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八十年代初,河南省开始了白榆优良自然类型典型株(单株)的推广和利用,不久便把白榆优良无性系应用到生产中去,从而代替了自然类型。这种以白榆良种造林为特点的白榆更新换代,标志着我省白榆良种选育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白榆是我省平原地区重要的乡土用材树种,木材坚硬、抗压、耐腐,一向是我省民用建筑、农具、家具的上等用材。白榆木材生产历来在我省木材供求方面起着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2.
<正> 白榆是我县四旁主要速生用材树种之一。据我县自然区划统计有280万株,按数量居各树种之首。由于白榆长期采用种子繁殖造林,个体间遗传差异大,出材率低,亟需进行白榆的遗传改良。1973—1979年,我们先后选出白榆表型优树5株,1981年3月同我省其它地方选出的表型优树一起在我所营造了我省第一个“白榆无性系测验林”。通过对比试验,从中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基础的8052、8033等优良无性系并进行了示范推广,现将5年来“白榆无性系测验林”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白榆是我县主要速生用材树种。据82年林业区划调查,栽植总数达226万株,占林木总数的39.78%,蓄积量50793m~3,占总蓄积量的30.62%。但由于过去造林用种良莠不齐,使白榆速生特性不能得以充分发挥。据统计,我县尚存劣种白榆196万株,每年少产木材7350m~3,折款147万元。因此,白榆遗传改良、更新换代已成为当务之急。自1974年开始,我们着手对白榆进行选择优树、采种育苗、无性繁殖、造林试验、示范推广等一系列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推广8052、8045、8033、8024、8015、8019等优良无性系计115万株,营造丰产林1000余  相似文献   

4.
<正> 1973年以来,我们在河南各地进行了白榆表型优良单株的选择工作。1980年,在孟县、柘城、驻马店、内黄等地连续经过六年的多点无性系测验,从中筛选出一组白榆优良无性系品种。这些白榆品种具有速生、干直、出材率高、树姿优美等特点。为进一步考察其速生性以及适应性,我们又先后在武陟、获嘉、孟县、柘城、扶沟等县进行了示范推广,结果表明:它们都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为在实践中应用这组白榆良种,现将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长及适应性等作以介绍,以便今后在我省平原四旁植树造林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白榆二世代遗传改良及新无性系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白榆良种及表型优树为材料,采用杂交育种方法,开展第二代遗传改良。经过杂交、苗期测定与选择、无性系选择等程序,选出了28号(8×14-2)等6个白榆新杂交无性系,其材积较目前推广良种鲁榆9号遗传增益达30.5%~21.O%。  相似文献   

6.
<正> 河南省白榆良种选育协作组,经六年的多点无性系比较,已筛选出一批生长快、干形直、易繁殖、用途广的白榆优良无性系。为选择育种、推广良种并给木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特作此鉴定性试验。一、试材采集和试验方法 1985年6月21日在孟县林科所(北纬34°28′,东经112°41′,属华北暖温半干旱地区,年均气温13.9℃,年降雨量675.9毫米,绝对最高气温42.8℃,绝对最低气温  相似文献   

7.
<正> 白榆是异花或白花授粉,长期以来用种子繁殖,其优良遗传基因很难保持下来,所以,目前栽培的白榆退化严重,生长缓慢,干形弯曲,材质差。为了改变白榆生产的落后状况,提高白榆质量,我们在省协作组的指导下,开展了白榆良种选育研究,1982年春营造了白榆无性系测验林,通过表型测验,以期选出适合予东地区生长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8.
杉木良种推广造林增产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攸县从1979年开始至1997年止,推广杉木优良种源、优良家系、种子园混合良种共9 135 kg,优良无性系苗木114.94万株,完成造林共2.41万hm2。作者通过对这期间不同良种水平试验示范对比林的观测和大面积推广林生长的监测及分析,客观评价了杉木良种推广造林增产效益,对今后良种造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1977年以来,我县参加了省白榆协作组的白榆选育工作,19181年春进行了示范推广工作。现将我们推广白榆优良品系的情况报告于后。一、营造优良白榆品种示范林 1977年根据“以选为主,选育引结合”的方针,对我县优树资源进行了普查。经初选、复选,共评出表型优树五株。其中我县三阳乡付村一株白榆,作为白榆中优良类型——细皮白榆得以选中。该株同五株优势木  相似文献   

10.
山东东营白榆优良无性系引种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速生、抗虫、耐盐碱和树形优良等性状为主要指标,在全国范围内引进白榆优良无性系77个,并建立了白榆优良无性系基因资源库;进一步优选出17个无性系,以当地实生白榆为对照,在东营地区4种不同立地条件下,进行白榆无性系造林试验。通过测定幼林的树高和胸径,计算材积生长量,调查苗木成活率,并进行统计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不同白榆无性系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与对照相比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表明在东营当地开展白榆无性系选择十分必要;其中225、陵选3、8302、043和001无性系材积生长与对照相比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向遗传增益,正向遗传增益为10.73%~40.47%、16.98%~34.46%、10.19%~31.84%、6.92%~26.85%和12.01%~23.76%,增益显著,且树干通直圆满,对4个试验地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因此,225、陵选3、8302、043和001可作为东营当地白榆优良无性系推广的候选品系,建议进一步在类似地区进行较大规模的推广试验。  相似文献   

11.
在同一地块内,用白榆原株进行无性系造林,与其有性繁殖进行对比,其遗传增益可提高40%。白榆大多数无性系均超过家系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12.
“钻天榆×新疆白榆优树杂交新品种”系由新疆吉木萨尔县林木良种试验站在研究白榆各无性系开花习性和交配可育率的基础上,选择温湿速生型河南白榆优良类型钻天榆与抗寒耐旱生态型的新疆白榆优树为亲本,  相似文献   

13.
<正> 1979年以来我们地区开展了白榆良种选育工作,我所1982年春营造了白榆无性系测验林,对表型优树进行无性系测验。现将无性系测验林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试验地自然条件试验地设在本所,位于驻马店北郊,北纬32°18′。绝对最高气温43。7℃,最低气温-15℃,无霜期240天,年平均降水量951.5mm。试验地系黄棕壤的白散土,地势平坦,原系农耕地,土壤肥力中等,PH值6.5。  相似文献   

14.
在红河州油茶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油茶优树选择的方法,从红河州境内现有的油茶林中初选优树120株、复选80株、决选12株。最后从决选出的12株中选出5株进行无性系测定,最终选育出油茶优良无性系5个,并于2010年通过云南省林木良种审(认)定委员会认定,获得良种证书编号,可作为红河州重点发展的油茶良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3、孟州市林场内榆良种基地 1979年开始建立自榆良种基地,1984年正式列为部省联建重点基地,1995年全部完成规划设计任务。建设总面积82公顷,其中种子园50公顷,包括20公顷实生种子园,23.3公顷无性系种子园和6.7公顷改良代种子园;各类试验林28.7公顷;收集区3.3公顷。该良种基地建成后,年产优良白榆种子2000余公斤,十多年来,共向社会提供良种2万余公斤,为我省白榆良种化做出了贡献。该基地建设曾获1989年度省科技进步式等奖。  相似文献   

16.
白榆优良基因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济宁市林业局从1984年在全国完成对白榆种源试验、优树选择和部分省市开展良种选育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白榆优良基因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工作。采用“人工林易地保存”法汇集白榆优良基因资源,并相继开展了无性系测定、子代测定、杂交育种和种子园建设的研究。5年来共汇集榆属树种14个、杂种4个、变种1个,优良种源36个、优良单株61株、优良类型25个。建立基因库8.6公顷,保存基因材料113个。至1990年已生产良种苗18万株,营造试验林和示范林共66.7公顷,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白榆无性系叶面积数学模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2 5个白榆无性系叶片的长度 (X1)、宽度 (X2 )、面积 (Y)作了测量 ,采用最小二乘法分别求得每个白榆无性系叶片长度与面积、宽度与面积以及长宽与面积的回归方程及其相关系数 ,并对其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 ,同时还通过多元回归求得白榆无性系叶面积通用模型 (Y =1 1754X10 74 2 1·X2 1 12 53 )。本研究得出的白榆无性系叶面积数学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 ,可在实际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优良组培白榆无性系对盐分响应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组培白榆无性系耐盐响应,以期探索白榆无性系耐盐机制,为白榆耐盐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前期优良组培白榆无性系耐盐筛选试验结果为基础,对试验筛选出的3个耐盐型(30号、51号、65225号)白榆无性系与3个非耐盐型(7号、46号、68号)白榆无性系组培盆栽苗进行盐胁迫对比试验,通过控制NaCl浓度(0,0.3,0.5,0.7,0.9%)及水分(土壤水分过充足)的条件下,研究盐胁迫对耐盐型与非耐盐型白榆无性系生长量(树高增长率、地径增长率、干物质量)、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歧化酶(POD)]、渗透调节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钠离子与氯离子含量、光合特性(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表观叶内导度、气孔限制百分率、叶绿素)的影响。【结果】1)盐胁迫条件下,耐盐型与非耐盐型白榆无性系生长量均随NaCl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SOD,POD)随Na Cl浓度的升高总体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等光合特性均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叶绿素含量随NaCl处理浓度增加呈现降低趋势;减少Na~+与Cl~-向地上部位的运输,使Na~+与Cl~-在根系内大量积累。2)通过对耐盐型、非耐盐型白榆无性系对比研究发现,在高浓度NaCl处理条件下,耐盐型白榆无性系通过在体内大量积累可溶性糖含量,并提高SOD酶活性的方式提高自身耐盐能力。【结论】白榆无性系细胞内可溶性糖含量、SOD酶活性决定白榆无性系耐盐能力的强弱,可以作为白榆无性系耐盐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正> 白榆是我区主要速生乡土民用树种。但是,目前栽培的白榆,是长期采用种子繁殖的群体,个体间的遗传差异较大,所以,白榆具有广泛的选育性,而且也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据全国种源试验表明,新乡地区白榆优良种源较多,因此,我们从1973年起开始了白榆的良种选育工作。一、优树的选择1.选优方法我们在白榆选优的过程中,曾采用5株大树对比法和平均胸径指标法。但因白榆主要生长在庭院和四旁,还有散生的孤立木,群体小,  相似文献   

20.
<正> 众多材料表明,林木的早晚期生长速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在一定年限内生长上的秩次变化并不太大。毛白杨是速生树种,品种试验中要求的半个轮伐期仅为7年左右,这就使我们用无性系的苗期表现预测其半个轮伐期时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如再把苗期表现与无性系原株性状相联系,其可靠性就可进一步提高。这样选出的初级良种可以填补正式良种选出前的品种空白,以提前推广应用于造林生产中。为此,我们于1986—1987年在全国毛白杨基地进行了毛白杨无性系苗期试验,综合试验结果及各无性系原株情况,选择确定了我省的毛白杨初级良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