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年5月份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传染性法氏囊炎病(IBD)的发病率逐渐增多,到麦收时节,达到发病高峰。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法氏囊炎病毒(IBD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主要侵害3月龄以内的小鸡,特别是7~40日龄的鸡更容易感染该病。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的广泛应用,鸡群对该病的抵抗力增强以及病毒毒力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甘博罗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各种鸡均能感染,发病时间不分季节,以3~6周龄的鸡发病率最高,1~14日龄和成年鸡常呈隐性感染.本病病程短,一般6~10天,传播快,常常突然暴发.  相似文献   

3.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发生多集中在4~10月份,特别是夏、秋季,温度较高,湿度大。发病日龄主要集中在10~40日龄,最小发病日龄为5日龄,最大发病日龄在210日龄。该病发病率高,几乎达100%,死亡率低,一般为10%~20%。本文就一例817肉鸡法氏囊病诊断和治疗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在肉仔鸡和蛋鸡中常有发生 ,本地鸡的发病率很低。但最近门诊中收治了 5例本地鸡法氏囊病 ,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这 5例法氏囊病的本地鸡群共 2 10 0只分布在 2个乡镇 ,5个饲养户中有 2户散养、3户圈养。鸡群于 2 0 0 2年 7月 6日开始发病 ,至 8月 8日共有 32 0只发病 ,死亡 92只 ,发病日龄在 18~ 32日龄之间。据主诉 ,5个鸡群均未进行法氏囊病疫苗接种。发病鸡群羽毛蓬松 ,无光泽 ,采食减少 ,拒饮 ,头下垂 ,眼睑闭合 ,精神不振。排白色或黄白色水样稀便 …  相似文献   

5.
1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 近年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①病死率的变化:过去鸡群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一般在13%~50%,雏鸡甚至可高达60%以上;现在发病率低,死亡率也降低了,一般在20%以下;②季节性变化:过去春季及夏初发病多,现在该病季节性不明显;③病程的变化:过去发病快,死亡曲线呈"尖峰式",发病后3~4d为死亡高峰,现在发病缓慢,零星死亡,病程长;④发病日龄的变化:发病日龄提前,有的鸡群10日龄之内发病,多数鸡群在20~30日龄发病,一些鸡群在使用本病弱毒疫苗二免后发病;⑤病例不典型而且混合感染增多.  相似文献   

6.
由于近一段时间一些地区法氏囊炎发病率开始升高,在此,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谈一下笔者对传染性法氏囊炎的预防及诊治观点。1流行特点本病全年均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不同地区,发病高峰期不同,总体来看,以5~9月份发病率普遍较高,通常以3~5周龄为发病高峰。近期,雏鸡最早见于10日龄前后发病。  相似文献   

7.
自1990年以来,我市每年5~8月份在养鸡较为集中的乡镇,初产母鸡发生以瘫痪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鸡群一开产或开产不久即发生,有的治愈后易复发.为此,我们对“初产母鸡瘫痪症”(暂定名)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是鸡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所引起.1 发病特点(1)发病季节:每年5月份开始发病,6~7月份为发病高峰,8月份逐渐停止.(2)发病日龄:发生于120~200日龄,以140~180日龄的初产母鸡较多.(3)流行方式:呈零星散发.(4)发病率、死亡率:初产母鸡发病率为3%~10.5%,死亡率为0~2.7%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易感动物主要为鸡。最小发病日龄为5日龄,最大发病日龄在210日龄.发病日龄主要集中在10~40日龄。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发生多集中在4~10月份,特别是夏、秋季。该病主要侵害鸡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障碍,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多种疫病(新城疫、大肠杆菌病等)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给养鸡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2014年4月10日至2015年7月10日在安溪参内乡兽医防疫站收诊的500个家禽病例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共调查500个病例,其中患IBD鸡群42个,发病率为8.4%。调查结果表明,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节,但也有全年化的趋势;发病日龄主要在3~6周龄之间;部分病例的症状和病变不典型;患病鸡群平均发病率52.57%,平均死亡率4.34%。  相似文献   

10.
1990年5月初到7月中旬,齐齐哈尔市城郊7个区、20个乡镇、3个基地养鸡场,591个养鸡户爆发了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我们采取综合诊断方法及时确诊,很快扑灭了疫情,现将诊断工作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情况这次是齐市地区首次爆发IBD疫情,疫病流行特点是: 1.1 病鸡日龄段集中,只限于在25—70日龄的中雏鸡,25日龄以下雏鸡和成鸡未发病。1.2 发病迅猛、流行快、波及面广,一过性,从发病到死亡或耐过大约5—7天,流行季节与日龄有关,因而该病多在5月初到7月中旬发生,集中在6月份发病。发病鸡大多是滨白鸡。1,3 注过IBD疫苗的雏鸡不发病,未上苗的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鸡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严重威胁养鸡业的发展.常与其他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 1 发病情况 2012年7月,靖江市斜桥镇养殖户王某购进3 000羽三黄鸡,分别于8、14日龄进行过新城疫、法氏囊免疫,生长状况一直良好.突然于24日龄发病,3天死亡超过200羽,精神沉郁的病鸡越来越多,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传染性法氏囊病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鸡传染性法氏囊出现了亚临床型,病理变化不明显,发病日龄明显拓宽,死亡率增高,并且常与其它传染病混合感染,给鸡群的整体免疫带来困难。1993年蛋鸡场一批鸡20日龄发生了传染性法氏囊病,以后又发生了禽伤寒和马立克氏病,造成大批死亡。现报告如下:发病情况虽然采取合理的免疫程序,但传染性法氏囊病仍有发生,死亡率约3~5%。1993年一批鸡3周龄前生长良好,传染性法氏囊疫苗首免后三天发生法氏囊病。注射IBD高免卵黄液,IBD典型病变消失,但仍有死亡。50日龄后病鸡极度瘦弱,腹大。投服氛所酸等抗菌素病情好转,死亡减少…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除成年鸡以外,其他日龄段的鸡都可感染发病,主要发生于3~6周龄的鸡群,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下面就将今年的一个病例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除成年鸡以外,其他日龄段的鸡都可感染发病,主要发生于3~6周龄的鸡群,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1发病情况2011年8月10日,松山新区养鸡户刘某到我门诊求治,自述饲养的30日龄的2000只蛋鸡从8月4日开始发病,每天都出现20多只打蔫鸡,死亡4~6只,投服4天抗药物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又称腔上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仅鸡发病,发病日龄以14日龄多见,近年来有所提前,最早的有7~5日龄发病的,鸡场里,初次暴发本病通常危害最严重,后代再发生本病时就轻得多.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于1979年首次在广州发生,之后全省市均有发生,阳性感染率很高,达50%~70%以上,但死亡率不大,病的发展趋于平稳状态。但是,从1992—1996年之间.我国很多省市,许多鸡场都先后爆发了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炎,造成巨大的损失。2000~2003年传染性法氏囊炎的发病率也比较高.但这几年传染性法氏囊炎的发病在临床上很少出现典型病例,主要表现亚临床症状。且发病的日龄、季节、发病的品种均和以前发病有较大的区别。(见表1)  相似文献   

17.
(一)当前流行特点 1.在临床上很难见到典型的新城疫症状,且多与其他病并发,最常见的并发病是大肠杆菌病,传染性法氏囊炎病、禽流感(H9)等. 2.发病日龄相对集中,20~50日龄和产蛋高峰期多发,但目前发病日龄逐渐变宽,有7~8日龄发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1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在本地区的发病特点 1.1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虽然IBD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通过记录可以发现,每年6~9月份炎热季节是本地区法氏囊病的高发季节,约占全年法氏囊病发病率的85%以上。  相似文献   

19.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主要症状为腹泻、颤抖、极度虚弱,其病理特征为法氏囊先肿大、出血、坏死,然后迅速萎缩,骨骼肌出血,肾有尿酸盐沉积。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发病高峰期多集中在3~8月份,主要侵害3~6周龄的幼鸡,15周龄以上鸡较少发病,成鸡通常为隐性感染,。现将2009年6月在某养殖场诊治的一例32日龄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例报告如下,仅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甘波罗病,是由呼肠弧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杀淋巴细胞性疾病。该病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率高,主要危害3~8周龄的鸡。最近在山东、河南等地陆续发生了法氏囊病,其发病日龄明显变宽,病程明显延长。最早发生于1日龄的幼雏,晚者发生于产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