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李明铸1987年由常德农校毕业分配到鼎城区种子公司工作,于2000年下岗后,他发挥自己的专长创办了"常德福田农资有限公司"。这是他架起的一座桥梁,一头连接农业科研机构和先进农资生产厂家,一头连接广大农民  相似文献   

2.
<正>因为不懂养殖知识,养殖户朱先生给牛喂食了猪饲料,结果将一头400多千克的牛给"撑"死了。"牛吃了饲料后就精神萎靡,这饲料肯定有问题。"近日,江苏省靖江市孤山镇的肉牛养殖户朱先生气冲冲地来到靖江市工商局孤山镇分局投诉。朱先生说,他一共养了40头肉牛,出栏37头后,还剩3头体型偏小的牛。之前,他一直用玉米秸秆喂牛,前几天,玉米秸秆用完了,他就从附近村里的一家饲料店买了些饲料。喂食几天后,  相似文献   

3.
<正>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郑板桥,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他一生颠沛流离,命运坎坷,却依然活到了72岁,这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算是高寿了。郑板桥以独特的"糊涂养生"享誉世间,被世人戏称为"糊涂老人",其养生经值得后人学习。郑板桥性格开朗,胸怀豁达。乾隆十二年,他因荒年为灾民请赈而被罢官,离开潍县时,他雇了3头小毛驴,1头驮着简单的行李,1头驮着两夹板书,另1头由1名随从骑着在前面引路。老百姓哭着挽留他,他画了竹和菊与他们道别,并题诗一首:"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  相似文献   

4.
<正> 大连普兰店市花儿山乡养奶牛专业户杨守发瞄准市场需求,于1994年投资4万元办起家庭小型奶牛场,他采取滚雪球的办法,奶牛数量逐年增加,如今已养奶牛9头,其中4头产奶,每头年均产奶4.21,平均产值8600元,利润4200元。他科学养奶牛的具体饲养方法是:加料饲养法。在临产前15天至产  相似文献   

5.
幽默     
还是步行好有一个人买了10头驴子,当他骑在1头驴上数数时,发现只有9头驴子,当他下来数时,就有10头驴子。于是他说:我步行就赚1头驴子,骑驴就损失1头驴子,还是步行好!倒霉的病人有一个牙科医生,第一次给病人拔牙,非常紧张。他刚把臼齿拔下来,不料手一抖,没有夹住,于是,牙齿掉进了病人的喉咙。非常抱歉。医生  相似文献   

6.
<正>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人大代表张广财,是远近闻名的"养猪状元户"。他在家乡徐庄镇宋庄村办起的家庭规模养猪场,采用科学方法养殖,每年存栏母猪20头,育肥猪存栏、出栏均在150头左右,养猪年收益20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7.
<正> 上海市南汇县泥城乡兴旺村三组养貂协作组组长陆伟洲同志,专业养貂已有近20年的历史。他不仅在养貂的事业上劳动致富了,而且还有一套养好水貂的过硬本领,近年来他所养的母貂受胎率和产仔成活率在同组中较高。最高的1993年65头母貂、头头受胎、产仔貂成活达340头。平均每头母貂产仔成活率达5.23  相似文献   

8.
头狼的性格 一头狼在没有成为头狼之前,他虽然有着伟大的想要成为头狼的欲望,但是他就一定能获得成功吗?不要说是我们,即便是头狼自己也不清楚,但是他依然去奋斗,并且最终将自我目标与欲望变成现实。因此,基本上完成愿望、达到目标只需要一项条件,那就是想做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武隆县铁矿乡百胜村村民向朝绪,充分利用当地酒糟丰富的优势,实行酒糟养牛.目前,其存栏量已从当初的七八头发展到五六十头,年出栏达到150头.他通过酒糟养牛走上了致富路. “酒糟养牛好处多:一是酒糟里含的酒精可杀菌,牛吃了免疫力增强;二是肉质比稻草喂的牛好,牛肉色泽好,肉质嫩,牛肉味更浓;三是减少人工使用.”向朝绪说,当初他之所以用酒糟养牛,看重的是该技术能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10.
63岁的老李头是河南开封人,几个月前他从农村来到一家工地干小工。本月初,工人们干完活向老扳要工资,结果工瓷没要到,老李头还挨了一顿打,被打得头破血流。工友们打了110报警,警察来后,叫他先看病治伤。但老板不露面,看病治伤的钱也是借的。他去区劳动局投诉,可他没有劳动合同,连工资的欠条都没有,劳动局无法受理,老李头又跑了市总工会,劳动仲裁部门,答复都是一样的;没有证据不能受理。老车头想到法院告状,就到处咨询,热心的法律工作者告诉他:他给那家工地打工,已形成了事实上的劳动合同关系,不过必须有工友能证明他在那家工地打工。听完,老…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家住韶山市永义乡长湖村安冲组的王红卫,从1989年开始订阅《湖南农业》。依托这一知识平台,他创办了"红卫养殖场",成了全市闻名的养猪能手。2011年出栏生猪1100多头,产值300余万元;存栏架子猪100头,价值10余万元;存栏母猪120头,价值5万余元;存栏子  相似文献   

12.
幽默     
《当代农业》2011,(18):62-62
还是步行好 有一个人买了10头驴子.当他骑在1头驴上数数时.发现只有9头驴子.当他下来数时、就有10头驴子。于是他说:“我步行就赚1头驴子.骑驴就损失1头驴予.还是步行好!”  相似文献   

13.
正湖南省慈利县杨柳铺乡华岳村农民覃仕军,老家居住在华岳村一座海拔500多米的高山上,由于山高公路不通,住在山顶上的几户人家现在都已经搬迁到山下了,以前一直从事木匠的他,感觉年纪大了,就利用老家遗弃的房屋和独有的山林资源进行家猪野养。2014年,他一口气买了8头小母猪,因技术欠佳,到最后只剩下2头母猪,在他精心饲养下,2016年这2头母猪也长大了,他便把母猪放养在山林中,任由母猪在山林中跑动甚至过夜。到了下半年的一天,他发现其中1头母猪产崽  相似文献   

14.
<正>韩庆洋今年48岁,原是平度市东风汽车改装厂职工,1990年失业,回到家乡新河镇城子东村务农。2001年,为了增加家庭经济收入,父亲给他三头小猪崽让他喂养,经过半年的精心饲养,每头猪纯收入300多元,让他尝到甜头,他立志走养殖生猪发家致富之路。韩庆洋提起自己回村搞养殖业,心里像打翻五味瓶,苦辣酸甜齐涌心头。  相似文献   

15.
<正>在黑龙江省兰西县星火乡丰岗村有一个叫黄金玉的人,20多年来,他作为当地生猪养殖和销售的经纪人,搭建起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从他手中销售的生猪达20万头,黄金玉也因此有了一个美称——"猪红娘"。  相似文献   

16.
黾山村农民鲁平义,今年62岁,已积累15年的养母猪经验.1998年他饲养的2头母猪,产仔48头,饲养成活当年出售的仔猪有46头,成活率达95.8%. 他饲养的母猪产仔多,成活率高.现将其主要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笔者按:
  他是一位创业者,这是他带领乡亲走上致富道路的保证;他更是一位胸怀大志的农民,为了回报生养他的那片热土,孜孜不倦、坚持不懈……虽然,他全心全意为大家着想的言行并未被所有村民理解,有人甚至觉得他实在过了头,但是无论顺境或是逆境、赞同还是质疑,都没能动摇他想带领当地群众闯出一番天地的信念与决心。  相似文献   

18.
李晓明 《新农村》2009,(4):12-12
王爱军从河北省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毅然决定回村养猪。他白手起家,经过几年的拼搏,如今已拥有固定资产230多万元。为让乡亲们走上养猪致富路,在他的带动扶持下,短短一年时间,他所在的东湾村生猪出栏就由原来的几十头发展到几千头。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2001,(1)
王晓根是临安市潜川食品公司职工,1995年下岗回到紫水乡新梅村老家。他眼看妻子程桂英饲养几十头肉猪效益不错,便打起办养猪场的念头。当年,他引进上百头仔猪,经过精心喂养,科学管理,赚到一大笔钱。尝到甜头后,1996年,增加到了300多头;到1999年饲养数猛增到1000头。由于肉猪数量增多,饲料量猛增,有时运输不便,饲料接济不上。王晓根便办了饲料加工厂,饲料配方自己动手制定。这样不仅饲料供应及时、优质,而且猪喜食、营养好、长得快、成本低、效益高。村里人看  相似文献   

20.
<正>王福如,男,1988年出生,中共党员,上杭县才溪镇人。他是一个满脸疤痕,五官畸形的残疾人,福建农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上杭县残疾人大学生(青年)创业园的负责人,农业部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科技示范户。从苦难到希望,他经历了人生最残酷的生死竞速;从挫折到顽强,他体验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从创业到机遇,他燃烧起了青春的创业使命。1990年仅两岁的王福如不幸烫伤,烫伤面积占头面部的80%,家庭的贫穷使他瘫痪在家与天搏命、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