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钼酸铵法测定水稻过氧化氢酶活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钼酸铵法测定植物CAT活性,具有准确、方便、高效的特点.以内两优6号、秀水09的剑叶为材料,通过与紫外吸收法准确度和精确度的比较,来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结果均值接近,没有显著性差异.紫外吸收法的变异系数分别是0.78%和0.58%,钼酸铵法的变异系数分别是0.35%和0.42%.  相似文献   

2.
甜荞叶片SOD、POD、CAT活性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矿质营养元素对甜荞品种温莎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试验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分别采用氮蓝四唑比色法(NBT)、愈创木酚法和紫外吸收法测定SOD、POD和CAT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对荞麦叶片SOD、POD、CAT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荞麦第二分枝现蕾初期,叶面分别喷施大量元素(0.15%硫酸钙+0.20%硫酸镁+0.25%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0.15%硼砂+0.10%氯化锰+0.20%钼酸铵)对SOD、POD、CAT活性的提高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灵芝酸紫外吸收及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分析,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不同灵芝酸及其对照品光谱差异,并基于不同对照品的紫外吸收法和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分析灵芝发酵菌丝及子实体灵芝酸含量。结果显示:灵芝酸A、C、C2、E和赤芝酸A有相似的紫外可见光谱,形成一个波峰,254 nm附近有最大吸收波长;百里酚显示2 个波峰,246 nm为波谷。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香草醛-高氯酸显色反应紫外可见光谱相似,544 nm及552 nm分别有最大吸收;灵芝酸A显色反应弱且无吸收峰,不可作为灵芝酸对照品。以灵芝酸A 和百里酚为对照品,紫外吸收法显示灵芝发酵菌丝灵芝酸含量分别为0.7 mg/100 mg和1.3 mg/100 mg,子实体分别为2.1 mg/100 mg和4.0 mg/100 mg;以熊果酸和齐墩果酸为对照品,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显示灵芝发酵菌丝灵芝酸含量分别为0.45 mg/100 mg和0.49 mg/100 mg,子实体分别为1.55 mg/100 mg和1.71 mg/100 mg。由此可知灵芝酸紫外吸收法和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分析以及紫外吸收法基于不同对照品的分析值有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对灵芝酸分析方法的优化和改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胡水秀 《作物杂志》2002,18(6):37-39
研究结果表明 :钼酸铵拌种、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比常规种植 (CK)分别增产21.15%、10.30%和7.6%,前两者比CK增产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等穴播种和宽幅撒播分别比CK减产8.87%和23.32%,后者减产达极显著水平。钼酸铵拌种、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能提高单株荚数、粒数、粒重和百粒重,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获得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RNA和DNA是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的基础。以小麦根腐离蠕孢菌为原料,分别采用溶菌酶法和液氮研磨法破碎真菌细胞壁提取DNA,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吸收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进行核酸完整性和纯度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提取DNA时都同时得到了高质量的RNA;PCR检测结果表明DNA完整性比较高,两种方法得到的DNA质量相当;溶菌酶法中得到的RNA质量优于液氮法。利用溶菌酶破壁法提取小麦根腐离蠕孢菌DNA的提取体系可用于RNA的提取,为小麦根腐离蠕孢菌核酸的DNA和RNA的同时提取提供了一种简便、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3种标准发芽试验方法对玉米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同祯 《中国种业》2014,(12):43-47
以郑单958种子为材料,在种子发芽期间采取补水和干旱2种水分管理模式,对国内外广泛采用的BP-纸间法、S-沙床法和先锋BP-纸间法3种发芽试验方法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操作过程的标准化及幼苗形态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下,水分是影响种子发芽试验结果的关键性因素,国内普遍采用的BP-纸间法和S-沙床法,在补水处理下发芽率为93%和92%,变异系数为2.82%和5.82%;在干旱处理下,发芽率较低,分别为92%和89%,且重复间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4.71%和6.43%;先锋BP-纸间法发芽率为96%,重复间差异较小,变异系数仅为1.00%;3种试验方法在不同处理下,幼苗苗长、根长及鲜重差异均极显著。认为,先锋BP-纸间法操作标准化、管理规范,是一种快捷、准确、值得推广的玉米发芽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堆肥过程中硝态氮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酚二磺酸比色法做对比,分析了几种前处理条件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堆肥过程堆体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酚二磺酸比色法与经KCl溶液和超声波浸提,活性炭处理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硝态氮测定值相比无显著差异,且后者消除了有机物的影响,操作简便。改进后的方法回收率为96%~108%,变异系数1.7%~5.5%。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冷浸田中铁的测定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滴定法在内的各种分析方法,主要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原理、适用对象和优缺点。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滴定法可测定铁的不同价态的含量;而原子吸收法测定快速且灵敏度高;ICP-AES法分析速度快而且准度高,是测定铁总量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种有效的红树根部总RNA提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树作为一种重要的耐盐植物,为耐盐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本研究分别采用SDS、TRIZOL、CTAB等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了红树RNA提取,经电泳分析、紫外吸收检测、cDNA合成等技术手段检测表明,改进的CTAB法所提取的红树总RNA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0.
试验利用5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制种中,采用生长延缓剂多效唑与硼砂、磷酸二氢钾、硫酸镁、钼酸铵配方作叶面肥施用对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多效唑、硼砂、磷酸二氢钾、硫酸镁、钼酸铵。该5种成分作叶面肥应用的最佳配方浓度为:多效唑有效浓度60~120mg/kg、硼砂浓度0.1%~0.2%、磷酸二氢钾浓度0.2%、硫酸镁浓度2%、钼酸铵浓度0.1%。  相似文献   

11.
红高粱壳色素的提取工艺及结构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考察了溶剂种类、浓度、酸度及提取时间、温度等因素对提取红高粱壳色素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L934)确定了红高粱壳色素最佳提取条件,并对红高粱和紫黑高梁色素溶液的紫外可见光谱进行分析。正交实验确定的红高粱壳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是加热温度为80℃、浓度为75%pH=2的乙醇溶液、固液比为1﹕100、加热时间为2h。红、紫黑两种高粱壳色素溶液在可见光区的最大吸收峰分别是494nm和499nm,通过对紫外光谱数据的分析,初步确定红高粱色素含有二氢黄酮或二氢黄酮醇类物质。  相似文献   

12.
拮抗放线菌A02活性产物的分离和鉴别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利迪链霉菌A02抑菌活性物质的分离和鉴别特征,利用pH纸层析和纸电泳试验检测了其离子特性,有机溶剂萃取和硅胶薄层色谱分离测定了其极性,捷克八溶剂系统纸层析、紫外光谱扫描、官能团化学反应和蛋白酶敏感性试验分析了其化学类型.结果表明,菌株A02代谢活性产物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呈电中性,但其极性较强,能被正丁醇高效萃取...  相似文献   

13.
营养液pH变化对刺梨苗吸收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介质pH变化条件下刺梨(Rosa roxburghii)对不同形态氮素吸收特性的影响,能为不同pH土壤上刺梨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贵农5号’刺梨实生苗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和离子耗竭法,在分别供给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条件下,设置营养液分别为pH 4、5、6、7、8、9的6个处理,测定不同pH营养液培养的刺梨苗对NO3-、NH4+的吸收动力学参数和刺梨苗的植株高度、干重生物量、氮含量及氮吸收量,分析营养液pH变化与NO3-、NH4+的吸收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和营养液pH变化与刺梨苗植株高度、生物量、氮含量和氮素吸收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刺梨根系对硝态氮、铵态氮及总氮的吸收规律均符合Michaelis-Menten酶动力学方程。营养液的pH变化能够改变刺梨苗根系对NO3-和NH4+的吸收特性。在营养液pH 4~9的范围内和供给硝态氮的条件下,刺梨实生苗的根系对NO3-的最大吸收速率(Imax)、根系与NO3-的亲和力、NO3-流入根系的速率(α)、植株高度、干重生物量、氮含量及氮的吸收量随营养液pH的增大而明显降低,营养液的pH变化与上述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在供给铵态氮的条件下,刺梨实生苗根系对NH4+的上述指标随营养液pH的升高而明显增大,营养液的pH变化与上述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酸性条件下有利于刺梨苗对硝态氮的吸收,升高营养液的pH不利于刺梨苗吸收硝态氮。碱性条件有利于刺梨苗对铵态氮的吸收,酸性条件对刺梨苗吸收铵态氮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稻壳生物质炭应用于羊粪堆肥过程中氮素的转化去向与固定途径,以羊粪、食用菌渣、450℃和650℃热解的稻壳生物质炭为原料,采用室外高温好氧堆肥方法,监测堆肥体氨挥发总量及不同形态氮素含量;采用室内吸附解吸浸提方法,分别对经稻壳生物质炭吸附后、稻壳生物质炭解吸后的浸提样品进行水溶性总氮、铵态氮含量等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对比CK,BC450、BC650处理的氨挥发累积量分别降低了68.99%、75.09%、氮素固持率分别提高了26.2%、33.1%,降低了堆肥体水溶性总氮、铵态氮、腐殖态氮,提高了堆肥体微生物量氮,其中BC650处理的作用效应强于BC450处理;稻壳生物质炭对相同氮素含量载体进行吸附浸提后,BC450、BC650处理的氮素载体中全氮含量分别较吸附前降低了21.79%、28.6%,铵态氮含量分别降低了13.68%、32.45%;稻壳生物质炭解吸之后,BC650处理解吸液中的全氮、铵态氮含量均显著大于BC450处理;堆肥过程中生物质炭对氮素物理与化学吸附作用并存,吸附的氮素未能提高堆肥体的腐殖态氮含量,并且具有可逆解吸性,其中650℃热解的生物质炭比450℃热解的生物质炭具有更强的可逆性。  相似文献   

15.
Thirteen varieties of Brazilian barley selected for malting qualities were analysed by RAP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Amplification with 18 random primers generated 221 reproducible bands, of which 206 bands were polymorphic (93%):of this number, 137 fragments (62%) detected diversity among varieties and 56 bands (25.34%) allowed the distinction of varieties or groups of them. Variation was detected in all Brazilian varieties studied. Within-variety similarities estimated by Jaccard Similarity Coefficient ranged from 0.28 to 0.94, with averages ranging from 0.57 to 0.83, and an overall average of 0.72. Nevertheless, in the cluster analysis representatives of the same variety always fell into the same group and only later joined the other varieties. The average intervarietal similarities estimated by Jaccard Similarity Coefficient ranged from 0.45 to 0.62, with an overall average of 0.52. Many bands or combinations of bands which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of all varieties were detected. Nevertheless, the majority of these bands cannot be considered as diagnostic markers because a great number of them did not occur in many representatives of the variety or had low intensity or even because they were not easily identified in the total pattern of bands.  相似文献   

16.
从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回收DNA小片段的两种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回收DNA片段是分子生物学中的常用技术,尤其针对于DNA小片段的回收。本试验对比了两种从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回收DNA小片段的方法(煮沸法和水浴法),并用无水乙醇和3 mol/L醋酸钠共沉淀纯化DNA小片段。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回收结果,通过紫外检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水浴法比煮沸法的回收率高。水浴法结合乙醇沉淀法还具有经济和操作简单的优点,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青稞新育品种‘黄青2号’不同生长期的土壤为材料,对比测定不同施肥处理、不同土层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研究了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在整个生育期都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铵态氮含量在抽穗期最高,硝态氮含量在苗期最高,分别为2.75 mg/kg和22.64 mg/kg。0~20 cm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含量为1.76 mg/kg和11.82 mg/kg,分别是20~40 cm的1.76倍和2.00倍,说明物质的转化、吸收和运输主要在上层土壤中进行。土壤中铵态氮达到一定浓度时,硝态氮含量与铵态氮浓度没有相关性,而与硝酸酶活性有关。不同施肥处理下铵态氮、硝态氮含量有所差异,3种缓释肥料处理下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有效利用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