾松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土壤微生物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炼山与不炼山杉木林地微生物四年的定位研究表明:不同林地清理方式通过不同方式处理采伐剩余物,导致了林地微生物的较大差异。炼山林地短期内土壤微生物大量繁殖,加快了炼山引起的林地养分释放,造成大量养分流失;不炼山林地采伐剩余物则能缓慢分解释放养分。从维护土壤肥力角度看:不炼山清理迹地优于炼山。但不同清理方式林地三大类微生物中仍以细菌数量占优势,放线菌、真菌次之。在各生理类群中,以氨化细菌占优势,嫌气性固N菌其次,纤维素分解菌、好气性固N菌最少。利用土壤微生物数量来表示林地整体肥力是不够确切的。  相似文献   

9.
炼山对南酸枣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α多样性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对炼山与不炼山处理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同期(3 年生或6年生)炼山处理的南酸枣人工林灌木层、草本层及藤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小于不炼山处理的群落,其余各α多样性指数值在2种处理措施下呈现差异;在时间动态上,炼山处理的南酸枣人工林的灌木层、草本层和层外层(藤本植物)α多样性指数值增长幅度与不炼山处理的群落相比表现不同的变化趋势.2个β多样性指数可以定量和直观地描述炼山与不炼山处理对南酸枣人工群落林下植物组成(生境)的影响,且不同生长型物种表现不同的生态反应.表2参20  相似文献   

10.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巨尾桉林地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对不同林地清理方式的巨尾桉林分生长量、林下植被多样性和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6a定位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炼山对巨尾桉林分早期树高生长(1~3a)有促进作用,但对3a后的生长量指标产生负效应,炼山后6年生巨尾桉林分的蓄积量和生物量低于不炼山林分;炼山不利于巨尾桉林下植被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稳定;炼山影响巨尾桉林分生长量的主要原因在于炼山导致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恶化,降低土壤肥力,并进而影响林地的持续生产能力.从维护地力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要求来看,应该尽快变革炼山这种传统的林地清理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炼山与不炼山两种林地清理方式对木荷生长的影响,在福建省泰宁国有林场进行了不同林地清理种植木荷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炼山清理林地更能利于木荷的生长。10年生木荷胸径生长不炼山大于炼山,不炼山10年生木荷的平均胸径为8.5cm,而炼山的只有7.6cm,不炼山为炼山的111.8%;10年生木荷树高生长不炼山大于炼山,炼山林地10年生木荷平均树高6.92m,而不炼山林地为7.69m,是炼山林地的111.1%;不炼山林地10年生木荷单株材积大于炼山林地,炼山林地10年生木荷单株材积0.0171m3,而不炼山林地为0.0233m3,是炼山林地的136.3%。炼山的时间很短,但对林地及林木生长的影响是长期的,因此提倡不炼山造林。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径流小区定位观测法分析研究炼山与不炼山的水土流失差异。通过一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炼山后第一年水、土、肥流失十分严重,炼山的年径流量为2743.49m~3/ha,年土壤流失量为24.811T/ha,分别是不炼山的11倍和88倍。大量水土流失伴随着养分流失。有机质、速效氮、磷和钾的流失量分别为不炼山的15倍、24倍、16倍和5倍。经回归分析、炼山因素在影响本区水土流失诸因子中占主导地位。在本试验条件下24°—32°可能是水流面蚀强度的临界坡度。  相似文献   

13.
炼山与不炼山造林效果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武平县东留乡苏湖村,通过炼山与不炼山2种方式进行杉木人工造林,调查分析2种造林方式对林木生长量、造林成本投入以及天然更新阔叶树株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炼山造林林木初期(5年)生长好于不炼山造林,到7年时不炼山造林林木生长开始优于炼山造林,到9年时不炼山造林林木生长显著优于炼山造林;不炼山比炼山可增加造林抚育成本25.6%;炼山造林地内阔叶树的天然更新能力明显不如不炼山造林,不炼山造林与炼山造林相比易于形成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炼山后杉木幼林地土壤肥力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连续四年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炼山后一段时期内(几个月至一年),林地土壤肥力和土温得到短期提高,但土壤全N和有机质因高温挥发而有所降低;随后因炼山林地裸露,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各指标呈逐年下降趋势;至第四年又表现出回升趋势。说明炼山一方面加快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另一方面又干扰和破坏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依照立地条件相一致原则,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选取闽西北地区造林1 a及造林3a杉木(Cunningham ialanceolata)纯林,分别对炼山及未炼山林地的植物多样性及土壤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炼山与未炼山造林后植被多样性差异显著.炼山在造林1a时增加灌木多样性,减少草本多样性,造林3a时灌草多样性均减少.随造林年限增加,仅炼山林地灌木多样性降低,其余均呈增加状态;炼山在造林1 a时增加土壤密度,造林3a时增加土壤含水率、密度及毛管孔隙度,其他土壤因子质量分数降低.随造林年限增加,炼山林地各土壤因子质量分数有所提升,未炼山林地反而下降;通径分析表明,炼山造林地内灌木多样性受土壤特性限制较未炼山林地小,但炼山林地草本多样性受土壤特性的限制远大于未炼山林地.影响较大的土壤因子为土壤孔隙度,磷、钾质量分数.总体看来,迹地炼山对杉木林植被及土壤影响较大,但随时间推移影响日益减小.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马尾松采伐迹地入侵种群结构及拟赤杨生长状况,对炼山后天然更新、不炼山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不炼山天然更新的树种组成、主要树种种群类型以及拟赤杨生长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过20年培育,马尾松采伐迹地由次生裸地演替为次生阔叶林。该次生阔叶林以拟赤杨、南酸枣、檫树等落叶树种占优势,中下层林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次生阔叶林处于落叶阔叶林向常绿阔叶林过渡阶段,为不稳定群落。不同处理树种组成及多度和丰富度存在差异。不炼山处理和不炼山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处理物种丰富度均高于炼山后天然更新处理,丰富度分别增加82.6%和60.9%;经方差分析发现,不炼山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处理与炼山后天然更新处理林木多度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不炼山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处理与不炼山处理林木多度间存在显著差异。次生阔叶林中拟赤杨生长迅速,利用次生裸地发展拟赤杨资源是一种较好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7.
迹地炼山对杉木林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照立地条件相一致原则,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选取闽西北地区造林1 a及造林3 a杉木(Cunningham ialanceolata)纯林,分别对炼山及未炼山林地的植物多样性及土壤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炼山与未炼山造林后植被多样性差异显著。炼山在造林1 a时增加灌木多样性,减少草本多样性,造林3 a时灌草多样性均减少。随造林年限增加,仅炼山林地灌木多样性降低,其余均呈增加状态;炼山在造林1 a时增加土壤密度,造林3 a时增加土壤含水率、密度及毛管孔隙度,其他土壤因子质量分数降低。随造林年限增加,炼山林地各土壤因子质量分数有所提升,未炼山林地反而下降;通径分析表明,炼山造林地内灌木多样性受土壤特性限制较未炼山林地小,但炼山林地草本多样性受土壤特性的限制远大于未炼山林地。影响较大的土壤因子为土壤孔隙度,磷、钾质量分数。总体看来,迹地炼山对杉木林植被及土壤影响较大,但随时间推移影响日益减小。  相似文献   

18.
炼山后间种绿肥对杉木林退化地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传统炼山清理迹地短期内速效养分大量增加,随后雨季来临主,地表露引地严重水土流失的现实,通过建立径流场,进行间种绿肥对杉木林退化地水土流失、土壤肥力及林木生长影响进行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在杉木炼山林地间种不同种类的绿肥可减少林地17.76%~52.25%的土壤蚀量,而且间发肥后林地物理性质及养分状况得到一定的改善,林地表层土壤养分大量富集,提高了林地养分有疚性和供庆水平,同时间种绿肥对杉木幼林生  相似文献   

19.
炼山对桉树人工林生态效益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分析了炼山与不炼山造林对桉树人工林的影响。结果表明:炼山林地桉树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分别比不炼山的增加了9.6%、7.1%、18.0%和18.0%,差异显著;不炼山对桉树人工林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和土壤理化性质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杉木世行造林水土流失及土壤肥力监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建立28个不同营林措施的径流小区,对杉木世行造林地水土流失及土壤肥力进行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炼山清理迹地造林导致了林地严重水土流失,林地6年的水、土、肥流失分别是不炼山林地的3.1、19.7和6.1倍;穴状整地造林可比全垦、带垦整地减少37.65%和23.42%的土壤侵蚀量;扩穴连带抚育水保效果不明显.杉木世行造林模式可比传统造林模式减少7.76%的土壤侵蚀量和11.35%的液体径流量,造林后林地表层养分指标呈下降趋势,主要是林地水土流失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