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广东省是华南地区主要的速生丰产林基地,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力度逐年加大,这种持续增长的森林面积所储存的巨额碳汇,应该引起人们关注。文章首次对广东省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发展潜力的评价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广东省林业碳汇优先发展区域的设想与思路,一方面确保林业碳汇造林地满足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对土地利用状况的基本要求,确保林业碳汇项目建设区具有较高的碳吸收潜力;另一方面可以为各地开展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提供技术指导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碳汇造林是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林业活动。森林具有强大的碳汇功能,通过造林增加碳汇已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支持和发展。以老顶山植被恢复工程碳汇造林建设示范项目为例,从碳汇林的造林地选择、整地、树种选择、栽植技术及抚育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整套的技术措施,并对该项目效益进行了初步评价,同时,通过项目的实践对碳汇林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碳汇林业     
《山西林业科技》2010,39(1):45-45
碳汇林业是指以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充分发挥森林碳汇功能,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减缓气候变化为主要目的的林业活动。开展碳汇造林是当前推进碳汇林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建设现代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碳汇问题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产生的,越来越受到国际、国内社会的的广泛关注。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作为清洁发展机制(CDM)的重要内容,能够实现合作双方的"共赢"。积极宣传碳汇知识,组织开展林业碳汇方面的研究,适时启动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对于促进我省林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国际森林年,也是我国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30周年。 广东省绿委、省林业局制定了《2011国际森林年广东在行动方案》,计划今年实施造林300万亩,全力推进绿化美化生态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升森林碳汇能力,加快低碳试点省建设。  相似文献   

6.
对发展我国林业碳汇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碳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造林再造林碳汇相关科学研究及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对促进我国林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碳汇深入分析和研究,分别从发展前景、国际现状和我国发展的潜力等几方面进行了较为透彻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联合国公布的清洁发展机制(CDM)下的造林再造林方法学中唯一用于工业或商业碳汇林的方法学AR-AM0005及其案例,探讨了tCER和ICER的选择及应用,并分析了我国企业参与建设碳汇林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这形象地说明了党和国家对环境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在我国资源与环境问题日渐严峻的今天,开发碳汇林种植技术,强化森林经营与管理,就显得更加必要。以广东省梅县区碳汇林种植为例,对其树种选择以及相关造林措施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日,我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造林项目在甘肃省庆阳市合水林业总场正式启动。该场是国家林业局批准的首批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造林项目试点区之一。建设总规模2000亩,营造人工油松、沙棘混交林,实施期限20年,总投资100万元。  相似文献   

10.
《山西林业》2010,(1):F0002-F0002
<正>为了进一步引导和带动全省各界力量形成参与碳汇造林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掀起捐资开展碳汇林业建设的高潮,2月24日省林业厅在厅直系统开展了碳汇造林捐资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全  相似文献   

11.
试论广东碳汇林业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低碳发展是新时代的趋势,而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承担者,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低碳时代进步的关键。碳汇林业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助推结构减排和广东开展国家低碳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东省碳汇林业具有区别于一般林业的内涵和特征,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多种营造林工程措施,增加森林面积、改善森林结构,提高森林的碳密度、碳储量,减少森林碳排放、碳损失,增加碳汇、提升森林服务功能。把森林碳汇纳入国家低碳减排政策、把碳汇交易纳入区域发展、完善碳汇林业建设体系等是碳汇林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对碳汇林业的背景、相关概念、碳汇造林国内外现状、CDM造林再造林项目运行程序及设计书内容、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涉及的几个技术问题进行了综述,建议:山东具有碳汇造林的条件、积极争取碳汇造林项目、强化农用林和经济林的碳汇作用、加强干瘠山地、盐碱地及沿海防护林碳汇造林、加强中幼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加紧实施山东森林碳汇储量与潜力研究、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技术培训等。  相似文献   

13.
文中基于2004-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模型实证分析森林碳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通过面板数据灰色关联模型测算森林碳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度。研究发现:森林碳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呈“N”型曲线;从整体上看,各影响因素与森林碳汇的灰色关联度都较高,从大到小依次为劳动要素投入、造林面积、森林采伐、林业产业发展水平、营林固定资产投资、森林受灾程度;具体来看,全国4大林区森林碳汇与各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具有差异性。建议提高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水平,完善森林碳汇市场,促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以助力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森林经营在增强二氧化碳吸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本文阐述了《联 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我国的履约目标,并评估了 2005 年和 2010 年广东省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领 域的固碳量。结果显示广东省 2005 年森林生物量生长碳吸收合计总量为 47.02×109 kg 二氧化碳当量,乔 木林固碳占总固碳量的 88.87%,采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 11.47×109 kg 二氧化碳当量,采伐消耗温室气 体排放二氧化碳当量占总排放量的 76.12%。2010 年固碳量增长 11.68%,采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了 19.85%。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了广东省林业碳汇的提升潜力及方向。  相似文献   

15.
我国林业碳汇项目的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气候变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世界各国纷纷探索应对策略,其中CDM是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机制之一。作为CDM的子项目造林与再造林项目,以及未正式注册或批准的林业碳汇项目,不仅可以起到抑制全球变暖的作用,同时还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文中通过对我国造林再造林项目的分析与研究,总结其在项目中解决困难与问题的对策以及项目管理与技术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初步掌握我国实施林业碳汇项目的可行性与潜力,为碳汇政策在全国更大范围推广提供有益借鉴,为促进我国林业碳汇项目更好实施给予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退耕还林造林方式、林种的选择和设计、整地方法、栽植和嫁接技术等方面,详细地总结了广元市朝天区退耕还林核桃种植经验。同时,对退耕还林种植核桃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碳汇效益进行了评估。对该区下一步的核桃造林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上海林地和绿地碳汇发展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海林地和绿地的土壤碳含量较低,固碳能力约为7.5万t/年。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碳汇的潜力有限。建议通过加强森林抚育提高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探索多元化的城市林业建设方式;因地制宜发展立体绿化,提高城市绿量;实施节约型园林绿化管理模式等措施来提高碳存储能力。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林业工程造林成效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为加强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启动了16个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为全面科学地评估造林成效,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开发了一套林业工程造林成效评价系统,利用专家咨询法设置林业工程造林成效评价体系的相关指标,包括当年造林成效、造林保存成效、森林抚育成效、封山育林成效、"万村绿"大行动成效评价指标,实现了广东省林业工程造林成效评价系统,系统包括基础数据管理、数据逻辑检查、造林成效评价和评价结果输出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我国林业碳汇交易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碳市场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工具。我国碳市场建设实践过程中,林业碳汇项目国际国内2类市场共存在9种机制类型,国际包括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国际自愿碳标准(VCS)项目补偿交易和黄金标准(GS)项目,国内包括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项目、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CGCF)自主开发项目、北京市核证减排量(BCER)项目、广东省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PHCER)项目、福建省林业碳汇减排量(FFCER)项目和贵州省单株树碳汇扶贫项目,发挥了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丰富了碳市场交易产品,降低了排放企业减排成本,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行动,促进了林农就业增收和脱贫,拓展了林业生态补偿途径和形式,实现了碳汇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但也依然存在政策制度体系不够健全、自愿减排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项目产权不够明晰、项目开发交易流程复杂、碳汇交易品种和补偿机制相对单一、对林业碳汇交易认识不清、交易成本和风险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提出完善碳汇交易制度和政策体系、完善自愿减排管理机制、明晰林业碳汇产权、简化林业碳汇开发备案程序、建立林业碳汇多元化补偿和投入机制、加强对碳汇交易的培训和宣传、创新机制降低林业碳汇项目交易风险、有序扩大林业碳汇市场需求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