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著名的“银耳之乡”福福省古田县菇农开创的野外袋栽香菇高产新技术,1988年10月荣获国家“星火计划”成果金奖。同年12月8日—10日全国24个省市和自治区及港澳等1000多人参加的福建省食用菌交易会上,这个项目成为成果转让热门货。为了促进“古田模式”的野外袋栽香菇技术的普及推广,由福建省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丁湖广同志主编,古田县电视录像教育中心拍摄的《香菇野外袋栽新工艺》电视科教片已制成。1988年10月在无锡召开的食用菌新技术交流会和12月在福建省食用菌交易会议上,作了播映,受到好评。  相似文献   

2.
我国香菇生产虽有八百余年历史,但由于生产方式落后,长期以来产量徘徊在四至五千吨之间,加之土法烘干品质差,每吨卖价不到1万美元。因此从数量上和质量上次于日本。近年来,香菇主产区的福建省古田县菇农试验成功了木屑室外袋栽香菇,很快地在我国大江南北十四省推广开,形成了商品化生产。1987年全国实施食用菌“星火计划”把香菇新栽法重点推广,使产量第一次跃居世界第一位,总产量3万吨左右。1988年10月26日,在西安召开的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成果展览会上,古田县《室外袋栽香菇高产优质技术》获得金奖。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闽东地区是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是代料袋栽香菇生产的良好基地.近年来,袋栽香菇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杂菌病害的种类及数量也增多,危害也加重.福建宁德市农科所食用菌研究室对该地区香菇的杂菌种类及其发生危害情况、防治方法做了调查,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袋栽香菇“后半生”管理技术研究丁湖广(福建省古田县食用菌协会362200)菌袋经过室内培育2个月左右,便进入野外脱袋阶段,也就是袋栽香菇结束“前半生住瓦房”的历史,转入“后半生进草棚”的新生活开始。1脱袋与生产关系脱袋是新法栽培香菇“承前启后”的一个...  相似文献   

5.
信息台     
《食用菌》1986,(6)
古田香菇生产发展动态自从露地袋栽香菇在福建吉田县大甲乡获得成效后,香菇生产发展很快。据统计,1985年冬至今春全县产干菇350吨,其中大甲乡为180吨。1986年全县栽香菇达1500多万袋,预计今冬明春可产干菇1000吨。  相似文献   

6.
周善森 《食用菌》1992,14(2):9-10
近年来,香菇木屑袋栽生产发展较快,但由于选用菌株比较混乱,给生产上带来一定的盲目性.为了筛选出适宜本地区或气候条件相近地区木屑袋栽的优良菌株,1988年县科委下达了香菇品种筛选课题,笔者将从引进的香菇菌株中选出十个木屑袋栽常用菌株,进行袋栽试验生产性能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最近,河南省扶沟县政府送来一面“南菇北栽,情暖万家”的锦旗。感谢福建省古田县科协挺进食用菌场派出的8名技术员为他们发展袋栽香菇,取得速生高产的成效。河南省扶沟县科协到福建省古田县考察,与古  相似文献   

8.
袋栽香菇的高产栽培技术061001河北省沧州市农科院李志欣香菇,不但香郁诱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能防治多种疾病,被誉为“蘑菇皇后”。我们采用袋栽香菇高产栽培技术,生产周期短、产量高,可采4~5批菇,比菌砖提高20%~30%,且不易受杂菌污染,现...  相似文献   

9.
把“惊蕈”原理应用于袋栽香菇出菇试验,示范、推广应用,收到预期的效果。实验表明,“惊蕈”刺激诱导出菇菇原理应用在袋栽香姑生产上,可促进出菇整齐、潮次分明,转潮快,缩短生殖生长期等作用,增加产量,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以辽宁省香菇冷棚半熟料袋栽生产为模式,按照香菇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原料、栽培技术、采收标准与病虫害防治等制订了《香菇冷棚半熟料袋栽技术规程》。以期为香菇生产者提供标准化生产的科学依据,从而提高产品的产量、质量及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1.
笔者自1982年开始将木屑装于塑料筒袋中试栽香菇并获得初步成功后,几年来继续探索、遍访、考察福建省宁德、三明、南平、泉州等地市的香菇袋栽主产区,并与全国各地到三明真菌所咨询的栽培者交流、讨论,概括总结了当前香菇袋栽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与各地同行商榷。(一)菌丝生长不良菌筒培养基接上香菇菌种后,发现菌丝恢复迟绥、生长蔓延的速度明显偏慢,由于菌丝生长不旺盛、稀薄,不能很快占领培养料而形成优势,杂菌乘机而入,故经常造成菌筒成功率很低。出现这种  相似文献   

12.
袋栽香菇高产技术探讨吴秀美,吴奋勤,徐木聪(福建德化县食用菌开发办公室362500)袋栽香菇在德化县1986年试种获得成功,1987年在全县推广,到1990年才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991年起全县大面积发展,从1991~1994年四年间共种植袋栽香菇...  相似文献   

13.
香菇作为“健康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其产量日益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宗食用出菌产品。世界上香菇主要产于日本、中国、南朝鲜等几个为数不多的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东南亚的新加坡、欧洲的荷兰、北美的美国,香菇产量有明显的增长。1987年,我国香菇产量即达1.7万吨,1989年我国出口香菇达2800吨,已成为名符其实的香菇生产大国。我国香菇生产的主要基地是福建,近年来,出于选用了Cr—04、Cr—20、L26、022等优良菌株,改进了脱水机械,在室外木屑袋栽香菇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该省与我国其他香菇产区一样,在香菇科研、生产、销售等方面均存在不少问  相似文献   

14.
香菇的栽培多数以阔叶树木屑为主料。中国农村生长柳树较多 ,都属风景树 ,不能成材。因此可将柳树枝条制成木屑 ,进行袋栽香菇生产。现将柳树木屑栽培香菇的新技术简介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菌种 香菇“CI— 0 2” ,由福建三明市真菌所提供。1 2 培养基配方 柳树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县袋栽香菇生产发展很快,并由室内移至室外,进入园田化栽培。1984年全县利用秋收后的稻田和房前屋后等场所代料栽培香菇120万袋,普遍获得丰收。一般每亩田可栽培8000~10000袋,收干菇700~800公斤,平均百公斤木屑或棉籽壳料产干菇5~6公斤,比段木栽培单产高十倍以上,比菌砖栽培增产两成。产品的形、色、味均高于室内砖栽的香菇,接近于段木栽培的香  相似文献   

16.
实践证明,在露天袋栽香菇工艺中,接种好坏是栽培成败的关键。据调查,菌袋污染率一般都在10~30%,少数严重的达50%以上,有的甚至全部报废。1986年福建省袋栽香菇1亿4千多万袋,因接种污染造成经济损失估计2~3千万元。因此,如何减少污染,是当前袋栽香菇生产上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现针对生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作出原因上的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污染途径及表现(一)菌种污染。栽培种本身已被污染,或接种前菌种处理不当,接种后直接污染菌袋,污染部位出现在接种穴口周围,常表现为局部的连续性污染。(二)配料装袋不当。拌料过湿,导致香菇菌丝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古田县近年来大力推广利用冬闲田野外木屑袋栽香菇,获得成功。这个县松吉乡前坂村青年农民、香菇菌种专业户王孝文兄弟俩,去年秋季搞香菇木屑袋栽六千筒,到今年五月底止已收鲜香菇七千多斤,全部出售纯收入六千多元。他的栽培技术要点是: 一、树种选择树种以栲、枫、栎、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景宁县英川乡王宅村88家农户1991年袋栽香菇36354万袋,产值85万元,人均产值1687.84元,全村人均纯收入1110.8元。王宅村是个人均耕地只有0.38亩、草山2.04亩的穷山村。由于人多地少,大多数农民每年外出江西、福建栽培段木香菇,但温饱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自从袋栽香菇的发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古田县在食用菌生产中,推广了食用菌机械7400多台,使原料切片、粉碎,培养料搅拌、装袋、灭菌、以及产品干燥等实现了半自动化机械操作,促进食用菌生产的发展。去年银耳总产量超过2000吨,居全国第一位;野外袋栽香菇由1980年30万袋,  相似文献   

20.
袋栽香菇的品质缺陷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我国香菇生产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袋栽香菇产品的品质缺陷,提高我国袋栽香菇产品品质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