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试验研究了剪叶、剪芒、套穗处理对粒重的影响,并探讨了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干尖、中部叶片旱枯、干芒及落黄等性状对粒重的影晌。结果表明,对粒重的作用:穗部>旗叶>倒二叶>芒>倒三叶,而且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通过1997 ̄1998年对二棱大麦新品种单二播期、密度、氮肥用量、穗肥比例、磷肥用量等五因子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单二大麦在本地10月29日前后播种,基本苗10万/亩左右,群个体质量高,生育进程适宜,前期发苗好,穗数足,中期生长稳健,粒数较多,后期灌浆结实好,粒重高,易夺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3.
小麦叶片,穗,芒对粒重的作用及品种间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试验研究了剪叶、剪芒、套穗处理对粒重的影响,并探讨了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干尖,中部叶片旱枯,干芒及落黄等性状对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粒重的作用,穗部〉倒二叶〉芒〉倒三叶,而且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试验在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科听进行;MET由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提供,供试品种为东农416。将MET同腐殖土混拌均匀,在育秧盘上育苗,试验共设五个处理:①3.0gMET②2.0gMET;③1.0gMET;④0.5gMET;⑤空白区(CK)。每个处理苗床面积均为20m^2,三次重复,随机排列。苗床管理同一般生产田。秧苗达到二叶一心时,每处理取样30株调查其形态性状,三叶一心时调查分蘖情况及除草效果。  相似文献   

5.
蔗叶粉碎还田对甘蔗螟虫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产上甘蔗收获期蔗叶处理方法的不同,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蔗叶焚烧和蔗叶粉碎还田对当年宿根蔗的甘蔗螟虫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期,甘蔗螟虫以二点螟为主;在甘蔗生长中后期,条螟、黄螟和二点螟混合发生为害,但条螟种群数量最大.与蔗叶焚烧处理相比,蔗叶粉碎还田处理中,螟害导致的螟害株率相当,分别为94.17%和91.39%,但枯心率和螟害节率均显著降低,分别为43.86%、12.29%和17.23%、13.57%,表明蔗叶粉碎还田有利于减轻甘蔗螟虫为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个大麦品种(系)(16个二棱、4个多棱)的冠层性状及穗部经济性状的差异性及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除倒二叶、倒三叶叶面积及单株有效穗数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研究性状在品种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2)株高、穗长、每穗粒数的遗传力较高(>0.80),其余各性状的遗传力相对较低,3)二棱大麦每穗粒重与千粒重、每穗粒数间正相关极显著,而千粒重无明显相关。4)二棱大麦上三叶面积与穗长正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多棱大麦只有倒三叶面积与穗长正相关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高产夏玉米籽粒形态建成和营养物质积累与粒重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显微切片和营养成分分析的方法,系统研究了高产夏玉米籽粒形态建成、营养物质积累以及与粒重、成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产夏玉米(1125kg/ha)籽粒形态建成迅速,胚器官分化较早,胚乳传递细胞带发达,籽粒基部黑色层彩成较晚,粒中营养物质积累时间长。黑层形成、乳线消失、苞叶枯松、籽粒含水率在32%以下时收获,籽粒营养物质积累基本停止,粒重最大、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湖北地处长江中下游麦区,其大麦育种目标为选育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熟期适宜的多棱或二棱专用饲料大麦新品种及高产、优质的二棱专用或兼用型啤酒大麦;八五期间,相继育成了一系列各具特色、极有推广应用价值的大麦新品种(系)。对育种策略和途径探讨,认为选育多棱大麦新品种是大麦超高产育种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对二棱大麦,要双高并重,注意高粒重和高穗容量的双重目标选择。注意高收获指数与高生物量的协调;亲本选配上,要高低结合、优势互补,同时还应注意亲本间的遗传距离,重视多棱大麦与二棱大麦品种的亚种间杂交是大麦育种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利用秕粒玉米杂交种6012,选取该测产小区中所有边行自然穗,其中有6个正常果穗和12个秕粒果穗,分别测定每个果穗的穗粒数、穗粒重、百粒重,进一步比较分析产量等性状,结果表明,秕粒对产量、百粒重负面影响极大。将秕粒和正常粒进行室内育苗栽培,测定出苗率,观察苗势。观察记载秕粒籽粒品质、形状、大小等性状及穗上分布特点。秕粒现象产生原因:花粉粒发育不良;花丝生活力退化;胚乳发育不正常;品种自身缺陷;生态环境影响。预防对策:选用良种;合理密植;科学田间管理;拓展遗传基础,加强抗性育种。  相似文献   

10.
1材料和方法试验在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科所进行。MET由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提供,供试品种为东农416。将MET同腐殖土混拌均匀,在育秧盘上育苗,试验共设五个处理:①3.0gMET②2.0gMET;③1.0gMET;④0.5gMET;⑤空白区(CK)。每个处理苗床面积均为20m2,三次重复,随机排列。苗床管理同一般生产田。秧苗达到二叶一心时,每处理取样30株调查其形态性状,三叶一心时调查分蘖情况及除草效果。2结果与分析2.1对秧苗素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表1),不同的多效唑处理对稻苗素质影响不同。2.1.1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啊二棱大麦产量的产量构成因素:德粒数、株粒数、千粒重、单株有效穗数及株粒重等进行因素分析,目的在于较准确地评价出各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影响的主次之分。为选择高产大麦品种,尤其是为大麦育种提供一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材料选自黑河地区大麦产量鉴定试验中,对照品种黑引瑞的五年定点考种调查。试验在黑河农科所试验地进行,土质为草甸暗棕壤,肥力中上等。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行长5m,10行区,行距30cm,小区面积15m2。麦1只引瑞在1984年、1990年至1993年的考种汇…  相似文献   

12.
芒果树回枯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芒果树回枯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该病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起芒果树回枯病的病原菌为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该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8~32 ℃,致死温度为60 ℃、10 min,最适pH值5~9;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蔗糖,木糖不适于该菌生长;最佳氮源是蛋白胨;全光照有利于该菌生长。  相似文献   

13.
小麦籽粒体积是最稳定的产量组份,它对出标率亦有决定性影响.为了确定与G603—86的大粒(单粒重高于60mg,粒重约9mm)性状有关的染色体,用G603—86(P1)与Favorit(P2)的一套单体系杂交,先获得F1单体系,再由F2群体中选出3个F1二体系.在田间对F3二体系进行试验测定.用标准方差分析法分析表明,两亲本材料在粒重、粒长性状上有显著差异,但在粒宽或籽粒形态密度等性状上差异不大;部分同源染色体对粒重及所有粒重组份有明显效应,而基因组对这些性状均无明显影响;G603—86的6D和4A染色体能明显提高粒重,4A、4B、2B、3A及1B染色体能显著增大粒长,1A、1B染色体则可增加粒宽,6D、6A染色体可改进籽粒形态密度;G603—86小麦的大粒性状受位于多条染色体上并影响籽粒维度、形态及密度的不同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4.
在玉米灌浆期.定期取样测量子粒体积、干物质重以及乳线形成的位置,寻找夏直播玉米最佳收获时期。结果表明.郑单958等中熟品种在9月中旬苞叶变白时.子粒体积最大.乳线形成50%左右.粒重仅为完熟期最大值的85%左右.此时收获.会减产10%以上。生产上.9月下旬收获.在不增加任何成本的情况下.可增产10%以上。  相似文献   

15.
19941995年,对不同麻龄、麻季和不同生育期的麻茎、全株叶、新定型叶等取样部位中养分元素吸收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面积植株取样测试,以采取麻株顶端下新定型叶为最好。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油菜8404与菘蓝属间杂交新品系的形态解剖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新品系叶片、根系的外部形态似父本菘蓝,茎的形状似母本甘蓝型油菜。根、茎和叶的内部解剖结构,大多数特征介于双亲之间;少数性状如茎中维管束的排列似父本,韧皮部与木质部的比例似母本,少数超亲性状,如根中木质部已分化的导管、管胞数目多于亲本。杂交新品系根茎叶兼具双亲的形态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以苎麻属(BoehmeriaJacq)五个全雌无融合生殖种为材料,采用叶面喷施GA3、AgNO3、CuSo4等处理,比较其诱导雄花的效果。试验表明:只有喷施GA3处理才能使其发生性别转变,产生滩荒。诱导性别转变的较适时期为花芽分化至雌蕊原基分化之前,GA3的浓度以100mg/l左右为宜。每周喷施一次,喷施1-2次即可诱导卢生少量雄花,喷施8次以上则整株开雄花;诱导雄花花药枚数少于花被数,花粉外观及杂色活力正常,而人工测定其萌发率较低。五个种诱导雄株率均可达100%,但是其雄花诱导综合效果差异明显,大叶芝麻>赤麻、悬铃木叶三麻>海岛三麻>细野麻。  相似文献   

18.
在菠萝成熟收获期,分别对巴厘苗残体进行分类和测定。结果表明,菠萝残体主要由叶、茎、根、果柄和芽5个部分组成,菠萝叶和茎是菠萝残体的两个重要组分,这两部分占到全部残体约87%,其中菠萝叶占72.75%。通过对菠萝残体各组分养分含量分析发现,以芽的N、P、K养分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3.86、1.88、24.00 g/kg;菠萝单株残体总量(干重)平均为313.63 g, N、P和K等单株养分的累积量分别为N 2.74 g、P 0.22 g和K 5.46 g,以K的累积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茶芽枯病是春茶期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幼嫩芽叶。危害症状:先在芽尖或叶缘产生淡黄色或黄褐色病斑。发病芽枯焦、萎缩不能伸展,易破碎扭曲,严重时芽叶枯死脱落。防治对策:春茶期要早采、勤采;农药防治,在春茶萌芽期和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各喷药一次;加强茶园管理。选用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多施有机肥,每公顷施土杂肥150~225吨或菜饼2.25吨,并增施磷钾肥,合理施用氮肥,以防技梢徒长,降低抗病能力.茶芽枯病的防治对策(文摘)@虞生根  相似文献   

20.
荫蔽对大豆主要性状的影响及大豆耐荫性鉴定方法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模拟间套种的荫蔽条件,设置不同的遮光处理,研究荫蔽对大豆13个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结荚期株高、收获期株高、最低结荚高度、结荚期生物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和百粒重等8个性状发生显著变异,变异与荫蔽程度极显著相关,其中,前3者为正相关,其余5性状为负相关;结荚节位和主茎直径变异极显著,分枝数变异显著,但与荫蔽程度相关性不显著;主茎节数和单株瘪荚数变异不显著。选择受荫蔽影响显著且与荫蔽相关性显著的株高、最低结荚高度、结荚期生物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等7个性状为指标性状,以综合耐荫系数为指标,采用综合方法评定大豆种质的耐荫性,将耐荫性鉴定级别划分为五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