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泥石流与主河交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泥石流入汇主河属于复杂的非牛顿流体与牛顿流体汇流问题,由于其机理的复杂性,一直缺少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泥石流入汇主河后,汇口附近各水力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泥石流入汇后下游水位相对壅高与流量比以及交汇角的关系,得出相对壅水高度随流量比及交汇角的增大而增大的结论。分析了交汇口附近淤积量及淤积率与流量及流量比的关系。30°,60°和120°交汇角情况下,淤积量总体趋势是随支流流量及流量比的增大而增大,淤积率随总流量增大而减小,在主支流量相当时出现最大值;90°交汇时,淤积量随支流流量及流量比的增大而减小,淤积率随总流量增大而增大,在主支流量相当时出现最小值。  相似文献   

2.
支流泥石流入汇对主河河型成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泥石流入汇后随主河水流运动的几种可能形态和运动特点,分析了泥石流入汇与主河河床演变的关系.根据所提出的河型分类模式,分析了泥石流对河型形成的影响,按河岸可动性与河床可动性的比值,将主河河床演变分为单股和多股;按主河水沙搭配指数的大小将主河分成低滩和高滩.对不同类型河流河床演变进行了分析,为进行泥石流入汇对主河水沙运动与河床演变的影响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泥石流入汇主河后对主河的影响以及泥石流堵塞主河的模式机理。[方法]通过泥石流堵河试验,同时对历史泥石流堵河案例进行调查研究和典型性深入剖析。[结果]根据泥石流运动过程与淤积形态得出泥石流堵河的3种模式分别为顶冲堰塞堵断模式、渗混堵塞溃决模式、束窄渐进式堵塞模式。对泥石流堵塞主河3种模式的运动与成灾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结论]顶冲堰塞堵断模式表现为龙头顶冲对岸、物源塞满主槽、脆弱区渗漏到主体垮塌的特征;渗混堵塞溃决模式表现为短时塞满主槽,水流渗混堵塞,流量加大的特征;束窄渐进式堵塞模式表现为主槽断面束窄、局部流量瞬时加大、渐进式局部堵塞的特征。当前的历史堵河事件以束窄渐进式堵塞为主,与试验统计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降雨泥石流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准确预报泥石流的发生、到达时间和规模,需要了解流域的基本情况以及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本文以云南省东川蒋家沟为例,以流域降雨产流量为基础,对泥石流暴发,到达时间及暴发规模的预报作了系统的研究。以10min降雨雨强为基本依据,计算10min降雨的产流及形成径流的单宽流量,从而预报泥石流的发生,由此可以计算泥石流的运动速度、预报泥石流的到达时间。以10min激发降雨的产流及形成径流总量,结合泥石流中泥沙体积浓度和流域堵塞系数,计算出泥石流总量,从而预报泥石流的发生规模。  相似文献   

5.
泥石流流量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基本参数,对泥石流危害性的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四川某电站库区一典型泥石流沟的泥石流流量进行研究,采用有压管水力计算公式和洪水计算手册推荐的洪水流量计算公式分别对该泥石流沟上下两个清水动力区的洪水流量进行计算。然后根据雨洪修正法和泥痕调查法对该沟的泥石流流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6.
应用层理结构的分类指标——流核比 ,对泥石流堆积层理的正粒序、反粒序和混杂粒序等进行成因差异分析。当粘性泥石流体的流核比在 12~ 5 0之间时 ,砾石质点在蠕动流场中作向上垂直运动 ,形成筛积的层理结构。  相似文献   

7.
在泥石流定量研究中,泥石流流量、流速、泥石流规模是泥石流体最重要的特征值.能比较准确的确定泥石流这些特征数值既是泥石流计算中的关键问题,也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研究中的重要因素.利用雨洪法,首先比较一种或两种水文学的计算方法,择优来计算暴雨与洪水特征数值,然后利用暴雨与洪水特征数值来推算泥石流体各种特征数值.比如用暴雨洪峰流量以及配方法来计算泥石流流量,利用洪水总量来推算泥石流规模.  相似文献   

8.
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山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普遍采用坝前淤积面加坝工法进行施工,而淤积层的分布规律对评价坝基稳定性至关重要.为勘察淤积土剖面分层情况和空间分布特征,利用探地雷达(GPR)对固原市西吉县大沙河水库坝前淤积土进行探测试验.在选定的坝前淤积土探测区域内,布设了10条测线,首先确定了雷达探测最佳图像效果的叠加次数...  相似文献   

9.
晚更新世小江流域泥石流沉积特征及发育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沉积物作为晚更新世一种特殊沉积类型,是在特定的地质过程和地理环境中形成的。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泥石流沉积成为晚更新世小江流域主要的沉积类型,本文在研究了青藏高原东缘小江流域蒋家沟附近晚更新世不同时段泥石流沉积剖面沉积特征、化学元素及可溶盐成分的富集规律、CaCO3含量、pH值、有机质含量及植物花粉组合特征后发现,自末次间冰期到末次冰期,沉积物基质中可溶性盐在增多,花粉从以木本为主转变为草本为主,同时泥石流沉积层有变薄的趋势,反映了随气候变冷,泥石流有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泥石流沉积与环境及其在防灾减灾上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出了5种泥石流沉积类型或亚相。A相:泥石流混杂层;B相;表泥层;C相:冲刷层;D相:底泥层;E相:泥层。一个沉积旋回的标准泥石流相序是始于D相,往上是A相、C相或B相,而C相是沉积间断的标志。泥石流沉积体随时间和空间有不同的分布和变化。在泥石流扇形地的不同部位,泥石流沉积相的系列与标准沉积相系列相比会有一定的差异,但保留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雅鲁藏布江中上游藏布曲泥石流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晓峰 《水土保持通报》1997,17(3):27-30,36
该区位于青藏高原南缘地带,为构造活动强烈、山地上升和河流下切速率较快的地区,流域相对高差在400~1500m左右,主谷比降在2°~35°,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历次强烈的构造运动,第四纪冰川,冰缘及地表风化作用,形成有多种类型的大量松散沉积物,提供了泥石流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泥石流爆发高峰期7~8月的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0%左右。在时段降水分布中,10min降水量,在羊八井为6.2mm,拉萨为7.6mm,10min降水量可占30min降水量的72%~81%,显示了高山带降水强度较大的特点。即该区降水雨强度十分有利于泥石流形成和活动  相似文献   

12.
在泥石流堆积物粒度分维原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改变研究对象和应用条件,进一步完善了计算方法,并对两种方法下求得的粒度分维进行比较.实例证明,利用改进后方法得到的粒度分维与泥石流堆积物土体的机械组成更相吻合,同时也反映了泥石流的搬运能力和破坏能力,体现了泥石流更多的特征.该研究是对泥石流堆积物土体机械组成和分形特征研究的补充,对泥石流堆积物特征和分形理论的研究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泥石流粒度分维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分形理论,提出泥石流粒度分维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根究泥石流粒度分析结果,分别求解泥石流形成区原始土体粒度分维、流体粒度分维和堆积物粒度分维,并分析它们与泥石流体颗粒机械组成和流体性质方面的相互关系。泥石流粒度分维值为泥石流形成、运动和堆积特征以及流体性质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