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蔬菜、西瓜、大白菜一年四种四收,一般每(亩)产小麦350千克,菠菜450千克,西瓜5000千克,大白菜3500千克,是一种高产高效模式。  相似文献   

2.
越冬菜——马铃薯——花生三种三收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在我地推广种植面积较大,该种植模式一般每(亩)产越冬菜1000千克以上,马铃薯1500千克以上,花生350千克以上,(亩)纯收入3500元以上,是常规春花生的3.5倍,是一种投资少,效益高,农民易于接受的种植模式。其主要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西瓜、夏白菜、萝卜、秋香菜一年五种五收间作套种立体种植模式,配置合理易操作,一般1/15公顷产马铃薯2 000千克、西瓜3 500千克、夏白菜3 500千克、萝卜1 000千克、香菜3 000千克,纯收入达5 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4.
西瓜、生姜、香菜、萝卜一年四种四收间作套种立体种植模式,配置合理,操作简单,容易管理(管理措施同常规种植),一般每667平方米产西瓜3500千克,生姜2500千克,香菜500千克,萝卜1000千克,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整地施肥:选择肥沃、疏松的土壤,冬前深耕,并每667平方米施入优质土杂肥4000千克,翌年早春耙平整细。种植模式:每1.8米为一种植带,种三行生姜,平均行距55~60厘米左右,两边种西瓜,行距1.8米,瓜与姜间距离30~50厘米左右,香菜撒在姜沟内,西瓜收获后,在西瓜垄上种两行萝卜,行距15~20厘米。栽培技术要点:西瓜以早熟品种如极早佳龙、郑杂五…  相似文献   

5.
春马铃薯-西瓜-大白菜间套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马铃薯—西瓜—大白菜间套高效栽培模式适用于郑州、开封、许昌、周口、驻马店、徐州等地区,每667米2收获马铃薯1800千克,收益1200元;西瓜4000千克,收益1800元;大白菜5000千克,收益1500元。每667米2收益可达4500元。  相似文献   

6.
小麦、菠菜、西瓜、大白菜一年四种四收,一般每(亩)产小麦350千克、菠菜450千克、西瓜5000千克、大白菜3500千克,是一种高产高效模式。1种植方式以180厘米为一个播种带,采用高低畦种植,低畦宽100厘米,高畦比低畦高10厘米,在低畦内种6行小麦,小麦行距为20厘米,套种行内种植菠菜。3月底4月初收获菠菜,5月上中旬套种西瓜,并采用地膜覆盖,种植大白菜。2施足底肥小麦、菠菜播种前,每(亩)施优质有机肥3000~4000千克,碳酸氢铵50千克,过磷酸钙50~60千克,硫酸钾10~20千克,硫酸锌2千克,硫酸亚铁5千克。种植西瓜时再施2000千克有机肥,磷酸二铵20千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许多新的种植模式不断出现,并在绥中县得以应用和推广,其中马铃薯——黄瓜——菠菜三茬复种栽培模式是随之发展起来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之一,推广应用面积较大。其优势之一是将一茬制或两茬制改成了三茬制。其二是经济效益明显增加,一茬马铃薯(亩)产量为2500~3000千克,(亩)产值为2500~3000元;二茬黄瓜(亩)产量为1500千克,  相似文献   

8.
杜泽湘 《吉林蔬菜》2012,(10):25-25
滕州市作为全国最大的马铃薯二季作栽培地区,利用三膜/两膜多层覆盖进行早春保护地栽培,可提前至4月下旬收获上市,价格高,销路好,平均亩产量达到3500千克,亩产值6000元,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9.
小麦-西瓜-大头菜间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西瓜—大头菜间套一年三种三收,在我地试种已取得成功。该模式操作简单,效益显著,每667m^2可产小麦300kg,西瓜4000kg,大头菜3500kg。其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宁安农场现有耕地面积5.8万亩,人均占有耕地8.2亩,人多地少是农场的主要特点。为在有限的耕地上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使职工增加收入,近几年农业技术人员积极进行复种的探索试验,先后成功地完成了大麦与西瓜复种栽培、圆葱与萝卜(白菜)复种栽培的技术研究。在此基础上,今年又在第三管理区进行了西瓜与马铃薯套种的试验研究,试验面积150(亩),在示范户的科学管理下,平均(亩)产西瓜2670千克,(亩)收入1655元,(亩)效益1198元,平均(亩)产马铃薯2300千克,(亩)收入1610元,(亩)效益1319.2元.马钤薯与西瓜套种合计(亩)效益2517.2元.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我们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摸索,在春地膜马铃薯收获后种植一茬胡萝卜,经济效益较好,一般春季地膜马铃薯每667m~2产量2000~2500kg,产值2000~2500元。秋胡萝卜每667m~2产量3000~3500kg,产值3000~3500元。该种植模式投资少,栽培技术易掌握,省工省时,生产的马铃薯和胡萝卜耐贮运,销路好,现已大面积推广应用。现将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1种植模式洋葱于9月中旬播种,11月上、中旬定植,5月下旬收获,糯玉米5月上旬在洋葱田里套种,7月中、下旬收获鲜玉米穗,秋花菜播期定于6月中旬育苗,7月中旬定植,9月中旬收获。2效益分析此种种植模式,每亩产洋葱5000~7500千克,每亩产值3500~4500元,糯玉米鲜玉米穗750~1000千克,每亩产值1000~1200元,秋花菜每亩产1500千克左右,每亩产1500~2500元,一年三种三收,每亩产值在6500~7500元,扣除生产成本,每亩纯收入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黄瓜-大根萝卜 三茬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城市高家岭乡位于兴城西南部。地理位置和水文条件十分优越,土壤植被好,适宜多茬作物栽培。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作物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高家岭乡已形成了以头茬马铃薯为主的三茬作物生产基地,规模也在逐年扩大,效益逐年提高。春季地膜加小拱棚覆盖马铃薯,从种到收仅65天,(亩)产可达2500千克,产值2000-2500元。中茬种植夏黄瓜,最高(亩)产1500千克,产值2400~3000元。下茬大根萝卜,(亩)产5000千克,产值800~1200元。实现了一年三熟,(亩)产值超过5000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周天岭  殷新秀  李瑞志 《蔬菜》2003,(10):36-36
大蒜、西瓜、玉米、胡萝卜间套种植,一般每667 m2产值超过4 000元,生产效益明显提高。一、茬口安排大蒜于9月下旬-10月上旬播种,5月下旬收获。西瓜4月上旬小拱棚育苗,5月上旬定植于大蒜畦埂,7月中上旬收获完毕。玉米在大蒜收获后播种于西瓜行间,西瓜收后结合整地向玉米根部培土,使玉米行成为胡萝卜垄,胡萝卜于7月中下旬播种。二、品种选择大蒜选用外销情况好的苍山大蒜,西瓜选用京欣一号、鲁青七号等生长期为90天左右的优质抗病品种,玉米选用农大108、鲁单981、丹玉26等大穗型品种,胡萝卜选用夏时五寸、超级黑五寸人参、红星五寸参等优质抗…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甘蓝——茄子 马铃薯二季作区,多利用马铃薯棵矮、早熟和喜凉的特性,使马铃薯与其他蔬菜作物间作套种。此模式一般667平方米产马铃薯1000-1500千克,甘蓝1500-2000千克,茄子3000千克。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栽培胡萝卜方法为夏季播种,冬前收获。因胡萝卜贮藏期短,保鲜难,不能满足人们对鲜胡萝卜消费量的需要和出口需求。嘉祥县黄垓乡农技站在县农业局技术小组的指导下,组织技术人员成功试验了胡萝卜一年两季种植技术,每667平方米产胡萝卜8000千克,实现了周年供应。  相似文献   

17.
1整地施肥
  甜瓜是喜光、喜温作物,适宜在沙壤土地块种植,特别适合我旗大多乡镇栽培,效益可观,温室栽培亩产3500千克左右,露地栽培亩产3000千克左右,经济效益非常好。  相似文献   

18.
《吉林蔬菜》2007,(3):20-20
配方一:糖精300~500克,加入适量水煮沸,加入5千克豆饼或大豆至煮干。将该大豆掺入10千克复合化肥、5千克米糠,搅匀后撒到西瓜苗根周围,然后浅中耕,再用稻草等覆盖。用此增甜剂每株可产西瓜5千克,甜度也大增,但大田栽培时蚜虫发生尤其严重,需要严格防治。  相似文献   

19.
大棚西瓜套种生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套生姜是我地区近年来试验成功的一种新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改生姜单作为西瓜、生姜一年两种两收,复种指数增加了一倍,提高了光能和土地利用率,缓解了西瓜、生姜与其它粮食作物争地的矛盾,充分发挥大棚保护地栽培的优势,通过套种,使生姜比常规种植法提前定植25天,延迟收获25~30天,每(亩)土地产量增加1500~2000千克,增产30%~40%左右,而且生姜生产前期,可利用西瓜叶为其遮荫,节省了插“姜影”所需的工料费。该模式每(亩)产西瓜4000千克、生姜5000千克,产值超万元。栽培技术如下:1西瓜早熟栽培技术1.1大棚建造:大棚必须在封冻前…  相似文献   

20.
蓓蕾 《吉林蔬菜》2005,(4):22-22
嘉祥县2001年引进试种定单黑田五寸人参胡萝卜,经三年的实验、示范,总结了一套简便易行、适合鲁西南地区的栽培管理措施。夏季栽培每667米^2产胡萝卜5000千克左右,出口合格率90%以上.经济效益1500-2200元。现将出口黑田五寸人参胡萝卜夏季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