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麦苗期性状能够指示品种的耐盐性。本研究以小麦骨干亲本燕大1817与品系北农6号衍生的230个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利用2013年3个不同时间的水培试验数据和已经构建的SSR和SNP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分别对正常和盐胁迫条件下根数和最长根长等7个苗期性状进行QTL定位。利用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ICIM)共检测到69个加性效应QTL(LOD≥2.5),分布于除1A染色体外的所有20条染色体上,单个QTL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为2.70%~19.00%。有46个QTL的增效效应来自于燕大1817,有23个QTL的增效效应来自于北农6号。有12个QTL能够在3个或3个以上的环境中被检测到,在燕大1817中定位到稳定的多分蘖主效QTL QTn.cau-7BS.1和盐胁迫条件下特异表达的根数QTL QRn.cau-2A,解析了小麦骨干亲本燕大1817的繁茂性和抗逆性遗传基础,为解析小麦品种耐盐遗传机制和耐盐性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水稻籼粳交重组自交系群体穗部性状的相关和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由大穗籼稻品系1126与粳稻品种日本晴构建的包含216个株系(F7)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调查每穗总粒数、穗长、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的表型分布,对4个穗部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相关分析表明,除穗长与一次枝梗数以外,其余性状均呈1%显著水平的两两正相关,其中二次枝梗数对于增加每穗总粒...  相似文献   

3.
小麦穗部性状与产量密切相关,挖掘穗部性状基因及其关联分子标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周8425B?小偃81衍生的RIL群体(F8)为材料,利用90k芯片标记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对3个环境下的穗长、小穗数、不育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19条染色体上的71个QTL,变异解释率(PVE)范围为2.10%~45.25%,其中37个位点为主效QTL(PVE10%)。QSl.nafu-6A.2(穗长)、QSl.nafu-7A(穗长)、QSsn.nafu-2A.1(不育小穗数)、QSsn.nafu-2D(不育小穗数)和QGns.nafu-2B(穗粒数)在多个环境中被检测到,且LOD10,PVE20%。位于同一个基因簇中的QSl.nafu-6A.2(穗长)、QGns.nafu-6A(穗粒数)和QTgw.nafu-6A(千粒重)在多个环境中被检测到,且与已报道的相关位点位置相同或相近,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热带玉米骨干自交系T32和QR273为亲本构建的150份F2、F2∶3分离家系为材料,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GBS)对F2单株的基因型鉴定,同时分别在甘肃张掖和贵州贵阳两环境条件下对F2∶3家系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秃尖长等5个穗部相关性状进行表型评价,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两个环境下共检测到46个穗部相关性状QTL,分布于10条染色体上,可分别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1.89%~17.18%,可解释穗部性状表型变异大于10%的QTL有6个。结合公共数据库,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策略,预测出6个控制穗部性状变异的候选基因(Zm00001d041072,Zm00001d053048,Zm00001d011355,Zm00001d041073,Zm00001d030086,Zm00001d030088),这些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具有植物生长发育、激素合成、营养成分转运和其他许多生物学功能,可作为后续基因图位克隆和分子辅助育种的候选靶标。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大豆产量与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质量等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定位控制这些性状的QTL进而提高大豆产量,以4个产量相关性状差异较大的大豆亲本配制双交组合(垦丰14×垦丰15)×(黑农48×垦丰19)衍生的包含160个株系的四向重组自交系群体(FW-RIL)为材料,在哈尔滨(2013-2015年)和克山(2013,2015年)种植,获得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质量的表型数据,结合已经构建的包含275个SSR标记的大豆遗传图谱对产量相关性状QTL进行定位。结果表明:在多个环境下重复稳定检测到产量相关性状的QTL 28个,其中10个株高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率在3.20%~11.72%,3个主茎节数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率分别为6.55%,5.70%,3.77%,9个单株荚数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率在2.60%~11.25%,4个百粒质量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率在3.83%~9.35%,2个单株粒数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率分别为8.58%,7.52%;28个多环境重复检测到的产量性状QTL,其中16个QTL是本研究新检测到的,12个与国内外报道过的产量相关性状...  相似文献   

6.
小麦籽粒产量及穗部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由小麦品种花培3号和豫麦57杂交获得DH群体168个株系,种植于3个环境中,利用305个SSR标记对籽粒产量和穗部相关性状(穗长、穗粒数、总小穗数、可育小穗数、小穗着生密度、千粒重和粒径)进行了QTL定位。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Network 2.0软件,共检测到27个加性效应和13对上位效应位点,其中 8个加性效应位点具有环境互作效应。相关性高的性状间有一些共同的QTL位点,表现出一因多效或紧密连锁效应。5D染色体区段Xwmc215–Xgdm63,检测到控制籽粒产量、穗粒数、总小穗数、可育小穗数和小穗着生密度5个性状的QTL位点,各位点的遗传贡献率较大且遗传效应方向相同,增效等位基因均来源于豫麦57,适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聚合育种。控制千粒重与穗粒数的QTL位于染色体不同区段,有利于实现穗粒数与粒重的遗传重组。  相似文献   

7.
唐亮  徐正进  袁媛 《种子》2007,26(5):67-71
利用粳型的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对水稻主要的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和穗部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究水稻高产优质的产量结构和穗部构成。结果表明,在确保经济系数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生物产量,可使穗数达到14~16个,穗粒数150~170粒,千粒重为24g左右,结实率大于93%,穗长24cm左右,穗颈粗1.4~1.6mm,粒型为粒宽稍小的长粒米也有可能实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8.
种子是农作物生产的物质基础,种子质量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成效.种子活力是衡量种子质量和应用价值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活力高的种子发芽迅速整齐、幼苗均匀、生长健壮,同时可以节约播种量,减少劳力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QTL定位和克隆是解析玉米农艺性状遗传基础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基于豫537 A×沈137构建的一个RILs群体的212个家系为材料,利用SNP分子标记技术构建的高密度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定位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等玉米种子活力相关生理指标的QTL,共检测到11个QTLs,分别分布在第1、2、4、6、7、8条等6条染色体上,单个QTL的贡献率介于5.52%~12.10%之间,这些QTL的确定有助于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种子活力相关性状.  相似文献   

9.
7个骨干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配合力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模式4设计,对7个自交系主要穗部性状进行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1)D902、苏65、1043单穗粒重GCA效应较高,丹大粗混穗粗,穗行数GCA效应较高.(2)21份组合中,苏65×1043、丹大粗混×96-132、丹大粗混×D902、1441×1043、1043×交51等组合单穗粒重SCA较高,为强优势组合.(3)穗长、穗粗、穗行数、百粒重4个性状受加性基因效应影响大,宜早代选择;株高、行粒数、穗位高、秃尖、单穗粒重受非加性效应影响大,宜晚代选择.  相似文献   

10.
水稻穗部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稻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密切。以粳稻品种日本晴和一个大穗籼稻材料H71D为亲本构建F2群体,于2011和2012年分别以172个单株和138个单株,对穗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总粒数、穗着粒密度等5个穗部性状进行QTL定位。以LOD≥3为阈值,两年共检测到38个QTL,其中2011年21个,2012年17个,2年重复检测到的QTL为4个,占总数的10.5%。5个性状之间大都具有显著的表型相关性,相关性较强的性状之间具有较多相同或紧密连锁的QTL,效应值较大的QTL易于在不同群体和不同环境中被重复检测到。检测到的QTL为进一步进行元分析和精细定位打下了基础,也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产量提供了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1.
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高温特别是开花期和灌浆期的高温胁迫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鉴定、筛选小麦耐热种质资源,开展小麦耐热性分子育种是解决小麦耐热性的根本途径。本文分别综述了小麦耐热性状鉴定指标,目前鉴定出的小麦耐热分子标记以及潜在有育种应用价值的耐热分子标记,分析指出了与小麦耐热性密切相关的四个染色体区域,探讨了小麦小麦耐热性QTL鉴定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烤烟6个农艺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烟草的分子标记开发和遗传图谱构建十分困难,迄今烟草中有关数量性状基因座(QTL)的定位研究仍非常有限。本研究利用一个由207个株系组成的烤烟DH群体及基于该群体所构建的含有24个连锁群、611个SSR标记,总长为1 882.1 cM的遗传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对株高(PH)、茎围(SG)、节距(IL)、叶片数(LN)、最大腰叶长(LWL)和最大腰叶宽(WWL) 6个与叶片产量有关的农艺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69个QTL,大部分QTL的效应值较小,仅有4个具有较大的效应值,可解释大约15%~20%的表型变异。6个性状之间大多彼此相关。与此相符,在基因组中发现存在许多小区域,每个区域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紧密连锁的不同性状的QTL。  相似文献   

13.
Most often a genetic linkage map is prepared using populations obtained from two highly diverse genotypes. However, the markers from such a map may not be useful in a breeding program as these markers may not be polymorphic among the varieties used in breeding. For the past nine years, intraspecific maps have been gaining importance and such maps based on Swiss (PaiUard et al., 2003), Japanese (Suenaga et al., 2005), Australian (Chaimcrs et al., 2001) wheat varieties arc available. A map based on Indian wheat varieties however has not been reported. We constructed a genetic linkage map based on a cross between two Indian bread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varieties, Sonalika and Kalyansona. One hundred and fifty F2 individuals were analyzed for arbitrarilyprim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P-PCR),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ISSR), Sequence Tagged Microsatelhte Sites (STMS),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markers, seed storage proteins and known genes. A linkage map was constructed consisting of 236 markers and spanning a distance of 3 639 cM with 1 211.2 cM for A genome, 1 669.2 cM for B genome, 192.4 cM for D genome and 566.2 cM for unassigned groups,  相似文献   

14.
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检测水稻耐铝毒数量性状基因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Kinmaze / DV85 81个重组自交家系(RIL)作图群体,采用苗期单营养液水培鉴定方法,以相对根伸长量(RRE)作为耐铝毒性状的表型值,分析亲本和重组自交系群体对铝毒的耐性表现。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1.13a软件共检测到5个耐铝毒QTLs,分别位于第1、5、8、9和11染色体上,各个QTL的贡献率在8.64%~18.60%之间,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奶牛繁殖性状(产犊容易度、排卵数)、体型性状(乳房性状、肢蹄性状、体型性状)、健康性状(体细胞和乳房炎抗性)和生产效率性状(生产寿命、泌乳速度等)等四类次级性状QTL定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杨德龙  李唯  景蕊莲  昌小平 《作物学报》2007,33(9):1543-1547
以小麦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的150个株系及其亲本为研究材料,分析雨养和正常灌溉条件下与茎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关的8个性状的相关性、遗传力、控制性状的基因数目及基因作用方式。结果表明,在两种水分条件下,DH群体各性状的表型值多数介于双亲之间,且出现超亲分离,变异系数在6.96%~65.72%之间。DH群体及其亲本各性状表型值普遍表现为雨养条件下的高于正常灌溉的。初花期、花后14 d和成熟期的茎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SSCf、SSCf14和SSCm)之间相关性较低,而SSCf14与其他多数性状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分别表现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DH群体各性状的遗传力和调控性状的基因数目在雨养和灌溉条件下有较大差异。在雨养条件下的遗传力,SSCf最高,为0.49,而籽粒灌浆效率(GFE)最低,为0.11,其他6个性状介于二者之间;而灌溉条件下的遗传力,GFE最高,为0.65,SSCf最低,为0.51。在雨养条件下,控制GFE、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效率(AESSC)、SSCf14和SSCm的基因数目较多,分别为27、26、22和20对,控制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转运效率(RESSC)的基因数目最少,只有9对;而灌溉条件下,控制SSCf14的基因数目最多(19对),控制RESSC的基因数目最少(4对)。两种条件下控制SSCm和灌溉条件下控制SSCf14的基因间存在互补作用,其他性状的多基因间未检测到互作效应;两种条件下的RESSC和GFE,以及灌溉条件下的AESSC基因间存在重叠作用。说明小麦茎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是复杂的,在不同发育时期、不同水分条件下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可能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  相似文献   

17.
黄淮海麦区四省份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在育种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明确黄淮海麦区四省份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基础,本研究以所收集的黄淮海麦区的河南、河北、山东和陕西四省的近十几年来(1992-2008年)审定的部分(42份)小麦品种为研究材料,以9个农艺性状为基础进行遗传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孕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1.39%,其次为有效分蘖和穗粒数,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小为6.06%。河南、河北、山东和陕西四省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83,1.82,1.73和1.62,平均值为1.75。在此基础上,用最长距离法可将42份材料聚为三大类,但是第Ⅱ大类和第Ⅲ大类相差不大,这说明上述四省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在逐步提高的同时,其遗传基础仍需进一步拓宽。在性状选择上,首先对变异大的性状进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品种选择上,应注意选择产量、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均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
大豆粒形性状QTL的精细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溧水中子黄豆×南农493-1衍生的504个F2:6家系中选择Satt331~Satt592目标区间7个杂合单株和168个重组单株,衍生成356株RHL-F2个体(群体I)和168个重组体家系(群体II)。群体II来自142个F2:6家系,若每个F2:6家系只保留1个重组家系则构成群体III。采用lasso和复合区间作图(CIM)法检测3个群体粒形性状2种指标的QTL。结果表明, lasso法检测到的粒长关联标记是O19和S21/Satt331,而CIM检测到的QTL区间是S21~S22和O23~O19;lasso法检测到的粒宽关联标记是O19/O21,而CIM检测到的QTL区间是O23~O19/O19~O21;长宽比与S21~S22关联是由于粒长QTL引起的,与O23~O19 /O19~O21关联是由于粒长和粒宽QTL引起的。将原Satt331~Satt592目标区间的粒长QTL剖分为与标记S21~S22和O23~O19/O19~O21关联的2个多效性QTL。根据大豆基因注释数据库,Glyma10g35240和Glyma10g34980可能是控制粒形性状发育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