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对于没有免疫过支原体活疫苗的鸡群来说,通过ELISA试验及早发现并控制感染来预防疾病传播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最近对于曾免疫过支原体活疫苗的鸡群进行的血清学数据表明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可以用于监测免疫是否成功或者是否有田间感染。采用ELISA方法进行监测及控制的目的是预防因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产蛋下降。  相似文献   

2.
对于没有免疫过支原体活疫苗的鸡群来说,通过ELISA试验及早发现并控制感染来预防疾病传播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最近对于曾免疫过支原体活疫苗的鸡群进行的血清学数据表明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可以用于监测免疫是否成功或者是否有田间感染。采用ELISA方法进行监测及控制的目的是预防因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产蛋下降。  相似文献   

3.
SPF鸡群经过人工感染鸡滑液囊支原体后,采用三种方法进行比较,药物泰乐菌素治疗、鸡滑液囊支原体灭活疫苗免疫及药物治疗联合疫苗免疫。结果显示:用泰乐菌素治疗联合鸡滑液囊支原体灭活疫苗免疫,鸡群平均净增重的提高、发病程度的降低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药物治疗联合疫苗免疫保护率达到80%,而单纯使用药物治疗保护率达到60%,单纯使用鸡滑液囊支原体灭活疫苗保护率达到50%。  相似文献   

4.
以鸡毒支原体NB72株或和R株对鸡先行人工感染,然后,与无支原体感染的对照鸡同样接种NDV La Sota株,观察NDV免疫应答动态。结果,支原体感染鸡群血清和气管中的NDV血凝抑制抗体效价,虽然比未接种支原体的鸡群低.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随后,通过攻击NDV强毒,不论先前经过或未经过支原体人工感染,ND免疫鸡全部被保护,且血清中NDV HI抗体效价均大幅度升高;未经ND免疫接种的对照鸡全部发病死亡,因此,鸡毒支原体NB72株或R株感染的鸡对NDV La Sota株的免疫应答无明显改变。最后就体内试验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集了上海地区规模化蛋鸡场、林地散养鸡场、种山鸡场的健康产蛋鸡群共240份血清,进行了鸡毒支原体感染抗体的ELISA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规模化蛋鸡场和林地散养蛋鸡场鸡毒支原体感染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97.8%和93.3%,两种饲养模式的鸡群鸡毒支原体感染率都很高,两者无显著差别;3个种山鸡场检测结果差异较大,分别为100%、0、30%,说明种山鸡对鸡毒支原体的感染并不普遍;对规模化肉鸡场鸡群鸡毒支原体抗体跟踪结果表明,在65日龄时鸡毒支原体在鸡群中已经存在,65~90日龄期间鸡群普遍感染鸡毒支原体,肉鸡上市前感染抗体阳性率达到94%。结果表明,产蛋鸡群鸡毒支原体感染情况与饲养方式没有相关性,均呈现较高阳性率,种山鸡感染并不普遍,肉鸡群感染鸡毒支原体高峰期在65~90日龄之间,预防鸡毒支原体病的最佳日龄应在30~60日龄之间。  相似文献   

6.
广东地区鸡毒支原体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血清快速平板凝集方法,对广东地区12个非鸡毒支原体免疫的种鸡场及3个鸡毒支原体免疫的种鸡场进行了鸡毒支原体感染的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种鸡场及不同品种的种鸡的MG抗体阳性率高峰期均在11周龄左右,即鸡群的MG感染高峰期均在6周龄左右。  相似文献   

7.
<正>肉鸡呼吸道疾病是养鸡场常见多发的一种疾病,一个看似正常的鸡群,一但接种疫苗,就出现呼吸道症状,咳嗽、打呼噜、张口呼吸、甩鼻、流泪,严重的引起气囊炎、肺炎、心包炎等病症,生长速度慢,淘汰率、死亡率增加,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以至于有的养鸡户害怕免疫,甚至拒绝防疫。通过调查和临床分析发现,肉鸡免疫后易发呼吸道疾病的因素很多,有疫苗的因素、环境因素、支原体、病毒细菌的隐性感染、营养因素等多种原因。其中鸡群支原体隐性感染是肉鸡免疫  相似文献   

8.
正近几年,我国家禽鼻炎的发病率持续升高,特别是个别区域的一些蛋鸡场,出现即使免疫了优质全价鼻炎苗,鸡群仍呈现亚临床感染或零星发病的现象。抛开疫苗质量、免疫操作、疫苗株与靶鸡群流行株对应性、毒株变异、疫苗流通造成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因素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1免疫应答是机体复杂的生理反应,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免疫首先是建立在鸡群健康的基础上,免疫时如果机体已经感染了鸡毒支原体(MG)、滑液囊支原体(MS)、沙门氏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新城疫病毒等病原微生物,鸡群免疫鼻炎后就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和相应的抗体。特别是在食品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3月8日,西北检测云中心接到某养殖场一例青年鸡发病的案例。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最后确诊为一例禽流感H9、鸡毒支原体继发大肠杆菌感染引发鸡群发病的案例。1临床症状69日龄10 000只/栋,鸡群出现"咳咳"呼吸道症状,鼻腔内容物堵塞,鸡群体质偏瘦,但大群没有伤亡。2免疫程序8日龄免疫新城疫点眼;12日龄免疫法氏囊;  相似文献   

10.
正新城疫(ND)在我国养鸡业中是一种常见的,危害严重的传染病。急性新城疫会导致大批鸡死亡;免疫鸡群"非典型"新城疫虽然不至于引起大批鸡群死亡,但是容易混合感染、继发感染大肠杆菌病和支原体感染等其他疫病,造成巨大的损失。关于新城疫的免疫,笔者主要强调以下几点。1母源抗体与首免日龄母源抗体是雏鸡靠卵黄传递从母体获得的  相似文献   

11.
<正>冬季是家禽呼吸道疾病多发季节,鸡群的呼吸道问题此起彼伏,用药愈后易反复,为了保护鸡群的健康,系统的防控措施必不可少。本文介绍导致鸡群出现呼吸道症状的诱因以及防控方案。一呼吸道疾病的主要诱因1支原体支原体长期潜伏在鸡舍中。当因环境变化,免疫接种和应激等因素导致鸡群免疫力降低时,支原体很容易爆发。支原体感染的鸡群常表现咳嗽、喷嚏、流泪、面部肿胀等症状,后期发展严重剖检可见气囊炎。  相似文献   

12.
正鸡支原体病是指由支原体引发的接触性传染性慢性呼吸道疾病,因支原体广泛分布于环境中,在鸡群免疫力下降时,感染支原体的概率加大,可诱发鸡支原体病。鸡支原体病全年均可发生,其中雏鸡的发病率最高,部分鸡群可达20%。鸡群发病后,导致生长缓慢、产蛋鸡产蛋率与蛋壳质量下降,且病鸡会将支原体通过接触、污染的饲料和饮用水等传播给健康鸡,还会通过种蛋传播,扩大鸡群感染范围,对养鸡场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巴西滑液支原体病的暴发是使养禽业者和兽医很头痛的事,分析了多种情况,不能确定感染原因。 感染原因 美国和欧州的很多科学论文使我们相信,滑液支原体病最常见的感染源是:双亲感染、气源传播,其它禽和人。但在分析双亲无滑液支原体病的鸡群感染滑液支原体的来源时,这些原因都无法解释。有些鸡群在15周龄前,即已被感染。鸡是饲养在互相隔离的条件下,排除了气源感染的可能。此外,这些鸡场都具有高标准的生物防护措施,进入鸡场的每个人都必须进行淋浴和更衣。离鸡舍附近几米远以外的土地被树木覆盖。鸡场也有较好的免疫程序,特别是预防呼吸道病毒  相似文献   

14.
新城疫病毒与支原体混合感染的中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10月至12月底,笔者在东北、江苏、河北、山东等地先后遇到新城疫病毒与支原体混合感染病例600余例,发病鸡群均为免疫过新城疫疫苗的鸡群,采用饮水免疫的鸡群易发,发病时间多集中于免疫空白期。多数鸡场单独使用抗生素或采用中西药结合法治疗后,病情恶化,因鸡死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养殖规模的发展,鸡群发生支原体病的情况非常普遍,在生产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也不尽相同,再加上与其他病菌混合感染,经常发生误判情况,给养鸡场造成很大损失。为此我们将常见的临床症状、支原体发病规律和防控策略汇总如下,供同行参考。1发病特点支原体分两种,一种是鸡毒支原体(MG)、一种是滑液囊支原体(MS),前几年鸡群感染MG较为广泛,目前鸡群在育雏和育成期感染MS很严重。支原体既能垂直传播又可以水平感染,如果种鸡感染本病,  相似文献   

16.
滑液囊支原体病程长,造成鸡只免疫力下降,严重影响鸡只生长发育。同时并发或继发感染是本病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根据1例庄河大骨鸡滑液囊支原体与非典型新城疫混合感染发病鸡群,根据鸡群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并分别进行了滑液囊支原体的剖检诊断与非典型新城疫的抗体检测,结果检出本鸡群为滑液囊支原体与非典型新城疫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7.
5~8周龄白羽父母代肉种鸡滴眼接种鸡毒支原体弱毒疫苗霉克灵,免疫后的血清学反应较弱且变化范围大,SPA抗体阳性率为2%~94%,ELISA抗体阳性率为0~68.75%。免疫种鸡群未发生支原体感染,每羽节省抗支原体药费3.6元。与使用支原体灭活苗相比,霉克灵免疫种鸡可节省4.9元/只。其后代商品鸡因呼吸道症状明显减少,同样节省了0.2元/只的抗支原体药费,此外,与历年相比,生产效益指数明显提高(175vs238)。  相似文献   

18.
<正>呼吸道病原体可以说是我国大多数鸡群呼吸道疾病的背景,不是有无的问题,只是程度的差异。其病因主要有以下3种:①多数鸡群都存在鸡新城疫(ND)强毒感染,为了控制它而频繁使用各种弱毒疫苗。②种鸡群普遍未采取净化措施,使大多数商品化鸡群的支原体感染的阳性率都较高。③大多数鸡群的大肠杆菌感染一般都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9.
鸡败血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和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在世界许多地区的重型鸡种中已被消灭;然而,在商品蛋鸡中,支原体感染仍为一大问题.最普遍的是 MS 感染,许多鸡群在感染后不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和掌握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cepticum,MG)在福建省近年的感染情况,本研究采用商品化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2018-2019年福建地区的21个鸡群、916份非免疫鸡群血清样品进行MG抗体检测,并统计分析MG在福建省感染流行情况。调查结果发现,2018-2019年福建地区非免疫鸡群的MG抗体总阳性率为69.43%(636/916),而检测的21个鸡群中,群体MG抗体阳性率为90.48%,其中阳性率0%~20%的有4个,21%~50%的有4个,51%~100%的有13个。育雏阶段(1~42日龄)鸡群MG抗体阳性率就高达37.10%,并且发现产蛋开始至淘汰阶段MG抗体阳性率为77.61%,MG抗体阳性率是育雏阶段的2倍以上。福建省蛋鸡和种鸡群MG感染率分别为79.22%和75.22%,并无显著差异。通过福建地区未免疫鸡群的MG抗体调查,发现MG在福建省内感染普遍,表明病原在鸡群中存在水平传播,同时种鸡群也存在着严重的MG感染,这为垂直传播提供可能。本研究通过调查福建省内MG在鸡群中的感染情况,为掌握MG在鸡群中的感染情况并采取防控措施降低鸡群MG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