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3 毫秒
1.
杨树腐烂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定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平板对峙培养,从1 013株分离于杨树干部的拮抗细菌中筛选出13株对杨树腐烂病病原菌(Valsa sordida)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再结合发酵液的生长抑菌率测定,进一步筛选出了抑菌作用最强的JK-SH007和JK-SX001两株拮抗细菌.两拮抗菌株定殖的研究结果表明,JK-SH007、JK-SX001对杨树腐烂病病原菌的生长及孢子萌发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对宿主无毒害作用,具有内生性,能在杨树体内较长期定殖,且对宿主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杨树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Y-S-Y12对人参锈腐病的生防作用,进行室内外抑菌防治试验。结果显示,室内抑菌率达到95.13%;菌株的发酵浓缩液对菌丝生长抑菌率为69.41%。Y-S-Y12菌株的发酵浓缩液(含活菌)田间对锈腐病的防效达到75.79%,人参Panax ginseng苗成活率比对照增加了51.82%,小区人参产量比对照增加了154.73%。Y-S-Y12菌株及其发酵浓缩液对6种植物病原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Alternaria brassicicola,Botrytis cinerea,Rhizoctonia solani,Cytospora chrysosperma,Fusarium moniliforme)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且在较广的温度和p H值范围内均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20℃、p H6.18条件下的抑菌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杨树溃疡病是中国杨树人工林重大生物灾害之一,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杨树溃疡病是持续有效的手段。本研究旨在从杨树林地土壤中分离出对杨树溃疡病菌有良好生防效果的拮抗微生物。【方法】以杨树溃疡病病原菌葡萄座腔菌为靶标,进行土壤中生防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和鉴定。土壤微生物的分离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拮抗微生物的筛选分为初筛、发酵液复筛和拮抗菌株离体复筛3步,初筛采用平板对峙法,拮抗菌发酵液复筛选择三明治法和改良琼脂扩散法相结合的方法,最终通过离体组织防治效果测定确定目的生防菌株;生防菌株的鉴定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在河北省廊坊市和河南省原阳县的杨树林地中按上、中、下3层共采集48份土样,从土样中共分离得到微生物259株,其中细菌122株;放线菌106株;真菌31株,各土层微生物数量规律整体符合上层>中层>下层;通过平板对峙法初筛选择出8株抑菌带直径>4 mm的细菌和放线菌以及8株拮抗菌菌落直径>40 mm的真菌;再通过发酵液三明治法和改良琼脂扩散法复筛,筛选出8株对杨树溃疡病有良好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分别是细菌TYZ1B3和YX5B1,真菌LS10F1,LX5F1,LZ10F1,LS6F1,LX6F2和 TLZ2F2;最终通过离体组织防治效果测定,从这8株拮抗菌株中筛选出1株土壤生防真菌LX6F2,其对杨树离体组织溃疡病的防治效果可达76.04%;经过形态学观察,菌株LX6F2的菌落、菌丝及孢子形态符合镰刀菌的特征,通过 rDNA-ITS序列及其系统发育分析,测得生防菌株 LX6F2的序列长度为563 bp,序列登录号为 FR872729.1,其与编号为 JN038467的木贼镰刀菌相似度高达100%,从而鉴定该菌株为木贼镰刀菌。【结论】该菌株的发现为杨树溃疡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原材料,对杨树溃疡病的可持续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可在后续研究中将进一步对其抑菌机理、有效拮抗成分及菌剂研制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拮抗菌株SY-15是从杨树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的一株能高效拮抗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chrysosperma的拮抗细菌.研究基于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了菌株SY-15的分类地位,并分别采用带药平板法和二分皿法分析了其抑菌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拮抗菌株SY-15提供科学依据.结果 表明:拮抗菌株SY-15最终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无菌培养滤液和挥发性气体均能有效抑制金黄壳囊孢菌、迂回壳囊孢菌C.ambiens和黑腐皮壳菌C.mali的生长,处理60 h后,无菌培养滤液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88.89%、60.39%和53.02%.处理36 h后,挥发性气体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100%、76.98%和63.41%.此外,还发现拮抗菌株SY-15能产生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研究表明拮抗菌株SY-15是一株潜在的高效防治杨树腐烂病及其他植物真菌病害的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越冬期枣树组织中内生真菌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并从中筛选出对枣缩果病病原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株,从越冬期健康枣树的树皮、枣股、枝条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225株,共鉴定出12个真菌属,其优势属为茎点霉属、链格孢属、毛壳菌属和镰刀菌属。研究结果表明:越冬期健康枣树组织中内生真菌分布普遍,种类丰富;不同品种、不同部位中内生真菌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差异。室内平板对峙实验结果表明:在225株内生真菌中,有25株内生真菌对枣缩果病病原茎点霉菌1-2有抑制作用,最高抑菌率为85.45%;有14株内生真菌对病原壳梭孢菌1-5有抑制效果,最高抑菌率为76.00%;内生真菌F7和F8对两种病原菌均有抑菌效果,而且均有明显的抑菌带,这说明上述两株菌均可产生抗菌代谢物质。  相似文献   

6.
2种杨树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和季节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三倍体毛白杨和健杨94树干皮层组织中内生细菌的群落多样性和季节动态变化,利用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从2种杨树干部皮层中共计分离纯化细菌菌株5 32株,分属于26属47种,2种杨树内生细菌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从三倍体毛白杨中分离得到1 8属30个种,以根瘤菌属和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群;健杨94中分离得到16属22个种,以根瘤菌属、微杆菌属为优势菌群.杨树干部皮层植物内生细菌的多样性丰富.2种杨树内生细菌数量季节变化规律总体表现为夏秋2季均高于冬春2季.2种杨树在4个季节的优势菌群各不相同,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7.
采自保定市不同地点不同部位的毛白杨的新鲜组织,利用常规的内生真菌分离方法,以PDA培养基为分离培养基,从毛白杨根、茎、叶中分离得到14株内生真菌。以杨树腐烂病菌、苹果腐烂病菌、梨黑斑病菌、黑根霉、毛霉、灰霉为供试病原菌种,对14个菌株进行了杀菌活性筛选,发现G01、G02、ZD103等3个菌株对不同的供试病原菌有不同的抗菌活性。对3个菌株采用经典的真菌鉴定方法判断G02与ZD103为Trichodermasp.木霉属,而G01菌株由于其不产孢故不能用上述方法鉴定,暂定为未知属。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我国优良的种质资源新疆野苹果树中分离和筛选用于苹果病害防治的内生细菌,以期为苹果病害生物防治提供新的菌种资源。【方法】采用稀释分离法和组织分离法从新疆野苹果枝干中分离内生细菌,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对葡萄座腔菌、胶孢炭疽菌、苹果拟茎点霉3种苹果树的致病菌均具有显著抑菌效果的菌株,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序列分析,明确分离和筛选出内生细菌的分类地位,经离体接种试验证实其是否具有致病性。【结果】共分离获得内生细菌217株;筛选出对苹果3种病原菌均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菌株7株(M-m7、M-m12、M-r12、P-m9、P-m11、L-m12、P-r21),对葡萄座腔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7. 00%、72. 60%、76. 60%、60. 64%、65. 96%、65. 81%、71. 79%,对胶孢炭疽菌的抑菌率分别为69. 85%、64. 95%、68. 87%、68. 37%、56. 12%、53. 54%、65. 66%,对苹果拟茎点霉的抑菌率分别为77. 63%、79. 22%、72. 60%、69. 37%、70. 27%、69. 30%、71. 05%。经鉴定,M-m7、M-m12、P-m11、L-m12为枯草芽孢杆菌,M-r12、P-m9为贝莱斯芽孢杆菌,P-r2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接种试验证明这些生防菌株对苹果枝条不具致病性。【结论】从新疆野苹果枝条中筛选并鉴定出对苹果3种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菌株7株,对苹果树不具致病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平板稀释法在几种中药材中分离内生拮抗细菌,结果人参根中分离到的内生拮抗细菌菌株数较多。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高效拮抗菌菌株,其中菌株BJ33对人参黑斑病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其抑制率达到了80%。根据BJ33菌株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以及采用16S rDNA同源性分析方法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J33菌株及发酵浓缩液对供试的6种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BJ33菌株发酵浓缩液在15~35℃和pH5~11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BJ33菌株发酵浓缩液对高温、紫外线以及蛋白酶等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杨树内生真菌的分离和拮抗生防菌的筛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健康杨树植株的叶(芽)、皮、枝中分离获得154株内生真菌,经形态观察分类鉴定归属于3个目、5个科、13个属中.利用两点对峙培养拮抗试验、孢子萌发试验和人工接种试验,从中筛选杨树烂皮病病原菌的拮抗菌.试验结果表明所获内生真菌(4属)菌株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青霉属真菌(Penicillium sp.)的菌株拮抗效果表现最明显.青霉菌可迅速对病原菌菌落包围、覆盖,从而使植物病原菌生长受到抑制,孢子萌发试验中,3 d的培养滤液就可对病原菌孢子萌发产生抑制作用,表现出一定的生防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